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 T 6683-2007 聚合物驱油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pdf
《SY T 6683-2007 聚合物驱油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Y T 6683-2007 聚合物驱油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75020E 12备案号:22063-2007 S Y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683-2007聚合物驱油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development project design for polymer flooding20071008发布 200803一01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前言1 范围2油藏地质开发简况3油藏描述4层系组合及井网部署5注聚合物前水驱生产状况6注入参数选择7注入方式优化设计8单井配产、配注技术要求9开采指标预测-1f)经济效益预测11方案实施要求目 次j,34445567SYT 6683-2
2、007H刖 吾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王冬梅、高淑玲、孙宏利、张俊霞、曹瑞波、马沫然、侯维虹。1范围聚合物驱油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聚合物驱油开发方案中有关油藏工程部分编制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水驱开发油田转为聚合物驱油开采方式的开发方案编制。sYT 6683-20072油藏地质开发简况21地质概况内容包括:油田地理位置、构造位置、含油面积、地质储量、聚合物驱油层位、油层埋藏深度、平均单井砂岩厚度、平均单井有效厚度、原始地层压力、原始饱和压力、平均地层破裂压力、平均地层温度、油层地下原油粘度、原
3、油密度、原始气油比、地层水矿化度、油藏类型及油藏边界条件。22开采简史221油田投入开发时间、开发层系、井网井距、注采方式。222油田开发历程。3油藏描述31构造特征研究微构造,揭示微小断层、微构造的分布面貌。精度要求:构造幅度5m,等高线3m,断层长度100m,断距5m。32储层描述321沉积相分析细分沉积相沉积微相,碎屑岩油藏描述到单砂体微相,描述不同沉积微相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建立研究区沉积微相模式,综合评价各类沉积微相,描述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322成组划分与对比储层细分成因单元,碎屑岩油藏描述到单砂体(或流动单元)。323储层裂缝内容包括:裂缝描述、地应力分析、324储层物性储
4、层物性参数应以取心井资料为基础研究区储层物性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325储层非均质性3251储层微观孔隙结构32511孔隙类型裂缝预测。采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利用标准化后的测井资料,建立描述薄片、铸体、电镜观察到的储层孔喉情况,参考成因机制,确定储层孔隙类型,并描述不同孔隙类型的特征。32512喉道类型确定对储层储集和渗流起主导作用的喉道类型并描述其特征。32513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描述各类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特征,确定其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主要包括:排驱压力、中值压1SYT 6683-2007力、最大孔喉半径、孔喉半径中值、喉道直径巾值、相x寸分选系数、孔喉体积比、孔隙直径中值、ir均孔喉直径比等。
5、32514储层分类以渗透率为主对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分类标准,并对孔隙结构和储层进行分类,描述各类储层的物性及孔喉特征。32515储层粘土矿物分布特征确定储层粘士矿物的主要类型,描述其在储层巾的分布特征。32516储层敏感性分析描述储层的敏感性特征。3252储层宏观非均质性32521层内非均质性描述砂层内渗透率在垂向r的差异,确定其非均质特征参数(渗透率非均质系数、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及突进系数)。研究不同层段内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的变化。32522平面非均质描述储层砂体在、F面上的分布形态、规模及连续性,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特征,井根据动态资料验证其正确性。325
6、2。3层间非均质性根据储层隔层分布特征和非均质特征参数(厚度、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及突进系数等)综合捕述储层层间非均质性。326储层综合评价及分类确定储层综合评价分类指标,包括储量大小、油砂体面积、有效厚度、砂体钻遇率、渗透率、有效孔隙度、泥质含量、胶结物含量、iL隙结构、层内非均质。以小层、砂层组或一定开发层系为单元,依据综合评价指标,按不同目的进行储层分类评价。33储层流体分布及性质331油气水分布特征分析开发过程中汕水运动规律,描述垂向和平面上的汕、水分布特征。332流体性质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原油的化学性质、地面原油性质和地层原油物性、原油的流变性、原油粘温特征、原油性质的分类,天然气的
7、化学和物理性质,油气相态特征、地层水的物理化学性质。333注水开发后储层结构和流体的变化3331储层结构的变化确定长期注水冲洗和各种人为措施影响前后的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粘土矿物与润湿性、储层宏观非均质的变化,描述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大孔道及堵塞层的分布状况。3332流体性质的变化33321原油性质应包括原油化学组成、地面原油物理性质、地层原油物理性质、原油的流变性、原油粘温特征、原油性质分类。33。322天然气|生质天然气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天然气相对密度、粘度和压缩系数)。333。23油气相态特征描述油气在不JJ温度、小同压力条件下的相态变化关系。oSYT 6683-200733324
8、地层水性质描述地层水化学性质及分类,地层水的物理性质(密度、粘度、矿化度等)。334油藏的温度、压力系统3341温度系统确定油藏油层、气层、水层温度及温度梯度。3342压力系统确定油层压力及压力系统,并计算油层破裂压力。34三维地质模型建立341建立井模型研究单井剖面r砂体的厚度、韵律特征、物性变化及其纵向剖面非均质性。描述参数有:开发层位的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及渗透层、隔层。342建立层模型通过井间等时对比,把各个井中同时沉积的地层单元逐级细分,并把它们联接起来,形成若干个二维展布的时间地层单元。343建立参数模型以单井模型的数据和层位模型的计算结果为基础,描述储层
9、三维空问内储层分布规律,并确定孔隙度、渗透率变化。344储量计算动用石油地质储量按照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执行。其中在计算区块动用面积时,应根据井网形式,决定聚合物驱区块的动用面积。如果区块边界井排为间注问采类型,应以区块边界井排外扩半个排距为准;如果区块边界井排为油井排类型,应以区块边界井排为准。35剩余油分布特征351水淹层解释及判断根据储层水淹前后岩心、物性、含油性及电性变化特征,在测井曲线上解释水淹层;根据测井曲线判断是否水淹。利用电眦率相对法建立水淹层模型。利用激发极化电位和自然电位组合测并量化计算储层含油饱和度,划分水淹级别。352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油减数值模拟拟合,拟合地质储量及
10、生产井史,形成储层剩余油空间量化分布场。分析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凶素、不同油砂体分布特征确定剩余油富集区及今后挖潜有力区带。4层系组合及井网部署41 聚合物驱油层层系组合原则411 同一层系内油层及流体性质、压力系统、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应比较接近。412一个独市开发层系应具备定的地质储量,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41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备良好的隔层。414同一层系的层间渗透率级差不应太大。42井网和井距原则4。21水驱控制程度控制在7()以h422能够满足年注入速度的要求,注采井数尽量控制在1:1左右。423充分利用老井,搞好聚合物驱油井刚与原井网的衔接。424最大限度地考虑多向
11、受效井比例和注采压力平衡的问题。3SYT 6683-20075注聚合物前水驱生产状况分析注聚区块注聚合物前注采能力,必要时进行先导性矿场实验,为聚合物驱油配产配注提供参考依据。6注入参数选择61驱油用聚合物产品选择根据聚合物增粘能力、热稳定性、粘弹性及对储层的适应性和提高采收率的能力等,选择聚合物产品。62聚合物溶液浓度、粘度的选择621根据选定的聚合物产品,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室内实验结果确定聚合物溶液的糙度。622根据粘浓关系曲线,以粘度定浓度,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聚合物浓度进行优化选择计算。63聚合物用量的选择根据聚合物用量大小与生产费用高低的关系以及采收率提高幅度的大小确定聚合物用量的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Y 6683 2007 聚合物 开发 方案 编制 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