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5080-1997(条文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程.pdf
《DL T 5080-1997(条文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T 5080-1997(条文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程.pdf(4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p 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080-1997 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程条文说明主编部门:电力工业部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作禽咆片也14.良心1998北京目次3 总则.107 4 通信组成和通信方式选择.109 5 水电厂厂内通信.110 6 梯级水电厂及水电厂群之间的通信.112 7 施工通信.113 8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信.114 9 电力线载波通信.115 10 微波通信.117 11 卫星通信地球站.11912 移动通信.122 13 综合线路网络.127 14 光纤通信.13615 通信电源.139 16 通信设备布置.142 17
2、 房屋建筑.143 18 防雷接地14519 通信测试仪器仪表的配置和选择.147 106 3总则SDJS8-84水电厂通信设计技术规定自1984年颁发试行以来,为水利水电通信设计统一了设计标准,明确了基本原则,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自本规定颁发试行以来,随着我国电力生产的飞速发展,电力及水利系统通信建设日益得到了加强,积极采用了新技术、新设备,传输方式以数字微波、光纤和电力线载波为主,采用了程控交换技术,加快了数字化和通信新技术的发展步伐,通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通信手段的多样化,不仅提高了通信网的可靠性、稳定性,而且加强了网络的抗灾能力,特别是综合数字网。DN)的发展和建立,为实现多种
3、业务功能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奠定了基础,通信已成为当代新技术革命中最为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通信设计的内容越来越多,要求也相应提高。为使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发展,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经济地传递多种信息,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效益,特修编原规定SDJS884水电厂通信设计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悦,并改名为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程。本规程与原规定相比较,取消了原规定中的4章,即:第三章明线载波通信第五章无线电通信第九章音频线路网络第十章水电厂专用有线通信线路。本规定新增加了7章,即:4 通信组
4、成和通信方式选择8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信107 “何编了行进新重次R口节章中章nu 的改站定修球络规和地网原删信信信路信留增通通通线通保的披星动合纤在量微E移综光程大规了MHUUM本行进并3.0.2 代替原规定1.o. 6。3.0.3 代替原规定1.0.2。3.0.4 代替原规定1.o. 3。3.0.s 代替原规定1.o. 5。3.0.6 代替原规定1.o. 6。108 4 通信组成和通信方式选择4, 1通信组成代替原规定1.o. 1. 4.2 通信方式选择本节为新增加内容。109 5 水电厂厂内通信代替原规定第二章。5. 1 设备选择和容量确定5.1. 2 s.1. 3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
5、展和电力调度对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调度总机逐渐增加了录音、传真、有线电视、无线电话等多种功能,并出现了多功能、程控式调度通信总机等新型产品。因此,调度通信总机应根据水电厂的特点和对调度通信所需功能的要求选用程控调度总机。5.1. 4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是通信网形成综合业务数字网OSDN)的基础,也是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交换机。电力系统各网局、省电力局及重要的大、中型发电厂大多已装备了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该机服务功能齐全,扩充修改方便,节省机房面积,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对提高通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显著效果。电力系统通信传输方式的数字化,也为选用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和发挥该机的优越性打下了基础
6、。因此,应选用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s.1. s 我国自己研制生产和引进国外的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制式各异,若选型不当,将给运行维护和接人专用网、公用网带来困难。因此,选型应持慎重态度,应坚持选型原则和符合相关的标准。s. 1. 7 s. 1. 9 由于水电厂的运行管理方式及对通信的要求各不相同,硬性按照电厂装机容量的大小具体规定厂内通信设备的容量比较困难,因此,本规定给出了设备容量选择的主要原则,表5. 1. 6、5.1. 7给出了近期厂内通信设备用户容量的基准数。s.2中继方式s.2. 1 当其它电话用户拟与调度总机用户通话时,须经调度值班110 员同意并进行转接方可通话。s.2.2 s.2.
7、4 本条参照CSCS09-89制定。5.4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水电厂的厂内通信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是水电厂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的必由之路。“元人值班”(少人值守)是指运行现场不需要全天24h内都有人值班。机组的开、停、调相等工况转换操作、无功、有功功率的调整以及运行监视等工作,由上级调度所(包括梯级以及网、省、地调等)或集中控制的值班人员及有关自动装置完成;但在厂内仍留有少数24h都在的值守人员,负责现场看守和特殊处理以及上级临时命令交办的工作。因此,元人值班水电厂对系统通信将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厂内通信将进一步简化。111 6 梯级水电厂及水电厂群之间的通信本章对原规定第十
8、三章“梯级水电厂及水电厂群之间的通信“进行了修改和补壳,增加了调度管理中心和系统通信等内容。112 7施工通信本章对原规定第十四章“水电厂的施工通信”进行了修改和补充。7. I一般规定7. I. I 7.1. 2 代替原规定14.o. 1 14. o. 3。1.2 施工工地的内部通信新增内容。7.3 施工工地的对外通信新增内容。7.4其它要求7,4.1 代替原规定14.0.5。不宜采用直埋电缆,主要是为避免在施工中因挖掘地面而损坏电缆。113 8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应用遥测、通信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和手段,实时收集和处理水文水情信息,为水电站安全运行、水库优化运行和安全度汛提
9、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预报,是充分发挥水电工程效益的技术保障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信组网的任务是在诸多水文测站与中心站之间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保证数据传输迅速、可靠、准确无误。由电力工业部、水利部批准的DL/T5051-1996己正式实施,本规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补充,设计时,应同时参照执行。114 9 电力线载波通信本章代替原规定第三章“电力线载波通信”。利用架空电力线路的相导线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这是电力系统特有的一种通信方式,此种通信方式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维护管理简单等优点,是电力系统的基本通信方式之一。9. 1基本要求9. 1.1 新增加内容。9.1. 2 9. 1.3 代替
10、原规定3.0.1。9.2设备选择本节为新增加内容。9. 2.1 和双边带调幅相比,单边带调幅制提高了信号杂音比,较好地利用了工作频带,改善了功率分配关系,发送功率集中在所用的有效边带中,因此大多选用这种调制方式。电力线和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和操作中,存在电晕、电弧和火花放电等现象,造成电力线高频通道的杂音较高,为保证话音的清晰度,电力线载波终端机的发信功率都较大。. 2. 2 因线路阻波器串联在输电线路上,所以必须满足强电上的要求p同时应能阻止高频信号通过,即对高频信号呈现高阻抗,而对工频电流基本不呈现阻抗;因此线路阻波器的基本性能包括强电的工频特性和通信的高频特性。9.2.3 结合滤波器与糯合电
11、容器配合组成高通或带通滤波器,将电力线载波终端机的高频信号有效地搞合到电力线上,并且对高电压给于隔离。因此结合滤披器的选型应主要考虑其额定功率、搞合方式、工作频带及标称阻抗。9.2.4 糯合电容器属强电设备,其技术性能必须满足在工频电压115 下工作的要求。同时选择合适的电容量,以满足在匹配条件下的通频带的要求。9.2.6 为满足电力线载波通信与远方保护合用一结合相的运行要求,一般在远方保护装置的出口,加装分频滤披器。9.3质量标准代替原规定3.o. 3。参照SDGJ75-86制定。9.4设备安装9. 4.1 代替原规定3.o. 4。. 4. 2 代替原规定3.0.5和3.o. 7 0 9.4
12、.3 新增加内容。116 10微波通信本章内容代替原规定第五章第二节。目前,电力系统已形成数字微波通信专用网,已很少采用模拟微波通信。故本章内容未列入模拟微波通信的规定和要求,需要时可参照有关规定执行。10. 2 窑量大于二次群的数字微波通信假设参考电路10.2. 1 容量大于二次群的数字微波通信假设参考电路,根据CCIR建议556制定。10.3 传输质量指标10. 3.1 数字微波假设参考电路的误码性能指标,根据CCIR建议594-1制定。10.3.2 实际数字微波通信电路的误码性能指标,参照CCIR建议634和DL5025-93制定。10. 3. 4 2500km假设参考电路的可用性指标根
13、据CCIR建议557制定。10.3.5 特种信息系指高速、宽带数据信息、图像信息及PCM保护信息等。目前国际和国内尚未研究出较成熟的性能质量指标,因此,传输此类特种信息的质量指标应由主管部门在工程审查时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审定。10.4 允许的干扰睿限10.4.1 1046 参照邮电部标准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和YDJ21-89制定。10.4.7 根据CCIR建议406-5和395-5制定。117 10.7网路接口10.7.3 根据GB7611-87制定。10.7.7 10.1.s 根据DL5025-93制定。10.s 路由选择及电路计算10.s. 1 根据DL502589制定。10. 1
14、1 点对多点数字微波通信点对多点微波通信是一种面向远距离分散用户组网的微波通信系统,亦称为无线多址或一点多址通信系统。目前,在我国电力、水利、石油等各种专用网已开始大量使用,因此,本规程增加此节内容。10. 11. 1 工作频段划分根据我国频率划分规定和邮电部YD343 90制定。10.11. 210. u. 4 根据YD343-90制定。10. u. 5 按需分配信道方式可提高信道利用率。当系统的数据传输有实时性要求时,采用预先分配方式,因此两种信道分配方式可并存。118 11 卫星通信地球站本章为新增加内容。11. I适用范围11.1. I 11. 1.2 规定适用于固定业务的卫星通信6/
15、4GHz频段的水利水电系统专用通信网。对其它频段也可参照本规程的有关条款执行。11. 2地球站分类在卫星通信中用地球站的品质因数GIT值来表示地球站接收卫星信号的能力。GB1143.1-89中规定:“按系统内地球站的品质因数(G/T值)及该地球站在网中的地位把地球站分为四个标准等级”。邮电部颁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1987年)中把地球站分为三个标准等级,而在三类站中又分为A、B两个标准,实际上也是四个标准等级。广电部颁GYJ41-80中按品质因数GIT值和等效全向幅射功率EIRPe值的大小把地球站分为三类。根据水利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特点,为便于设计时选择地球站类别,决定天线
16、直径,本规程中采用了GB11443. l一89中的规定。11. 3 地球站选定及其业务能力11. 3.1 11. 3. 4 本条参照GB11443.1 89的规定,就各类站应具备的业务能力和水利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的特点,提出了在设计中选择地球站类别的一些原则和规定。这些原则和规定应符合电力工业部部颁有关规程的规定。在未获得部颁规程前,建议暂按本规定执行,待日后修改。119 11. 4 地球站设备的基本组成及系统的工作频带本节说明地球站设备组成的内容和工作频带。选自GB11443. 1-890 u. 5 天线分系统11. 5.1 11. s. 6分别选自GB11443.1-89。11. s. 7
17、11.5.9 这部分内容参照邮电部标准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1987年)制定。11. 6地球站接口本条选自GB11443.1-89。11. 7 地球站站址的选择本条提出了地球站站址选择的基本技术要求,这些技术要求是考虑到水电工程的特点而提出来的,选择站址时,须满足本条提出的要求。11. 7.1 本条规定是为保证最大的可用度。11. 8 卫星通信系统与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干扰协调这部分内容主要取自邮电部颁标准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1987年,同时考虑其它资料给出了干扰波传播损耗允许最小值的计算。邮电部颁“规定”说明中指出,“确定协调区所使用的地球站天线幅射方向图
18、采用原CCIR(l986)建议465-2和原CCIR0986)报告391-5及其附件以及WARC-79的基准方向图”。干扰计算时使用的场地遮挡因子采用原CCIR(l986)报告390-5给出的计算公式。另,干扰降低因子B用下式表示120 1 f 2 ./2ftt:i.fl t:i.F 1 B = 10111: r J FFLlV g b 0 fk才(f,。.fk)2l IUo+ fk)2 l l exp L - 2t:i.F2 J十expl一jl LtL 2t:i.F2j式中fk一一基带最高话路中心频率,MHz;fo干扰载波和信号载波的频率间隔,MHz;t:i.F一信号载波的多路有效频偏,MH
19、z;t:i.fk一信号载波的测试音的有效频偏,MHz;一一予加重改善因子,MHz;b一一话路带宽,MHzo121 12移动通信组建和发展移动通信系统,是水利水电工程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本规定增加此章内容。12. 2 无线对讲系统无线对讲系统是指两点或多点用户之间使用一点无线电频率,在同一瞬间只能有一点发信,多点进行收信的通话方式。这种系统组成最为简单,只要使用同一频率的无线用户,在通信允许的范围内即可进行对讲通信。12.3 小窑量移动通信网本节参照邮电部TZ006-92和YD2007-93制定。12.3.3 表12.3. 3中的规定根据YD2007-93中3.o. 2制定。无线频道是十分宝贵和
20、有限的资源,设计中应提高频道利用率。YD200793规定市区基站,频道利用率宜大于60%,郊区或用户密度较小的地区宜大于40%。结合电力系统,特别是水电厂的具体情况,以不大于40%为宜。12.3.4 根据TZ00692中3.4. 3制定。12. J. 7 450MHz系统的基站接收设备一般没有分集接收性能,但考虑到手持机占比重大时,为了平衡上、下行功率,最好有分集接收。12.J.8 对于大功率电视发射台、调频发射台,应根据这些电台的参数计算它们的谐波或杂音幅射干扰、互调干扰、阻塞干扰,在满足干扰标准下确定与基站应保持的距离;对于来自电焊设备、X光设备的干扰应符合GB4824.1 4824.2
21、84的规定。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中设站主要是应避免在易燃易爆的仓库或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工业、企122 业附近设站。避免在雷击区设站。12.4无线寻呼系统本节参照邮电部TZ009-92编制。12.4. 1 元钱寻呼系统是一种单信道、单向通信系统,传输数据信息,服务多元化。水电厂及水电工地主要用于寻呼厂内人员或施工人员。12.4.2 人工接续方式的寻呼中心无线寻呼服务台相当于通信交换网中的一个特种业务台。全自动接续方式的寻呼中心的自动寻呼终端主要由中继接口单元、记发器、用户码核对器及语言邮箱组成z数据处理中心主要由排队器和编码器组成。基站主要由解调器、发射机和天线组成。
22、人工接续方式的多区制本地无线寻呼网中,每个区的基站以二线专用中继电路与寻呼中心相连;然后经人中继器以中继线接人自动交换网。各基站发送相同的信号,因此各基站发射机的工作方式为同时工作方式。为使各基站能同时发送信号,选一个基站作为中心基站,以它为基准,外围基站发射的信号都与中心基站发射的信号同步,从而保证可靠的接收。设专用传输电路和远程终端方式,即本地寻呼终端通过专用传输电路与区域控制中心相连。利用分组交换数据网联网的方式,即本地寻呼终端通过分组交换数据网相连,不采用同播方式。12.4.4 参照TZ009-92制定。12.5 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移动通信从应用角度可分为公用移动通信网和专用移动通信网。
23、专用网是移动通信中发展最早的门类之一,应用广泛。国外于80年代推出的集群通信已作为新的专用无线电调度系统得到了发展和运用,从而专用移动通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从80年代中、末期开始引进、组建和运行集群通信系统。90年代以来,集群通信已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将逐渐取代我国现行的大部分专123 用国产80系列或从国外引进的早期间类调度通信设备。对于电力系统,无线集群通信是更为理想的专用调度通信系统。本节重点规定了800MHz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技术要求,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是参照邮电部XT004-94制定。12.s. 1 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是若干用户群(部门或单位动态地共用一组无线频道的移动通信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5080 1997 条文 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 通信 设计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