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 T 268-2019 道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pdf
《GA T 268-2019 道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A T 268-2019 道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3.220.20 R 8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共 安 全 行 业 标 准 GA GA/T 268 XXXX 代替 GA 268-2009 道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 Examination of corpse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 (报批稿 ) XXXX-XX-XX 发布 XXXX -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发布 GA/T 268 XXXX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要求 . 2 5 尸体检验主要任务 . 3 6 尸体检验 . 3 7 交通行为方式分
2、析 . 5 8 虚拟解剖 .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体表穿刺提取检材的常 用方法 . 8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 交通事故特征性损伤的检验与判定 . 10 GA/T 268 XXXX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A 268 2009 道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 。 与 GA 268 2009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 “范围” ( 见 第 1 章 , 2009 年版的第 1 章 ) ; 增加了 “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见 第 2 章) ; 删除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检验鉴定” 、 “鉴定机构” 、
3、“检验报告” 、 “鉴定结论” 、 “鉴 定书” 、 “辗轧伤” 等术语和定义( 见 2009 年版的 第 2 章) ; 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致伤方式” 的 术语和定义(见 3.1); 增加了“特征性损伤” 的 术语和定义(见 3.2); 修改 了“撞击伤” 的 定义(见 3.3, 2009 年版的 2.7); 修改了“保险杠损伤”的定义(见 3.4, 2009 年版的 2.9); 增加 了“碾压伤”的定义(见 3.5); 修改了“ 安全带损伤 ”的定义(见 3.7, 2009 年版的 2.12); 修改了“挥鞭样损伤”的定义(见 3.8, 2009 年版的 2.13); 修改了“伸展创”的定
4、义(见 3.9, 2009 年版的 2.14); 增加了“二次损伤”的术语和定义(见 3.11); 增加了“交通行为方式”的术语和定义(见 3.12); 修改了“一般要求”( 见 第 4 章 , 2009 年版的第 3 章 ) ; 增加了“ 尸体检验主要 任务” (见第 5 章) ; 修改了 标准的结构 (见 第 6 章 , 2009 年版的第 4 章 、 第 5 章 、 第 6 章 、 第 7 章 ) ; 修改了“ 法医 现场 勘查 ”( 见 6.1, 2009 年版的第 4 章 ) ; 修改了“尸表检验”( 见 6.2.1, 2009 年版的第 5 章 ) ; 修改了“ 逃逸交通事故尸体的
5、尸表检验 ”(见 6.2.2, 2009 年版的 7.6); 修改了“ 未知名尸体的尸表检验 ”(见 6.2.3, 2009 年版的 7.7); 修改了“解剖检验”(见 6.3, 2009 年版的 第 6 章 ); 增加了 “ 二次损伤致死的尸体检验 ”(见 6.3.3) ; 增加了 “ 交通行为方式分析 ” (见 第 7 章 ) ; 增加了 “ 虚拟解剖”( 见 第 8 章) ; 删除 了“ 多人死亡交通事故尸体检验内容 ”( 见 2009 年版 的 7.8) ; 增加了 “ 体表穿刺提取检材的常用方法”(见附录 A) ; 增加了 “ 交通事故特征性损伤的检验与判定 ”( 见 附录 B) 。
6、 本标准由 全国 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SAC/TC576) 提出并 归口。 本标准 负责起草单位: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 本标准 参加 起草单位: 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孔斌 、 黄思兴 、邓振华、唐剑军、 陈明、 王政新、 陈晓刚、张奎、 黄家才、 吴勇、云利兵、刘佳 。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A268 2001; GA268 2009。 GA/T 268 XXXX 1 道路交通 事故尸体检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尸体检验的 要求 、 任务、 内容 和 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尸体
7、检验。对在道路以外发生的交通事故的尸体检验,可 参照 执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350 法庭科学数字影像技术规则 GA/T 41 道路交通事故 现场 痕迹物证勘 查 GA/T 147 法医学尸体检验技术总则 GA/T 148 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包装及送检方法 GA/T 168 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 GA/T 193 中毒案件 采 取 检材规则 GA/T 944 道路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人识别调查取证规范 GA/T
8、 1162 法医生物检材的提取、保存、送检规范 GA/T 1198 法庭科学尸体检验照相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道路交通事故致伤方式 mode of injuries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 人体 损伤的形成方式。 3.2 特征性 损伤 characteristic injury 可反映致伤物特点或致伤方式的 损伤。 3.3 撞击伤 impact injury 撞击形成 的 人体 相应部位 损伤。 3.4 保险杠损伤 bumper injury 车辆保险杠撞击 形 成的 人体 相应部位 损伤。 GA/T 268 XXXX 2 3
9、.5 碾压伤 run-over injury 车辆轮胎 碾压 或挤压 形 成 的 人体 相应部位 损伤。 3.6 拖擦伤 haul abrasion 人体在地面上拖擦形成的损伤。 3.7 安全带损伤 seat-belt injury 车辆安全带对人体 造 成的损伤。 3.8 挥 鞭样损伤 whiplash injury 人 体 颈部过伸 或 过 屈 形成 的 颈部软组织 、颈椎 及脊髓损伤。 3.9 伸展创 extension wound 人体皮肤因过度伸展形成的 沿皮肤纹理 裂开的浅表性撕裂创 。 3.10 摔跌伤 falling injury 人体受到外力作用摔落形成的损伤。 3.11 二
10、次损伤 secondary injury 发生 道路 交通事故 后 已受伤 或死亡 人员 再次 遭受 车辆撞击或碾压 形成 的 损伤。 3.12 交通行为方式 manner of actions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当事人的 行为状态,包括驾驶车辆、乘坐车辆 、骑行或推行 车辆 以 及在道路上行走、蹲踞、躺卧等 。 4 一般要求 4.1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尸体检验 , 应当 从委托方获取 案件的 相关信息,明确尸体检验目 的, 确定 尸体检验的方案和重点 , 并 通过尸体检验, 结合现场勘查情况 等 , 对委托事项作出 科学、 客观、 全面 的
11、 分析 。 4.2 除法医现场勘查外 , 尸体检验不得在公众场合进行,应尽量 在尸体解剖检验室或 殡葬服 务单位 、 医疗机构 等 有尸体检验条件的 场所进行 。 4.3 尸 体 检验 应符合 GA/T 147、 GA/T 168 的规定 ,尸体检验照相 应符合 GA/T 1198 的规定 。 4.4 根据案件需要提取各种检材 应 分别 符合 GA/T 148、 GA/T 193、 GA/T 1162 的规定 。 4.5 环境、道路、车辆等痕迹物证勘 查 参 见 GA/T 41。 GA/T 268 XXXX 3 4.6 交通行为方式分析中 的 机动车驾驶人识别 , 应 按照 GA/T 944
12、的要求 调查取证。 5 尸体检验主要任务 5.1 交通事故尸体检验主要 任务 包括: 致伤方式 分析 及致伤物推断 、 案件性质初步分析、死 亡原因分析、交通行为方式分析、 生前伤或死后伤分析、死亡时间推断、个体识别、相应痕 迹物证的提 取等 。 根据委托要求和案情需要, 完成前述一项或几项任务 。 5.2 致伤方式 分析 及致伤物推断 。 根据损伤的形态学特征,结合现场情况, 分析 损伤的 致伤 方式,推断或认定致伤物。 5.3 案件性质初步分析。 根据尸体检验情况, 分析其损伤是否符合交通事故损伤特点,结合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和案件调查情况,初步分析案件性质。 发现有不宜用 交通事故解释的损
13、伤 , 应及时向委托方反馈。 5.4 死亡原因分析 。 根据损伤 的部位及严重程度 ,结合 案情、 病案资料 和实验室检查 情况 , 综合分析 死者的死亡原因 。 因两 次 或多 次 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如需要,应判 断各次损伤与 死亡的因果关系及原因力大小 。 对有自身疾病、医疗因素等其他非交通损伤因素参与死亡的, 如需要,应分析 交通事故损伤与 死亡的因果关系及原因力大小 。 5.5 交通行为方式分析 。 根据案情, 结合 伤亡人员 损伤 情况以及 现场 勘查 、车辆勘查情况 及 其他调查情况, 综合 分析 当事人在事故发生时 的交通行为方式。 5.6 生前伤或死后伤 分析 。根据损伤的生
14、活反应情况 ,利用形态学或者其他检测技术 判断 损 伤是生前伤、死后伤 或濒死伤 。 5.7 死亡时间推断。根据尸体现象,结合周围环境情况 , 推断 死者死后间隔时间 。 5.8 个体识别。 针对未知名尸体, 应重点注意和发现个人特征,为查找尸源以及认定死者提 供线索和证据 。 5.9 相应痕迹物证的提取。根据 案情 需要提取 尿液、血液 以及 尸体上附着的痕迹物证 等 。 6 尸体检验 内容 6.1 法医 现场勘查 法医 现场勘查 应 包括以下内容 : a) 确认死亡; b) 判断是原始现场 、 变动现场 或抛尸现场 ; c) 勘查 死者的 现场 位置与姿势,死者与嫌疑车辆及有关 物品 、
15、痕迹的位置关系; d) 勘查 死者损伤的特征, 初步 判断是 否符合交通 事故 损伤特点, 是否存在 交通事故损 伤 以外的其他损伤, 是 单车或多车 造成的损伤 ; e) 勘查衣 着 痕迹, 查看 衣 着 痕迹与人体损伤之间的对应关系 ; f) 初步判断死者的交通行为方式; g) 勘查 有关人体物证及现场、车体上的生物物证 ; h) 了解车辆毁损情况。 6.2 尸表检验 6.2.1 常规 尸表检验 常规尸表检验 应 包括 以下内容: a) 性别、 尸长 、 营养状况 、瘢痕、纹身、生理残缺及发育畸形等体表特征 ; GA/T 268 XXXX 4 b) 衣着情况及衣着痕迹; c) 尸斑、尸僵和
16、角膜混浊度等 尸体现象 ; d) 检查体表损伤的部位、 性状、 类型、形态 和 大小,检查创面、创缘、创壁 、创腔 及 创底,分析受力方向 , 发现 并 描述特征性损伤,判断是否存在 交 通事故损伤 以外的 其他性质的损伤 ;如有必要,分析损伤与致伤物的对应关系 ; e) 检查全身骨骼的骨折、关节脱位情况 以及 离断肢体的形态 、断端创面情况、断缘损 伤情况 ; f) 鉴别生前伤和死后伤 ; g) 根据需要,进行胸腹腔穿刺,判断是否有胸腹腔器官损伤 。 穿刺的常见方法参见附 录 A 中 A.1; h) 检查损伤部位的附着物的性质、形态等特征,并根据需要提取相关检材 ; i) 根据需要,提取检材
17、 以备 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 等 检验。 穿刺提取 检材的常见方法参见附录 A 中 A.2 及 A.3。 6.2.2 逃逸交通事故 死亡人员 的 尸表 检验 逃逸交通事 故 死亡人员 的尸表检验 , 除包括 6.2.1 规定的常规检验内容外, 还 应包括以 下内容: a) 推 断 死亡时间; b) 勘查 死者 体表及衣着遗留的可用于 推断 或锁定逃逸车辆的痕迹物证; c) 分析损伤的特征,判断是单车或多车接触, 推断 肇事车辆类型以及事发时行进方向 ; d) 死者损伤或衣着 痕迹 与嫌疑车辆痕迹的比对。 6.2.3 未知名尸体的 尸表 检验 未知名尸体的尸表检验 ,除包括 6.2
18、.1 规定的常规检验内容外 ,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体表的个人特征,包括 性别、尸长、 体型、脸型 、肤色、眉及胡须特征, 毛发的形 状、 长度、颜色 、 染发、假发 ,以及 色素沉着、痣、胎迹、纹身、纹眉、纹唇 、 耳 环孔 , 手术瘢痕、肿块、器官的病变 等; b) 衣着 服饰及 随身物品、饰品、 装束特征、卫生状况及化妆等,推断其生活地区及身 份; c) 检验 皱纹、牙齿的萌出和磨损程度等 ,推断年龄段; d) 提取 法医 生物 检材 ; e) 协助提取 指 纹、掌纹等 。 6.3 解剖检验 6.3.1 以下情形需进行尸体解剖 : a) 通过尸表检验 ,结合 医院 病案资料 、 影像
19、资料、 辅助检查等 资料 ,不能明确 死亡原 因 的 ; b) 涉嫌其他 性质 犯罪行为致死的; c) 对 道路交 通事故二次损伤 致死 的尸体或 生前伤与死后伤并存 的尸体 ,需要明确各次 事故 造成的损伤 与 死亡 的因果关系及原因力大小的 ; d) 涉嫌 自身疾病、医疗因素等其他因素参与死亡,需明确 交通事故损伤与 死亡 的因果 关系及原因力大小的 ; e) 其他需要通过尸体解剖明确 的 。 6.3.2 解剖检验的基本内容: GA/T 268 XXXX 5 a) 解剖 检验 应 分别剖开颅腔、胸腔、腹腔、颈部 等部位 ,检查各 体腔 内部 及深部组织 的 损伤及 其他 病理改变; b)
20、如有 需要 ,可以对项部、腰背部及四肢剖开检验, 明确 有无深部损伤; c) 根据需要提取重要脏器 , 如脑、心、 肺、 肝、 胰、脾、胃、肾等器官组织作法医病 理 组织 学 检查; d) 如 有 需要, 提取检材 以备 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等检验 。 6.4 二次损伤致死 人员 的尸体检验 二次损伤致死 人员 的尸体检验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全面了解案情和现场 勘查 情况,初步再现事故发生过程, 分析 死者致伤过程; b) 分析 人体损伤情况及致伤方式, 判断 是否存在二次事故成伤; c) 观察每一处损伤的生活反应,判断是生前伤、濒死伤或死后伤; d) 分析评估每一处损伤的严
21、重程度,明确各次损伤是否构成绝对或条件致命伤; e) 根据 各致命 伤 的生活反应情况,分析损伤 形成的先后顺序; f) 根据 各 损伤的特点及生活反应情况,分析损伤的致伤 方式 ,判断损伤(特别是致命 伤)是哪一次交通事故成伤; g) 分析每一次损伤后其行为能力, 估计伤后 存活时间 等 。 7 交通行为方式 分析 7.1 一般原则 : a) 全面了解案件情况, 必要时参与 现场、车辆、 人体损伤 的 勘查 与调查取证 ; b) 分析 事故的碰撞形态 、 碰撞接触点以及 碰撞后车辆、人员的运动轨迹,确定 尸体 检 验顺序及重点 ; c) 必要时,损伤 的 检验包括 同行 死伤者,并 与 同行
22、人员 的 损伤 进行 对比 ; d) 检验 特征 性损伤 , 方法 参见 附录 B; e) 比对 特征性损伤 的 致伤客体 ; f) 根据人体(尸体或活体)体表痕迹及损伤 特点 、 致伤 客体 及对应关系、致伤方式 等 , 推断死伤者的交通行为方式 ,必要时可以借助物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 7.2 汽车驾驶人与乘员的 分析鉴 别 要点 : a) 通过 人体与 挡风玻璃或挡风玻璃框碰撞 形成的损伤 、 创 腔 中玻璃碎渣 等 与 车辆 车窗 玻璃 破损或痕迹( 特别是与软性客体碰撞形成的 破损和痕迹) 的 比对 进行 鉴别 ; b) 通过 安全带损伤及安全气囊损伤 鉴别 ; c) 通过 方向盘损
23、伤 鉴别 驾驶人 ; d) 通过 四肢反射性损伤 、 脚踏板损伤 鉴别 驾驶人 ; e) 通过 膝部、小腿胫前部因前移与仪表盘下方撞击形成 的 损伤(包括 擦伤、挫伤、挫 裂创,膝关节韧带撕裂、关节腔出血,股骨下端骨折或髌骨楔入股骨内外髁之间等 ) 进行 鉴别 ; f) 通过 双下肢分腿外展式损伤 ( 包括髋关节骨折、脱位和股骨颈骨折、骨盆分离等 ) 鉴别 后排乘员 ; g) 根据车内新鲜附着的毛发、血迹、人体组织, 以及 爆裂安全气囊附着的脱落细胞, 结合实验室检测 结果 进行鉴别 ; h) 协助 采集死伤者指掌纹, 以供 与 方向盘 、 排挡杆、车门等遗留的指掌纹比对; i) 根据车内遗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A 268-2019 道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 268 2019 道路 交通事故 尸体 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