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4 T 1053-2023 常州市绿色建造评价标准.pdf
《DB3204 T 1053-2023 常州市绿色建造评价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04 T 1053-2023 常州市绿色建造评价标准.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01.040.91CCS P003204常州市地方标准DB 3204/T 10532023常州市绿色建造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Changzhou green construction2023-06-27 发布2023-07-27 实施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 3204/T 10532023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规定.24.1 一般规定.24.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25 绿色策划.35.1 控制项.35.2 评分项(共 20 分).35.3 优选项.46 绿色设计.46.1 控制项.46.2
2、评分项(共 30 分).56.3 优选项.77 绿色施工.77.1 控制项.77.2 评分项(共 40 分).87.3 优选项.118 绿色交付.128.1 控制项.128.2 评分项(共 10 分).128.3 优选项.139 评价组织与程序.139.1 评价组织.139.2 评价程序.13附 录 A.14参考文献.15DB 3204/T 1053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常
3、州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筑行业协会、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工学院、常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常州市新北区建设工程设计审查中心有限公司、武进区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君、贡浩平、经焱、杨宽荣、麦伟民、张文斌、徐鹏涛、胡宏、朱俊毅、钱红萍、胡锋、张菁燕、贾杰、童山中、曾雪琴、谈睿、袁帅、丁九成、姚一辰、王涛、江伟山、俞智贤、张玉江、周强、张映波、宋杨、何军炜、顾荣军、金卫民、陶静、李书进、李鹏波、张晔、黄卫平、蒋育敏、顾光烈、张敏、欧阳新、朱孙烨、曹仲星、徐科伟。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 3204/T 1053202
4、31常州市绿色建造评价标准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常州市绿色建造评价标准的基本规定、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交付、评价组织与程序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常州市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建造评价,其他建筑性质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文件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标准GB 502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31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736
5、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501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规范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1345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66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JGJ 367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规范JGJ/T 304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B32/T 3753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标准DB32/T 4175 建设工程智慧安监技术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绿色建造green construction按照绿色发展要求,着眼于建筑全寿命期,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采用有利于节约资
6、源、保护环境、减少排放、提高效率、保障品质的建造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程建造活动。3.2绿色策划green planning在工程项目定位、选址、投资和技术经济指标确定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对建造全过程、全要素进行统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科学确定绿色建造目标及实施路径的工程策划活动。DB 3204/T 1053202323.3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贯彻绿色建造理念,着眼于建筑全寿命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所进行的建筑使用功能、空间安排和专业技术协同,落实绿色策划目标的工程设计活动。3.4绿色交付green delivery在综合效能调适、绿色建造效果评估的基
7、础上,制定交付策略、交付标准、交付方案,采用实体与数字化同步交付的方式,进行工程移交和验收的活动。3.5综合效能调适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adjustment通过对建筑设备系统的调试验证、性能测试验证、季节性工况验证和综合效果验收,使系统满足不同负荷工况和用户使用的需求。3.6数字化交付digital delivery通过数字化集成平台,有效搜集、管理、共享工程信息,并将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产生的数据、文档、模型以标准数据格式提交给相关方,是一种区别于传统交付的新型交付方式。3.7垃圾减量化waste reduction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加固各类建筑物、构筑
8、物、管网等以及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料,通过源头减量、分类管理、就地处置、排放控制的处理原则以实现建筑垃圾产生量最小化。4基本规定4.1一般规定4.1.1绿色建造应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立足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实现工程策划、设计、施工、交付全过程一体化,满足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要求。4.1.2建设单位应对绿色建造负首要责任,各参与单位承担相应责任。4.1.3绿色建造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4.1.4绿色建造应对绿色策划、绿
9、色设计、绿色施工和绿色交付等 4 个部分进行评价。4.1.5应采用绿色建造全过程集约化管理模式。4.1.6应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采用 BIM 技术。4.1.7主体建筑材料,含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预制构件等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 60%。4.1.8绿色建造评价项目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GB 50210、JGJ 367、JGJ/T 304 的相关规定。4.1.9建筑垃圾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 300t(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 250t(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4.1.10建造过程中无质量、安
10、全、环保、责任事故。4.2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4.2.1绿色建造评价指标体系由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交付 4 个部分组成,且每个部分评价指标包括控制项、评分项、优选项。DB 3204/T 1053202334.2.2控制项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4.2.3优选项根据以下规定实施:1)绿色策划、绿色设计优选项每条加 1.0 分;二星级绿色建造项目至少选一条实施,三星级绿色建造项目至少选二条实施;2)绿色施工优选项每条中每款加 0.5 分;二星级绿色建造项目每条中至少选一款实施,三星级绿色建造项目每条中至少选二款实施;3)绿色交付优选项每条加 1.0 分,三星级绿
11、色建造项目至少选一条实施。4.2.4在控制项全部满足的情况下,绿色建造项目按总分值确定等级。4.2.5绿色建造评价的分值设定应符合下表 1 的规定。表 1绿色建造评价指标分值设定评价指标评分项满分值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交付评价分值203040104.2.6绿色建造评价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进行计算:Q=Q1+Q2+Q3+Q4+Q5式中:Q绿色建造评价总得分;Q1Q4分别为评价指标体系 4 类指标(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交付)评分项得分;Q5为各指标优选项累计总得分,且最高累计分值为 20 分。4.2.7当总得分分别达到 60 分、70 分、85 分时,绿色建造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
12、星级、三星级。4.2.8绿色建造评价项目均应满足本文件全部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 40%。5绿色策划5.1控制项5.1.1建立绿色建造专项工作组织架构,明确任务分工和职能分工;除主要负责人外,策划、设计、施工、交付各阶段均应有相应的负责人员,并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5.1.2统筹策划、设计、施工、交付等建造全过程,建立绿色建造全过程管理制度,建立全过程、全专业、全参建方的一体化协同管理机制,明确项目策划、设计、施工、交付的管理办法。5.1.3建设单位应在建筑工程立项阶段组织编制项目绿色建造策划方案,明确项目实施目标及实施路径。5.1.4采用工程总承包或施工总
13、承包模式,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5.1.5项目应强化设计与施工技术论证,严格控制设计与施工变更,并明确相应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中应重点阐述设计与施工变更不应降低工程绿色建造目标,重大变更应组织专家对其是否影响工程绿色建造目标进行论证。5.1.6制定数字化交付要求,明确各阶段责任主体和交付成果。5.1.7制定绿色建造项目实施保障措施,明确奖惩制度,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进度实施。5.2评分项(共 20 分)5.2.1项目建设采用高效的建造管理模式,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确保按目标实施,评价总分值为DB 3204/T 1053202346.0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采用设计总包模式,
14、含建筑、结构、机电设备、装饰装修、景观、市政、标识等全部设计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按目标实施完成,得 2.0 分;2)项目建设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EPC),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按目标实施完成,得 2.0 分;3)采用绿色建造专项咨询,得 2.0 分。5.2.2制定全寿命期碳减排策略,明确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按目标实施完成,得 2.0 分。5.2.3制定建筑全寿命期的能源、水资源高效利用计划和策划方案,并按方案实施完成,得 1.0 分。5.2.4绿色建造策划方案应充分评估项目实施条件及外部环境,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综合分析,得 2.0 分。5.2.5制定综合效能调适方案和绿色建
15、造效果评估的内容及要求,并落实完成,得 1.0 分。5.2.6采用绿色建材,并明确选用依据和总体技术性能指标,评价总分值 2.0 分。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 30%,得 1.0 分;不低于 50%,得 1.5 分;不低于 70%,得 2.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计算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5.2.7设计、施工等阶段的招标文件中,绿色建造保障措施纳入合同文本,相关费用纳入工程概算中,得 2.0 分。5.2.8提升建筑绿色、健康、低碳性能,评价总分值为 3.0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采用一种或多种国内绿色、健康技术体系等,星级不低于绿色建筑三星、健康建筑二星、智慧建筑二星等,得 2.0
16、分;2)采用一种或多种国外绿色、健康技术体系等,星级不低于 LEED 金级、WELL 金级、BREAM 金级等,得 1.0 分。5.2.9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实体交付内容及交付标准,明确各阶段责任主体和交付成果,得 1.0 分。5.3优选项5.3.1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得 1.0 分。5.3.2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或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得 1.0 分。5.3.3推动全过程数字化应用,积极采用全过程 BIM 技术,支撑全过程、全专业、全参建方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得 1.0 分。5.3.4搭建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协同管理平台,进行设计成果易建性论证、深化设计及效益优化,得1.0 分
17、。5.3.5搭建具有建造全过程碳排放管理功能的工程建造协同管理平台,具备从建材生产、建造到运行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能力,得 1.0 分。5.3.6采用被动式建筑技术措施,建筑能效指标不低于超低能耗建筑要求,得 1.0 分。6绿色设计6.1控制项6.1.1应根据策划阶段制定的绿色建造总体目标及各分项目标,建立涵盖设计、生产、施工等不同阶段的协同设计机制,实现生产、施工、运营维护各方的前置参与,统筹管理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确保绿色建造总体目标及各分项目标的实现。6.1.2设计阶段应采用全专业、全专项协同设计方式。6.1.3施工前应进行绿色建造设计重点内容的专项交底,落实各级负责人
18、。6.1.4完成 BIM 总体策划,采用 BIM 设计,实现设计优化。DB 3204/T 1053202356.1.5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用于绿化灌溉、车库及道路冲洗、洗车用水。6.1.6在设计阶段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控,合理选用可再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利废建材等。6.1.7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预制构件采用绿色建材比例。6.1.8合理采用高强建筑钢筋,400MPa 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的比例大于 30%。6.1.9根据策划阶段制定的绿色建造策划方案,在建筑专业总说明中应增加绿色建造专篇,明确设计阶段绿色建造设计目标与内容。如果绿色设计目标与内容跟原策划方案不一致,则应召开专
19、项论证会,确保变更后的绿色设计目标与内容不降低项目绿色建造总体水平。6.1.10设计阶段应进行减排效果预评估,并提供碳排放计算报告。6.1.11项目绿色、健康、低碳性能等专项设计合理,分析报告与专项图纸齐全,符合绿色策划目标设计要求。6.2评分项(共 30 分)6.2.1采用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全过程、全专业、各参与方的协同设计,得 1.0 分。6.2.2应用 BIM 设计技术,设计阶段完成以下具体工作,总分值为 1.5 分。完成 13 得 1.0 分,完成47 中不少于两项再得 0.5 分:1)设计图纸三维综合审查;2)室外管综三维深化设计;3)重点区域品质控制及优化设计;4)地下机房三维深化
20、;5)基于 BIM 的地下车库品质提升设计;6)室内空间优化;7)幕墙品质管控与优化。6.2.3实现一体化集成相关应用,完成部品部件、内外装饰装修、围护结构和机电管线等一体化集成模型,得 0.5 分。6.2.4采用部品部件生产信息化管理技术,包括生产计划安排、部品部件生产流程管理、部品部件质量控制管理等,得 0.5 分。6.2.5采用绿化、低辐射材料等措施,降低场地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 2.0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场地中处于建筑阴影区外的步道、游憩场、庭院、广场等室外活动场地设有乔木、花架等遮阴措施的面积比例,住宅建筑达到 30%,公共建筑达到 10,得 0.5 分;住宅建筑
21、达到 50,公共建筑达到 20,得 1.0 分;2)当屋顶的绿化面积、太阳能板水平投影面积以及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 0.4 的屋面面积合计达到 75%时,得 1.0 分。6.2.6采取措施优化室内声环境,主要功能房间构件选用高性能隔声材料,选用低噪声设备,评分总分值为 1.0 分。各主要房间的隔声性能、噪声等级均符合现行 GB 50118 标准的低要求与高要求的平均值,得 0.5 分;达到高标准要求限值,得 1.0 分。6.2.7改善室内通风效果,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主要功能房间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 2 次/h,得 1.0 分。6.2.8改善室内光环境,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评价总分值为
22、1.0 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住宅建筑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 60%面积比例区域,其采光照度值不低于 300lx 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 8h/d,得 1.0 分;2)公共建筑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 60%面积比例区域,其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时数平均不少于 4h/d,得 1.0 分。6.2.9采用高能效冷热源设备,采取降低空调末端和输配系统能耗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 2.0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DB 3204/T 1053202361)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相对现行国家标准 GB 55015 等的规定提升 8%,得 1.0 分;2)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比现行国家
23、标准 GB 50189 等的规定低 20%,得 0.5 分;3)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现行国家标准 GB 50736 规定值低 20%,得 0.5 分。6.2.10选用污染物释放率低的装修建材,并设置新风系统,控制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低于现行国家标准 GB/T 18883 规定限值的 10%,得 0.5 分;低于 20%,得 1.0 分。6.2.11新风系统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降低暖通空调能耗,得 1.0 分。6.2.12设置室内环境质量监测和联动装置,室内热湿环境
24、、新风系统满足健康要求,得 1.0 分。6.2.13设置充电桩,且充电桩数量比例不低于总车位数量 15%,得 1.0 分。6.2.14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走廊、楼梯间、电梯厅、停车库等公共区域照明根据人员活动及天然光水平,自动感应开关或调光,得 1.0 分。6.2.15选用高效节水型卫生器具,50%以上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达到 1 级且其他达到 2 级,得 0.5分;全部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达到 1 级,得 1.0 分。6.2.16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根据项目所在地能源资源条件及建筑性质选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包括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等,下表中三类可再生能源形式各
25、 1.0 分,最高累计分值为 1.0 分,并按表 2 规则评分。表 2可再生能源形式与指标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与指标得分可再生能源提供生活热水的比例 Rhw20%Rhw35%0.235%Rhw50%0.450%Rhw65%0.665%Rhw80%0.8Rhw80%1可再生能源提供空调冷量和热量的比例 Rch20%Rch35%0.235%Rch50%0.450%Rch65%0.665%Rch80%0.8Rch80%1可再生能源提供电量的比例 Re0.5%Re1%0.21%Re2%0.42%Re3%0.63%Re4%0.8Re4%16.2.17设置分类、分级设置用电、用热自动远传计量系统,且通过能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04 1053-2023 常州市绿色建造评价标准 1053 2023 常州市 绿色 建造 评价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