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单选题)-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单选题)-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单选题)-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单选题)-试卷 6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
2、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该规定没有体现法的普遍性特征B.该规定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该规定说明:法律内容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状况D.该规定说明:政治对法律没有影响4.甲的父亲死后,其母乙将其家住宅独自占用。甲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乙提供生活费。乙将甲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甲每月向乙提供生活费 300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理解是正确的?( )(分数:2.00)A.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
3、,不享有法律权利B.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C.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D.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的判决缺乏依据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 96条: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这一规则属于( )。(分数:2.00)A.强制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6.侧重于状态,即法律被人们实际施行的状态、程度的是( )。(分数:2.00)A.法律实施B.法律生效C.法律实现D.法律实效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
4、数:2.00)A.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与道德、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B.法律与道德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C.法律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D.法律对政策具有指导作用8.在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分数:2.00)A.假定条件B.行为模式C.肯定性法律后果D.否定性法律后果9.关于法律制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制定是一个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过程,因此,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律制定的决定性因素B.经授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活动也属于法律制定C.法的制定包括创制新的法律规范,修改、补充现存的法律规范,也包括认可本来存
5、在的某些社会规范,终止某些法律规范的效力D.不产生国家意志或者不改变法律内容的活动,不属于法律制定活动10.关于当代中国法律渊源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分数:2.00)A.就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地区的法律渊源而言,可以概括为以宪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主的法律渊源B.在我国,作为法律渊源之一的“法律”一词是在广义上使用的,除了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外,还包括其他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C.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必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后才能生效D.国际法不构成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但是我国签订或加入的国际条约是我
6、国的法律渊源之一11.法律实施的最主要的保证是( )。(分数:2.00)A.社会舆论B.传统力量C.人们的自觉维护D.国家强制力12.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分数:2.00)A.国际条约B.特别行政区法律C.军事法规D.党的政策13.在我国,法和共产党的政策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说明二者( )。(分数:2.00)A.体现的意志相同B.经济基础相同C.适用的范围相同D.思想理论基础相同14.阶级对立社会的法的第一层次本质是( )。(分数:2.00)A.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B.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C.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
7、现15.下列关于法的作用,不正确的说法是( )。(分数:2.00)A.一切社会法律的作用都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之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之分的观点是由英国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家拉兹首先提出来的B.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意志、行为发生的直接影响,是从法律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即从法的特征角度出发来解释法律的作用。而法律的社会作用是从法律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为维护经济基础和发展生产力服务的,即从法律的本质和目的这一角度出发来解释法律的作用C.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在考察基点、作用对象、存在方式以及发挥作用的前提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D.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是相
8、辅相成的,它们作为法律的作用的两种手段,共同完成法律调整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经济基础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作用16.在法律解释方法上,文义解释是指( )。(分数:2.00)A.强调法律条文字面上的含义,但其实质在于对整个法律的精神而不在于对个别文字和用语的理解B.从法律条文文字、语法来理解其含义C.在法律文字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解释D.严格依照法律条文的含义进行解释17.宪法第 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条规定属于( )。(分数:2.00)A.命令性法律规范B.禁止性法律规范C.授权性法律规范D.义务性法律规范18.关
9、于法律解释的方法和种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在我国,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是正式解释B.逻辑解释并非任何解释都必须使用的方法C.通过将这一法律与历史上同类法律规范进行比较研究来阐明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是体系解释方法D.通过对法律文件制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等背景材料的研究来阐明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的解释属于历史解释19.根据法的创制与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分数:2.00)A.根本法与普通法B.一般法与特别法C.成文法与不成文法D.国内法与国际法20.下列关于法的作用,不正确的说法有( )。(分数:2.00)A.法律规范通过配置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义
10、务以及规定违反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设定人们的行为模式,引导人们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开展活动B.法律的评价作用的特点在于,它是用法律的规范性、统一性、普遍性、强制性和综合性的标准来评判人们的行为,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其标准和核心是合法或不合法,违法还是不违法C.法律之所以有预测作用,是因为法律具有规范性、确定性的特点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主要体现着法律的社会性,因此,在本质上与法律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是矛盾的21.根据法的渊源的载体形式不同,可将法的渊源分为( )。(分数:2.00)A.主要渊源与次要渊源B.直接渊源与间接渊源C.制定法渊源与非制定法渊源D.成文法渊源与不成
11、文法渊源22.根据我国法律,下列各项行为中不具备合法的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分数:2.00)A.冯某立下遗嘱,死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B.某公司从制假者手中购进一批假酒C.刘某与王某商定如果他一个月后出国,就将房屋出租给王某D.某市政府将在建的过街天桥冠名权进行公开拍卖23.从意识主体的角度,法律意识可以分为( )。(分数:2.00)A.法律心理与法律思想体系B.传统法律意识与现代法律意识C.固有法律意识与传来法律意识D.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24.在下列我国现行法律条款中,哪项不属于法律原则?( )(分数:2.00)A.经批准的上市公司的股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上市交
12、易B.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护,实行安全生产C.票据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25.下列不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是( )。(分数:2.00)A.有关技术规范的法律B.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C.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法律D.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单选题)-试卷 6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根
13、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解析:解析:法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不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法既可以执行政治职能,也可以执行社会公共职能。故 B项正确。法最终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而不是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法受客观规律的支配。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
14、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该规定没有体现法的普遍性特征B.该规定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该规定说明:法律内容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状况 D.该规定说明:政治对法律没有影响解析: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该规定与法的普遍性特征以及“法律面前
15、人人平等”的原则并不冲突,因为普遍性并不意味着在任何地方完全一样,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也并非完全反对合理的差异,事实上,法律必须考虑到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普遍和平等。该规定同时也说明,法律内容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状况。选项 D的内容和题目无关。因此,正确选项为C。4.甲的父亲死后,其母乙将其家住宅独自占用。甲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乙提供生活费。乙将甲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甲每月向乙提供生活费 300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理解是正确的?( )(分数:2.00)A.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B.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 C.法官的判决在原、被
16、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D.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的判决缺乏依据解析:解析:本案中,法官作出的判决能引起当事人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变更,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行为。故 B项正确。法官的判决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属于法律事实的一种,它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之一。它可以在原、被告之间引起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因而 C项错误。从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此,权利和义务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甲既负有赡养母亲的义务,也享有在家居住的权利,而并非一味地承担义务,不享有权利。故A项错误。子女赡养父母是个道德问题,但是,经国家认
17、可的部分就成为国家的法律,就变成了一个法律问题。赡养问题在我国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故 D项错误。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 96条: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这一规则属于( )。(分数:2.00)A.强制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 解析:解析:判断一个法律规则的类型,首先应当根据该规则是否能独立适用确定其是确定性规则还是非确定性规则,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 96条不能单独适用,因此是非确定性规则。再进一步根据该规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综合 法理学 选题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