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1488-2011 杏梅栽培技术规程.pdf
《DB13 T 1488-2011 杏梅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1488-2011 杏梅栽培技术规程.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0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 14882011 杏梅栽培技术规程 2011 - 12 - 13 发布 2011 - 12 - 30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1488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衡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阜城县林业局、阜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彦成、申雅丽。 DB13/T 14882011 1 杏梅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杏梅生产的园地选择、苗木标准、栽植、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 病虫害防治
2、、果实采收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的杏梅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8407.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
3、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132006 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DB1311/T 0552006 杏梅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条件 影响梨生产、发育和果品质量的空气、灌溉水和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 3.2 气候条件 长时间的大气变化,包含日照,气温,降水等。 3.3 防风林带 为了降低风速、阻挡风沙而种植的防护林。 3.4 苗高 接口到顶部的高度。 3.5 DB13/T 14882011 2 苗木基径 接口以上5 cm处直径。 3.6 田间持水量 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
4、并防止蒸发,经过一 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 3.7 主枝 在果树上直接从中心主干(中心领导干)上分生出来的大枝。 3.8 侧枝 从主枝或副主枝上生长出的小枝。 3.9 刻芽 指在枝条芽的上方用刀横割,深达木质部。 3.10 短截 将一年生枝剪去一部分,保留一部分的修剪方法。 3.11 疏剪 将枝条从基部全部剪除叫疏剪。 3.12 缓放 对一年生枝保留自然长度不剪叫缓放。 3.13 回缩 又称回剪,是对多年生枝条的剪截。 3.14 拿枝 用手握住枝条从基部向梢头逐渐移动并轻微折伤木质部,促使枝条角度开张。 3.15 摘心 在生长期,摘除新稍最顶端的幼嫩部分叫摘心。 4 园
5、地选择 4.1 园地环境条件 园地环境按 NY 50132006及 GB/T 18407.22001的规定执行,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各种污 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4.1.1 园地空气环境质量 园地大气环境应符合 GB 30951996的规定。 DB13/T 14882011 3 4.1.2 园地灌溉水质质量 园地农田灌溉水质应达到 GB 50842005的标准。 4.1.3 园地土壤环境质量 园地土壤环境应符合 GB 156181995的规定。 4.2 园地气候条件 适宜的年平均气温728,1月份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在500 mm900 mm之间,年日照 时数不小
6、于1 100 h。 4.3 园地选择 园地应选择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 PH值在68之间, 含盐量小于0.4, 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0.7, 排水良好,没有污染的沙壤土或壤土,不能重茬。 5 栽植 5.1 防风林带 果园周围要根据需要设置防风林带,四行以上,乔灌结合,乔木以杨树为主,灌木以花椒、紫穗槐 为主。 5.2 栽植标准 栽植行向以南北行为宜,个别地块因地制宜。栽植密度根据园地的立地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和地 势等)、整形修剪方式和管理水平等而定,一般株行距为3 m4 m5 m6 m。授粉品种金太阳杏, 主栽品种与授粉树比例为(58):1。 5.3 栽植时期 秋季落叶后至次年春季萌芽前均可以
7、栽植,以秋栽为宜;存在冻害或干早抽条的地区,宜在春季土 壤解冻后至萌芽前栽植。 5.4 栽植要点 5.4.1 整地 按行株距挖深、宽各为0.8 m1 m的定植沟,并将挖出的熟土(耕作层)与生土(下层土)分开 堆放。沟底填厚30 cm左右的作物秸秆,挖出的表土(熟土)与足量有机肥、磷肥、钾肥混匀(每667 m 2 料用量为腐熟有机肥2 000 kg4 000 kg、磷酸二铵15 kg、硫酸钾15 kg),回填沟下层,生土填上层, 待填至低于地面20 cm时,灌水浇透使土沉实,然后覆上一层表土保墒。 5.4.2 苗木规格及处理 5.4.2.1 苗木标准 苗木根系新鲜,无劈裂,苗干直立无病虫害,苗高
8、80 cm100 cm,基径粗度0.8 cm以上,侧根 数6条以上,侧根长15 cm以上,整形带饱满芽6个以上,接口愈合良好。(具体参照附录 A) DB13/T 14882011 4 5.4.2.2 苗木处理 定植前要先剪去苗木的病虫根,修剪断折劈裂根、剪截过长根,然后用1硫酸铜溶液浸5 min后 再放到2石灰液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中浸2 min进行消毒,并用萘乙酸钠盐15 mg/kg或 ABT生根粉3 号10 mg/kg浸根1012 h,然后定植。 5.4.3 栽植 在定植沟内按株距挖长、宽、深各50 cm的定植穴。将苗木放入穴中央,嫁接口朝迎风方向,舒展 根系,扶正苗木,纵横成行,边填土边
9、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充分密接。定植深度以苗木根颈浇水沉实 后与地表相平,做2 m宽树盘,灌水浇透,然后覆盖地膜保墒。秋栽的要注意培土防寒。 6 土肥水管理 6.1 土壤管理 6.1.1 扩穴深翻 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进行扩穴深翻,沟深宽各为60 cm80 cm。 6.1.2 中耕除草 果园生长季节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保墒,中耕深度5 cm10 cm。 6.1.3 生草覆草 提倡果园生草,生草品种以黑麦草及紫花苜蓿为宜。可在树盘内覆盖麦秸、麦糠、玉米秸及稻草等 覆盖物,厚度 15 cm20 cm,上面压土。也可以实行自然生草覆盖。 6.2 施肥 6.2.1 施肥原则 按 N
10、Y/T 4962010和 NY/T 3942000的规定执行。所施用的肥料不应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产生 不良影响,应是经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或免于登记的肥料。提倡根据土壤和叶片的营养分析进行配 方施肥和平衡施肥。 6.2.2 允许、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肥料 按附录 B 规定。 6.2.3 施肥方法及数量 6.2.3.1 秋施基肥 秋季果实采收后的 7 月下旬至 8 月初尽早施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配合少量的二铵和尿素,充 分混合。35 年生幼树以环状或长条状沟施为主,沟宽 40 cm,深 40 cm60 cm;盛果期树以放射状 沟为主,沟深宽各 30 cm60 cm,可与撒施交替进行。 6.2
11、.3.2 土壤追肥 追肥在杏梅萌芽前、4 月中下旬幼果第一次膨大期、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果实第二次膨大期分期施 DB13/T 14882011 5 入。幼龄树和结果树的果实发育前期,追肥以氮磷肥为主,每 667 m 2 追肥氮磷肥 25 kg;结果树果实 发育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每 667 m 2 追施磷钾肥 20 kg。 6.2.3.3 叶面追肥 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药肥混喷,常用肥料水溶液浓度为尿素 0.30.5、磷酸二氢钾 0.3 0.5、硼砂或硼酸 0.10.3,一般连喷 34 次,花期以喷施硼肥为主,果实采收前 15 d 停止叶 面喷肥。 (具体参照附录 C) 6.2.3.4 平衡施肥
12、 有条件果园实行树体营养诊断,配方平衡施肥等新技术,增强施肥针对性,提高施肥效果。 6.2.3.5 施肥量 6.2.3.5.1 幼树及初结果期 (35 年) 以施有机肥为主, 每 667 m 2 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1 500 kg2 000 kg 或饼肥 100 kg150 kg;生长期追施氮肥,每 667 m 2 追尿素 15 kg20 kg。 6.2.3.5.2 盛果期树每 667 m 2 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2 000 kg2 500 kg 或饼肥 150 kg200 kg;生长 期追肥尿素 40 kg50 kg,磷酸二铵 25 kg30 kg,硫酸钾 20 kg25 kg。 6.3 水分
13、管理 6.3.1 灌水 6.3.1.1 灌水质量 灌溉水的质量应符合 GB 50842005中的规定。 6.3.1.2 灌水时期 全年灌水4次,第一次在萌芽前,第二次在4月中下旬果实第一次膨大期,第三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中 旬果实第二次膨大期,第四次在秋施基肥后及时浇水。注意采收前10 d15 d 适当控水。 6.3.1.3 灌水量 灌水量以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80。 6.3.1.4 灌水方法 一般采用畦灌、沟灌。有条件地区提倡采用滴灌、渗灌、喷灌或微喷等节水灌溉措施。 6.3.2 排水 杏梅喜湿但怕涝,应设置排水沟,在多雨季节注意及时排涝。 7 整形修剪 7.1 整形 生产上主要采用
14、改良纺锤形和自然开心形树形。 7.1.1 改良纺锤形 DB13/T 14882011 6 7.1.1.1 树高 2.5 m3 m,干高 80 cm90 cm,在最下层分布 34 个主枝,中心领导干上着生 6 8 个单轴延伸的大型枝组,下部枝组较长,上部枝组较短。主枝与主干垂直角度 4570,每个主 枝配置 12 个侧枝,其他单轴枝组与主干垂直角度 7080。 7.1.1.2 第一年 80 c m100 cm 定干,在整形带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刻芽 34 个促发主枝,中心干延 长枝上每隔 10 cm15 cm 交替刻芽,培养大型单轴延伸枝组。冬剪时,对中心干延长枝按 60 cm80 cm 短截,对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 1488-2011 杏梅栽培技术规程 1488 2011 栽培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