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7738.1-1999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1部分;总规范 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GB T 17738.1-1999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1部分;总规范 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7738.1-1999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1部分;总规范 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pdf(3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第部分总规范 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及其第 次修订 和第 次修订本标准根据两次修订的要求增加或删除了 版本的部分内容 本规范附录 中表 的表头应为表 流程图示例 见 而不是 中表 流程图示例见 本规范已修改本规范的附录 附录 附录 附录 附录 附录 和附录 都是标准的附录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本规范由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射频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规范承办单位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吴正平赵士华 张国菊前言国际电工委员会 在技术问题上的正式决议或协议是由对这些问题特别关切的国家委员会参加的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对所涉及的问题尽可能
2、地代表了国际上的一致意见这些决议或协议以推荐标准的形式供国际上使用 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认可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 希望各国家委员会在本国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采用 标准文本为其国家标准 标准与相应国家标准之间的差异应尽可能在国家标准中指明未制定使用认可标志的任何程序 而当宣称某一产品符合相应的 标准时 概不负责序言本规范由 第 技术委员会通信设备和信号用电缆 电线 波导 连接器和附件的第 分技术委员会射频电缆制定本规范的文本以下列文件为依据六个月法表决报告表决批准本规范的详细资料可在上表列出的表决报告中查阅本规范的后续部分打算包括不同型式的电缆组件例如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半硬同轴电缆组件以及对
3、称射频电缆组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第 部分 总规范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批准 实施第一篇总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传输横电磁波模式 的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的要求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对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由电缆和连接器组成 的电气机械和气候特性的测试规定统一要求注所用电缆和连接器的设计应分别符合 和 的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本规范不适合对电缆和连接器单独进行试验 对电缆和连接器单独进行的试验已分别在 和中说明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环境试验
4、射频电缆第部分详细规范设计指南射频电缆第部分一般要求和测量方法射频电缆第部分有关电缆规范射频连接器第部分一般要求和测量方法电子元件质量评定体系 基本规则电子元件质量评定体系 程序规则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 选择和使用指南质量体系 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中的质量保证模式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电缆组件具有规定性能作为单个元件来使用的单根电缆和两个连接器的组合件插入损耗由于某一电缆组件接入系统而引入的损耗 在本规范中 插入损耗是功率 与 之比以分贝来表示功率 是传输给直接与信号源相连的负载的功率 而功率 是当电缆组件接入信号源与负载
5、之间时传输给负载的功率插入损耗反射系数在传输线的任一点或任一横截面上反射波波矢量的幅值与入射波波矢量幅值之比电长度等效于电缆组件的自由空间的长度电长度差电缆组件之间电长度的差值相位差任意两个电缆组件传输同一个 波的相位之差传播时间在两连接器的参考面之间传播 波所需要的时间最小静态弯曲半径进行气候试验所用的半径 它是电缆固定敷设所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动态弯曲半径由插入损耗稳定性电长度稳定性和弯曲试验所规定的弯曲半径这是电缆组件可弯曲的最小弯曲半径注 实际上这是要与规定弯曲次数的规范相一致的屏蔽效率转移阻抗电缆组件的转移阻抗是在电缆组件内的感应电压与组件外面的感应电流的比值 实际上它是在与电缆组件的
6、两连接器紧密配接的两个连接器的规定点之间的感应电压与感应电流的比值屏蔽衰减电缆组件的屏蔽衰减是电缆组件内部的信号功率与辐射到电缆组件外部的总功率之比 用分贝表示额定功率当电缆组件端接与其特性阻抗一致的负载时允许连续传输的输入功率注在实际应用时 允许传输的最大功率还取决于回波损耗额定功率还取决于电缆组件安装的具体情况 环境温度空气压力和流通情况 通常规定的环境温度为制造商 能力手册设计规则 制造工艺和包括范围和校验程序的试验程序 能力手册是授与能力批准的基础文件质量手册直接规定或引用制造商为保证其产品与相应规范相符所使用的制造商内部文件 程序的手册 它是鉴定批准和能力批准所需的能力批准元件为鉴定
7、能力范围与能力手册 相符所使用的特殊设计的试验样品或从产品中抽取的试验样品初始制造阶段根据能力手册在制造商控制下符合逻辑的第一次活动设计和制造要求电缆设计和结构电缆应符合 有关规范的规定或电缆应按 的规定进行设计 在需要不同于的电缆设计时电缆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要求连接器的设计和结构连接器应符合 有关规范的规定 在需要特殊设计的连接器时 其界面尺寸应符合的相应部分的规定结构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要求外形和界面尺寸外形尺寸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界面尺寸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加工质量 标志和包装加工质量电缆组件不应有目力可见的缺陷 它应是清洁的良好的标志标志要清晰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并要标明电缆组件的制造厂代号或
8、商标盖帽除非在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为了保护连接器界面免受损坏和污染 在运输和储存时 电缆组件两端的连接器应戴上由适宜材料制成的任意形式的盖帽包装和标志除非另有规定 包装和标志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人工老炼可用人工老炼的方法来改善相位 衰减及热膨胀随温度的稳定性 通常这是对成品电缆组件进行几个温度循环处理 除非在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由供货方决定是否要对电缆组件进行老炼第二篇试验方法概述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除非另有规定 全部试验应在 所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 在进行试验前 应将电缆组件在试验温度下储存足够的时间 使整个电缆组件达到该试验温度 当不在标准温度下进行试验时 必要时应把测试结果按标准温度给予修正注
9、 凡不能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测试时 则应在测试报告中说明试验所处的实际条件和影响外观检验对试样进行外观检验以保证试样满足以下条件有满意的外观 加工质量和制造情况标志要符合本标准 的规定无机械损伤及松动 无部件间的位移材料或成品应无明显可见的凹痕 剥落通常用三倍放大镜来检验尺寸检验界面尺寸在使用符合 的连接器时界面尺寸的检验可以限制那些因不正确的装配而引起的性能变化 例如从基准面到介质芯以及到中心接触件的轴向尺寸在使用其他连接器或有特殊要求时 具体内容应在详细规范中给出外形尺寸应在详细规范中给出测量电缆组件外形尺寸的任何特殊要求电气试验反射系数程序反射系数应按附录 进行测量要求在详细规范中规定的
10、频带内在任何频率下的反射系数应不超过规定值详细规范可以规定仅从一端测定反射系数在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频带最大反射系数测量应从一端或两端进行阻抗均匀性目的测定电缆组件局部特性阻抗的变化程序用一台时域反射计 把阶跃脉冲通过一段作为阻抗基准的空气线输入到电缆组件 观察沿组件长度上阻抗的变化也可采用一个由频域到时域的转换系统要求按详细规范中的规定在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时域反射系数的上升时间阻抗变化的极限插入损耗程序插入损耗应按附录 测量要求在详细规范规定的频率范围内 任意频率下的插入损耗应不超过规定值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最大插入损耗 如适用时给出插入损耗和频率的关系频率范围插入损耗稳定性目的当电
11、缆组件受到动态弯曲时确定它在给定频率下衰减的变化程序在按 测量插入损耗时电缆在半径为其动态弯曲半径的芯轴上进行卷绕 卷绕的圈数按详细规范的规定要求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 插入损耗的变化不应超过规定值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电缆的动态弯曲半径 芯轴的半径电缆组件在芯轴上卷绕的部位和圈数试验频率插入损耗的最大变化传播时间程序传播时间按附录 测量要求传播时间应不超过详细规范中的规定值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进行测量的频率范围 附录 中方法 或系统的上升时间 附录 中方法传播时间和偏差电长度稳定性目的确定电缆组件在经受动态弯曲时由于电长度变化引起的在给定频率下的相位变化程序在按 测量相位差时把被测电缆组件之一
12、卷绕在半径等于电缆动态弯曲半径的芯轴上 卷绕的圈数按详细规范的规定要求试验期间和试验后相位变化不应超过详细规范的规定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电缆的动态弯曲半径 芯轴的半径卷绕圈数试验频率最大变化相位差目的测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电缆组件之间的相位差程序用一台足够精度的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测量 并用一根电缆组件作基准线 将其他电缆组件与这根基准线作比较在频率和精度要求允许的情况下 也可使用开槽测量线要求相位差应不超过详细规范的规定详细规范应规定的内容最大相位差或标称相位差及公差频率相位随温度的变化目的当电缆组件经受其工作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变化时 确定由于电长度变化引起的相位变化注 当详细规范中有规定时 可在
13、一根电缆组件试样上而不是在成品电缆组件上进行本试验 电缆组件试样除了长度和状态外 应和成品电缆组件相同程序将电缆组件包括两端的连接器置于烘箱里 用一台合适的网络分析仪测量 电缆支撑的细节应在详细规范中给出当在电缆组件试样上进行试验时 电缆应卷成一圈或一圈以上的无支撑圈 圈直径至少是最小静态弯曲半径的十倍应进行六个温度循环在频率和精度要求允许的场合 可用开槽测量线代之要求在试验过程中相位变化应不超过详细规范的规定值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温度范围和温度超时循环测量频率表示结果的方法 例如允许的相位变化屏蔽效率用测量转移阻抗和 或屏蔽衰减来测量屏蔽效率 应按附录 进行测量耐电压程序每根电缆组件应经受
14、有关详细规范规定的电压无击穿或闪络 试验电压的最小值由电缆组件的额定工作电压 得到 试验电压 用 或 峰值表示由下式给出对于额定电压等于和小于 的电缆组件或对于额定工作电压超过 的电缆组件 但最小试验电压为在详细规范中规定的交流峰值电压 频率在 和 之间应施加在电缆组件的内 外导体之间此电缆组件使用一个匹配的连接器作为界面另外可采用与交流峰值电压相等的直流电压除非详细规范另有规定电压应加要求应无击穿或闪络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试验电压任何特殊的要求绝缘电阻程序绝缘电阻应在连接器接触件的内 外导体之间测量电压采用 的直流电压和电缆组件的额定电压值中的较小者除非在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 绝缘电阻应在
15、的充电时间之后测量要求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详细规范中的规定值在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试验电压充电时间绝缘电阻内外导体连续性目的保证在直流和低频时的内 外导体连续性程序可采用任一合适的方法要求在直流和低频时无内 外导体不连续性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试验电压试验电流频率放电试验电晕试验目的当有关电缆及连接器的单个证明资料未获得时确定电缆组件在高电压条件下的适用性程序应按 中 的方法进行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熄灭电压最小值测量方法和其他要求的全部细节额定功率在考虑中机械强度试验张力目的确定机械强度 以及当要求时 确定电缆组件受轴向力时的电气稳定性程序在详细规范中规定的张力应沿着电缆和连接器的共同轴线加到
16、两个连接器上 当电缆的长度和形状使之不可能时将力依次加到一个连接器和电缆之间注 当力不能加在两个连接器上时 本试验通常对电缆是破坏性的要求不应有目力可见的电缆对连接器的位移 中心接触件和绝缘介质的位置应与界面尺寸相符合 当详细规范中有规定时应符合电气试验要求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力的值加力的持续时间和方法要求的电气试验弯曲目的确定电缆组件在电缆和连接器的连接处承受弯曲的能力程序采用图 所示的装置来进行试验当施加力 时 调节长度 以使电缆处在垂直轴上 连接器在水平位置上 装置旋转 旋转为一次弯曲 弯曲速率应为每分钟 次或由详细规范规定图 电缆组件弯曲试验装置要求试验后 电缆组件界面尺寸应在规定值
17、范围内 并应满足详细规范中规定的电气试验要求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力 的值弯曲次数 一般为 次弯曲速率 一般为每分钟 次要求的电气试验是否仍用在装置上的电缆组件进行电气试验弯曲疲劳目的确定电缆组件在使用中承受弯曲的能力程序电缆组件应放在如图 所示装置中的水平台上 当一个连接器固定时 另一个连接器在电缆轴线方向上前后移动要求试验后 电缆组件应无目力可见的损伤并且界面尺寸在规定范围内 电气要求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移动幅度 一般为组件长度的一半循环次数 一般为 次要求的电气试验电缆组件长度图 电缆组件弯曲疲劳试验装置电缆抗压目的确定电缆组件承受施加到电缆任一部位的横向负荷 或力
18、 的能力程序将最大速率为 的一个力加到图 所示的装置上 然后此力应维持图 电缆抗压试验装置要求试验后 反射系数和插入损耗应在详细规范规定的极限值之内此外详细规范可按 规定阻抗均匀性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力 的值 一般为试验区域到其中一个连接器的距离 一般最大为要求的电气试验环境试验推荐的严酷度对环境试验推荐的严酷度可见附录振动碰撞冲击当要求这些试验时 应从 中选取 见附录气候顺序程序本试验应按 中的 进行 柔软电缆组件应绕在一个半径为最小静态弯曲半径的芯轴上 除非在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 应绕整三圈要求除非在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 在恢复周期结束后 电缆组件应符合下列试验的要求绝缘电阻耐电压插入损耗外
19、观检查注 绝缘电阻测量和耐电压试验应在恢复期终止后的 内进行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气候顺序中每一步的严酷度如果不是三圈时应规定绕在芯轴上的圈数本试验顺序过程中和完成后应进行的电气试验及其要求与标准试验程序的差异连接器是否未被配接或受保护稳态湿热程序除非在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柔软电缆绕在半径为最小静态弯曲半径的芯轴上 圈数应为整三圈试验应按 中的 进行要求除非在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 在恢复周期结束后 电缆组件应符合下列试验的要求绝缘电阻耐电压插入损耗外观检查注 绝缘电阻测量和耐电压试验应在恢复期终止后的 内进行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试验的严酷度如果不是三圈时应规定绕在芯轴上的圈数在试验后和在恢复周期
20、后立即进行的电气试验及其要求与标准试验程序的差异连接器是否未被配接或受保护温度快速变化程序本试验应按 中的 进行 柔软电缆组件应绕在半径为最小静态弯曲半径的芯轴上 除非在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绕的圈数应为三圈要求除非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 在恢复周期结束后电缆组件应符合下列试验要求绝缘电阻耐电压插入损耗外观检查 中心接触件和绝缘体位置应符合界面尺寸的规定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最低和最高温度如不是三圈时 应规定绕在芯轴上的圈数最终试验和测量及其要求与标准试验程序的差异耐溶剂和污染流体过程试验应按 中的 进行要求除非在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 在恢复周期结束后 电缆组件应符合下列试验的要求绝缘电阻外观检查插入损
21、耗详细规范中应规定的内容液体如不是 时要规定干燥温度绝缘电阻和插入损耗的要求与标准试验程序的差异连接器是否未被配接或受保护浸水试验试验方法的细节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一般应按 中的 的规定进行组件的连接器应配接盐雾和二氧化硫试验当要求本试验时应从 中选取 严酷等级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特殊试验方法仅适用于特殊电缆组件的特殊试验方法应在有关的分规范中规定第三篇试验一览表试验一览表试验一览表应在分规范和详细规范中规定注 特定分门类是由特种类型的电缆如柔软的或半硬的和符合 标准或特殊设计并具有特殊特性例精密和高屏蔽的射频连接器制造的射频电缆组件组成附录标准的附录反射系数测量方法概述可采用扫频法测量反射系数本
22、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射计装置测量电缆组件输入端的反射波辐度可把反射波与经校正衰减器衰减的总反射波相比也可借助比值计将反射波与入射波相比频率范围和反射系数的极限频率范围和最大反射系数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精度为确定测量系统的误差在该频率范围内可采用一个经校正的失配负载进行比较试验为确定误差范围 可以采用计算校准的方法来提高测量精度设备适用的框图见图 也可采用制造厂和用户同意的其他等效装置射频扫频发生器 扫频速率应足够低 使纸带记录仪如实地重现峰值 测量端口的输出特性阻抗应与电缆组件的标称值相同低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用于消除寄生谐波频率反射计定向耦合器或电桥 反射计带有标准转接器的有效方向性应至少高
23、于被测值终端负载 终端负载应是一个标称阻抗负载 并应足够精密以满足总精度要求校准衰减器衰减器应在所需频带内校准注 校准衰减器也可放在位置图 试验装置框图附录标准的附录插入损耗测量方法目的确定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的插入损耗试验方法在本附录中规定了测量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的插入损耗的三种试验方法 试验设备应具有与被试电缆组件相同的标称特性阻抗 如果不可能一样 则在分条款 和 中规定的试验方法 和试验方法 中必须使用 中规定的校准公式和程序试验方法 仅适用于插入损耗小于其回波损耗的那些射频同轴电缆组件在试验设备和被试电缆组件之间可能需要转接器 这些转接器应作为试验设备的一部分并且当电缆组件作为试验程序的一部
24、分移去时 它们应留在电路中 然而当电缆组件移去而转接器不能与测试系统相连时一个或多个转接器可以留在电缆组件上 在此情况下 需留几个转接器将在详细规范中规定试验方法检验程序电缆组件应按照图 所示的试验设备电路进行试验图 测量插入损耗的电路图首先电缆组件用已知损耗的参考线代替 或把两个试验接点连接在一起 并把指示器调节到一个适当的值即小于最大值 然后 把电缆组件插在两试验接点之间 回调校准衰减器 其值等于电缆组件极限值如使用参考线应扣除其损耗值 指示器读数应不小于调节值 这样就保证了电缆组件的插入损耗不会大于规定值测量程序电缆组件按图 所示的试验设备电路图进行试验 把指示器调到一个适当值 即小于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7738.1 1999 射频 同轴电缆 组件 部分 规范 一般 要求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