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1044-2008 花生茎蔓栽培平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pdf
《DB37 T 1044-2008 花生茎蔓栽培平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1044-2008 花生茎蔓栽培平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10442008 花生茎蔓栽培平菇安全优质 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Safety and High Quality Pleurotus ostreatus Cultivation with Peanut Stems 2008-12-02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2009-01-01 实施 DB37/T 1044 2008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张 正、万书波、贾 曦、张柏松、吴 修、戴明勋、黄春燕、单洪涛、 郭惠东。 I DB37/T 1044 2008 花生茎蔓栽培平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优质平菇( Pleurotus ostreatus)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 质量安全控制和生产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以菌糠作家畜饲料前提下利用花生茎蔓主料栽培平菇(糙皮侧耳)的安全优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
3、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7096 食用菌卫生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9172 平菇菌种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1098 食用菌品种描述技术规范 NY 5095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
4、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294 无公害食品 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 5333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12728 和 NY/T 1098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优质平菇 security and high quality Pleurotus ostreatus 指产地环境条件符合 NY 5294 要求,按照 NY/T 5333 技术规范生产,生产投入品执行 NY 5099 规定, 并限定限量限时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 NY 5095 标准范围内,经专门机构认定 并许可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平菇产品。 4
5、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 5294 的规定。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有害污染源、环境要素综 合指标较好的场所作为生产场地,应远离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粉尘等污染源。生产区与生活区 应分离,且生产区的堆料场、制种、发酵、发菌及出菇区、产品加工区、仓库区合理分区。每季栽培结 束后,应及时清理废菌料和废土、杂物,对菇场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并开展菌糠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循 环利用。 1 DB37/T 1044 2008 5 生产技术要求 本章没有说明的栽培措施,按常规方法实施。 5.1 栽培设施 栽培设施建在地势平坦、冬暖夏凉、通风良好、便于排水和生产操作的地方,应利于保温、降温、
6、保湿、遮荫和防治病虫害。平菇栽培设施条件要求较为简易,栽培模式多种,可采用冬暖式塑料大棚、 简易栽培棚、林地弓棚、地沟弓棚、闲置蚕棚、空闲房屋及通气条件良好的人防工程设施等栽培。所用 的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设备等,不应对环境和平菇产品造成污染。 5.2 栽培季节 根据平菇品种特性和季节气候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栽培时间。山东省栽培设施多样,平菇品种(菌 株)丰富,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利用冬暖大棚、地沟弓棚和简易棚栽培中低温品种,一般可安排在 9 月中下旬至翌年 5 月上中旬出菇。在装袋栽培前 50d 左右生产原种,提前 30d 左右生产栽培种。采用发 酵料生产,需在栽培前 5d7d 对原料进行堆
7、制发酵。若采用林地弓棚和遮荫降温棚等栽培高温品种或 耐高温广温品种,则可进行夏季生产出菇,填补高温季节平菇生产的空缺。 5.3 品种选择、菌种培养贮存及质量要求 5.3.1 品种选用 按照农业部颁布的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选用经过出菇试验、适于山东省气候及原料 特点的优质、高产、生长及转潮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平菇品种或菌株。可根据市场要求和栽培季 节选择适宜品种。生产菌种所用品种(菌株)应符合 NY/T 5333 中 3.1.2 的要求。使用利用基因工程技 术改变基因组构成育成的平菇菌种,应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中有关转基因微生物 安全管理的规定执行。 5.3.2 菌种培
8、养贮存 平菇菌种的扩繁制作按照 NY/T 528 的要求进行。成品母种存放于消毒的 46的冷藏箱内,控 制传代次数在 3 代以内;成品原种和栽培种存放于洁净阴凉干燥避光的保藏室内,应及时使用,尤其是 麦粒菌种,不宜长期贮存,贮存期以不产生平菇原基和老化菌皮为宜,确保菌种适龄、生活力旺盛。 5.3.3 菌种质量要求 平菇成品菌种质量按 GB 19172 的规定执行。 5.4 原辅材料 5.4.1 主辅原料 栽培平菇的原料非常丰富,因地制宜选择高产、适用的主辅原料。花生茎蔓、棉籽壳、玉米芯、麦 麸、玉米粉等,要求新鲜、纯净、无霉、无虫、无异味、无有害污染物和残留物。用花生茎蔓、棉籽壳、 玉米芯栽培
9、平菇,要求作物在收获前 1 个月不能施高残毒农药。栽培基质中不得随意或超量加入化学添 加剂,并严防有毒有害不洁(含有农残、重金属、病虫杂菌活体等)物质混入。花生茎蔓等在使用前经 日光曝晒 2d3d,粉碎,过筛(粒度 0.2cm0.5cm80%) ,要求花生茎蔓粉中地膜碎片含量在 0.1%以 下。主辅原料应符合 NY 5099 的要求。 5.4.2 用水管理 用水包括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可用清洁的自来水、泉水、井水、湖水等。喷水中不能 随意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应符合 NY/T 5333 的规定。 5.4.3 培养料添加剂 培养料可选用的添加剂主要有: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
10、氰氨化钙、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生 石灰、石膏粉、轻质碳酸钙等,不允许添加含有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培养料添加 剂。不能使用未经有关部门作安全性评价的任何添加剂和原辅材料代用品。培养料添加剂应符合 NY 5099 的要求。 5.5 培养料配方 2 DB37/T 1044 2008 花生茎蔓 55%,棉籽壳 15%,玉米芯 15%,麦麸 6%,玉米粉 4%,尿素 0.2%,过磷酸钙 1.5%,石膏 粉 1%,生石灰 2.3%。 栽培料需经堆制发酵处理,发酵前料水比调至 11.7,发酵后,培养料含水量应达到 60%65%。 5.6 堆制通风发酵 选取地势较高、平坦硬化、朝阳的场地,
11、将 1 000kg 左右栽培料(干)建成一半球形料堆,从堆底 中心的预留空间引出一根通风管,外接一台小型鼓风机,堆表面拍平后,均匀向堆心的预留空间插通气 孔。建堆完毕,用二氯异氰尿酸钠 1 000 倍药液和 5%氟虫腈 2 000 倍液将料堆表面均匀喷洒一遍,以 消毒和防虫,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并将周边压实。当堆料最高温度达到 65以上,用鼓风机进行 间歇式鼓风,每次 0.5h 左右,间歇 2h3h,夜晚停止鼓风,覆盖草苫,维持 24h 后进行第一次翻堆。 翻堆时应将堆表层料翻至内部,上部和底层料翻至堆中间。翻堆后重新建堆,再次升温后,按第一次发 酵升温通风方式进行间歇式鼓风,以此类推,共翻
12、堆 3 次。最后一次翻堆时再均匀喷洒一次适量的消毒 剂和杀虫剂药液,将料堆用薄膜盖严,不再通风,使其自然升温,当料温全面、均匀达到 60左右时, 保持 24h 后摊堆,充分晾排余热及废气。发酵好的栽培料呈棕褐色,无异味,用石灰水调 pH7.58.0、 含水量 60%65%。发酵总时间约为 5d6d。可在堆料中添加使用已办理肥料登记证或省级以上农业主 管部门颁发的推广证、允许在食用菌生产中使用的微生物发酵剂,使用方法遵照其说明书。 5.7 装袋接种和发菌培养 5.7.1 装袋接种 采用聚乙烯筒膜装料栽培,一般规格为 43cm47cm25cm28cm,装料长 22cm25cm,若进行夏 季高温平菇
13、生产,则采用规格为 33cm35cm18cm20cm 的聚乙烯筒膜或耐高温塑料筒膜装料栽培。 装料松紧一致,均匀压实,采用四层菌种三层料或三层菌种两层料的层播方式播种,接种时菌种块要分 散均匀,封住整个料面,菌袋两端接种量应占菌种总量的 70%左右,菌种层周边贴袋壁处适量多播菌种。 总用种量为培养料的 10%以上。装袋完毕用直径约 1.5cm 的尖头木棒从料袋中间打一通气孔,以利于通 气,扎好袋口,移入发菌场所。 5.7.2 发菌培养 将接种栽培袋排放于培养室或大棚、林下等发菌场所,发菌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干燥避 光,地面撒施一层石灰粉。菌袋排放方式视气温情况灵活掌握,气温高时,可单层
14、或双层单排放置,温 度低时,可排放 46 层,并可双排或多排并列放置。发菌室空气温度控制在 1825,料温一般不 超过 28,避免料袋内部不良发酵高温“烧菌”,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 60%以下,保持空气新鲜,避免 直射光照,同时要预防杂菌污染和害虫发生。发菌期间勤倒袋、常检查,前期每 2d3d、后期每周倒 袋一次,调换不同位置,将温度计插入中层菌袋料中,每天观察 12 次,发现杂菌污染袋,及时挑出 处理。接种后 10d 左右在料袋菌种层部位扎微孔,并撒布石灰粉,以促进发菌。约经 25d35d,菌丝 可长满菌袋。 5.8 出菇管理 5.8.1 出菇方式 平菇出菇方式多样,有单排菌袋多层两端出菇、单
15、排或双排菌袋立体填土墙式出菇、菌袋直立或平 排地畦半覆土或不覆土出菇、菌袋脱膜平排地畦全覆土出菇等多种模式。以平菇菌糠作家畜饲料,采用 单排菌袋多层两端出菇模式为宜。 5.8.2 出菇管理 菌袋发满菌后,移入出菇棚,继续后熟培养 4d5d,待部分菌袋有原基形成时解开袋口,即进入 出菇管理阶段。根据所栽培平菇品种的温型和季节气温调节适宜的菇棚温度范围,控制棚温适度偏低勿 高,可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要注意控制菌墙内部菌料的温度不能过高,一般应控制在 26以下,喷 水应注意勤喷、轻喷、细喷,喷头向上,不宜向幼蕾直接喷水和在菇体上多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 85%95%,科学通风换气,菇棚中 CO 2
16、浓度不能高于 0.1%,一般应控制在 0.06%以下,并通过通风降温 3 DB37/T 1044 2008 降湿,同时应给予散射光照。随着子实体的增大增多,每天要加大通风量及多次喷浇水,直至采收。 5.9 采收及后潮菇管理 5.9.1 采收及加工 当子实体长到菌盖边缘稍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即可采收。采收人员应戴口罩,防止孢子过敏。 采后将菇根清除干净,削去残留在菇柄上的培养料或泥土杂质,根据标准,及时整理分级、包装保鲜或 加工处理,装入专用容器内。包装用聚乙烯和聚丙烯塑料膜卫生要求,应符合 GB 9687 或 GB 9688 的规 定。高温季节鲜菇应采用冷链运输,干菇应采用脱水机烘干,保鲜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1044-2008 花生茎蔓栽培平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1044 2008 花生 栽培 安全 优质 生产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