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3016-2017 江淮一季稻钵苗机插优质生产技术规程.pdf
《DB34 T 3016-2017 江淮一季稻钵苗机插优质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3016-2017 江淮一季稻钵苗机插优质生产技术规程.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0162017 江淮一季稻钵苗机插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Mechanically Transplanted Pot Seedlings for Good Quality in Single-season Rice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12 - 30 发布 2018 - 01 - 30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3016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出。 本
2、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 推广总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白湖农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舒 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凤台县水稻原种场。 本标准起草人:吴文革、习敏、许有尊、万克江、叶为发、蔡海涛、陈刚、潘广元、李建平、周陶 竹、吴小文、朱振江。 DB34/T 30162017 1 江淮一季稻钵苗机插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江淮地区一季稻钵苗机插优质生产所要求的生产环境和技术指标,包括品种选择、品 质要求、育秧、机插、大田管理及收获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江
3、淮地区及生态类型区相似地区一季稻钵苗机插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17891 优质稻谷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4/T 2358-2015 水稻工厂化育插秧技术规程 3 产地环境 3.1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集中成片,独立排灌。 3.2 土壤基础肥力达到中等以上;环境质量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4 品种选择与目标产量 4.1
4、 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安徽省种植并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 一季中稻品种。 籼稻生育期 135 d145 d,粳稻生育期 145 d 155 d,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 4.2 产量目标 籼稻 600 kg/667m 2 (常规稻)650 kg/667m 2 (杂交稻)。 粳稻 550 kg/667m 2 (常规稻)600 kg/667m 2 (杂交稻)。 4.3 品质要求 米质达到 GB/T 1789 1 中 3 级以上标准。 5 育秧 5.1 壮秧标准 DB34/T 30162017 2 移栽秧龄 25 d30 d,叶龄 4.5
5、叶5.5 叶,苗 高 15 cm20 cm,单株茎基宽 0.3 cm0.4 c m, 平均单株带蘖 0.3 个0.5 个,单株白根数 13 条16 条,百株地上干重 8.0 g 以上。 5.2 营养土准备 5.2.1 营养土选择 选择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地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耙的稻田表层土作营养土。也可选用符合质量 要求的育秧基质,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5.2.2 营养土培肥 于 2 月上旬在将取土的田块上,每 667m 2 大田匀施腐熟人畜粪 200 0 kg,45复合肥(N-P-K: 15-15-15)25 kg,连续翻耕 23 遍后取表层土堆制,并覆膜防淋雨。在播种前选择晴好天气及床土
6、水分适宜时(含水量 15左右,即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粉碎过筛,使细土粒径在 0.2 cm0.4 cm。 按照每 667m 2 大田 80 kg100 kg 细土,用 0.4 kg0.5 kg 壮秧剂拌匀待用。 5.3 秧田制作 5.3.1 秧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灌排分开,运秧方便,距离生产基地较近的田块作秧田,按照秧田与大田比例 1: 6080 备足。 5.3.2 精做秧板 苗床宽 1.5 m1.6 m,沟宽 0.3 m0.4 m,沟深 0.15 m0.20 m,围沟宽 0.30 m,深 0. 15 m 0.20 m。在播种前 15 d20 d 灌水 旋耕、碎土灭茬并清除残茬,待细耙平整后晾
7、晒 1 d2 d,达到 “平整、沟直、踏实”要求。 5.4 秧盘准备 选用与钵苗插秧机相配套的塑盘,一般规格为 61.8 cm(长) 31.5 cm(宽) 2.5 cm(高),每 盘 448 孔,孔径 1.6 cm。常规稻每 667m 2 大田准备 40 张45 张秧盘,杂交稻每 667m 2 大田准备 35 张40 张秧盘。 5.5 播种育秧 5.5.1 播种期 根据茬口特点、品种特性、安全齐穗期以及机插适宜秧龄 确定播种期。一般江淮地区在 5 月上旬 播种,6 月上、中旬栽插。 5.5.2 备种量 常规稻 2.0 kg/667m 2 2.5 kg/667m 2 ,杂交稻 1.0 kg/66
8、7m 2 1.5 kg/667m 2 。 5.5.3 种子处理 5.5.3.1 晒种与选种 将稻种在阳光下翻晒 2 h3 h 后,用清水或盐水(盐水比 重 l.061.12)选取饱满的籽粒,并 用清水淘洗掉谷壳外的盐分。 DB34/T 30162017 3 5.5.3.2 浸种消毒 播种前 3 d4 d,选用 “多菌灵 ”或 “咪鲜胺 ”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配成消毒溶液浸种 20 h 左右, 然后用 100 mg/L 烯效唑 浸种 10 h 左右。 5.5.4 播种 盘钵内营养底土厚度稳定在 2/3 孔深,按照常规稻 3 粒/孔5 粒/孔,杂交稻 2 粒/孔3 粒/ 孔的标准精播匀播,均匀度 9
9、0以上。播种结 束后沟润或喷淋清水湿润秧盘底土,并覆盖一层盖籽素 土,盖土厚度不超过盘面。 5.5.5 催芽 播好种的秧盘叠盘堆放,每 2025 盘一叠,温度控制在 3035,湿度控制在 85以上,暗 化处理 48 h 左右移至准备好的秧田。 5.6 秧苗管理 5.6.1 水分管理 齐苗后采用旱育秧方式管水,采取沟灌方式,灌水深度不超过秧盘。雨天注意排水。 5.6.2 施肥管理与化控 采用培肥的营养土原则上不需要再追肥。如遇育秧底土供肥不足,秧苗明显脱肥落黄时,可按 5 g 尿素兑水 5 kg 制成营养液叶面喷施,并清水淋洗。 在秧苗 2 叶 1 心期前后叶面喷施 150 mg/kg200 m
10、g/kg 烯效唑进行二次化控。 移栽前 2 天3 天,可用 1尿素加 1.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施,并清水淋洗。 5.6.3 病虫草害防治 秧苗期重点做好螟虫、稻蓟马、灰飞虱、苗瘟等常发性病虫害的防治,并经常清除杂株和杂草。防 治药剂及方法参照附录A 和附录B 部分。 6 机插 6.1 大田耕整 依据茬口类型,空闲田适当提早翻耕或旋耕,以耕作灭茬除草为主;前茬为油菜、小麦茬的田块, 在机械收获时同步秸秆粉碎还田,并添加秸秆腐熟剂及时耕旋,适当施用少量速效氮肥调节碳氮比。 实行旱耕旱整,适时泡田耙平,田面高度差3 cm。 6.2 栽插密度 采用钵苗插秧机栽插,栽插深度 2 cm 左右。栽插密度(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3016-2017 江淮一季稻钵苗机插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3016 2017 江淮 一季稻钵苗机插 优质 生产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