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 T 1927-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pdf
《DB64 T 1927-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4 T 1927-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pdf(3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01 CCS B 05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4/T 19272023 64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investigation of forest germplasm resources 2023-08-28 发布2023-11-28 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 布 DB64/T 19272023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2 4.1 普查对象.2 4.2 普查内容.2 4.3 普查方法.2 4.4 普查单元.2 4.5 普查时间.2 5 工作
2、程序.2 5.1 普查准备.2 5.2 外业调查.3 5.3 内业整理.3 5.4 成果总结.3 5.5 检查验收和存档.3 6 普查准备.3 6.1 方案和组织准备.3 6.2 资料准备.3 6.3 工具准备.3 6.4 技术培训.4 7 外业调查.4 7.1 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4 7.2 野生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4 7.3 栽培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7 7.4 古树名木和古树群调查登记.7 7.5 林木种质影像.8 8 内业整理.8 8.1 外业调查表整理.8 8.2 照片及影像整理.8 8.3 凭证标本整理和鉴定.8 8.4 图件编绘.8 8.5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8 9
3、成果形式.8 9.1 普查报告.8 9.2 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9 DB64/T 19272023 II 9.3 技术资料汇集.9 10 质量管理.9 附录 A(资料性)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登记.11 附录 B(资料性)标本签和标本鉴定签.14 B.1 标本签.14 B.2 标本鉴定签.14 附录 C(资料性)凭证标本采集记录.16 附录 D(资料性)树种调查记录.17 附录 E(资料性)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样方调查.18 附录 F(资料性)优良林分样方调查.20 附录 G(资料性)优良单株选择常用方法.22 G.1 优势木对比法.22 G.2 小样地法.22 G.3 丰产树比较法.22 G.4 行
4、道树的选优.22 G.5 散生木的选优.22 G.6 特异植株的选择.23 附录 H(资料性)优良单株调查.24 附录 I(资料性)珍稀濒危树种调查.25 附录 J(资料性)古树名木调查.27 附录 K(资料性)古树群调查.29 附录 L(资料性)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报告.31 L.1 基本情况.31 L.2 调查工作情况.31 L.3 资源现状.31 L.4 综合分析.31 L.5 问题与建议.31 L.6 附件附表.32 参考文献.33 DB64/T 1927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
5、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宁夏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牛锦凤、朱强、李英武、惠学东、纪丽萍、周艳蕊、李卓、张广亮、李北草、张杰、刘冰、贾国晶、肖梅红、余海燕、胡吉鸿、陈家滨、刘英、李亚鑫、李金红、徐秀琴、胡永强、石宗礼、王洛兵、马燕梅、王瑞霞、满忠林、祝蒙蒙、马鹏。DB64/T 19272023 1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宁夏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工作程序、普查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成果形式、质量管理等方面
6、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宁夏范围内林木种质资源普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072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 LY/T 2738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072和LY/T 273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林木种质资源 the forest trees germplasm resoures 林木种及种以下分类单位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林木个体和群体的各种繁殖材料总称
7、。来源:GB/T 140721993,2.2 3.2 珍贵树种 precious species 具有特殊经济、科研价值的我国珍贵树种。来源:GB/T 140721993,2.4 3.3 濒危树种 endangered species 由于自然分布局限,遭受人为或自然破坏,数量已降到临界水平,处于灭绝危险中的树种。来源:GB/T 140721993,2.6 3.4 古树 old tree 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来源:LY/T 27382016,3.1 3.5 名木 notable tree 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来源:LY/T 27382016,3.2
8、DB64/T 19272023 2 3.6 古树群 community of old trees 一定区域范围内由一个或多个树种组成、相对集中生长、形成特定生境的古树群体。来源:LY/T 27382016,3.7 4 总则 4.1 普查对象 4.1.1 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 林木良种基地、林木种质资源库、林木采种基地等专门场所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以及稀有珍贵树种、农家品种、特色经济林品种等。4.1.2 野生的林木种质资源 天然林、人工近自然林林木种质资源,包括珍稀濒危树种。4.1.3 栽培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 人工栽培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4.1.4 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和古树群。4.2 普查内
9、容 收集保存、野生、栽培、古树名木等林木资源的群落类型、生长环境因子、树种(品种)来源、种类、分布、数量、生长情况、经济性状及抗性等。4.3 普查方法 采用资料查阅、知情人访谈,踏查,线路调查,典型样地调查,样方调查、单株调查等方法。根据普查对象、内容和普查地区具体情况,选择调查方法。4.4 普查单元 以5个市直、22个市、县(区)级行政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基本普查单元,组织力量普查。4.5 普查时间 根据普查对象的特性等,选择合适的普查时间,并确定普查次数,最大限度地将该区域的林木种质种类及相关内容普查详尽。外业调查选择大部分树木种类开花或结实阶段进行,宜在4月10月份。内业整理全年均可。
10、5 工作程序 5.1 普查准备DB64/T 19272023 3 明确普查目的目标,制定普查计划和方案,准备所需的技术资料、仪器工具、物资等,确定普查队伍,培训技术人员。5.2 外业调查 对行政区域内收集保存、野生、珍稀濒危、栽培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和古树名木等开展外业调查和登记。5.3 内业整理 普查数据的整理、录入,标本鉴定、图件绘编。5.4 成果总结 编制普查成果报告,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5.5 检查验收和存档 对普查结果自查和检查,并将成果资料归档。6 普查准备 6.1 方案和组织准备 自治区和各普查单位分别制定全区的、各普查单位的普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内容包括普查时间、范围、方法、进
11、度安排、经费安排、组织形式、检查验收方式、成果等。普查单位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建普查队伍开展普查工作,普查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应占三分之二。6.2 资料准备 普查需要准备的资料如下:a)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林相图以及林业区划等相关资料;b)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林木良种基地、林木采种基地、林木种质资源库、植物园的档案资料,林木良种公告,引种驯化以及各种源实验材料、建园材料等技术档案;c)树木志、植物志、植物图鉴、植物检索表、宁夏植物志、植物名录、植物资源、森林资源、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古树名木等资料;d)气候(气候带、年及月平均气温、降水)、地理(地貌、坡向、坡位、坡度、
12、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和社会经济等资料。6.3 工具准备 6.3.1 仪器设备工具 数码相机、电脑、GPS记录仪、围尺、钢卷尺、皮尺、测高器、生长锥、样方绳、罗盘仪、轨迹仪、望远镜等。6.3.2 图表与文具 普查用表、普查用图、铅笔、中性笔、腊笔、文具盒、计算器、工作包等。6.3.3 标本采集器械 DB64/T 19272023 4 采集箱(袋)、标本夹、吸水纸、台纸、透明纸、浸制试剂、烘干机、采集标签、鉴定标签、高枝剪、枝剪、放大镜等。6.3.4 其他 野外常用药品、水壶、野外防护服、通讯设备、安全用具等。对于部分普查区域地形复杂,普查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借助无人机等设备进行远程拍摄。6.4
13、技术培训 普查工作开始前,对普查人员进行室内培训和野外实际操作技术培训,培训有关文件、技术规程和基础知识,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工作方法,统一表格填写,统一内业整理,掌握外业、内业的工作程序与技术要求、外业工作的安全常识等。7 外业调查 7.1 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 7.1.1 资料查询 通过查阅技术档案资料,收集由各保存场所提供的定植图,掌握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定植等信息,弄清各目的树种具体栽培地点、立地类型、面积、保存株数、遗传品质、生长状况、营建时间等情况。7.1.2 调查登记 根据查询和收集的资料,组织人员进行整理校正,现场全面核查保存在各场所各类林木种质资源的名称、来源、特征特性、
14、保存场所、资源现状等信息,同一类保存场所同一份种质资源只登记一次。填写林木种质资源登记表(参见附录A),并拍摄照片。采集枝、叶、花、果等器官,压制成标本,制作标本签(参见附录B),并填写凭证标本采集记录表(参见附录C)。7.2 野生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 7.2.1 资料查询 参照林场发201677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的通知5.2.1执行。7.2.2 知情人访谈 通过会议或个人访谈等形式,了解普查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基本情况。7.2.3 确定调查区域 各种类型天然林或近天然林,当地特异林分及单株,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地方特有物种分布区、分布点,列为重点调查
15、区域;重点调查区域外其他天然林分布区列为一般调查区域。7.2.4 调查方法选择 主要采用踏查、线路调查、典型样地调查、样方调查相结合方式。7.2.5 踏查 DB64/T 19272023 5 根据现有资料和访谈情况,利用林业调查的森林资源分布图和行政区划图等辅助图件,到现场重点了解资源分布区主要树种种类、天然群落类型及分布、结构、林龄、生长情况、地形地势、立地条件等,确定当地需要重点调查的种质资源和大致分布范围。7.2.6 线路确定及调查登记 7.2.6.1 线路确定 调查线路的设置要求如下:a)结合调查地实际设定调查线路,以乡镇(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农场等)为基本调查单元确定调查线路,对调
16、查线路进行编号;b)调查线路布设应选择树种种类丰富、林相好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类型天然森林群落、当地特异林分及单株,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以及地方特有物种分布区、分布点,应安排调查线路予以重点调查。一般调查区域,至少调查所在乡镇四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调查路线尽量穿越所调查行政村所有天然森林群落类型,如有树种种类丰富的沟谷,尽量安排调查线路;c)在山地坡面地段,要求从谷底向山脊设置;在丘陵和平原的河谷地段,沿河岸由下游向上游设置;d)调查线路兼顾调查区域低、中、高海拔线路,尤其是调查最高山峰要设置线路调查;e)调查线路要注意可通达性和安全性,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道路,对两侧树种
17、影响大的道路不宜作为调查线路。7.2.6.2 调查登记 调查登记按以下要求进行:a)沿调查线路记录两侧视野范围内且能到达的地方的不同树种种类,填写树种调查记录表(参见附录 D),并拍摄照片;b)同一线路,山地同一海拔区间(100 m)上的同一种类原则上不重复记录,或平原同一立地类型(100 m)上的同一种类原则上不重复记录,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及地方特有树种在同一线路上发现要全部记录;c)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及地方特有种以及成片分布的主要树种,实测或借助森林资源分布图估算群落中各树种的分布面积、数量及特征数据;采集枝、叶、花、果等器官,压制成标本,制
18、作标本签,并填写凭证标本采集记录表;d)对于不能准确识别的树种,在保证采集标本条件下,需要拍摄表现群落环境、整体、局部特征等的照片,供专家进行鉴定。7.2.7 典型样地调查登记 7.2.7.1 在线路调查基础上,选择树种种类丰富、林相好、群落结构完整、重点代表性树种、重要的林木种质资源等林分区域设为典型样地,对典型样地进行编号,开展样地调查。样地不宜设在林缘,不能跨越河流、道路。7.2.7.2 在平原区,原则上每 100 m 需作乔木样方一块,对乔木样方进行编号,样方根据情况可以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边长为 20 m30 m,长方形样方最短边不能小于 5 m,正方形可以 20 m20 m 或
19、 30 m30 m。DB64/T 19272023 6 7.2.7.3 在乔木样方内,设置不少于 3 个灌木树种的灌木样方,将样方连接对角线,然后选取对角线两个顶点和对角线交点 3 个样方,对灌木样方进行编号,样方根据情况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边长为 5 m5 m。7.2.7.4 具体填写树种调查记录表和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样方调查表(参见附录 E),并拍摄照片。采集枝、叶、花、果等器官,压制成标本,制作标本签,并填写凭证标本采集记录表。7.2.8 优良林分调查 7.2.8.1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开展优良林分调查,同时确定调查的目的树种。根据以下原则确定优良林分:a)在天然林或种源
20、清楚的人工林选择优良林分;b)目的树种集中分布、处于中龄和近熟阶段的林分;c)地形平缓、交通方便、分布相对集中,面积宜在 0.3 hm2以上;d)宜选同龄林或相差 2 个龄级以内的异龄林,密度适宜,乔木郁闭度不低于 0.6,灌木覆盖度不低于 0.5;e)林木生长整齐、生长量及其他经济性状明显优良,没有经过人为破坏或未进行上层疏伐的林分。7.2.8.2 优良林分的调查按以下步骤进行:a)样方设置:在确定的优良林分内,选择代表性地段设置样方。样方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样方调查面积应占候选林分总面积的 2%,样方面积不小于 400 m2。若林分面积过小,应进行全部调查;b)每木调查:在样方内实测每木
21、胸径,调查样方对角线上的林木树高、冠幅,目测树干通直度、结实情况。同时调查林分面积、地形、树种起源、林龄及郁闭度等,拍摄照片保存,填写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登记表和优良林分样方调查表(参见附录 F)。7.2.9 优良单株调查 7.2.9.1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开展优良单株选择与调查,同时确定调查的目的树种,并根据目的树种制定选优指标。优良单株的确定如下:a)林内选优:在确定的优良林分中选择或者在种源清楚且表现优良的林分中选择;b)散生木选优:散生木因找不到对比树,选择时多以形质指标为主,同时考虑并比较其年生长量,确定是否入选。散生木候选优树应该是实生起源的成年植株,还应注意其周围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措
22、施,其土壤条件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c)选优方法:采用优势木对比法、小样地法、丰产树比较法以及优良性状入选法等方法(参见附录G)。7.2.9.2 调查优良单株的树高、胸径、冠幅、重要经济性状、特异性状等,拍摄照片、采集标本,填写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登记表和优良单株调查表(参见附录 H)。7.2.10 珍稀濒危树种调查登记 7.2.10.1 对线路调查中发现的珍稀濒危树种,成片分布的,设立典型样地进行调查,并进行编号,具体设置方法同典型样地。对于零星或单株分布的要以该树种为中心作(10 m30 m)(10 m30 m)的小样地,并进行编号。7.2.10.2 查数样地中该树种的株数,并展开相关调查。调查
23、内容包括分布地点、数量、生态环境、生长状况、破坏状况及伴生植物等。样地调查中发现的珍稀濒危树种,查数样地中的全部株数,填写珍稀濒危DB64/T 19272023 7 树种调查填写树种调查记录表和珍稀濒危树种调查表(参见附录 I),并拍摄照片。采集枝、叶、花、果等器官,压制成标本,并制作标本签,填写凭证标本采集记录表。7.2.10.3 对全国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中已查清的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区、分布点,可直接引用调查成果,根据调查要求,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具体填写珍稀濒危树种调查填写树种调查记录表和珍稀濒危树种调查表,并拍摄照片。采集枝、叶、花、果等器官,压制成标本,并制作标本签,填写凭证
24、标本采集记录表。7.3 栽培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 7.3.1 资料查询 初步查询和搜集各普查单元近期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和本辖区造林档案等资料,重点查询已被人工栽培并在生产中广泛利用的树种或品种,以及散布于民间的地方品种(农家品种)。初步掌握目的树种栽培情况,如栽培或引进树种的品种或地方品种、无性系、种植区、种植面积等。7.3.2 知情人访谈 通过会议方式或个人访谈形式,召集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熟悉情况的村民代表、护林员进行座谈,了解普查区域内栽培林木种质资源基本情况,特别是了解栽培特异林分和单株情况。7.3.3 线路调查登记 根据调查线路,深入实地调查,进行数据整理登记,原则上调查线路至少调查所
25、在乡镇四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人工栽培树种普查登记做到种类清楚(包括树种、品种等),具体填写树种调查记录表,并拍摄照片。对于一些村落中可能保留有不少稀有珍贵树种、农家品种、特色经济林品种(注意注重农家品种的发现、发掘),填写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记录表和树种调查记录表。7.3.4 优良林分调查 见本文件7.2.8。7.3.5 优良单株调查 见本文件7.2.9。7.4 古树名木和古树群调查登记 7.4.1 调查内容 调查古树名木和古树群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境条件、生长现状以及受威胁程度等。古树名木的分级标准: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和50 a99 a树龄的,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 a以上,国家二级古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4 1927-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1927 2023 林木 种质 资源 普查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