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HBm 95-2001 汽车或发动机配套产品质量控制要求.pdf
《Q HBm 95-2001 汽车或发动机配套产品质量控制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HBm 95-2001 汽车或发动机配套产品质量控制要求.pdf(4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Q任IBm95-2001 代替QIHBm95 1995 汽车或发动机配套产品质量控制要求2002-04-01发布2002一05-01实施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批准Q/HBm95一2001目次前言. . . . . ill 1 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4选择供方原则.5 组织选择供方的质量控制程序6 组织选择供方的质量控制要求. 2 7 组织对己批量供货配套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汽车或发动机配套产品供方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与评审 . 20 附录B(规范性附录)汽车或发动机配套产品技术协议基本格式 . 29 附录C(规范性附录)汽车或发动机
2、配套产品质量保证协议基本格式. 32 附录以资料性附录)鉴定汇报文件资料的般规定,. 38 I 前圭F习QIHBm 95-2001 本标准是在Q马IBm95-95微型汽车或发动机配套产品质量控制要求基础上修订而成。主要修订内容为:在咀制产品鉴定阶段”和吼量生产产品鉴定阶段”参照采用了QS9000 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有关内容;在“供方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与评审”中参照采用2000版ISO9000族标准和QS9000 QSA质量体系评定有关内容;推荐厂家在产品试制和批量生产中采用QS9000 SPC统计过程控制、QS 9000 MSA(测量系统分析、QS9000 -FMEA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
3、析问QS9000 APQP产品质量策划和控制计划。本标准在“组织对已批量供货配套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中吸收了有关厂家的成功经验。本标准的实施将会使航空工业第二集团汽车产品在对配套产品的质量控制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剪裁和补充。本标准代替QIHBm95-95微型汽车或发动机配套产品质量控制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B、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三0一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o一所、一二二厂、三七二厂、一八二厂和一二O厂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行康、孙健、董秋玉、周凤珠、孙洪超、张纯义、俞坚、熊维江、
4、林丽娟、卢维强、兰亚贩Ill QIHBm 95-2001 汽车或发动机配套产品质量控制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或发动机配套产品的质量控制程序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及其变型车和发动机的配套产品。本标准也适用于摩托车配套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规范性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了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f 19001 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QC/f 34 1992 汽车故障模
5、式及分类QC/f 900 汽车整车产品质量评定方法QS9000-SPC统讨过程控制QS 9000-MSA测量系统分析QS 9000 -FMEA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QS 9000一APQP产品质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3 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3. 1 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要安排的f组人员及设施,在本标准中系指整车(机)生产厂。3.2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在本标准中系指配套产品生产厂。供方可在组织外部,也可在其内部。3.3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在本标准中系指整车的直接用户。3.4 配套产品由供方生产而直接用于组织的一切总成、部件或零件(含标准件)。4 选择供方原则4. 1 择优原则
6、:在对供方能力、质量管理体系、价格、供货及市场管理信誉诸方面进行充分考察与评价的基础上择优选择供方。4.2 专业化原则:优先选择具有大批量生产和充分质量保证能力的专业化生产供方。4.3 联合选择供方原则: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汽车生产厂家在可能情况下应联合选择配套件的供方。5 组织选择供方的质量控制程序选择供方的质量控制程序分为主程序和子程序,每个主程序对应相应的子程序,子程序按顺序完成后方进行下个主程序的工作内容。选择供方程序见表1。l QIHBm 95-2001 表1选择供方程序主程序于程序1.1 初步选择供方依据。1. 组织初步选择供方的确定1.2填写申请确认表。I. 3 初步审定或初步考
7、察与评审。2.1 签订试制产品技术协议。2.2特殊特性的确定2.3 鉴定用试制产品的确定2.4 尺寸测量结果2. 供方试制产品鉴定阶段2.5 材料试验结果2.6性能试验结果2.7 外观检查结果2.8在主车(机)上试装结果2.9试制产品的鉴定3.1 签订产品的技术协议和质量保证协议。3. 供方批量生产的产品鉴定阶段4. 供方批量供货6 组织选择供方的质量控制要求6. 1 组织初步选择供方的确定6. 1. 1 初步选择供方的依据3.2特殊特性的确定3.3 鉴定用生产件的确定3.4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3.5 尺寸测量结果3.6材料试验结果3.7性能试验结果3.8外观检查结果3.9质量管理体系评审3.1
8、0在主车(机)上试装结果3.11 生产件批准鉴定4.1 配套产品合格供方名录4.2 首批供货的考核a) 新型汽车或发动机需选择供方的配套产品目录清单,b) 己生产车(机)型需要重新选择供方的配套产品目录清单。6. 1.2填写申请确认表由指定部门编制预选供方名册,搜集整理预选供方的有关资料,填写配套产品预选供方申请确认表(见表2)的相应项目。6. 1. 3初步审定或初步考察与评审由指定部门组织设计、质量、采购等部门对预选供方进行初步审定,将审定意见填写在表2的“初步审定意见”栏中。应在初步审定意见中提出是否需要对预选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考察与审核的理由,并将其结果和意见填写在“考察与审核意见”栏中。
9、应参照附录A汽车或发动机配套产品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考察与评审的规定,对预选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考察与审核。6. 1. 4 初步选择供方的确定由参与初步审定和考察评审的人员在表2的“审定结论”栏中填写审定结论后,报主管领导批准。经2 QIHBm 95-2001 批准同意的厂家为预选供方。同一配套产品,一般应预选两个供方6.2 供方试制产品鉴定阶段6. 2. 1 签订试制产品技术协议试制产品技术协议应由组织与供方签订。试制产品技术协议的格式参照附录B汽车或发动机的配套产品技术协议(基本格式)6.2.2 鉴定用试制产品的确定鉴定用试制产品应是按规定程序批准的试制产品图样和有关试制技术资料制造的产品。
10、试制产品数量应以能完满表达各项检测试验结果所需要的数量为准。6.2.3 特殊特性的确定涉及安全、环保等方面国家技术法规(或强制性标准)的特性、主要功能、重要的尺寸和外观要求等应列为特殊特性,并在相应的质量文件上作出标记。6.2.4 尺寸测量结果a) 所有零件和有尺寸要求的材料,供方应按产品图样规范进行尺寸检测。的尺寸测量记录采用产品鉴定一一尺寸测量结果表格(见表3)。应记录实际测量数据,不应只注明“合格”或“不合格”。尺寸测量依据的图样规范有效版的名称,日期,更改状态以及更改内容尚未纳入设计资料但己纳入被批准的工艺修改文件,均应在“尺寸要求”栏中注明。6.2.5 材料试验结果a) 所有零件和产
11、品材料当规定有化学嘲理喻金要求时,供方应按图样规范和相应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试验。b) 材料试验记录采用产品鉴定一材料试验结果表格(见表刑。材料试验依据的图样规范有效版的名称、日期、更改状态以及更改内容尚未纳入设计资料但已纳入被批准的工艺修改文件,均应在“技术要求、标准代号、名称”栏中注明。应记录试验件数量及实际测量结果,不可笼统注明“合格”或“不合格”。c) 应在该表相应栏中注明材料供方的名称。6.2.6 性能试验结果(含可靠性、耐久性)a) 凡有性能要求的零、部件,供方应按图样规范和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性能试验。b) 性能试验记录采用产品鉴定一一性能试验结果表格(见表5)。性能试验依据的图样规
12、范有效版的名称、日期、更改状态以及尚未纳入设计资料但已纳入被批准的工艺修改文件,均应在“技术要求标准代号、名称”栏中注明。应记录试验件数量和实际结果,不可笼统注明“合格”或“不合格”。供方不能完成的试验项目,可委托组织或第三方进行,此时试验结果可用该试验室专用报告或正式报告形式给出,应注明试验室名称,并签字加盖公章。6.2. 7 外观检查结果a) 凡被列入“外观项目”的零、部件,供方应按图样彷见范和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b) 外观检查记录采用产品鉴定一外观检查结果表格(见表6)。外观检查依据的图样规范有效的名称、日期、更改状态以及更改内容尚未纳入设计资料但己纳入被批准的工艺修改文件,均应
13、在“技术要求标准代号、名称”栏中注明。应记录检查件的数量和实际结果,不可笼统注明“合格”或“不合格”。6.2.8试装上述检测和试验合格应在主车(机)上由组织进行试装,其内容包括装车(机)的尺寸协调和使用性能。试装记录采用产品鉴定一一在主车(机)上试装结果表格(见表7)。试装依据的图样规范有效版的名称、日期、更改状态以及更改内容尚未纳入设计资料但己纳入被批准的工艺修改文件,均应在“技术要求标准代号、名称”栏中注明。应记录检查件的数量和实际结果,不可笼统注明“合格”或“不合格”。6.2.9 试制产品的鉴定3 Q/HBm 95 - 2001 供方负责人在证实了上述检测、试验结果均符合图样规范要求一一
14、即符合组织要求,并准备好所需文件后,将签署产品鉴定保证书(见有8)在供方试制j产品鉴定过程中,组织如愿参与试制件有关检测、试验,可在相应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格上会签。6.3 供方批量生产的产品鉴定阶段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批准鉴定生产件a) 新零件或新产品b) 经修正再提交的产品c) 因设计、规范你准、材料的更改而变化的产品d) 采用新的工装生产的产品e) 生产过程生产方法发生变化而生产产品f) 易地生产的产品g) 分包零件、材料或外协工艺发生变化后生产的产品的停产不少于12个月后又重新生产的产品i) 因供方产品质量问题而被组织要求暂停供货的产品6. 3. 1 签订产品技术协议和质量保证协议供方
15、与组织方应参照附录B汽车或发动机配套产品技术协议(基本格式)和附录C汽车或发动机配套产品质量保证协议(基本格式)分别签定批量生产产品的技术协议和质量保证协议。6.3.2 确定特殊特性组织和供方应共同确定涉及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国家技术法规(或强制性标准)的特性、主要功能、重要尺寸和外观要求等方面的特殊性,并要求供方在相应的质量文件上作出标记。6.3.3鉴定用生产件的确定鉴定用生产件应是在供方生产现场,使用批量生产的工装、量具、过程、材料、操作者、环境和过程参数制造的产品。该生产件应取自有效的生产过程,该过程至少是1小时至1个班次的生产,规定产品至少为300件。鉴定的生产过程是生产件(包括零件直至
16、成品)生产(含装配)、检验、试验的全过程,以判断供方是否具有潜在能力按规定的生产节拍生产出满足组织要求的产品。鉴定用生产件的数量应以能完满表达各项检测、试验、试装结果所需要的数量为准。6.3.4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a) 对于特殊特性,供方应确定初始过程能力的可接受水平,然后用计量型数据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判断该过程能否生产出满足组织要求的产品。b) 对于能够使用X-R图研究的特性,应采集不少于25组,100个单个数据进行研究。控制图中如有不稳定现象,应采取纠正措施使之达到稳定状态(参见QS9000SPC)。c) 应进行测量系统分析(量具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线性和稳定性研究),以判定测量误差对测量
17、结果的影响(参见QS9000 MSA)。6.3.5 尺寸测量结果a) 所有零件和有尺寸要求的材料,供方应按图样规范和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尺才检测。b) 尺寸测量记录采用鉴定用生产件尺寸测量结果表格(见表3)。应记录实际的测量数据,不应只注明“合格”或“不合格”。尺寸测量依据的图样规范有效版名称、日期、更改状态以及更改内容尚未纳入设计资料但己纳入被批准的工艺修改文件,均应在“尺寸要求”栏中注明。c) 应保证使生产过程满足设计资料中对尺寸的全部要求,如不能满足则应与组织共同商定纠正措施c5.3.6 材料试验结果a) 所有零件和产品材料当规定有化学物理哺金要求时,供方应按图样饵范和控制计划要求进4 Q
18、IHBm 95-2001 行试验。b) 材料试验记录采用产品鉴定一材料试验结果表格(见表的。记录每项试验的实际结果和试验次数,不可笼统注明“合格”或“不合格”。材料试验依据的材料规范有效版名称、日期、更改状态以及更改内容尚未纳入设计资料但已纳入被批准的工艺修改文件,均应在“技术要求付示准代号、名称”栏中注明。c) 应在该表相应栏中注明材料供方的名称。d) 应满足设计资料及所有适用规范在材料方面的要求,如不能满足,则应与组织共同商定纠正措施。6,3, 7 性能试验结果(含可靠性、耐久性试验)a) 所有零、部件当规定有性能要求时,供方应按图样规范和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试验。b) 性能试验记录采用产品
19、鉴定一性能试验表格(见表引。性能试验依据的图样规范有效版名称、日期、更改状态以及更改内容尚未纳入设计资料但已纳入被批准的工艺修改文件,均应在“技术要求付示准代号、名称”栏中注明。记录试验件数量及实际结果,不可笼统注明“合格”或“不合格”。c) 供方没有条件完成的试验项目,应由有资格的第三方试验室承担,也可由组织试验室承担。此时试验结果可用该试验室专用报告或正式报告形式给出,应注明试验室名称,并签字加盖公章。d) 应满足设计资料在性能方面的要求,如不能满足,应与组织共同商定纠正措施。6.3.8 外观检查结果a) 如果产品的外观要求被列为“外观项目”,供方应按图样规范和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检查。b)
20、 检测记录采用附录产品鉴定一一外观检查结果表格(见表格6)。外观检查依据的图样规范的有效版名称、日期、更改状态,以及更改内容尚未纳入设计资料但已纳入被批准的工艺修改文件,应在表格“技术要求片标准代号名称”栏中注明。应记录检查生产件数量及实际检查结果,不可笼统注明“合格”或“不合格”。6.3.9试装上述检测和试验合格后应在主车(机)t由组织进行试装,其内容包括装车(机)的尺寸协调和使用性能。试装记录采用产品鉴定一一在主车(机)上试装结果表格(见表7)。试装依据的图样规范有效版的名称、日期、更改状态以及更改内容尚未纳入设计资料但已纳入被批准的工艺修改文件,均应在“技术要求标准代号、名称”栏中注明。
21、应记录检查件的数量和实际结果,不可笼统注明哈格”或“不合格”。6. 3, 10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对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应由供方或组织或有资格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第二方进行。审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可参照附录A的规定,如供方已具有QS9000、VDA、EAQF、AVSQ,ISO/TS16949、ISO 9001 -2000有效的认证证书,则可以免审。审核结果应填入产品鉴定二一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结果表格(见表A3)。6, 3. 11 生产件批准鉴定如上述各项结果均满足要求,则可进入生产件批准鉴定程序。二者取其一即可。由组织与供方共同商定采用哪一种方式。下面分别说明“生产件批准”和“生产件鉴定”两种方
22、式6.3.11.1 生产件批准供方负责人在证实了各项结果均满足要求一即符合组织要求,并准备好提交批准文件等级规定的文件后,将签署产品鉴定保证书(见表自)的有关内容,然后转交组织负责人批准和签字。6.3. 11.2 生产件鉴定a) 当供方iiE实了各项结果均满足要求一一即符合组织要求,并准备好提交鉴定文件等级规定的文仰和I鉴定汇报文件资料(参见附录I)后,供方负责人签署产品鉴定保证书(见表别的有关内容咱然后向组织提出鉴定申请。5 QIHBm95一2001b) 组织成立生产件鉴定委员会,由鉴定委员会在供方完成对生产件的鉴定工作。c) 鉴定合格后,组织负责人签署产品鉴定保证书(见表8)的有关内容。6
23、.3.11.3 生产件批准鉴定文件生产件批准鉴定的文件有:a) 产品鉴定保证书b) 组织和供方的有关CAD/CAM数据资料、产品图样和技术规范c) 尚未纳入设计资料,但已批准的并在产品上已体现的工程更改文件d) 产品鉴定一外观检查结果e) 产品鉴定尺寸测量结果f) 产品鉴定一材料试验结果g) 产品鉴定一性能试验结果h) 产品鉴定在主车(机)上试装结果j) DFMEA(参见QS9000 - FMEA) PFMEA(参见QS9000 FMEA) k) 特殊特性的控制计划(参见QS9000-APQP) I) 特殊特性的初始过程能力(参见QS9000 SPC) rn) 测量系统变差的研究(参见QS9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Bm 95 2001 汽车 发动机 配套 产品质量 控制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