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 T 4545-2023 海岸线分类与调查技术规范.pdf
《DB32 T 4545-2023 海岸线分类与调查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 T 4545-2023 海岸线分类与调查技术规范.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7,!7,+,0).海岸线分类与调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astline classification and survey2023-09-22 发布2023-10-22 实施CCS A 75DB32/T 45452023ICS 07.040DB32/T 45452023前言 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准系统 25 海岸线分类与界定 25.1 海岸线界定的原则 25.2 海岸线分类体系 25.3 海岸线的界定方法 26 海岸线调查 86.1 调查内容 86.2 调查方式 86.3 主要成果 107 质量检查118
2、成果归档11附录 A(规范性)海岸线类型划分 12附录 B(资料性)海域利用类型划分 13附录 C(资料性)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14附录 D(资料性)调查信息表 15附录 E(规范性)海岸线属性表与元数据记录格式 19参考文献 22目 次DB32/T 4545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本 文 件 主 要 起 草 人:吕 林、钱 林 峰
3、、方 位 达、刘 为 东、崔 丹 丹、龚 明 劼、李 静、陈 艳 艳、陆 飞、张 锋、熊晋健、祝慧敏、孙伟红、刘阳、简慧兰、秦洁、束立勇、陈志远、姚凯。DB32/T 45452023海岸线分类与调查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海岸线分类与界定、海岸线调查、质量检查、成果归档等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海岸线调查与统计、海岸线监测等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763.1 海洋调查规范 第 1 部分:总则GB/T 1
4、3990 15 000、110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2 部分:15 000 110 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3 部分:125 000 150 000 1100 000 地形图图式GB/T 24356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32067 海洋要素图示图例及符号GB/T 3318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15 000 110 000 正射影像地图CH/T 2009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海岸线coastline多
5、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痕迹线。来源:GB/T 181902017,2.1.13.2自然岸线natural coastline由海陆相互作用形成的海岸线。3.3人工岸线artifical coastline由永久性人工构筑物组成的海岸线。3.4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coastline with nature beach morphology and ecological function受 海 陆 相 互 作 用 自 然 恢 复 或 人 为 干 预 整 治 修 复 后 具 有 自 然 岸 滩 形 态 特 征 和 生 态 功 能 的 海岸线。1DB32/T 454520233.
6、5自然岸线保有率nature coastline percentage自然岸线保有量(长度)占海岸线总长度的百分比。4基准系统平面坐标系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基准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深度基准采用理论最低潮面。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经线 120。5海岸线分类与界定5.1海岸线界定的原则海岸线界定的基本原则如下:a)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b)遵循海岸线的自然地理与生态特性;c)有利于海岸线的保护、利用和管理。5.2海岸线分类体系海岸线包括自然岸线、人工岸线。其中,自然岸线包括原生自然岸线和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人工
7、岸线包括填海造地、围海、构筑物和河口岸线等类型。分类体系按照附录 A 的要求执行。5.3海岸线的界定方法5.3.1自然岸线界定5.3.1.1原生自然岸线界定5.3.1.1.1基岩岸线界定由裸露的基岩构成的海岸线界定为基岩岸线。基岩海岸的海岸线位置界定在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的痕迹线或者陡崖的基部,如图 1 所示。图 1 基岩岸线的位置界定示意图5.3.1.1.2砂质岸线界定砂质岸线是指由砂质和砾质砂石构成的海岸线。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界定为砂质岸线:2DB32/T 45452023a)岸线比较平直,海滩上部发育有一条与岸平行的脊状砂质沉积滩脊,海岸线位置界定在滩脊顶部向海一侧,如图 2 所
8、示;b)滩脊不发育或缺失的,有砂生植被生长,海岸线位置界定在砂生植被生长明显变化线的向海一侧,如图 3 所示;c)沙滩向陆一侧为陡崖且直接相连,海岸线位置界定在沙滩与陡崖的交接线,如图 4 所示;d)沙滩向陆一侧为海堤或道路且直接相连,海岸线界定在海堤或道路坡脚处,如图 5 所示。图 2 一般砂质岸线的位置界定示意图图 3 长有砂生植被的砂质岸线位置界定示意图图 4 具陡崖的砂质岸线的位置界定示意图3DB32/T 45452023图 5 向陆侧为海堤或道路的砂质岸线界定示意图5.3.1.1.3泥质岸线界定由粉砂和黏土构成的淤泥质海岸,主要为由潮汐作用塑造的低平海岸,潮间带宽而平缓,界定为泥质岸
9、线。海岸线位置界定为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的痕迹线或海岸植被、植物碎屑、贝壳碎片等分布的痕迹线,如图 6 所示。图 6 泥质岸线的位置界定示意图5.3.1.2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界定5.3.1.2.1整治修复的基岩岸线界定为了防止原生基岩岸线遭受侵蚀,通过工程措施对岸线进行保护的,如建造护岸等,可界定为整治修复的基岩岸线。整治修复的基岩岸线位置界定在护岸等构筑物向海一侧外边缘线,如图 7 所示。图 7 整治修复的基岩岸线的位置界定示意图5.3.1.2.2自然恢复的砂质岸线界定自然条件下泥沙输运堆积形成的沙滩,潮间带发育基本完整,沙滩平均宽度大于 15 m,沙滩以中细4D
10、B32/T 45452023砂为主且岸滩稳定时间超过 1 年,滩面基本无侵蚀或泥化现象,界定为自然恢复的砂质岸线。沙滩向陆一侧有堤坝、护岸等人工岸线的,位置界定在堤坝、护岸的坡脚处;沙滩向陆一侧无堤坝、护岸等构筑物的,位置界定参考 5.3.1.1.2 原生砂质岸线位置界定。5.3.1.2.3整治修复的砂质岸线界定经过退围还海、退养还滩、沙滩养护等整治修复工程后形成的沙滩,潮间带发育基本完整,沙滩平均宽度大于 15 m,沙滩以中细砂为主且岸滩稳定时间超过 1 年,滩面基本无侵蚀或泥化现象,界定为整治修复的砂质岸线。沙滩向陆一侧有堤坝、护岸等人工岸线的,位置界定在堤坝、护岸的坡脚处;沙滩向陆一侧无
11、堤坝、护岸等构筑物的,位置界定参考 5.3.1.1.2 原生砂质岸线位置界定。5.3.1.2.4自然恢复的泥质岸线界定自然条件下细颗粒泥沙输运堆积,已建人工构筑物(堤坝)向海一侧的泥滩淤涨,自然岸滩剖面形态和生态功能基本恢复,且平均泥滩宽度大于 100 m,潮间带具有大型底栖生物和鸟类栖息、觅食等生态功能,界定为自然恢复的泥质岸线。海岸线位置界定在人工构筑物堤顶向海一侧外边缘线,如图 8 所示。图 8 自然恢复的泥质岸线界定方法示意图5.3.1.2.5整治修复的泥质岸线界定经过退围还海、退养还滩、种植护滩等整治修复工程使其形成的泥滩,潮间带发育基本完整且平均泥滩宽度大于 100 m。潮间带具有
12、大型底栖生物和鸟类栖息、觅食等生态功能,界定为整治修复的泥质岸线。区域向陆一侧有堤坝、护岸等人工岸线的,海岸线位置界定在围堤堤顶向海一侧外边缘线,如图 8 所示;区域向陆一侧无堤坝、护岸等构筑物的,海岸线位置界定在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的海陆分界痕迹线或海岸植被、植物碎屑、贝壳碎片等分布的痕迹线,如图 6 所示。5.3.1.2.6生态海堤界定在原有人工岸线基础上,通过采用生态化结构或生态化材料建设或加固海堤、护岸,海堤、护岸植被覆盖率达到 30%以上(入侵物种除外),且在迎海面营造了生物栖息场所,界定为生态海堤。海岸线位置界定参考人工岸线。5DB32/T 454520235.3.2人工岸线界定5
13、.3.2.1填海造地形成的人工岸线界定外边界围堤采用直立式或斜坡式结构的填海造地工程,界定为填海造地形成的人工岸线,海岸线位置原则上界定在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线(如图 9 所示)。为便于实测和后续管理,海岸线位置也可界定在填海造地工程向海一侧围堤堤顶外边缘线处。图 9 填海造地区域的海岸线界定剖面示意图5.3.2.2围海形成的人工岸线界定围海养殖和盐田用海等围海形成的人工岸线,界定为围海形成的人工岸线。岸线位置界定在区域靠陆一侧的外边缘线(一般界定在上一轮海岸线位置上),如图 10 所示。图 10 围海养殖与盐田区海岸线界定方法示意图5.3.2.3构筑物人工岸线界定由码头、栈桥、堤坝、
14、防浪墙等形成的人工岸线,界定为构筑物形成的人工岸线。岸线位置按照以下方式界定:a)带闸堤坝、桥梁、透空式防浪墙等顺岸布局的透水构筑物,向陆一侧存在平均大潮高潮时海水能达到水域,海岸线位置界定在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的痕迹线处,如图 11 所示;b)采用透水方式构筑的码头、海面栈桥、高脚屋等构筑物,海岸线位置界定在构筑物与陆域连接处,如图 12 所示;c)采用非透水方式构筑的码头、引堤、突堤、防波堤、路基等构筑物与海岸垂直或斜交的,海岸线位置界定在构筑物与陆域连接处,如图 12 所示。6DB32/T 45452023图 11 顺岸布局的透水构筑物的海岸线界定方法示意图图 12 与海岸垂直或
15、斜交的构筑物的海岸线界定方法示意图5.3.2.4河口岸线界定根据河流入海口区域的地形地貌、历史习惯等,岸线位置界定按照以下顺序进行:a)以已明确的河口海陆分界线作为河口岸线;7DB32/T 45452023b)以河口区域的历史习惯线或者管理线作为河口岸线;c)以河口区域最靠近海的第一条拦潮闸(坝)或第一座桥梁外边界线作为河口岸线;d)以河口突然展宽处的突出点连线作为河口岸线。按照上述原则界定,对于无拦潮堤坝等固定设施的开放式河口,仅标注大陆岸线起点(终点)位置,无须穿越水面划定河口岸线。河口岸线界定具有人工岸线的属性,河口岸线归类到人工岸线。6海岸线调查6.1调查内容海岸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海岸
16、线的位置、长度、类型和开发利用现状等。6.2调查方式6.2.1通则对可到达的岸段,应全部采用现场勘查和实地调访的方式。对不易到达的岸段,可采用遥感调查并结合实地调访的方式。6.2.2现场勘查6.2.2.1勘查内容现场勘查内容包括实地测量海岸线位置、调查海岸线类型和利用现状等。海岸线利用现状参照附录 B、附录 C 填写。应在现场填写调查登记表,其格式见表 D.1,记录各测量点的岸线位置、类型、属性等,人工岸线应标明岸线的性质、构筑物特征。6.2.2.2测量点现场勘查采用实地测量的方式进行,测量点间距控制在能较真实体现海岸线实地形态特征的范围内。测量特征点包括:a)海岸线的典型拐点,如自然岸线变换
17、点、人工岸线主要拐点、主要河口端点、县级以上海域行政界线界桩等;b)海岸线类型分界点,如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类型发生变化处等;c)加密特征点,在变化复杂及有特殊意义的岸线,应加密特征点,如特殊地貌类型及其边界处、人为因素对海岸线有特殊的影响处等。6.2.2.3特征点间距对于平直岸线,相邻特征点间距应不大于图上 2 cm(河口岸线除外);对于弧线型海岸线,测量点间距应控制在能体现其弧线形态;对于折线型海岸线,测量点的布设应能体现折线形态。6.2.2.4测量要求现场测量按照 CH/T 2009 的规定执行。现场调查或现场调查比对宜采用江苏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JSCORS)的实时动态
18、定位(RTK)方式。测量要求如下。a)使用的双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应支持差分功能,并能同时发出位置测定系统定位数据(GGA)数据和接收网络 RTK 的差分数据,而且还应具有能进行数据通信模块。b)观测的采样间隔为 1 s,卫星高度角不少于 15,有效观测卫星数不少于 5 颗。8DB32/T 45452023c)观测历元数不少于 10 个,三维坐标质量精度(3DCQ)小于或等于5 cm。d)当部分点 3DCQ 精度大于或等于 5 cm,但小于或等于 10 cm 时,应重新初始化观测 2 次,当两次测量数据之差小于 5 cm 时,观测结束,取平均值作为海岸线测量点最终成果。当部分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 4545-2023 海岸线分类与调查技术规范 4545 2023 海岸线 分类 调查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