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4684-2011 建设用砂.pdf
《GB T 14684-2011 建设用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4684-2011 建设用砂.pdf(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1. 100. 10 Q 13 中华人民建2011-06-16发布道雪和国国家标准+1: ./、LU又用Sand for construction 砂GB/T 14684-2011 代替GB/T14684-2001 2012-02-01实施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茂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T 14684-2011 目次前言.皿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分类与规格.2 5 一般要求.2 6 技术要求27 试验方法-8 检验规则9 标志、储存和运输附录A(规范性附录)集料碱活性的试验方法(岩相法). I GB/T 14684-2011 目
2、。吕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14684-2001(建筑用砂),与GB/T14684-200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二一修改了标准的名称(2001版封面,本版封面h修改了标准的范围(2001版第1章,本版第1章); -修改了天然砂和人工砂的定义(2001版的3.1、3.2,本版的3.1、3.2); 修改了亚甲蓝(MB)值的定义(2001版的3.10,本版的3.10); 修改了分类(2001版的4.1,本版的4.1); 删除了用途(2001版的4.4); _-增加了建设用砂的一般要求(本版的5); 一一修改了颗粒级配的技术要求(2001版的5.1,本
3、版的6.1);一一修改了人工砂石粉含量的技术要求(2001版的5.2,本版的6.2); 一一修改了有害物质的技术要求(2001版的5.3,本版的6.3); 一一修改了人工砂坚固性的技术要求(2001版的5.4,本版的6.4); 一修改了表现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的技术要求(2001版的5.5,本版的6.曰:增加了含水率和饱和面干吸水率的技术要求(本版的6.7);一一修改了砂表现密度的试验方法(2001版的6.13,本版的7.13); 一一修改了出厂检验的规定(2001版的7.1.1,本版的8.1.1); -一一修改了型式检验的规定(2001版的7.1.2,本版的8.1. 2) ; 一一修改
4、了判定规则的规定(2001版的7.3,本版的8.3); 一一修改了饱和面干吸水率试验方法中饱和面干状态图(2001版的附录B,本版的7.19)。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砂石协会、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西安公路研究院、辽宁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北京市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办公室、河南省辉县市天然资源有限公司、北京恒坤混凝土有限公司、郑州一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浙江华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焦作建工集团、重庆市大爱建材有限公司、
5、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商丘中原砂浆和人工砂研究会、美丰矿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浙江日昌升建材有限公司、宁波路通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贵州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家珑、杨斌、周文娟、商志坤、姚利君、韩瑞民、高潮、许琳、张裕民、杨秦生、黄卫、何惠勇、段雄辉、袁海生、周堂贵、秦连平、吕剑、张长城、孙涛、张朝辉、王建忠、牛威、陈斌、刘劲松。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4684-1993; 一一-GB/T14684-2001。阳山GB/T 14684-2011 建设用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设用砂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储存和运输等。
6、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普通砂浆用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2419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6003. 1 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 6003.2 金属穿孔板试验筛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lSO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7、本文件。3. 1 天然砂natural sand 自然生成的,经人工开采和筛分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岩石颗粒。3.2 机制砂manufactured sand 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俗称人工砂。3.3 含混量c1ay content 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含量。3.4 石粉含量fine content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含量。3.5 泥块含量c1ay lumps and friable particles content 砂
8、中原粒径大于1.18 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m的颗粒含量。1 GB/T 14684-20门3.6 3. 7 3.8 3.9 细度模数fineness module 衡量砂粗细程度的指标。坚固性soundness 砂在自然风化和其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轻物质material Iighter than 2 000 kg/旷砂中表现密度小于2000 kg/旷的物质。础集料反应alkali-aggregate reaction 水泥、外加剂等混凝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与集料中碱活性矿物在潮湿环境下缓慢发生并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膨胀反应。3. 10 亚甲蓝(MB)值methyl
9、ene blue value 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m颗粒的吸附性能的指标。4 分类与规格4. 1 分类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机制砂两类。4.2 规格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3.73. 1; 一中:3.02. 3; -一一细:2.21.6o4.3 类别砂按技术要求分为I类、E类和固类。5 一般要求5. 1 用矿山尾矿、工业废渣生产的机制砂有害物质除应符合6.3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我国环保和安全相关标准和规范,不应对人体、生物、环境及混凝土、砂浆性能产生有害影响。5.2 砂的放射性应符合GB6566的规定。6 技术要求6. 1 颗粒级配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l的
10、规定;砂的级配类别应符合表2的规定。对于砂浆用砂,4.7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应为0。砂的实际颗粒级配除4.75mm和600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各级累计筛余超出值总和应不大于5%。GB/T 14684-2011 表1颗粒级配砂的分类天然砂机制砂级配区1区2区3区1区2区3区方筛孔累计筛余/%4.75 mm 100 1O0 100 1O0 100 100 2.36 mm 355 250 150 355 250 150 1. 18 mm 6535 5010 250 6535 5010 250 600m 8571 7041 4016 8571 7041 4016 300m 9580 9270
11、8555 9580 9270 8555 150m 10090 10090 10090 9785 9480 9475 表2级配类别类别级配区I 2区E 阳山1、2、3区6.2 砂的含混量、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6.2. 1 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含混量和泥块含量类别含泥量(按质量计)/%泥块含量(按质量计)/%I-Q一。nHU-qdi 一一nunu m刑山-EUOL:一一6.2.2 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合格时,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不合格时,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4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MB值1.4或快速法试
12、验合格)类别I E E MB值骂王0.5主二1.01.4或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a主二10.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1.0 主三2.0a此指标根据使用地区和用途,经试验验证,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表5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但值1.4或快速法试验不合格)类别石粉含量(按质量计)/%泥块含量(按质量计)/%I E E 主主1.0。3.0 1.0 主三5.02.。3 G/T 14684-2011 6.3 有害物质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贝壳,其限量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有害物质限量类别I E 皿云母(按质量计)/%1.0 主主2.0轻物质(按质量计)/%1.0
13、 有机物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03质量计)/%0.5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0.01 三二0.020.06 贝壳(按质量计)/%a3.0 5.0 骂王8.0a该指标仅适用于海砂,其他砂种不作要求。6.4 坚固性6.4. 1 采用硫酸铀溶液法进行试验,砂的质量损失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坚固性指标类别质量损失/%I E 而且运二810 6.4.2 机制砂除了要满足6.4.1中的规定外,压碎指标还应满足表8的规定。表8压碎指标类别单级最大压碎指标/%I E Z三25E 20 运二306.5 表现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砂表现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应符合如下规定:表现密度不小于2500 kg/m
14、3 ; 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1400 kg/m3; 空隙率不大于44%。6.6 喊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应无裂缝、酥裂、肢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10%。6. 7 含水率和饱和面干眼水率当用户有要求时,应报告其实测值。4 GB/T 14684-2011 7 试验方法7.1 试样7. 1. 1 取样方法7. 1.1. 1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7. 1.1. 2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与皮带等宽的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头出料处全断面定时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砂4份,组成一组
15、样品。7. 1.1. 3 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7. 1. 2 取样数量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表9的规定。若进行几项试验时,如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表9单项试验取样数量序号试验项目最少取样数量/kg1 颗粒级配4.4 2 含泥量4.4 3 泥块含量20.0 4 石粉含量6.0 5 云母含量o. 6 6 轻物质含量3.2 7 有机物含量2.0 8 硫化物与硫酸盐含量0.6 9 氯化物含量4.4 10 贝壳含量9.6 天然砂8.0 11 坚固性机制砂20.0 12 表观密度
16、2.6 13 松散堆积密度与空隙率5.0 14 碱集料反应20.0 15 放射性6.0 16 饱和商干吸水率4.4 7. 1. 3 试样处理7. 1. 3.1 用分料器法: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然后通过分料器,取接料斗中的其中一份再次通过分料器。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7. 1. 3.2 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5 GB/T 14684-2011 7. 1. 3.3 堆积
17、密度、机制砂坚固性试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7.2 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7.2.1 试验环境: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土5)OC。7.2.2 试验用筛:应满足GB/T6003.1和GB/T6003.2中方孔试验筛的规定,筛孔大于4.00mm的试验筛应采用穿孔板试验筛。7.3 颗粒级配7.3. 1 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 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OC;b) 天平:称量1000 g,感量1g; c) 方孔筛:规格为150m,300m,600m,1.18mm , 2. 36 mm , 4. 75 mm及9.50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d)
18、 摇筛机;e) 搪瓷盘,毛刷等。7.3.2 试验步骤7.3.2.1 按7.1规定取样,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 100 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土5)OC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注2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3h以上的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7.3.2.2 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7.3.2.3 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于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试样
19、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称出各号筛的筛余茧,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式(1)计算出的量。式中:G-A dl/2 一一200 G 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单位为克(g); A一二筛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d一一筛孔尺寸,单位为毫米(mm)。超过时应接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 1 ) a) 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式(1)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b) 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一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继续
20、筛分。计算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分比例进行修正。7.3.3 结果计算与评定7.3.3.1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7.3.3.2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应重新试验。7.3.3.3 砂的细度模数按式(2)计算,精确至0.01:6 GB/T 14684-2011 (Az十A3+A4牛As+A6) - 5A1 M.= ( 2 ) x 100 -A1 式中:Mx 一一细度模数;Al、Az、A3, A
21、4 ,As、A6分别为4.75mm、2.36mm、1.18mm、600m、300m、150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7.3.3.4 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应重新试验。7.3.3.5 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7.4 含泥量7.4. 1 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 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士5)OC;b) 天平:称量1000 g,感量0.1g; c) 方孔筛:孔径为75m及1.18mm的筛各一只;d) 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
22、,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e) 搪瓷盘、毛刷等。7.4.2 试验步骤7.4.2. 1 按7.1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 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士5)OC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7.4.2.2 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O.1 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 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于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及75m的套筛上(1.18 mm筛放在75m筛上面),滤去小于75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7.
23、4.2.3 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7.4.2.4 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放在干燥箱中于(105士5)oC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O 7.4.3 结果计算与评定7.4.3. 1 含泥量按式(3)计算,精确至0.1%:nu nu 一-Q . ( 3 ) 式中:Q.一一含泥量,%;G。一一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G1一一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7
24、.4.3.2 含泥量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7.5 石粉含量与MB值7.5. 1 试剂和材料本试验用试剂和材料如下:7 GB/T 14684-2011 a) 亚甲蓝:(C16 Hl8CIN3S . 3H20)含量二三95%;b) 亚甲蓝溶液:1) 亚甲蓝粉末含水率测定:称量亚甲蓝粉末约5g,精确到0.01g,记为Mho将该粉末在(100士5)OC烘至恒量。置于干燥器中冷却。从干燥器中取出后立即称重,精确到0.01g , 记为Mg。按式(4)计算含水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为W。 一一W . ( 4 ) 式中zW 含水率,%;Mh 烘干前亚甲蓝粉末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4684 2011 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