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浙江卷.pdf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浙江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浙江卷.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卷 ) 语 文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第卷 l 至 4 页,第卷 5 至 8 页,共 150 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 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 致。 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 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 1 卷 (共 42 分 )
2、 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孤独,荡涤 (d)人的矫饰和浮躁;孤独,诠释人的淳朴和淡泊;孤独,凝聚人的内 涵和睿智;孤独提升人的品位和境界。 B利害攸关而实话实说,连遇强手而毫不怯懦,检点省 (shng)察而幡然知耻,路见不 平而拔刀相助:这就是勇敢。 c傅雷先生耻于蝇利蜗名之争,奋而辞职,闭门译述,翻译艺术日臻 (zhn)完美,终 以卷帙浩繁的译著,享誉学界。 D古文观止是由康熙年间两位名不见经传的选家所编,他们披沙捡金,遴选了二 百多篇琅琅 (lng)上口、百读不厌的佳作。 2 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面对“两会”
3、代表、委员的依法 ,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 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在 5 月 4 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 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 了合作 ,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 5 天,世界各地的校友 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 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质对 协议 不日 B质对 协约 翌日 c质询 协约 翌日 D质询 协议 不日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 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 。 B求学期
4、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人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 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 ,命途多舛。 c同学们,考人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 师们的推波助澜 下,直挂云帆济沧梅 ! D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我忙打听战绩,他说: “我们几个 本来就是马尾巴串豆腐 ,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正在实施公民旅游素质提升工程,在又一个“黄金周”到来之际,每位游客尤 其是出境游客应该意识到自己是祖国的“形象大使” 。 B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
5、别功 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 ,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 构建和谐杜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D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 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 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 70 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 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 株 6 下面是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
6、原离骚 ) 渐黄昏,戍角悲吟,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 ) B夙兴夜寐,靡室劳矣。 (诗经氓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 C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司马迁屈原列传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膝王阁序 )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孤烟衰草凝绿。 (王安石桂枝香 ) 二、 (12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lO 题。 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 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 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 不过办法总是
7、有的, 直接、 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 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 。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 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 是“乐音” 。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 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 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 ,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 。在大自然 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
8、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 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 盘珠” ,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 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 “润” “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 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 ,它与玉都 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 、 “逼人” ,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即所谓东方人的含 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 ,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 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
9、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 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 叫“通感”或“移觉” 。例如,用“高” “低”和“明亮” “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 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 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 ,深层是“通感”以“会 意” 。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 。 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10、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 是行话所说的: “尖” ,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 “堂” ,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 “松” ,指按弹时 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 “脆” ,指发音清脆; “爆” ,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 准由来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 20 世纪 60 年代 以来 40 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 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 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
11、为“亮”了。 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尖、堂、松、脆、 爆”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 该是有裨益的。 7 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 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c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8 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窖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 、 “逼人” ,但细
12、察则“绚烂之极” 。 c 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 ,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 9 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 直接回咎什么样的瑟琶声是好的, 但最后一段叉说历来有正面、 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赴。 B 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 c 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 D 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 10 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
13、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 、更“脆” ,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 一 14 题。 王定国诗集叙 (宋 )苏轼 太史公论诗 ,以为 “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以余观之,是特识 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 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 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
14、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 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 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 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 ”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 废卷而叹,自恨其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 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 曰: “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15、 ”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 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 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 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 眊眊:昏乱,糊涂。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 忝:羞辱,有愧于。 B自饭期人之浅也 期:看待。 C畏其敏 畏:担忧。 D饮酒不衰 衰:减退。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 B.定国且不我怨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 D.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7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