DB33 T 440-2015 准四级公路工程技术规范.pdf
《DB33 T 440-2015 准四级公路工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T 440-2015 准四级公路工程技术规范.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 080 P66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 T 4402015 代替 DB33/T440-2003(2013) 准四级公 路工程技 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quasi-fourth class highway engineering 2015 - 06 - 12 发布 2015 - 07 - 12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3/T 440-2015 I 目 次 前言 . 1 范围 1 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1 3 术语和 定义 1 4 基本规 定 2 4.1 总体 原则 2 4.2 交通 量 2 4.3 设计 速度
2、 2 4.4 设计 车辆 2 4.5 建筑 限界 3 4.6 抗震 设计 4 5 路线 4 5.1 一般 规定 4 5.2 公路 横断 面 4 5.3 路线 平面 4 5.4 路线 纵断 面 6 5.5 线形 设计 7 6 路基路 面 7 6.1 一般 规定 7 6.2 路基 8 6.3 防护 9 6.4 路面 9 6.5 排水 . 10 7 桥涵 . 10 7.1 一般 规定 . 10 7.2 荷载 . 11 7.3 桥涵 分类 . 11 7.4 桥涵 长度 及跨 径 . 12 7.5 桥涵 净空 . 12 8 隧道 . 12 8.1 一般 规定 . 12 8.2 隧道 洞门 . 13 8.
3、3 衬砌 结构 . 13 8.4 防水 与排 水 . 13DB33/T 440-2015 II 8.5 隧道 附属 设施 . 13 9 路线交 叉 . 13 9.1 一般 规定 . 14 9.2 公路 平面 交叉 . 14 10 交通安 全设 施 14 10.1 一般 规定 14 10.2 护栏 15 10.3 标志 标线 16 10.4 其他 安全 设施 16 DB33/T 440-2015 I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 GB/T 1.1-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 本标准 代替 DB33/T440-2003 (2013), 与 DB33/T440-2003 (2013 ) 相 比,
4、除编 辑性修 改外 主要 技术 变化如 下: 修 改了 范围 (见 1,2003 版的 1.0.1); 增 加了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 见2); 增 加了 术语 和定 义( 见 3); 增 加了 基本 规定 (见4), 增加 了 车辆折 算系 数 ( (见 4.4.2) 和抗震 设计 ( 见 4.6), 修改了 设计 速度( 见 4.3 ,2003 版的 2.0.2)和 建筑限 界( 见 4.5 ,2003 版的 2.0.3) ; 修 改了路线 (见 5 ,2003 版的 3) ,修改了 圆曲 线半径 (见 5.3.1 ,2003 版的 3.0.6) 、圆曲 线 加宽 (见 5.3.3 ,2
5、003 版的 3.0.8) 、合 成坡 度( 见5.4.5 ,2003 版的 3.0.14 )和 竖曲 线( 见 5.4.6,2003 版的 3.0.15) ,增加 了线 性设 计( 见5.5); 修 改了 路基 路面 ( 见6,2003 版的 4 、5) ,增 加 了路面 结构 设计 使用 年限 (见 6.1.7 )和 常用 典型路 面结 构 (见6.4.6 ) ; 修改了 路基 填筑 与压 实度 要求 (见6.2.4 , 2003 版的4.0.5 、 4.0.6 ) 、 路面设 计标 准轴 载 (见 6.4.1 ,2003 版的 5.0.2 ) 、 路 面面层 和结 构层 类型 (见6.4
6、.4、6.4.5, 2003 版的5.0.4); 修改了 桥涵 (见 7,2003 版的 6), 增加了 桥涵 设计使用 年限 (见 7.1.5) 和改建项 目旧 桥的 处 理原则 (7.1.7) , 修 改了 汽车荷 载等 级 (见7.2.1 ,2003 版的 6.0.6 ) 和人 群荷载 (见 7.2.2, 2003 版的6.0.7); 修 改了 隧道 (见8 ,2003 版的 7), 修改 了隧 道净 空 (见8.1.5,2003 版的 7.0.2) , 增加 了隧 道 设计使 用年 限( 见8.1.6 ) 、隧道 路面 (见 8.1.8) 、隧道洞 门( 见 8.2 )和衬 砌结构(
7、见8.3); 修 改了 路线 交叉 (见9,2003 版的 8) ; 删除 了 与一般 公路 立体 交叉 (2003 版的8.0.3)、 与铁 路平面 交叉 (2003 版的8.0.4 )和与 铁路 立体 交叉 (2003 版的 8.0.5); 修 改了 交通 安全 设施 (见10 ,2003 版的 9) , 增 加了护 拦 (见10.2)和 蓄能自发 光交 通标 识 (见 10.3.7 ) ,删除 了避 险车 道设置要 求(2003 版的 9.0.2); 删 除了 附录 A 和附录B(2003 版的附 录 A 和附 录 B)。 请注意 本标准 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 本标准 的
8、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这些 专利的 责任 。 本标准 由浙 江省 交通 运输 厅提出 并归 口。 本标准 起草 单位 :浙 江省 公路管 理局 、浙 江省 科威 工程咨 询有 限公 司。 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 寿华 、陈建 荣、 卢晓 慧、 张荣 福、陈 跃军 、万 毅宏 、严 志强、 吴明 、陆 水 军 、 姚康、 董熙 强、 徐健 、方 勇刚、 杨国 新、 徐音 昂。 本标准 所代 替标 准的 历次 版本发 布情 况为 : DB33/T 440-2003(2013)。 DB33/T 440-2015 1 准 四级公 路工程技 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单 车道 准四 级公路
9、 的基 本规 定、 路线、 桥涵、 隧道、 路线交 叉和 交安设 施等 相关 要求。 本标准 适用 于交 通量 较小 和受地 形条 件限 制的 村道 公路的 新建 和改 建。 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 对于本 文件的 应用 是必不 可少的 。凡是 注日 期的引 用文件 ,仅所 注日 期的版 本适用 于本文 件。 凡是 不注 日期 的引用 文件 ,其 最新 版本 (包括 所有 的修 改单 )适 用于本 文件 。 GB 5768 道路交 通标 志和 标线 JTG B01-2014 公路 工程 技 术标准 JTG D20 公路路 线设 计规 范 JTG D30 公路路 基设 计规 范 JTG
10、 D40 公路水 泥混 凝土 路面设 计规 范 JTG D50 公 路沥 青路 面设 计规范 JTG D60 公 路桥 涵设 计通 用规范 JTG D70 公路隧 道设 计规 范 JTG D81 公 路交 通安 全设 施设计 规范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 3.1 准四级 公路 quasi-fourth class highway 大部分技术指标能达到四级公路的标准,个别技术指标低于四级公路标准的村道公路 。 3.2 设计速 度 design speed 确定公路设计指标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设计基准速度 。 JTG B01-2014,术语2.0.3。 3.3 设计车
11、 辆 design vehicle 公 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代表性车型,其外廓尺寸、 载质量和动力性能是确定公路几何参数的主要依 据 。 JTG B01-2014,术语2.0.6。 3.4 车辆折 算系 数 vehicle conversion factor DB33/T 440-2015 2 在一定的公路和交通条件下,为表征某一类车型的运行特性相当于小客车对交通流影响的当量值 。 3.5 设计使 用年 限 design working life 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养护条件下,路面、桥涵、隧道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要进 行大修或更换,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 JTG B01-
12、2014,术语2.0.11。 3.6 蓄能自 发光 标识 energy storage type of self luminous signs 在外部 激发 光源 光辐 射后 能够蓄 能, 在失 去外 部激 发光源 后能 够维 持发 光一 定时间 的标 识。 4 基本规 定 4.1 总体原 则 4.1.1 应根据 地域 交通 、 路网 特 征、 交通 量和 地形 、 地质 等条件 , 结合 当地 实际 和 经济发 展水 平, 坚持 “因 地制 宜、 量力而 行、 保证质 量和 注重 安全 ” 的原则 , 依据 公 路工 程技 术标准 (JTG B01 ) 和本标 准, 合理 选用 指标 ,控制
13、 工程 规模 和造 价。 4.1.2 应做好 总体 设计 ,主 体工 程和安 全设 施、 管理 设施 等附属 工程 同步 实施 ;应 考虑村 镇的 实 际要求 ,与 城镇 建设 相结 合。 4.1.3 应贯彻 保护 耕地 、节 约用 地的原 则, 充分 利用 老路 ,减少 用地 。 4.1.4 应贯彻 国家 节约 资源 、 环 境和文 物保 护政 策, 充分 利用道 路废 旧材 料, 节约 工程建 设资 源 , 采取有 效工 程措 施保 护生 态环境 ,并 与周 边环 境和 基础设 施相 协调 。 4.2 交通量 应能适 应将 各种 车辆 折合 成小客 车的 年平 均日 交通 量200 辆以
14、下,设 计交 通量 的预测 年限 可 按 实际情 况确 定。 4.3 设计速 度 设计速 度宜 采用20km/h, 困难路 段可 采用15km/h。 需要改 变设 计速 度时 ,应 设置过 渡段 。 4.4 设计车 辆 4.4.1 设计车 辆外 轮廓 尺寸 应符 合表1 的规 定。 表1 设计车 辆外 廓尺 寸 车辆类型 总长 (m ) 总宽 (m ) 总高 (m ) 前悬 (m ) 轴距 (m ) 后悬 (m ) 19 座客车 6 2.2 2.8 1.2 3.3 1.5 5T 载重汽车 8.5 2.5 2.8 1.5 4.7 2.3 4.4.2 交通量 换算 采用 小客 车为 标准车 型,
15、各汽 车代 表车 型和车 辆折 算系 数见 表2 ,拖拉 机和 非 机动车 等交 通量 换算 应符 合以下 规定: a) 畜力车 、人 力车 、自 行车 等非机 动车 按路 侧干 扰因 素计; b) 公路上 行驶 的拖 拉机 每辆 折算 为4 辆小客 车; DB33/T 440-2015 3 c) 公路通 行能 力分 析所 要求 的车辆 折算 系数 应针 对路 段、 交叉口 等形 式, 按不 同的地 形条件 和交通 需求 ,采 用相 应的 折算系 数。 表2 各汽车 代表 车型 与车 辆折 算系数 汽车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说明 小客车 1.0 额定座位19 座的客车、载质 量2 吨的货车
16、中型车 1.5 额定座位19 座的客车、2 吨 的货车载质量7 吨的货车 大型车 2.5 7 吨的货车载质量20 吨的 货车 汽车列车 4.0 载质量20 吨的货车 4.5 建筑限 界 4.5.1 公路的 建筑 限界 ,不 得有 任何障 碍物 侵入 的空 间范 围。 4.5.2 公路的 建筑 限界 应符 合图1 的规 定。 说明: W 行车 道宽 度, 单车 道 3.5m。设置 护栏 时, 应根 据护 栏需 要的 宽度 加宽 路基; L 侧向 宽度 ,0.5m; L 左 隧 道内 左侧 侧向 宽度,0.25m; L 右 隧 道内 右侧 侧向 宽度,0.25m; C 两侧 余宽 ,0.25m;
17、d 检修 道或 人行 道高 度,0.25m; E 建筑 限界 顶角 宽度 ,0.5m; L 左 建 筑限 界左 顶角 宽度,0.25m; L 右 建 筑限 界右 顶角 宽度,0.25m; H 净空 高度 ,4.5m。 图1 公路 的建 筑限 界 DB33/T 440-2015 4 4.5.3 当设置 有错 车道 时, 建筑 限界应 包括 相应 部分 的宽 度。 4.5.4 隧道设 置检 修道 、人 行道 时,建 筑限 界应 包括 相应 部分的 宽度 。 4.5.5 应采用 同一 净高 为4.5m 。 4.5.6 隧道净 宽宜 采用 4.5m,有条件时 可采 用 7.5m 。 4.5.7 路基、
18、 桥梁 、隧 道相 互衔 接处, 其建 筑限 界应 按过 渡段处 理。 4.6 抗震设 计 4.6.1 地震动 峰值 加速 度系 数小 于或等 于0.05 地区 ,除 有 特殊要 求外 ,可 采用 简易 设防。 4.6.2 地震动 峰值 加速 度系 数大 于0.05、小于 等于 0.10 地区, 应进 行抗 震设 计。 5 路线 5.1 一般规 定 5.1.1 路线设 计应 正确 运用 技术 指标, 保持 线形 连续 、均 衡,确 保行 车安 全、 舒适 。 5.1.2 路线方 案选 定应 根据 地形 、地物 条件 ,并 在对 工程 地质、 筑路 材料 、生 态环 境、自 然景 观 等进行 充
19、分 调查 的基 础上 , 综合考 虑安 全要 求、 工程造价 、 自然 环境 、 社会 经济效 益 等因素 进行路 线方案 比较 及技 术经 济论 证,合 理选 定路 线线 位和 平纵指 标。 5.1.3 线形设 计应 综合 考虑 公路 的平面 、 纵断 面 、 横 断面 三者的 关系 , 做到 平面 顺 适、 纵面 均匀 、 横面合 理; 应考 虑车 辆行 驶的安 全舒 适以 及驾 驶人 员的视 觉和 心理 反应 , 引 导驾驶 人员 的视 线 , 并 注重与 自然 景观 相协 调。 5.1.4 线形设 计应 充分 利用 老路 ,减少 高填 深挖 。 5.2 公路横 断面 5.2.1 路基宽
20、 度 路基宽 度为4.5m ,其 中行 车道宽 度为3.5m ,土 路肩 宽度为0.5m 。 5.2.2 路拱坡 度 路拱坡 度为1%2%, 土路 肩横坡 可与 路面 同坡 或比 路面横 坡大1%。 5.2.3 错车道 应在适 当距 离内 选择 有利 位置设 置错 车道 , 并使 驾驶者能 看到 相邻 两错 车道 之间的 车辆 。 间距 可结合 地形 、 交通 量大 小、 视距等 条件 确定 , 错车 道的路 基宽 度应 不小 于6.5m , 有效 长度 宜不 小于 20m,困难 条件 下应 不小 于10m。 5.3 路线平 面 5.3.1 圆曲线 半径 圆曲线 最小 半径 应符 合表3 的规
21、定 ;当 受地 形条 件或 其他特 殊情 况限 制采 用表 列最小 值时 , 纵 坡应控 制在8%以内 。 5.3.2 圆曲线 超高 圆曲线 最小 半径 小于 表3中 不设超 高最 小半 径规 定时 ,应在 曲线 上设 置超 高。 超高的 横坡 度 应 根据设 计速 度、 圆曲 线半 径、路 面类 型、 自然 条件 和车辆 组成 等情 况计 算确 定。 DB33/T 440-2015 5 表3 圆曲线 最小 半径 设计速度(km/h) 设超高最小半径(m )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 8% 6% 4% 20 15 15 20 150 15 10 10 15 100 5.3.3 圆曲线 加宽 当
22、圆曲 线半 径等 于或 小于150m 时, 应根 据地 形、 地貌按 表 4 合 理选 取圆 曲线 内侧加 宽值 。 表4 圆曲线 加宽 值 圆曲线半径 R (m ) 150R 100 100R 70 70 R 50 50 R 30 30 R 25 25 R 20 20 R 15 15 R 10 内侧加宽值(m ) 0.4 0.5 0.6 0.7 0.9 1.1 1.3 1.5 5.3.4 超高过 渡段 、加 宽过 渡段 5.3.4.1 平曲线 可不 设置 缓和 曲线 ,在与 圆曲 线相 接的 直线 段设置 超高 过渡 段、 加宽 过渡段 。 5.3.4.2 超高过 渡段 和加 宽过 渡段 的
23、渐变 率应 不大 于1:15 且长度不 小于 10m 。 5.3.4.3 超高过 渡段 、加 宽过 渡段 应设在 紧接 圆曲 线起 点或 终点的 直线 上。 受地 形条 件或其 他特 殊情况 限制 时, 允许 将超 高过渡 段、 加宽 过渡 段的 一部分 插入 圆曲 线, 但插 入圆曲 线内 的长 度 不 得 超过超 高过 渡段 、加 宽过 渡段长 度的 一半 。 5.3.5 视距 停车和 会车 视距 应不 小于 表5 的规定 。 表5 最小停 车与 会车 视距 设计速度(km/h) 停车视距(m ) 会车视距(m ) 20 20 40 15 15 30 5.3.6 回头曲 线 5.3.6.1
24、 两相邻 回头 曲线 之间 应有 较长距 离。 由一 个回 头曲 线的终 点至 下一 个回 头曲 线的起 点的 距离, 设计 速度 为20km/h 和15km/h 时, 分别 应不 小于 100m 和75m 。 5.3.6.2 回头曲 线前 后的 线形 应连 续、均 匀、 通视 良好 ,两 端以布 设过 渡性 曲线 为宜 ,并设 置相 应的限 速标 志和 交通 安全 设施等 。 5.3.6.3 回头曲 线各 部分 极限 指标 规定如 表6 。 表6 回头曲 线极 限指 标 回头曲线设计速度(km/h) 圆曲线最小半径 (m ) 缓和段最小长度 (m ) 超高横坡度 (% ) 最大纵坡(%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 440 2015 准四级 公路工程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