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0000.2-2009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 采用国际标准.pdf
《GB T 20000.2-2009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 采用国际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0000.2-2009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 采用国际标准.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1120A 00 a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000022009代替GBT 200002 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Guidelines for standardization-Part 2: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ISOIEC Guide 2 1-1:2005,Regional or national adoption of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DeliverablesPart 1: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S
2、tandards,MOD)2009-06-1 7发布 2010-01_01实施丰瞀燃鬻瓣警幞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HU鬲 。 引言1 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一致性程度-总则等同修改非等效5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总则-翻译法-重新起草法采用国际标准方法的选择目 次6技术性差异和编辑性修改的表述和标不61总则 -62采用的国际标准引用了其他国际文件7等同采jH IS()标准或IEC标准的编号方法71概述 72编号8一致性程度的标示方法 一致性程度标识一致性程度及代号 -在国家标准中标示一致性程度在目录和其他媒介上标示一致性程度GBT 2000022009附录A(资料性附录)
3、 本部分与1SOIEC指南2卜1:2005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与1SOIEC指南2卜1:2005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附录C(资料性附录)表述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示例-附录D(资料性附录) 国家标准前占中有关采用国际标准的介绍性内容的示例-附录E(规范性附录) 国际标准条款中助动词的翻译附录F(资料性附录)采用国际标准方法和一致性程度的对应关系-附录G(资料性附录) 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和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的示例-441b1369145689GBT 2000022009表1表A1表B1表E1表E2表E3表E4表F1致性程度及代号-本部分与ISOIEC
4、指南2卜1:2005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本部分与1SOIEC指南2l 1:2005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要求-推荐-允许 能力和可能性 采用国际标准方法和一致性程度的对应关系;i78前 言GBT 2000022009GBT 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与GBT l标准化工作导则、GB7T 20001标准编写规则和GBT 20002(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共同构成支撑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基础性系列国家标准。(;BT 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分为以下几部分: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第3部分:引用文件;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的内容;第6
5、部分:标准化良好规范;第7部分:管理体系标准的论证和制定。本部分为GBT 20000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GBT 200002200l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与GBT 200002 200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采用国际标准之外其他类型国际规范性文件的适用范围;删除了采用区域和其他国家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r本部分第7章内容不适用于采用ISO公布的其他国际标准化机构发布的标准的规定(见第l章,200】年版的第l章);增加了“国际标准”的术语和定义(见31);修改了术语“采用”的定义(见32,2001年版的31);删除了
6、“等同”可选条件的第一个条件见2001年版的42a);增加了采用国际标准时需关注1SO、IEC以及ISO公布的其他国际标准化机构的有关版权政策文件的规定(见511);增加r将国际文件采用为我国同类型文件的规定(见512);修改了与国际标准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国家标准的编写方法(见514,2001年版的512);修改了前言中应陈述的内容(见514,2001年版的51 3);删除了关于多语种出版国家标准以中文文本为准的规定(见200J年版的524);增加了结构有较多调整时宜编排附录的规定(见612,;增加了在标准前言中简化陈述编辑性修改的规定(见613);增加了等同采用时,对于国际标准不注日期规范性
7、引用的国际文件,在国家标准中应全部规范性引用的规定(见621);增加了对于保留引用的国际文件的标识规定(见621至623);一 删除了关于引用即将出版的国际标准的规定(见200年版的624);增加了将国际标准的参考文献替换为我国文件的规定(见624);修改在标准中标示一致性程度的规定内容的顺序和示例(见83,2001年版的83);增加了关于国际标准条款中助动词的翻译规定(见附录E)。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IEC指南2l一1:2005(在不变更标准技术内容条件下允许的修改。34技术性差异technical deviation(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的不同
8、。35结构 structure(标准的章、条、段、表、图和附录的排列顺序。36反之亦然原则vice versa principle国际标准可以接受的内容在国家标准中也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国家标准可以接受的内容在国际标准中也是可以接受的原则。因此,符合国家标准就意味着符合国际标准。4一致性程度41 总则国家标准与相应的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分为:等同(见42)、修改(见43)和非等效(见44)。42等同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时,存在下述情况: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相同,但可以包含以下最小限度的编辑性修改:用小数点符号“”代替符号”,”:改正印刷错误;删除多语种
9、出版的国际标准版本中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本;纳入国际标准修正案或技术勘误的内容;改变标准名称以便与现有的标准系列一致;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增加资料性要素(例如资料性附录,这样的附录不变更、不增加或小删除国际标准的规定),通常的资料性要素包括对标准使用者的建议、培训指南或推荐的表格或报告;删除国际标准中资料性概述要素(包括封面、目次、前言和引言);如果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制,为了提供参考,增加单位换算的内容。“等同”条件下,“反之亦然原则”适用。注:文件版式的改变(例如,页码、字体、字号等的改变),尤其在使用计算机编辑的情况F,小影响一致性程度。43修改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10、为“修改”时存在下述情况之一或二者兼有:技术性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被清楚地说明;文本结构变化,但同时有清楚的比较。一致性程度为“修改”时,国家标准还可包含编辑性修改。一项国家标准应尽可能采用一项国际标准。个别情况下,只有当使用列表形式清楚地说明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并很容易与相廊国际标准的结构进行比较时,才允许一项国家标准采用若干项国际标准。9“修改”可包括如下情况:a) 国家标准的内容少于相应的同际标准中供选用的部分内容。b) 国家标准的内容多于相应的国际标准种类包括附加试验。GBT 2000022009同家标准的要求少于国际标准的要求,仅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要求多于同际标准的要求
11、,增加r内容或c) 国家标准更改了国际标准的一部分内容: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部分内容相同,但都含有与对方小同的要求。d) 国家标准增加了另一种供选择的方案:同家标准中增加r一个与相应的国际标准条款同等地位的条款,作为对该国际标准条款的另一种选择。陈述和解释技术性差异的示例参见附录C。“修改”条件下,“反之亦然原则”不适用。注:国家标准可能包括相应国际标准的全部内容,还包括不属于该国际标准的部分附加技术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对所包含的国际标准做任何修改,其一致性程度也只能是“修改”或“非等效”。至于是“修改”还是“非等效”,取决于技术性差异是否被清楚地标不和解释。44非等效国家标准与相应国
12、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时,存在下述情况: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不同,同时这种差异在国家标准中没有被清楚地说明。“非等效”还包括在国家标准中只保留了少量或不重要的同际标准条款的情况。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的国家标准,不属于采用国际标准。5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5I 总则511 采用Is()、IEC以及Is()公布的其他国际标准化机构发布的标准或其他出版物,需关注ISO、IEC以及Is()公布的其他国际标准化机构有关其出版物版权、版权使用权和销售的政策文件的规定。512对于国际标准化机构发布的包括国际标准在内的不同类型的文件,宜采用为与国际文件相似类型的我国文件。51
13、3 幽家标准应尽可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若因气候、地理或基本技术原因对国际标准进行修改时,应把与国际标准的差异减到最小,并应清楚地标示这些差异和说明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514与国际标准有一致忭对应关系的国家标准应按GBT 11的规定编写。注:IS()公布的其他国际标准化机构发布的标准的结构与GBT l 1规定的标准结构往往不同。与国际标准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国家标准应在封面上标示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标识(见831),在前言中陈述采用国际标准方法、与被采用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该国际标准编号和国际标准名称的中文泽名(参见附录I)。在前言中,等同采用时应陈述做出的最小限度的编辑性修改(见613);修
14、改采用时应陈述技术性差异(见611)和编辑性修改(见613)以及结构的改变(见612);与国际标准非等效时,不必说明技术性差异和编辑性修改以及结构的改变。与国际标准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国家标准,不应保留国际标准的前言。可根据需要将国际标准引言的内容转化到国家标准的引言中,也可删除国际标准的引言。5 15当采用国际标准时,应把已发布的该国际标准的全部修正案和技术勘误的内容纳入国家标准内。国家标准前言中应包括增加国际标准的修正案和技术勘误内容的说明以及标示方法的说明,标准文本中纳入修正案和技术勘误的标示方法见614。3GBT 2000022009国家标准采用同际标准后,对于新发布的该国际标准的修正案
15、和技术勘误也宜尽快采用。516随着标准电子版本的发展,可能出现本部分未包括的新的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或与现有方法相结合的新方法。在使用新方法情况下,本部分中关于一致性程度的划分和标示的条款仍然适用。52翻译法521翻译法指依据相应国际标准翻译成为国家标准,可做最小限度的编辑性修改(见42)。关于国际标准条款中助动词的翻译见附录E。522采用翻译法的国家标准呵做最小限度的编辑性修改,如果需要增加资料性附录,应将这螳附录置于国际标准的附录之后,并按条文中提及这些附录的先后次序编排附录的顺序。每个附录的编号由“附录”字样加L代表国家附录的标志“N”和随后表明顺序的大写拉丁字母组成,字母从“A”开始,
16、例如:“附录NA”、“附录NB”等。每个附录中章、图、表和数学公式的编号均应从1开始,编号前应加上代表国家附录的标志“N”和随后表明该附录顺序的大写拉丁字母,后跟下脚点,例如附录NA中的章用“NA1”、“NA2”等表示,图用“图NA1、“图NA2”等表示。53重新起草法531 重新起草法指在相应国际标准的基础上重新编写陶家标准。532采用重新起草法的国家标准如果需要增加附录每个增加的附录应i他附录一起按在标准条文中提及的先后顺序编号。54采用国际标准方法的选择541 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1t,应使用翻译法。542修改采用国际标准时,应使用重新起草法。注:采用国际标准方法和一致性程度的对廊关系见
17、尉录F。附录F包含了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时采用的方法。6技术性差异和编辑性修改的表述和标示61 总则611 当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冈)较少时,宜在国家标准前言中陈述(参见附录I)的示例2)。当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较多时,应在文中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的外侧贞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单线()进行标示,并且宜编排一个附录将归纳所有差异及其原因的表格列在其中(参见附录G),同时在前言中指出该附录并说明在文中如何标示这些技术性差异(参见附录D的示例3)。61,2当结构调整较少时,宜在国家标准前言巾陈述。当结构调整较多时,宜编排一个附录将闰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章条编号对照表列在其中(参见附录(;)同廿寸在前言中指出该附
18、录(参见附录I)的示例3)。613当存在编辑性修改时,等同采用的国家标准在前言中仅陈述如下编辑性修改:纳入国际标准修正案或技术勘误的内容;改变标准名称;增加资料性附录;增加单位换算的内容。修改采用的国家标准在前占中除了需要陈述上述四项最小限度的编辑性修改,还应陈述42所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修改以外的其他编辑性修改,例如删除或修改国际标准的资料性附录。4CBT 2000022009614 国际标准的修正案和(或)技术勘误应直接纳入国家标准的条款中,同时应在改动过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双线( )标示。62采用的国际标准引用了其他国际文件6 21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对于国际标准注口期规
19、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可以用等同采用这蜱义件的我国文件”代替,在此情况下,应在国家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列出这些代替的我国文件,并标示与相应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标识(见832)。对于国际标准不注日期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应全部保留引用,在此情况下,应在国家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列出这些保留的国际文件(如是标准,则包括国际标准编号、国际标准名称的中文洋名及州括号括起的原文名称),并在前言中列出与这尝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果需要列出的我国文件较多,则宜编排一个资料性附录列出(见832)。622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对于国际标准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可以用适用的我国文件
20、代替。在此情况下,应在国家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列n这些适用的我国文件,对于其中与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嗣文件,应标示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标识(见833)。如果用非等效于国际文件的我国文件,或用与国际文件无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代替国际标准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则国家标准在陈述技术性差异时,应简要说明非等效或无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与相应国际文件之间在引用的相关内容方面的技术性差异。对于保留引用的国际标准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应在国家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列出这些保留的国际文件(如是标准,则包括国际标准编号、国际标准名称的中文译名及用括号括起的原文名称)。623非等
21、效于国际标准的罔家标准,对于国际标准规范性引用的同际文件,可以用适用的我国文件代替。在此情况下,应在国家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列出这些适用的我国文件,对于其中与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可不标示与罔际文件一致性程度标识,也可仅标示相应国际文件的代号和顺序号。对于保留引用的国际标准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应在国家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列出这些保留的周际文件(如是标准,则包括国际标准编号、国际标准名称的中文译名及用括号括起的原文稻称)。624对于国际标准提及的参考文献,可以用适用的我国文件代替。在此情况下,可在国家标准的“参考文献”中列出这些适用的我国文件,对于其中与国际文
22、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可不标示与困际文件一致性程度标识。对于保留的参考文献中的国际文件的名称,不必译成中文。7等同采用ISO标准或1EC标准的编号方法71概述当国家标准与ISO标准和(或)IEC标准等同时,“等同”这一信息宜使读者在查阅内容之前清楚获悉,为此,使用下述编号方法。72编号国家标准等同采用Is()标准和(或)1EC标准的编号方法是国家标准编号与ISO标准和(或)IEC)本部分中“我国文件”指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行业标准GBT 2000022009标准编号结合在一起的双编号方法。具体编号方法为将国家标准编号及Is()标准和(或)1EC标准编号排为一行,两者之间
23、用一斜线分开。示例:GBT 7939 2008IS()6605:2002对于与ISO标准和(或)IEC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是修改和非等效的国家标准。只使用国家标准编号,不准许使用上述双编号方法。双编号在国家标准中仅用于封面、页眉、封底和版权页上。8一致性程度的标示方法81一致性程度标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应准确标示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一致性程度标识包括国际标准编号、逗号和一致性程度代号(见82)。82一致性程度及代号一致性程度及代号见表1:表1一致性程度及代号一致性程度 代号等同 IF)T修嫂 M()n非等效 NFQ83在国家标准中标示一致|生程度831 与国际标准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国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0000.2 2009 标准化 工作指南 部分 采用 国际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