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565-2005 自行车安全要求.pdf
《GB 3565-2005 自行车安全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3565-2005 自行车安全要求.pdf(3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昌ICS 43.150 Y 14 和国国家标准共中华人民GB 3565-2005/ISO 4210: 1996 代替GB3565 1993 自行车安全要求Safety requirements for bicycles CISO 4210: 1996 , Cycles-Safety requirements for bicycles , IDT) MMM施mmmm实BEE-EEEEnd . ,a冒们们UUUUW川nv川川川川川川川旧。CHHHH2斗MUHH95 川川川川川叫川川AUnu-EEl-FOnU M山山山山山川nunJ. EE-EE- 2005-05-17发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
2、量监督检验检痊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3565-2005/ISO 4210: 1996 目次前言.,.皿总论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零部件的要求.4 总则5 车闸.36 车把7 车架/前叉组合件.8 前叉9 车轮10 轮榈、外胎和内胎.7 11 脚蹬和脚蹬/曲柄驱动系统.8 12 鞍座13 链条.14 链罩.15 辐条挡盘.10 16 照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17 反射器18 鸣号装置19 说明书.20 标记.,整车的要求. . 12 21 道路试
3、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试验方法. . 12 22 闸皮试验1223 制动系统受力试验24 制动性能试验1225 脚闸线性试验um 车把部件试验1827 车架/前叉组合件冲击试验.28 静负荷试验(车轮). 29 脚蹬试验30 鞍座和鞍管试验2731 道路试验.附录A(资料性附录)脚闸线性试验中取得最佳直线和:l:20%极限线的最小平方法的说明30附录B(资料性附录)车把几何位置32参考文献. . . . 33 GB 3565-2005/ISO 4210: 1996 目IJ1=1 本标准的第4章、第5章
4、;第6章的6.2、6.5,6.6;第7章;第8章的8.2;第9章的9.3;第11章的11.2;第12章的12.2、12.6;及第14章、第15章、第17章、第1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等同采用ISO4210 :1996(自行车-自行车安全要求c第四版)。本标准在制定时,对于ISO4210:1996作了一些编辑性修改:如取消ISO4210: 1996中的篇编号:将ISO4210:1996中引用的ISO标准改为我国相应自行车部件的行业标准,它们在技术内容上是与原引用的ISO标准等效的。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在于,保证按照本标准制造的自行车,在实际使用时尽可能的安全。各项试验的设置是保证每一
5、个零部件乃至整车的强度和耐用性。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高质量和重视安全性。本标准是对GB3565-1993Cidt ISO 4210:1989.第三版)的修订,与GB35651993相比有如下主要差异:一改进了制动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一二增加了车轮快卸轴机构的要求;一一将防护链罩的要求扩大到多片链轮;一提出了对车把部件、前叉、曲柄组合件和鞍管进行疲劳试验。本标准只限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故特别回避零部件(尺寸)的标准化。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自行车标准化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志诚、陈直青
6、。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3565-1983、GB3565-1993。用山GB 3565-2005/ ISO 4210: 1996 自行车安全要求总论1 范围的安全与性能要求,并制定了一些自行车3. 1 3.4 串列自行车tandem 装有双人或多人鞍座,前后依次排列的自行车。3.5 鞍座高度saddle height 从地平面到鞍座面的高度。测量时,自行车应垂直置于地面,然后从鞍座面的中心垂直测量到地面的距离。3. 6 制动距离braking distance 从制动初始点(3.7)到自行车停住所行驶的一段距离。1 GB 3565-2005/ISO 4210: 1996
7、 3. 7 制动初始点commencement of braking 当车闸的操纵机构从它的原始位置开始动作时,自行车在试验跑道上的位置点。用两个车闸试验时,初始点的位置由首先动作的车闸来决定。3.8 行程gear deveJopment 曲柄转动-周,自行车所行驶的距离。3.9 外露突出物exposed protrusion 与长250mm,直径83mm之圆柱棒(模拟人的肢体)的中间75mm长的那一段圆弧面相碰的突出物体,见图1。单位为毫米图1外露突出物测试圆柱棒3. 10 (脚蹬)脚踩面(pedaD tread surface 位于脚下的脚蹬表面,设计时要考虑其防滑性能。3. 11 铁类部
8、件ferrous component 全部由铁类材料制成的构件组成的部件,但其间的连接介质除外,如铜焊材料或粘结剂。3.12 非铁类部件non-ferrous component 全部由非铁类材料制成的构件组成的部件,但其间的连接介质除外,如粘结剂。注:在选择疲劳试验中的试验力时,凡由铁类和非铁类构件混合构成的部件均应视作非铁类部件。3.13 曲柄组合件crank assembly 包括两曲柄、两脚蹬轴、中轴棍和链轮。2 GB 3565-2005/ISO 4210: 1996 零部件的要求4 总则4. 1 锐边在正常的骑行、搬运和维修时,凡骑行者的手、腿等可能触及之处,都不应有外露的锐边。4.
9、2 突出物经组装后,凡长度大于8mm的刚性外露突出物,其尾端均应倒圆,倒圆半径应不小于6.3mm,这类突出物的大端尺寸应大于12.7mm,小端尺寸应大于3.2mm。自行车车架的上管上面,自鞍座至鞍座前300mm处不应有任何突出物,但直径不大于6.4mm的控制钢绳套管和由厚度不大于4.8mm的材料制作的套管夹则允许系附在上管上。自行车车架上允许附有起保护作用的泡沫塑料缓冲垫,但将它除去之后仍应符合有关突出物之要求。螺钉的外露突出部分(3.9) ,应限制在与螺母旋紧之后小于螺钉的大径尺寸。5 车闸5. 1 制动系统每辆自行车应装有两个制动系统。一个制动前轮,一个制动后轮。制动系统应操纵灵活,并能满
10、足5. 5的要求。闸皮中不允许含有石棉材料。5.2 手闸5.2.1 闸把位置手闸前后闸把的位置应按自行车销售地所在国家的立法、习惯和实际使用状况而定,在我国是前闸把在右,后闸把在左。5.2.2 握闸尺寸从闸把的外表面量到车把、或车把把套、或其他防护物的外表面的最大握闸尺寸d,在A和B两点之间应不大于90mm,B和C两点之间应不大于100mm(见图2)。注:1明把应能在其调节范围内达到这些尺寸。5.2.3 车闸部件的安装把车闸部件安装到车架、前叉、或车把上时,所用的螺钉应有合适的锁紧防松装置,如防松垫圈、防松螺母或对顶螺母。按制造厂说明书安装车闸时,紧绳螺钉不应割坏钢绳的丝股。万一车闸的钢绳断裂
11、,也不应导致车闸机构的任何零件妨碍车轮的旋转。钢绳尾端应装有一个能承受20N拉脱力的尾套,以资防护;或作防止丝股松散的其他处置。5.2.4 闸皮组装闸皮应牢固地安装在背板或闸盒上,按第22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闸皮组合件不应损坏。在做完第22章规定之试验以后,制动系统应能满足5.4.1的强度试验,以及能满足5.5. 1和5.5.2的制动性能要求。5.2.5 车闸的调整车闸应能调整到有效的操纵位置,除非闸皮己磨损到根据制造厂建议、需要掉换的程度。车闸经正确调整后,除了受闸表面外不能与其他面相碰。安装杆闸的自行车,当车把转角定在600时,闸皮不能与车轮的轮辅相碰;在车把回复到正中位置时,闸杆应该既无
12、弯曲,也无扭转。3 GB 3565-2005/ ISO 4210 : 1996 a) 5. 3 脚闸脚闸应在骑行者齿轮位置或调整无关。置施加的力矩应不小于15.4 制动系统的强度5. 4.1 手闸按23.1规定之方法试验时,5. 4. 2 脚闸按23.2规定之方法试验时,制动系统及5. 5 制动性能5.5. 1 干态制动单位为毫米独立有效,与驱动时,对曲柄每一个位按第24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自行车应以表1给定的骑行速度并在相应的制动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5.5. 2 湿态制动按第24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自行车应以表I给定的骑行速度并在相应的制动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4 GB 3565-
13、2005/ ISO 4210: 1996 表1制动试验的速度和制动距离试验条件试验速度/Ckm/h)使用的车闸制动距离/m使用两个车闸7 干为巳、25 单用后闸15 使用两个车闸9 湿关CA、16 单用后闸19 5. 5. 3 副闸把对装有副闸把的自行车,除了对附有副闸把的主闸把进行试验以外,还应对副闸把另行试验。5. 5. 4 脚闸线性按第25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6 车把6. 1 把横管把横管的总宽度1、6. 2 把立管把立管上应有久性装置来保证6.4 车把稳定性车把经正确调紧点、僵呆或松弛现当骑行者坐在鞍质量至少应有25%压-车把的几何位置图16. 5 车把部件的强度6.6 把横管和把立管
14、组合件的疲劳试验按26.4规定之方法试验时,把横管或把立管应无断裂或肉眼能见之裂纹。注:在本标准中所有裂纹的检测,我们推荐采用ISO3452中规定的标准的裂纹检验方法。7 车架/前叉组合件7. 1 冲击试验(重物落下)一个可靠的永按27.1规定之方法试验时,组合件应元肉眼能见之裂纹,在其前后轴中心距(轮距)上测得的永久变形应不大于40mm。5 GB 3565-2005/ISO 4210: 1996 7.2 冲击试验(车架/前叉组合件落下)按27.2规定之方法试验时,组合件应无肉眼能见之裂纹。8前叉8. 1 定位装置前叉安装前轴处的槽口或其他的前轴定位装置,必须是:当前轴或轴挡紧贴在槽口的顶部时
15、,前轮应位于前叉的中央。8.2 前叉的擅劳试验按27.3规定之方法试验时,前叉之各部分应无断裂或肉眼能见之裂纹。9 车轮9. 1 转动精度转动精度就是指(铀的)圆跳动公差。在9.1. 1和9.1.2中给定的圆跳动公差是指车轮完全组装好以后,在没有轴向窜动的情况下旋转一周,轮辅位置的最大允许变动范围(即指示器的最大动程)9. 1. 1 径向圆跳动公差对装有轮缘闸的自行车,在轮榈上适当点处沿轮榈作径向测量时,其跳动量应不大于2mm(见图3)。轮胎幅条仪表支架百分表径向)圈3车轮的转动精度对不是装轮缘闸的自行车,其跳动量应不大于4m日1。9. 1. 2 端面圆跳动公差轮轴支承架仪表支架对装有轮缘闸的
16、自行车,在轮榈上适当点处沿轮辆作轴向测量时,其跳动量应不大于2mm(见图3)。对不是装轮缘闸的自行车,其跳动量应不大于4mm。6 GB 3565一2005/ISO4210: 1996 9.2 间隙车轮部件经装车校正后,其轮胎对于车架和前叉上之任何附件之间的间隙应不小于2mm。9. 3 静负荷试验组装好的车轮按第28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其任何零部件不应断裂,轮朝上挂重点的永久变形应不大于1.5 mmo 9. 4 车轮夹持力9.4.1 总则车轮应紧固在车架和前叉上,并按制造厂推荐的方法经调整后,应符合9.4.2、9.4.3、9.4.4和9.5 的要求。车轮蝶、母的最小拆卸力矩应为制造厂推荐之旋紧力
17、矩的70%。使用快卸轴机构的车轮应符合9.5 的要求。9.4.2 前轮夹持力一一夹持装置己固紧沿前轮的拆卸方向,在前轴两侧对称地施加一个2300N的力,为时30s,前轴和前叉之间应无相对位移。9.4.3 后轮夹持力一一-夹持装置己固紧沿后轮的拆卸方向,在后轴两侧对称地施加一个2300N的力,为时30s,后轴和车架之间应无相对位移。9.4.4 前轮夹持力一一夹持装置未固紧前轮用螺纹轴和螺母安装的,先将螺母用手指旋紧,然后松开至少3600,然后对准槽口向外对前轮施加一个100N的径向力,前轮不应脱离前叉。安装快卸机构的前轮,应符合9.5.2的要求。9.5 快卸轴机构9.5. 1 操作特性任何快卸机
18、构都应具有下列之操作特性ta) 快卸机构应是可调节的,用以调节到咬合压紧的程度见第19章c) ; b) 快卸机构的形状和标记应能清楚地表明机构是处于松开位置还是扳紧位置;c) 如果机构是用扳杆来调节的,则在扳杆调节好后,将机构扳紧的力应不大于200N,快卸机构在此力的作用下,应无永久变形;d) 在夹紧机构被扳紧后需要的松脱力应不小于50N; e) 如果机构是用扳杆操作的,则快卸机构应能承受一个不小于250N的扳紧力而无断裂或永久变形。在施加该力时年,机构应调整到避免在此力作用下被完全锁死;f) 在快卸机构处于扳紧位置时,车轮的夹持力应符合9.4.2和9.4.3的要求。在t述c)、d)和e)中所
19、规定的力,如施加在扳杆上,则应加在离扳杆末端5mm处。9.5.2 拆卸没有辅助装置的快卸机构,应能在不打乱机构预调的情况下,拆下和调换车轮。如果有辅助装置,而且快卸扳杆完全松开、车闸又没有接上或者是松开的,则沿槽口对准前轮的拆卸方向对前轮施加一个100 N的径向拉脱力,前轮不应脱离前叉。注:建议对装有辅助装置的快卸机构,也能在拆下和调换车轮时不打乱机构的预调。10 轮辆、外胎和内胎非模铸轮胎无10.1和10.2的要求。7 GB 3565-2005/ ISO 4210 : 1996 10. 1 充气压力制造厂推荐的最大充气压力应标铸在外胎的侧面,使外胎装上车轮后易于被看到。10.2 配合性轮胎、
20、轮辅应符合各自的标准,外胎和内胎应与轮辅相匹配。将轮胎充气到最大充气压力的110%,经过5min后,外胎仍应完整地包合在轮铜上。门脚蹬和脚蹬/曲柄驱动系统11 . 1 脚蹬的脚踩面11 . 1. 1 脚蹬的脚踩面应安装牢靠,在11.1. 2 对不用足尖套a) 在脚蹬的上表面和下b) 有一个认定的脚11.1. 3 为专用于足尖需要符合11.1.2之a)11. 2 脚蹬间隙11. 2. 1 地面距离自行车在元或鞋子夹持装置,就不再触及地面。85峙的骑行者坐在上面一样。11. 2. 2 足趾不装有足的间隙应不小胎或前泥板扫出意角度时)之间轴线,量到前轮纵轴线l刁/ / / 图4足趾间隙自行车的前叉设
21、计得可装前泥板的,其足趾间隙必须以装上适配的前泥板后再行测量。11 . 3 驱动系统静负荷试验按29.1规定之方法试验时,驱动系统之任何零部件都不应有肉眼能见之裂纹,且系统应不丧失其驱动能力。8 GB 3565-2005/ ISO 4210: 1996 11. 4 脚蹬动态耐久性试验按29.2规定之方法试验时,脚蹬的各零部件或曲柄的螺纹都不应有肉眼能见之裂纹。11. 5 曲柄组合件的擅劳试验按29.3规定之方法试验时,任意一脚蹬轴,任意一曲柄,中轴棍或安装之链轮(或其他类型的驱动部件)都不应断裂或有肉眼可见之裂纹。12 鞍座12. 1 限制尺寸鞍座、鞍座支架或鞍座其他附件m125 mm。12.
22、2 鞍管鞍管上应有一个永处)底部量起应不低于转动。按30.112.5 鞍座的313 链条14. 1 a) 符合14.2之盘链罩;鸟b) 符合14.3之防护装置;或啕c) 对脚蹬上装有固定的足夹紧装置者,装置。该标记从鞍管的(全直径/现塑料底板,鞍座部节亨丁4.4之由前拨链导板和防护罩连成一体的防护14.2 盘链罩的直径应不小于外链轮的齿顶圆直径加10mm(见图5)。注:若脚蹬曲柄和链轮设计得太靠近,因而无法容纳完整的盘链罩时,则可装-个非圆整的盘链罩,只是缺口处应密切接近曲柄。14 . 3 防护装置至少应该罩住链条和链轮的外片和顶面,其范围应从链齿刚进入链条两外片的那一点沿链条向后至少25mm
23、处起,向前绕外链轮直至中轴轴心的水平线为止(见图6)。14.4 由前拨链导板和防护罩组成的防护装置,至少应罩住链条和外链轮的上啃合部分的外表面,其范围应从链齿刚进入链条两外片的一点沿链条向后至少25mm处起(见图的。9 GB 3565-2005/ISO 4210: 1996 D2;主D1十10mm。D1申D2图5盘链罩三主25单位为毫米圈6链条和链轮的瞄合15 辐条挡盘装有后变速飞片的自行车,应装个辐条挡盘,借以避免由于链条被不适当的拨链或损坏导致链条阻碍车轮的旋转或使突然停车。16 照明16. 1 照明系统本标准对装前灯、后灯或全套照明系统不作强制性规定。如果安装的话,则应符合我国公安部的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3565 2005 自行车 安全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