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0817-2013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pdf
《GB T 50817-2013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50817-2013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pdf(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IB P GB月50817- 2013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farmland shelterbelts engineering S/N:1580242.011 2012-12-25发布2013-05-01实施4-一兀叮,-nUA吐-nunu-A44 J二价号一书一如一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farmland shelterbelts engineering GB/T 50817 - 20
2、13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 1 3 年5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北京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17-2013 女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网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 63906433 (发行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北京世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850mmX 1168mm 1/32 2.25印张51千字2013年4月第1版2013年4月第1次印刷会统一书号:1580242. 011 定价:14.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
3、话:(010) 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582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817-2013,自2013年5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2月25日目U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由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会同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制而成。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
4、编制组对我国主要农田防护林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农田防护林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及经验等,参考有关国外先进标准,广泛征求有关管理、建设、设计、研究单位和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6章和6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综合调查、总平面图设计、营造林工程设计、森林保护工程设计等。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国家林业局负责日常管理,由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北路81号,邮政编码:45004
5、日,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本规范参编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张向阳王丰军杜滨宁曹冠武田金萍肖武奇赵建新郭良郑晓敏雷跃平谭运德张莉赵黎明孙会新张慧勤江帆王静协|李立伟曲进社黄新峰郑安平张红文马群智刘国伟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周光辉陈瑞国王福祥腾起和赵体顺王玉魁楼晓钦郑良瞿明普范国强樊巍.2. 目次1总则(1 ) 2术语(2 ) 3 综合调查( 5 ) 3. 1 一般规定( 5 ) 3. 2 专项调查( 6 ) 3. 3 小班区划调查1(6 ) 3.4 栽植材料调查(7 ) 4 总平面图设计( 8 ) 4.1 一般规定( 8 ) 4.2 总
6、平面图设计(8 ) 4. 3 总平面设计图图面要求(9 ) 5 营造林工程设计u 5. 1 一般规定门5. 2 新建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1 1 ) 5.3 低效农田防护林改造工程设计门7) 6 森林保护工程设计(1 9 ) 6. 1 一般规定U川6.2 森林防火(1 9 ) 6.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9) 6. 4 其他工程 (20) 附录A农田防护林工程专项调查表(2 1 ) 附录B农田防护林工程主要造林树(品)种(24)附录C主要农田防护林类型区的农田林网设计(2的附录D主要农林间作模式设计门的寸Contents 附录E农田防护林工程造林整地规格及应用条件(32)附录F农田防护林工程主
7、要造林树(品)种适宜密度(34)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41 ) ( 1 ) General provisions 1 ( 2 ) Terms 2 Comprehensive surv巳y(5 ) 3 ( 5 ) General requirement 3. 1 . ( 6 ) Special survey 3. 3 Sub compartment survey ( 6 ) 3. 4 Planting materials survey Generallayout plan design ( 8 ) ( 7 ) 3. 2 4 ( 8 ) General requirement 4
8、. 1 General layout plan design ( 8 ) Drawing requirement of generallayout plan ( 9 ) Design of afforestation and forest management 飞/tEA 咱EE4/,、. . . . . . . . 5 (1 1 ) General requirement 5. 1 、/1E4 1 /t飞、. . . . . . . . . . . Design of new farmland shelterbelts engineering 5. 2 4. 2 4. 3 Design of
9、 low-function farmland shelterbelts lmprovement engmeenng Forest protection design (1 9 ) . (17) 5. 3 6 (1 9 ) General requirement 6.1 Forest fire control (1 9 ) 6. 2 (1 9 ) Forest pest pre中ention6. 3 . (20) Special survey of farmland shelterbelts engmeenng (21) Main species of farmland shelterbelts
10、 3 Others Appendix A Appendix B 6.4 2 ,./画engineering (24) Appendix C Design of shelterbelt network (26) Appendix D Design of intercropping (30) Appendix E Site preparation size and applying condition of farmland shelterbelts engineering ( 32) Appendix F Density of main species of farmland shel ter
11、bel ts engineering (3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巳(38)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9)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41) 1总JHH平m贝1. 0.1 为规范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保证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或改造的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1. o. 3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应与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1. O. 4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1.
12、O. 5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应注重科技进步,积极稳妥地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重视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农田防护林工程现代化科技水平。1. O. 6 农田防护林工程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 1 .,. , 2术语2.0.1 农田防护林farmland shelterbelt 以保护农田、减轻自然灾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农区生物多样性、改善乡村景观、控制非点源污染、保障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2.0.2 林带forest belt 以带状形式营造的具有防护作用的树行的总称。2. O. 3 骨干林带primary forest belt 具
13、有连通性和区域性特点,依托江、海、湖、河堤岸和沙漠边缘及干线公路建设的抵御自然灾害最基础、最主要的林带。2.0.4 农田林网forest belt network 由主林带与副林带纵横交错地配置在农田上的众多网格组成的农田防护林。2.0.5 林网形状distribution of forest belt network 指林网分布状况。2.0.6 农林间作intercropping 在农田实行林木和作物间种,使农作物受到抗性较强的乔灌木庇护,减轻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2.0.7 防护片林patch forest for prot巳ction以片状分布为主要特征,发挥保护农田作用,面积0.067h
14、m2以上的森林。2.0.8 护村林forest around village 围绕农区村边空地及荒地、荒滩,结合农区用材和村镇绿化建设的片林或围村林带。2.0.9 主林带main forest belt 2 为阻挡主风向(主要害风方向而设置的农田林网骨架林带。2.0.10 副林带accessorial for巳stbel t , secondary forest bel t 与主林带垂直而设置的农田林网辅助林带。2.0.11 疏透度degree of porosity 指林带纵断面上透光孔隙的面积与纵断面总面积之比。2.0.12 林带结构belt structure 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
15、分布状况。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2.0.13 紧密结构tightness structure 在有叶期枝叶密集,几乎没有透光孔隙,防风距离较短,疏透度小于0.250由带幅较宽,行数较多,造林密度较大的乔木(或配有亚乔木)和灌木所组成。2.0.14 疏透结构sparseness structure 透光孔隙在其纵断面上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一般由乔、灌木组成双层林冠,防护距离较大,疏透度0.250.3。由行数较少、带幅较窄的乔灌木树种组成;或不配置灌木,只有侧枝较发达的乔木组成。2.0.15 通风结构airiness structure 以乔木为主,具有明显的两个层次,上部为林冠层,有较
16、小而均匀的透光孔隙,下层为树干层,有较大的透光孔隙,疏透度O.3 以上。一般由乔木组成,不配置灌木或于林带外侧配置低矮灌木一行,或在内外两侧各配置一行。2.0.16 有效防护距离effective protection distance 害风越过林带后不造成危害的距离。2.0.17 林带断面forest belt profile 与林带走向成90。将林带截开所形成的断面。能够反映林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18 全带更新full forest belt regeneration 将衰老林带一次全部伐除,然后在林带采伐迹地上建立起新, . 一一代林带。2.0.19 半带更新half fore
17、st belt regeneration 将衰老林带一侧的数行伐除,然后采用植苗或萌芽等更新方法,在林带采伐迹地上建立起新)代林带。2.0.20 带内更新regeneration inside the forest belt 在林带内原有树木行间或伐除部分树木的空隙地上进行造林,并依此逐步实现对全部林带的更新。2.0.21 带外更新regeneratlO丑outsidethe forest belt 在林带的一侧按林带设计宽度造林,用植苗造林或萌芽更新的方式营造新林,待新植林带郁闭后再伐除原林带。 4 3综合调查-、3.1一般规定3. 1. 1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之前应进行综合调查,综合调查应
18、包括专项调查、小班区划调查和栽植材料调查。3. 1. 2 农田防护林区划应采取下列方法:1 在全国范围内,应根据农田防护林的地理分布和气候条件,划分为6个农田防护林区。2 在同一农田防护林区内,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划分农田防护林类型区。3 在同一农田防护林类型区内,应根据土壤类型和水分条件的差异划分立地类型。3. 1. 3 农田防护林区划分应符合表3.1.3的规定。表3.1.3 农田防护林区划分名称范围东北农田防护林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宁夏、陕西榆林地区、内蒙古中部、河北、河南、山华北农田防护林区东、北京、天津、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渭河平原、山西汾河平原西北农田防
19、护林区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贺兰山以西长江中下游农田防护林区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浙江、上海、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东南沿海农田防护林区福建、广东、广西沿海、海南西藏拉萨河谷农田防护林区雅鲁藏布江、狼楚河和印度河上游的山间宽谷湖盆地带 5 .-3.2专项调查3.2.1 专项调查应包括灾害性气象因子调查、社会经济条件调查、树种调查和立地类型调查。调查内容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3.2.2 灾害性气象因子调查应包括大风、台风、沙尘、干热风、霜冻、低温冷害、冰雹、洪涝、干旱等。3.2.3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应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农业耕作制度、农业现代化程度、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等。3.2.4 树种调查应
20、包括树种的成林高度、冠形、冠幅、高生长、径生长、树冠结构、抗逆能力和经济利用价值等。3.2.5 立地类型调查应采用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3.2.6 路线调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在地形图或卫星影像图上应选择3条5条调查路线,调查路线应有代表性,宜以最短的距离穿越最多的立地类型。2 沿拟定的路线前进,应随时记载地形的明显变化,在地形、植被明显变化的典型地段应设点调查,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土壤调查,应按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2)植被调查,应包括植被类型、植被总盖度、各层盖度、主要植物种类(建群种、优势种)及其生活型、多度、盖度、分布状况、高度。3.2.7 样地调查应分别立地
21、类型、树(品)种进行,每个类型不宜少于3个样地。农田林网宜抽取样带,在样带中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调查,样段不宜小于20m;农林间作宜抽取样行调查。样地调查内容宜包括树种、年龄、株行距、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冠幅、平均枝下高、林木蓄积、生长量、灌木种类、灌木高度等。3.3 小班区划调查3.3.1 小班区划调查应按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3.3.2 小班应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应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并可按下列基本条件进行区划:1 权属不同。2 地类不同。3 主要树种(组)比例相差三成以上。4 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回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5 郁闭度相差一个郁闭度级。
22、6 四旁树类型不同。7 林带宽度不同。8 农林间作类型不同。3.4 栽植材料调查3.4.1 苗木应调查现有苗圃地的位置、立地条件、育苗面积、种子来源与质量、每亩用种量与产苗量、苗木种类与质量、育苗设施与技术措施等情况。3.4.2 种条应调查来源、数量与质量等情况。1-4 总平面图设计4.1一般规定4. 1. 1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应根据工程区边界、造林布局、辅助设施、外部衔接道路和内部交通等情况,编制总平面图设计方案。4. 1. 2 总平面图设计方案应经现场勘察,并应通过论证、比较、优化后形成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图。4.2 总平面图设计4.2.1 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图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23、 绘制农田防护林工程现状图。2 以农田防护林工程现状图为基础,针对主要灾害性气象因子编制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图设计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农田防护林工程现状图上区划出农田防护林区和农田防护林类型区。2)针对各个农田防护林类型区的实际进行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图设计。3 对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图设计方案进行修订、比选和优化,形成农田防护林工程总平面设计图。4.2.2 农田防护林工程现状图绘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 现状图底图要素应包括地形地貌、行政区划界、居民点、道路、桥梁、明显地物标、现有的林带和片林、灌排系统及其他人工建筑物。2 现状图的绘制,应以大于或等于1: 2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或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0817 2013 农田 防护林 工程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