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1655-2010 有机食品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pdf
《DB37 T 1655-2010 有机食品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1655-2010 有机食品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7 B 0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6552010 有机食品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the organic food Flammulina velutipes for factory cultivating 2010 - 08 - 31 发布 2010 - 10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 T 16552010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
2、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邹城市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山东康瑞食用 菌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嘉元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张柏松、黄春燕、辛志梅、郭立忠、常猛、张汉兵、窦宗礼。 DB37/ T 16552010 1 有机食品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金针菇( Flammulina velutipes)工厂化菌袋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基质、 生产管理、采收加工、包装贮运、病虫害防控、质量安全管理和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有机食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
3、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用菌卫生标准 GB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1.4-2005 有机产品 HJ/T 80-2001 有机食品技术规范 NY/T 391
4、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DB13/T 958 金针菇菌种 DB37/T 1087 山东省有机食品监测技术规范 DB23/T 1109-2007 有机食品食用菌生产通用要求 2006年3月27日农业部令第62号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12728 和 GB/T 19630.1.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
5、适用于本文件。 DB37/ T 16552010 2 3.1 有机金针菇 organic food Flammulina velutipes 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GB/T 19630.1.2和NY/T 391规定,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及来源于 转基因的投入品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产品卫生指标符合GB 7096标准,通过专门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并许可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金针菇产品。 4 产地环境和布局 产地环境符合下列要求: a) 有机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和GB 9137的规定。直接与常规农田毗 邻的生产厂区应设置大于3
6、0m的缓冲带,在栽培场地和周围不得使用化学合成农药。 b) 产地水源环境符合GB 3838的规定,水源水质符合GB 5749的要求。 c) 产地土壤环境符合GB 15618的规定。厂区内外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区域应远离工矿区、 交通主干道、工业污染源、垃圾场、受污染的河塘等。 d) 工厂化生产区与生活区分隔开,生产区应合理布局,堆料场、拌料装料车间、制种车间、灭菌 设施、接种室、发菌室与出菇房、采收包装车间、成品仓库、下脚料处理场各自独立,又合理 衔接,防止生产环节之间及对周围环境产生交叉污染。 5 栽培设施 控温菇房宜排列于中间走廊两侧,各间菇房相对独立,房门开向走廊,菇房走廊自然形成缓
7、冲间。 菇房要求封闭性、隔温性及节能性好,应利于控温、控湿、通风、光照和防控病虫害。单间出菇房大小 以9m5.5m(44.5)m为宜,栽培架79 层,层间距40cm45cm,顶层距房顶90cm以上。按冷库标 准要求进行建造。制冷设备与菇房大小相匹配,配置制冷机及制冷系统、冷风机及过滤通风系统和自动 控制系统;出菇架各层均配备充足的照明光源;应有健全的消防安全设施,备足消防器材;排水系统畅 通,地面平整。所用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设备、机具等,不应对环境和金针菇产品造成污染。 原辅材料加工、配料拌料、装袋、接种、环境温度控制、通风照明保湿、消毒、产品包装等设备设 施条件应符合相关产品质量标准,
8、保障设施环境和设备内部的清洁卫生,不受真菌、细菌和害虫等有害 生物的侵害,保证操作人员人身健康、卫生、安全。锅炉、灭菌柜等压力容器,应通过专业部门检验合 格后方可使用。 6 转换期 产地环境质量和栽培设施条件符合有机食品生产要求的改建或新建菇房, 有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 转换期不少于12个月。转换期内应按照有机生产要求进行栽培管理,并按DB37/T 1087的规定对金针菇 生产全过程环境及产品质量进行监测。 7 生产技术要求 7.1 品种选择、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7.1.1 品种选择 DB37/ T 16552010 3 按照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进经省级以上农
9、作物品种审 定委员会登记,适宜工厂化生产,发菌及出菇快、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保鲜期长的 金针菇品种。不得使用转基因技术育成的金针菇菌种。 7.1.2 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菌种生产过程符合 NY/T 528 和 NY/T 1731 的要求,应按照有机方式生产。菌种质量符合 NY/T 1742 和 DB13/T 958 的要求,不应使用受到病虫杂菌危害、老化或未长满瓶的菌种。 7.2 生产材料 7.2.1 主辅原料 主辅原料应当采用有机生产或天然来源的材料,要求干燥、纯净、无霉、无虫、不结块、无污染物, 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利用常规生产的未使用过禁用物质且非转基因的农作物秸秆、糠
10、麸或不含有人 工合成物质的阔叶树木屑作为原料时,须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许可,符合生产有机食品原料要求时方可 使用。应制订使用按有机方式生产的原料的时间和计划。主辅原料在使用前经日光曝晒2d3d。 7.2.2 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水质符合GB 5749的要求。培养料配制 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中不得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 不明的物质。 7.2.3 肥料及添加剂 栽培基质中可以使用的物质及使用条件应符合GB/T 19630.1-2005附录A的规定。肥料的使用应执行 NY/T 394-2000中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或含有转基因成 分的肥料、生长调节剂及其它化学合成或
11、成分不明的添加剂。 7.3 培养料配方 金针菇栽培料配方宜选用: a) 配方 1:阔叶树木屑 48%,玉米芯粉 20%,麦麸 25%,玉米粉 5%,硫酸钙 1%,碳酸钙 1%; b) 配方 2:玉米芯粉 70%,麦麸 20%,大米糠 4%,玉米粉 4%,硫酸钙 1%,碳酸钙 1%; c) 配方 3:玉米秸秆粉 45%,花生茎蔓粉 25%,麦麸 20%,玉米粉 5%,豆粕粉 4%,硫酸钙 1%。 以上配方pH值均调至7.07.5,含水量60%65%。 7.4 拌料、装袋和灭菌 7.4.1 拌料 将主辅原料及其它配料按配方逐一置入拌料机内, 充分混合, 加水搅拌均匀。 料水比一般在1+1.15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1655-2010 有机食品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1655 2010 金针菇 工厂 化生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