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学案设计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学案设计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学案设计新人教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 社 戏学习目标1.掌握并落实重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2.梳理课文的脉络,理清文章的线索。3.体会平桥村人的人性美,理解作者在社戏中寄寓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惮( ) 絮叨( ) 怠慢( )撺掇( ) 踱( ) 凫( )蕴藻( ) 家眷( ) 吁气( )归省( ) 行辈( ) 偏僻( )宽慰( ) 嘱咐( )2.理解词义。(1)怠慢:(2)宽慰:(3)撺掇:(4)絮叨:(5)踊跃:3.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作者 ,中国现代伟大的 、 、 。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著有小说集 ,散文集 。七年级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 。 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全文内容。2.文章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3.通读全文,思考:能否把题目社戏改为童年?为什么?三、局部探究1.为什么平桥村在“我”心中是“乐土”?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看戏前“我”遇到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双喜和六一公公是文中众多人物形象中较为突出的两个人,哪一个是详写的?他们两人都对“我”母亲打过“包票”,对小说中的这两个情节你是怎样理解的?4.如何看待双喜他们偷豆的事情?5.那夜“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作者为什么在结尾称赞“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四、揣摩语言1. 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2)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3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结合下面两句话,简析水乡农家少年的性格特点及品质。(1)“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2)“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 ”五、课外延展腊 八 粥冰 心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
4、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
5、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 ”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社戏 设计 新人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