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916-2023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pdf
《DB36 T 916-2023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916-2023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1.100.30CCSQ 14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 36/T 9162023代替 DB36/T 9162016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ing and using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2023-04-24 发布2023-11-01 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6/T 9162023I目 次前 言.II引 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基本规定.35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要求.46原材料性能要求.67原材料检验.78配合比要求.139生产.131
2、0产品质量检验.1411施工与验收.15DB36/T 9162023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6/T 916-2016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与DB36/T 916-201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引言内容(见引言和2016年版的引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和2016版的第2章)修改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术语和定义(见3.1和2016版的3.1)增加了矿物掺合料的术语和定义(见3.3)增加了环境作用等级解释(见表1)修改了环境类别对应情况(见表2和2016版的表1)修改了高性能混凝土
3、的规定(见4.3,2016版的4.2)修改了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的具体要求(见5.1.3和2016版的5.1.3)修改了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的具体要求(见5.1.4和2016版的5.1.4)增加了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的要求(见5.1.5)修改了高性能混凝土最大碱含量计算规定表述(见5.3.1.2和2016版的5.3.1.2)删除了各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控制要求中强度等级的要求(见表5、表6、表7、表8修改了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体积稳定性要求的使用情况(见5.4.1和2016版的5.4.1)修改了水泥比表面积的要求(见6.1.3和2016版的6.1.3)修改
4、了细骨料性能要求(见6.3和2016版的6.3)增加了粗骨料坚固性指标要求(见6.4.3)修改了外加剂的要求描述(见6.5和2016版的6.5)增加了拌合水首次使用前的规定(见6.6.2)修改了原材料检验规则,增加了委外检验要求(见表7和2016版的表6)修改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一般规定(见8.1.1和2016版的8.1.1)修改了高性能混凝土搅拌要求,增加了冬季搅拌相关规定(见9.4和2016版的9.4)删除了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和体积稳定性检验项目的要求(见2016版的10.1.3)修改了高性能混凝土取样与检验频率(见10.2.1和2016版的10.2.1)增加了高性能混凝土拆模的要求(
5、见11.4)本文件由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和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南昌工程学院、江西鸿建混凝土有限公司、江西信源混凝土有限公司、江西天和建设有限公司、江西和泰混凝土集团、赣州瑞康混凝土有限公司、宜春市楚恒建材有限公司、江西北斗星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吉安民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江西省金盛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江铃汽车集团江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江西正德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柴天红、洪一粟、相斌辉、揭晓东、刘松柏、蔡俊、王世德、石齐、胡泊、张志伟、朱丽锋、周玉军、欧阳晖、万佳俊、江羽、
6、许德兴、韩歆、彭诗扬、曾春明、兰佳斌、胡宁强、吴谦、姜伟峰、董明、严俊、汪文东、王涛、曾繁旺、沈强、黄和兵本文件首次发布为DB36/T 916-2016,本次为首次修订。DB36/T 9162023III引 言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为推动建材行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拟将高性能混凝土纳入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新型高科技混凝土,其耐久性较普通混凝土更优异,可增加混凝土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节省原材料,降低工程成本,符合低碳发展要求。国内如江苏、山东、福建等省份也出台了高性能混凝土相关地方标准,以推动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综合各国对高
7、性能混凝土的要求,可以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耐久性、高体积稳定性、适当的高抗压强度、良好的施工性等特点。据此,本文件明确了高性能混凝土定义,并对其原材料、配合比、生产、施工和检验与验收等各个环节做了规定,其中对原材料关键性指标给出了具体指标,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根据不同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提出具体技术指标,从工程设计阶段就提出了耐久性具体要求,在产品质量检验和验收方面也做了具体规定。本文件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对江西省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和应用单位具有指导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国家或行业将出台相应的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标准,若本文件和国家或行业标准相冲突时,须以国家或行业标准为准。DB3
8、6/T 91620231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要求、原材料性能要求、原材料进场检验、配合比要求、生产、产品质量检验及施工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江西地区工业和民用建筑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除符合本文件的规定以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200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GB/T 1596 用于
9、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GB/T 14684 建设用砂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GB/T 18046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204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 23439混凝土膨胀剂GB/T 2675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电炉磷渣粉GB/T 27690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 28293 钢铁渣粉GB/T 30190 石灰石粉混凝土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
10、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5047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784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912 钢铁渣粉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DB36/T 91620232GB 55008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JG/T 315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JG/T 486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JG
11、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T 318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JGJ/T 328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关于印发江西省预拌混凝土行业规范条件的通知赣工信建材字2021304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性能混凝土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满足建设工程特定要求,采用优质常规原材料和较低水胶比,通过合理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并优化配合比制成的,保证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并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耐久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能的混凝土。3.2坍落扩展度 slump-flow用坍落度筒测量混凝土坍
12、落度之后,随即测量混凝土拌合物坍落扩展终止后扩展面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其两直径的平均值(mm)。3.3矿物掺合料 mineral admixture以硅、铝、钙等一种或多种氧化物为主要成分,具有规定细度,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粉体材料。3.4体积稳定性 volume stability of concrete混凝土硬化后,抵抗收缩开裂、保持原有体积稳定的性能。3.5一般环境 common environment构件所处环境,构件劣化腐蚀机理为保护层混凝土碳化引起钢筋锈蚀。3.6冻融环境 freezing and thawing environmentDB36/T 91620233构件所
13、处环境,构件劣化腐蚀机理为反复冻融导致混凝土损伤。3.7氯盐环境 chloride environment构件所处环境,构件劣化腐蚀机理为氯盐引起钢筋锈蚀。3.8化学腐蚀环境 chemical attack environment构件所处环境,构件劣化腐蚀机理为硫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腐蚀。4基本规定4.1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 GB 50010、GB 50011 和 GB 55008 的规定。4.2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等级和 GB 50010 与 GB/T 50476 环境类别对应情况见表 1 和表 2。表 1环境作用等级环境作用等级环境类别A轻微B轻度C中度D严重E非常严重F极端
14、严重一般环境-ABC/冻融环境/CDE/氯盐环境海洋氯化物环境/CDEF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CDE/化学腐蚀环境/CDE/表 2环境类别对应情况GB 50010 环境类别GB/T 50476 环境作用等级环境条件一A室内干燥环境;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二 aB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二 bC、C干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DB36/T 91620234表 2环境类别
15、对应情况(续)GB 50010 环境类别GB/T 50476 环境作用等级环境条件三 aD、E、C、C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区环境;受除冰盐影响环境;海风环境。三 bD、E、D、E盐渍土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海岸环境。四F海水环境。五C、D、E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4.3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且应符合关于印发江西省预拌混凝土行业规范条件的通知的规定。4.4新建、扩建、改建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应符合 JGJ/T 328 的规定,已建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应通过技术改造升级,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设施、设备,实现现代化工厂运营。同时,
16、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现代化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具备进场原材料、生产、销售和运输等环节的有效监控能力,具备预拌混凝土产品可追溯性。4.5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规定进行生产,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措施,在保证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节约能耗,减少资源消耗的目标。5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要求5.1拌合物性能5.1.1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5.1.2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匀质性,不得有分层、离析或泌水现象。5.1.3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应符合表 3 的规定,坍落度 1h 经时变化量不应大于30mm。对于具有泵送要求的
17、高性能混凝土,坍落扩展度设计值不应小于 550mm。表 3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允许偏差项目控制目标值(单位:mm)允许偏差(单位:mm)坍落度401050902010030扩展度350305.1.4高性能混凝土中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 4 规定。表 4高性能混凝土中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环境条件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干燥环境0.30.061.0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0.2潮湿而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土环境0.1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0.06注: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的单位为水泥用量的质量百分比DB36/T 916202355.1.5高性能混
18、凝土均匀性(砂浆密度法)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0.8%。5.1.6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 GB/T 50080 的有关规定。5.2物理力学性能5.2.1高性能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 C30 及以上。5.2.2高性能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 GB/T 50081 的有关规定。5.3耐久性能5.3.1一般要求5.3.1.1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5.3.1.2高性能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 3.0kg/m3。最大碱含量计算应符合 JGJ 55 的有关规定。5.3.1.3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应针对混凝土结构
19、所处环境中劣化因素进行分类规定,使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超过容许劣化范围。配筋混凝土结构的环境作用类别及其作用等级按 GB/T50476 的规定来确定。5.3.1.4高性能混凝土受到多种环境类别共同作用时,应分别满足每种环境作用类别及其作用等级单独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5.3.1.5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 GB/T 50082 的规定。5.3.2一般环境耐久性要求一般环境中满足50年和10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控制要求应按表5确定。表 5一般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控制要求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50 年抗渗等级碳化深度(28d),mm抗渗等级碳化深
20、度(28d),mmAP125P1215BP1210C5.3.3冻融环境耐久性要求冻融环境中满足50年和10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控制要求应按表6确定。表 6冻融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控制要求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50 年抗冻等级抗冻等级CF300F250DF350F300EF400F3505.3.4氯盐环境耐久性要求DB36/T 91620236氯盐环境中满足50年和10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控制要求应按表7确定。表 7氯盐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控制要求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50 年84d 氯离子迁移系数(10-12m2/s)84
21、d 氯离子迁移系数(10-12m2/s)C、-C2.53.0D、-D2.02.5E、-E1.52.0F1.21.55.3.5化学腐蚀环境耐久性要求化学腐蚀环境中满足50年和10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控制要求应按表8确定。表 8化学腐蚀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控制要求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50 年对于非地下环境,84d 氯离子迁移系数(10-12m2/s)对于地下环境,56d电通量(C)对于硫酸盐环境,抗硫酸盐等级对于非地下环境,84d氯离子迁移系数(10-12m2/s)对于地下环境,56d 电通量(C)对于硫酸盐环境,抗硫酸盐等级C3.51000KS1504.01
22、500KS120D2.010002.51200E1.58002.012005.4体积稳定性5.4.1有特殊抗裂、防渗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需满足下列技术条件之一:24h 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不宜超过 400mm2/m2;180d 干燥收缩率不宜超过 0.045%。5.4.2高性能混凝土体积稳定性试验方法应符合 GB/T 50082 的规定。6原材料性能要求6.1水泥6.1.1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配制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时,也可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42.5 级,并应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及石膏品种和掺量。6.1.2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水
23、泥应符合 GB 175 的规定;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应符合 GB 200 的规定。6.1.3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大于 350 m2/kg。6.2矿物掺合料DB36/T 916202376.2.1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矿物掺合料可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磷渣粉、钢渣粉、钢铁渣粉、石灰石粉和火山灰质混合材以及复合矿物掺合料,且所选用的矿物掺合料的放射性应符合 GB6566 的规定。6.2.2粉煤灰应符合 GB/T 1596 的规定,且应选用级或级粉煤灰。6.2.3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 GB/T 18046 的规定,且应选用 S95 级或 S105 级矿渣
24、粉。6.2.4硅灰应符合 GB/T 27690 的规定。6.2.5磷渣粉应符合 GB/T 26751 的规定,且应选用 L85 级或 L95 级磷渣粉。6.2.6钢渣粉应符合 GB/T 20491 规定,且应选用一级钢渣粉。6.2.7钢铁渣粉应符合 GB/T 28293 的规定,且应选用 G95 级或 G105 级钢铁渣粉。6.2.8石灰石粉应符合 GB/T 30190 的规定。6.2.9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应符合 JG/T 315 的规定。6.2.10复合矿物掺合料应符合 JG/T 486 的规定,且应选用级或级普通型复合矿物掺合料。6.3细骨料6.3.1细骨料应选用河砂或人工砂,不应采用山砂和
25、海砂。其性能指标应符合 GB/T 14684 的规定。6.3.2对于具有泵送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细骨料应为区中砂,其通过公称直径为 315m 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宜少于 15%。6.3.3人工砂的 MB 值应小于 1.0,石粉含量应小于 10%。6.4粗骨料6.4.1粗骨料应选用碎石或破碎卵石,不应采用卵石。其性能指标应符合 GB/T 14685 的规定。6.4.2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的连续级配,松散堆积空隙率不应大于 43%。6.4.3粗骨料的坚固性指标不应大于 8%。6.5外加剂6.5.1外加剂的应用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119 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外加剂品种和掺量应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916-2023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 916 2023 性能 混凝土 生产 应用技术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