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 T 2380-2022 紫苏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
《DB43 T 2380-2022 紫苏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3 T 2380-2022 紫苏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43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 23802022 紫苏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in perilla发 布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07发布-02022-10实施-088ICSCCS 65.020.20B 05DB43/T 23802022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 绿色防控 1 3.2 植物免疫诱抗剂 1 4 防控原则 1 5 防控对象 1 5.1 病害 1 5.2 虫害 2 6 农业防治 2 6
2、.1 选用良种 2 6.2 病株移除 2 6.3 机械深翻 2 6.4 合理施肥 2 7 理化诱杀 2 7.1 灯光诱杀 2 7.2 黄板诱杀 2 7.3 性信息素诱杀 2 8 生物防治 2 8.1 天敌利用 2 8.2 生物农药利用 2 9 化学防治 3 10 生产档案 3 10.1 生产档案 3 10.2 档案管理 3 附录 A(资料性)紫苏主要病害发生及危害特征 4 附录 B(资料性)紫苏主要虫害发生及危害特征 7 附录 C(资料性)紫苏主要病虫害防控农药名录 10 附录 D(资料性)紫苏禁用农药名目 12 附录 E(规范性)生产技术档案记载表 13 DB43/T 23802022II
3、DB43/T 23802022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永波、傅淋、肖才升、李庠、李彩红、曾潜、马杰、贺璐、杨春安、刘冰蕾、卜勇。DB43/T 23802022IV DB43/T 23802022 1 紫苏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紫苏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防控原则、防控对象、农业防治、
4、理化诱杀、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生产档案等。本文件适用于紫苏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绿色防控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5、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行为。3.2 植物免疫诱抗剂 plant immune inducer 能够诱导植物免疫系统使植物获得或提高对病原菌抗性的制剂。4 防控原则 根据紫苏不同病虫害的为害特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确保紫苏产品质量安全。5 防控对象 5.1 病害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立枯病、白粉病、锈病、菌核病,其发生和危害特征见附录 A。DB43/T 238020222 5.2 虫害 主要害虫有:白粉虱、蚜虫、红蜘蛛、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其发生和危害特征见附录
6、 B。6 农业防治 6.1 选用良种 选择优质抗病品种。6.2 病株移除 发现病株、残枝及其落叶,应及时拔除、清理并带出田块集中销毁,以减少病原菌发生基数。6.3 机械深翻 前茬作物收获后采用旋耕机深翻土壤 25 cm 以上,灭菌、杀蛹。6.4 合理施肥 施肥按照 NY/T 394 规定执行,优先施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结合翻耕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2000 kg3 000 kg、过磷酸钙 40 kg80 kg、尿素 15 kg20 kg,均匀混合翻入土壤,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和抗虫性。7 理化诱杀 7.1 灯光诱杀 使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每 15 亩20 亩一盏,灯悬挂高度为 1
7、.0 m1.2 m。7.2 黄板诱杀 于苗期每亩均匀悬挂 20 张25 张含蚜虫等信息素的黄板,悬挂在植株上方 20 cm 处,随着紫苏生长调整,用来诱杀蚜虫、粉虱等。7.3 性信息素诱杀 田间昆虫性诱剂诱捕器于 7 月8 月每亩每种设置 1 个,设置高度离植株顶端 20 cm,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夜蛾类害虫。8 生物防治 8.1 天敌利用 保护和利用田间瓢虫(Coccinellidae)、赤眼蜂(Trichogrammatid)等自然天敌。8.2 生物农药利用 选择 4嘧肽霉素 200 ml/667 m2300 ml/667 m2、植物免疫诱抗剂如 5氨基寡糖素 70 ml/667 m2
8、100 ml/667 m2等预防紫苏病害;1.5天然除虫菊素 500 倍液800 倍液、8000 IU/L 苏云金杆菌DB43/T 23802022 3 100 ml/667 m2150 ml/667 m2等防治虫害。农药使用应符合 GB 4285、GB 8321 和 NY/T 393 规定。部分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 C。9 化学防治 基本要求:合理轮换,交替用药,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农药使用应符合 GB 4285、GB 8321 和 NY/T 393 规定。部分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 C,禁用药剂见附录 D。土壤处理:使用 30恶霉灵水剂 400 g/667 m2或 50敌磺钠 2000 g/
9、667 m2兑水 600 kg 泼浇土壤,再施入微生物菌肥处理土壤。种子处理:使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种处理,晾干后播种。病虫害防治:可以使用 11200 波尔多液每 7 d 一次,连续喷 3 次。10 生产档案 10.1 生产档案 对种植品种、生产投入品、肥水管理、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以及防治方法和效果等逐项如实记载,档案记录应符合附录 E 的规定。10.2 档案管理 档案由专职人员进行管理,随时整理并逐年归档,保存期限不少于 3 年。DB43/T 238020224 附 录 A(资料性)紫苏主要病害发生及危害特征 A.1 根腐病 紫苏根腐病病原菌为(Fusarium)属
10、半知菌镰孢霉真菌,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出现整株叶片发黄、枯萎等症状。A.2 立枯病 紫苏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引起,一般发生在幼苗时期,发病初期不见紫苏苗倒下,发生立枯病后,茎部发生枯萎,幼苗由黄至枯死。紫苏发生立枯病后,并不见其马上倒下,但实际里面已经不会有新根长出。A.3 白粉病 白粉病俗称白毛病,是由瓜单丝壳菌(Sphaerotheca)引起,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田间
11、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多发生于枝条中下部将硬化的或老叶片背面,枝梢嫩叶受害较轻。发病初DB43/T 23802022 5 期叶背出现圆形白粉状小霉斑,后扩大连片,白粉严重时布满叶背,叶面与病斑对应处可见淡黄褐斑,后期白色霉斑中出现黄色小颗粒物,渐由黄变褐,最后变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闭囊壳。A.4 锈病 紫苏锈病是由紫苏鞘锈菌(Coleosporium perillae syd)引起,病菌主要随植株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侵染发病,病斑上散发出大量夏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一般在雨季发病较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和种植过密、通风透光较差的地块也较易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初发病时,由下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3 2380-2022 紫苏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380 2022 紫苏 病虫害 绿色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