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 T 1056-2016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规范.pdf
《DB61 T 1056-2016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 T 1056-2016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规范.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40 P53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 T 10562016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规范 Code for planting design on expressway 2016 - 11 - 23 发布 2017 - 01 - 01 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1/T 1056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保林、张社文、王永平、邓晟辉、仝晓辉、李娜、安登奎、李玲、王力。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解释
2、。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电话:029-68718530 地址:西安市科技六路37号 邮编:710065 DB61/T 10562016 1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符号和术语、设计原则、设计流程、设计要点及高速公路中央 分隔带、路测、边坡、互通立交区、沿线设施、隧道洞口和取、弃土场及临时占地的绿化设计、高速 公路改扩建工程绿化和已建成高速公路绿化提升以及绿化工程造价编制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境内新建、 改扩建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以及已建成高速公路的绿化提升设计。 其他等级公路的绿化设计可参照执行。 2 规范
3、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6453.2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5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 CJJ/T 91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T 241999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 木本苗 JTG B042010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4、 JTG M202011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JTG/T B062007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JTG/T B06-01-2007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上、下) JTG/T B06-02-2007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上、下) JTG/T B06-03-2007 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JTG/T M21-2011 公路工程估算指标 JTJ 002-1987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JT/T 643.12016 公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术语 第1部分:公路 3 符号和术语 3.1 符号 在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表征植物材料规格的符号和涵义如表 1 所示。 DB61/ T 10
5、562016 2 表1 表征植物材料规格的符号 符号 涵义 备注 H 苗木高度、树高、灌高 D 乔木的干径 也称胸径 d 小乔木和单干型灌木的基径 也称地径 W 乔木的冠径 统称冠幅 P 灌木的蓬径 统称冠幅 L 攀缘植物的主蔓长度 攀缘植物主茎从根部至梢头之间的长度 注: 分枝点高、分枝数、土球直径等苗木规格指标用文字表示。 3.2 术语 GB 60001999、CJ/T 241999、CJJ/T 91、JTG D812006、JTJ 0021987、JT /T 643.12016 所界定的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4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原则 4.1 应结合路基防护、安全设施设计,着重考虑行车安全。
6、 4.2 应以利于沿线区域的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为重点。 4.3 应与沿线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因地制宜, 充分体现地域特色。 统筹考虑与城镇绿地系统、 风景区、 防护林带、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等规划之间的对接。 4.4 应符合高速移动情形下的视觉特点,充分考虑动态视觉与心理效果。 4.5 应充分考虑高速公路管理养护的特点,遵循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营造的理念。 4.6 应遵循适地适树、乡土植物优先的原则。特定路段的植物配置应避免对人、畜、作物造成危害。 5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流程 5.1 前期调查阶段 5.1.1 设计前期应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包括外业调查和资料收集。 5.1.2 通过外业
7、调查,应掌握地质、地貌、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状况,充分调查市场 苗木信息,了解沿线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点,分析总结同类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效果。 5.1.3 应收集项目前期相关的技术文件及涉及区域的相关规划文件,掌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 土保持方案报告的相关内容及结论意见,了解项目前期策划书或建议书的指导性内容。 5.1.4 应编写详细的调查报告,提出设计建议和注意事项,提出备选植物种类的范围。 5.2 方案设计阶段 5.2.1 应充分进行路域及周边范围的现状调查,绘制现状图。 5.2.2 应提出总体的设计主题和方案意向,确定主要的区域段落和节点,拟定与之相应的绿化种植形 式
8、和植物配置。适用的植物种类参考附录 A。 5.2.3 应绘制典型路段的绿化设计效果示意图,绘制重要节点如互通式立交区、服务区、隧道洞口等 区域的绿化设计效果示意图。 DB61/T 10562016 3 5.2.4 应编制绿化工程投资估算。 5.3 初步设计阶段 5.3.1 应在全面外业调查和绿化方案审定的基础上,完成绿化初步设计。 5.3.2 应绘制绿化总体布置图,标示出沿线绿化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5.3.3 应绘制主要路段的典型路侧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及路基边坡绿化设计图,绘制互通式立交、 沿线设施(场站)的绿化设计图,绘制隧道洞口、取土场、弃土场的绿化设计图和施工临时占地的植 被恢复示意图
9、。重要的路段和互通式立交区、服务区、隧道洞口等区域应绘制绿化设计效果示意图。 5.3.4 应编写绿化设计说明,列出植物配置表和绿化工程数量表。 5.3.5 应编制绿化工程概算。 5.4 施工图设计阶段 5.4.1 应在绿化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批复意见以及相关部门和业主的意见,对施工图做进一步完 善和深化,完成绿化施工图设计。 5.4.2 应绘制主要路段的路侧及中央分隔带绿化平面图及相应的立面图, 绘制路基边坡绿化设计图及 细部大样图。 5.4.3 应绘制互通立交绿地的绿化设计平面图及详细的种植放线图。 互通立交绿地进行坡面修饰的应 绘制竖向设计图。 5.4.4 应绘制沿线设施场(站)区的绿化
10、设计总平面图及乔木、灌木、地被种植设计图和场地竖向设 计图。 5.4.5 应绘制隧道洞口的绿化设计断面图和平面图。 5.4.6 应绘制取土场、弃土场、路侧空地的绿化设计图,绘制施工临时占地植被恢复设计图。 5.4.7 应编写绿化设计说明,列出植物配置表及绿化工程数量表。 5.4.8 应编制绿化工程预算。 5.5 设计后续服务阶段 5.5.1 设计后续服务应贯穿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包括技术交底、现场服务、设计回访和设计总结。 5.5.2 主体工程施工基本完成后,绿化设计人员应根据绿化施工进度及时进行现场调查。因现场条件 发生变化导致无法按照设计文件实施时,应配合建设管理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设计
11、变更。 6 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应起到遮挡眩光、诱导视线、减轻视觉疲劳、提升路域景观的作用。 6.1.2 中央分隔带绿化应选择枝叶浓密、低矮缓生、抗逆性强、耐旱、耐修剪的植物,以常绿乔木、 灌木树种为主,地面应种植草坪或地被植物,起到保湿、固土和降噪的作用。 6.1.3 防眩植物的栽植间距在满足有效防眩的条件下,宜具有一定的横向通视性。 6.1.4 防眩植物可间隔变换栽植品种或栽植形式,丰富视觉景观,栽植单元的长度可根据设计速度以 及桥梁、隧道、立交等节点的位置合理确定。 6.1.5 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大于 3.0m 时,绿化植物宜采用规则式栽植形
12、式;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 3.0m 时(包括分离式路基中间的分隔带),宜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栽植形式。 6.1.6 绿化栽植应考虑与地下通讯管线等设施的布置相协调。 DB61/ T 10562016 4 6.2 设计要点 6.2.1 防眩植物的栽植密度应根据防眩角度、路线平纵线形的特点合理确定。单排列植时,苗木株距 宜为 1.5m2.5m,修剪后树冠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隙。多排栽植时,苗木株距应适当增大。 6.2.2 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大于 3.0m 时,直线及平曲线路段防眩植物修剪后高出路面的高度宜为 1.6m1.8m,横向不得超出中央分隔带宽度;凹形竖曲线路段的防眩植物的高度应适当增加;凸形竖 曲
13、线路段的防眩植物的高度与平直路段的设计高度相同,考虑到底部的防眩效果,可增加栽植地被植 物进行遮光,增加的地被植物高度宜为 0.4m0.6m。防眩植物的冠径(蓬径)宜不小于 0.6m。 6.2.3 绿化区域一般应回填厚度 60cm 以上的种植土,栽植大乔木的区域应回填厚度不小于 100cm 的 种植土。 6.2.4 宜在特定位置进行标志性栽植,有利于提高沿线景观的可识别性。 6.2.5 分离式路基中间的分隔带或隧道洞口联络线的可绿化区域,应根据所处地形及环境特点,结合 可绿化区域的宽度和面积,灵活确定绿化种植形式。分离式路基中间的分隔带宽度较小时,不宜栽植 浅根性的高大落叶乔木,以免对行车安全
14、造成影响。 6.2.6 在隧道进出口的中央分隔带应栽植高大常绿乔木,以缓解隧道内外光线的急剧变化。 7 路侧绿化设计 7.1 一般规定 7.1.1 路侧绿化包括碎落台、路肩外侧、护坡道、隔离栅内侧以及路基边坡的绿化。 7.1.2 路侧绿化应起到提升景观、恢复生态、保持水土、稳定路基、诱导视线等作用。 7.1.3 应形成与周围自然及人文景观环境相协调的景观带。针对沿线不良环境的路段,应进行遮蔽栽 植;针对沿线具有特殊景观风貌的路段,应进行通透式栽植。 7.1.4 路侧绿化的布置应与路基防护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环境保护等设施的布置相协调,绿化种植 不得影响路基边坡防护工程的稳定性,绿化植物的枝条不
15、得侵入道路净空界限内,不得遮挡交通标志。 7.1.5 曲线路段的外侧宜连续栽植乔木,使前方视野范围的公路线形清晰,起到对行车进行视线诱导 的作用;小半径曲线路段的内侧应考虑行车视距要求,合理确定绿化栽植位置及苗木高度。 7.1.6 位于风沙地区的路段,宜种植防风固沙林带,防风固沙林带的设计应符合 GB/T 15776-2006、 GB/T 16453.5-2008 的规定。 7.1.7 沿线分布有学校、医院、疗养院或居民聚居区等环境敏感点的路段,宜在路侧栽植降噪防尘林 带。 7.1.8 在隧道进出口的路侧空地应栽植高大乔木,以缓解隧道内外光线的急剧变化。 7.1.9 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有特殊意义
16、的植物应予以保护。 7.1.10 路基边坡的绿化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 8 章的要求。 7.2 设计要点 7.2.1 碎落台绿化 7.2.1.1 路堑边坡坡脚处坡面宜修饰为圆弧形,碎落台绿化可结合路侧边沟的设计。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采用生态型植草浅碟形边沟,扩大路侧净区。 7.2.1.2 在碎落台宜栽植灌木或小乔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搭配,可适当选用彩叶植物,宜采用列 植行道树、密植绿篱或两者相结合的栽植形式。石质边坡路段可在坡脚栽植攀缘植物。 DB61/T 10562016 5 7.2.1.3 碎落台栽植小乔木或灌木的绿化区域应回填厚度 60cm 以上的种植土,仅种植地被植物的绿 化区域应回填厚度
17、 30cm 以上的种植土。 7.2.1.4 风沙地区的碎落台或积沙平台的绿化应以密植沙生灌木为主。 7.2.2 路肩外侧绿化 7.2.2.1 结合沿线环境特点,可在填方路段的路肩外侧种植观赏性小乔木或灌木,丰富路域景观。 7.2.2.2 不同路段宜采用不同的植物品种, 苗木宜栽植于路肩外侧距路边缘水平距离 1.0m1.5m 处, 乔木株距宜大于 3.0m。 7.2.3 隔离栅内侧绿化 7.2.3.1 一般在填方路段的护坡道或路堤边沟外侧应分段栽植以高大乔木为主的行道树。 7.2.3.2 隔离栅内侧宜栽植绿篱,可选用常绿灌木、刺篱类落叶灌木或攀缘植物,阻止人或动物进入 高速公路界内。 7.2.3
18、.3 声环境敏感区路段应布置绿化降噪林带,降噪林带的设计应符合 JTG B04-2010 的要求。 8 边坡绿化设计 8.1 一般规定 8.1.1 边坡绿化包括路堤边坡、路堑边坡绿化。边坡绿化应起到保护路基、稳定边坡、恢复生态、保 持水土和提升路域景观的作用。 8.1.2 边坡绿化应结合工程防护、植物立地条件及坡面环境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植被恢复方法和施工 工艺,做到经济合理。 8.1.3 边坡绿化应选用抗逆性和固土能力强的水土保持先锋植物,兼顾绿化植物的多样性。 8.1.4 边坡种植主要包括草本型种植、草灌型种植和草灌结合乔木点植的群落型种植等形式,具体应 根据路基坡面的情况和路段的景观要求确
19、定。 8.2 设计要点 8.2.1 路堤边坡绿化 8.2.1.1 一般路堤边坡宜采用播种(包括人工撒播和喷播)为主、栽植为辅的方式进行坡面绿化。 8.2.1.2 植物配置宜草木、灌木、小乔木结合。前期应以草本植物覆盖为主,后期应以乔灌木覆盖为 主。 8.2.2 路堑边坡绿化 8.2.2.1 一般土质路堑边坡可采用普通喷播、铺设植生毯、打穴栽植的方式进行绿化。其设计要点如 下: a) 气候较湿润地区的缓边坡,可普通喷播绿化,设计中应对喷播的施工方法提出明确要求;也 可铺设植生毯绿化,设植生毯的坡面应作疏松处理,坡面表土或回填土的厚度应不小于 10cm; b) 打穴栽植的植物配置应以乔木、灌木为主
20、,结合适生草种,乔木应避免选用根系浅、易倒伏 的树种; c) 打穴栽植的密度应根据环境条件确定,关中和陕南地区宜为 12 穴/平方米16 穴/平方米, 陕北地区宜为 16 穴/平方米20 穴/平方米。 DB61/ T 10562016 6 8.2.2.2 一般岩质路堑边坡,以及锚杆或注浆加固的岩质边坡,可采用客土喷播或厚层基质喷播技术 绿化。其设计要点如下: a) 坡面为强风化岩面的岩质边坡,宜采用客土喷播工艺; b) 坡面为弱风化岩面的岩质边坡,宜采用厚层基质喷播工艺; c) 对于采用锚杆框架梁加固的岩质边坡,框架内宜用客土喷播绿化或植生袋绿化。同时可在坡 脚及坡顶设置种植槽,种植槽内培土栽
21、植常绿小乔木或攀缘植物进行辅助绿化; d) 设计中应对喷播的施工方法提出明确要求; e) 坡度过陡的岩质边坡,不宜进行喷播绿化,应根据坡面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 8.2.2.3 对于挡土墙、桩板墙、浆砌片石护面墙等混凝土圬工防护的边坡,可在坡脚及坡顶设置种植 槽,种植槽内培土栽植常绿小乔木或攀缘植物,结合碎落台种植,形成“正挡、上爬、下垂”的绿化 形式。 8.2.3 边坡平台绿化 挖方路段的各级边坡平台有种植条件时宜种植适生乔木、灌木及攀缘植物。苗木宜选用苗期生长 快、耐旱、耐寒、耐贫瘠、根系发达及固土能力强的水土保持先锋植物。 9 互通立交区绿化设计 9.1 一般规定 9.1.1
22、互通式立交区的绿化应包含立交设计范围内的边坡绿化、互通立交绿地绿化、主线及匝道的路 侧绿化。 9.1.2 互通式立交区的绿化应达到诱导视线、提升景观、恢复植被、弱化人工构筑物痕迹的要求。 9.1.3 互通式立交区的绿化宜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特点,选择绿化栽植形式。位于城镇及 其周边的互通式立交区可采取供人户外活动的公园式绿地设计;位于山区和远郊区的互通式立交区宜 采取生态修复为主的设计,不宜做模纹图案式绿化;位于风沙地区的互通式立交区应视植物的立地条 件进行绿化,应同时考虑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不宜过度追求绿化景观效果。 9.1.4 应考虑景观分区与视觉感知的标识性,通过乔灌草的合理搭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 1056-2016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规范 1056 2016 高速公路 绿化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