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7431.2-2010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pdf
《GB T 17431.2-2010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7431.2-2010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t!呈.,ICS 9 1. 100. 10 Q 25 道雪中华人民11: 和国国家标准GB/T 1743 1.2-2010 代替GBjT1743 1. 2-1998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2010-09-26发布Lightweight aggregates and its test methods Part 2: Test methods for lightweight aggregate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夜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08-01实施发布1仔/GB/T 1743 1.2-2010 目IJ1=1 GB/T 17431(轻集料及其试验
2、方法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轻集料;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本部分为GB/T17431的第2部分,与EN13055. 1: 2002(轻集料第1部分:混凝土、砂浆和灰浆用轻集料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部分代替GB/T17431. 2-1998(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本部分与GB/T17431. 2-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粗、细轻集料筛分析改为采用方孔筛(1998版的5.2,本版的5.2); 一一修订了堆积密度试验中采用容量筒规格的规定(1998版的6.2,本版的6.2); 一一更正了表现密度计算公式(1998版的7.4,本版的7.4); 一一修订了筒压强度试验中的
3、填充方法(1998版的9.3.2,本版的9.3.2); 一一修订了图解法确定陶粒的强度标号图(1998版的10.7.2,本版的10.4.3); 一一增列了24h吸水率的测定方法(1998版的11.3.2,本版的11.3.2);一一取消了匀质性指标的统计检验(1998版的第15章); 一一-更正了烧失量计算公式(1998版的18.5,本版的16.5)。本部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同济大学、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工业
4、技术情报研究所、广州华穗陶粒制品有限公司、宜昌宝珠陶粒开发有限公司、宜昌光大陶粒制品有限公司、北京建邦伟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宁波大自然新型墙材有限公司、辽宁方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朗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黑龙江汇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朝阳华龙科建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丁威、杨斌、刘翼伯、陈烈芳、周运灿、王元、姚利君、杨正宏、宋淑敏、陈斌、陈炜、杨平、李平、赵孟奇、仇心金、杨利民、单星本、王晶、何更新、李攀、董宝柱、曲明富。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7431. 2-19980 I GB/T 1743 1.2-2010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1
5、范围GB/T 17431的本部分规定了轻集料试验方法的一般规定、取样、颗粒级配(筛分析)、堆积密度、表现密度、空隙率、筒压强度、强度标号、吸水率、软化系数、粒型系数、含泥量及泥块含量、煮沸质量损失、烧失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和有机物含量等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混凝土用的轻集料的质量检验。其他类别和用途的轻集料也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743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6、本适用于本部分。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T 6003.1-1997 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eqvISO 3310-1: 1990) GB/T 6003.2-1997 金属穿孔板试验筛(巳qvISO 3310-2:1990) GB/T 14684-2001 建筑用砂GB/T 17431.1一2010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3 一般规定3.1 试验用的轻集料试样,均应在恒温温度为105oC 110 oC的条件下干燥至恒量。当试样干燥至恒量时,相邻两次称量的时间间隔不得小于2ho当相邻两次称量值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要求的精度时,则称为恒量值。3.2 本标准中三氧化硫含量等试
7、验所用的试剂应为分析纯,水为蒸馆水。3.3 试验应填写相应的试验报告。试验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a) 轻集料类别和试验编号;b) 试验项目;c) 数据的记录;d) 试验结果的计算及取值;e) 结果评定及执行标准编号;f) 试验日期和试验人员等。4 取样4. 1 应从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试样。4.2 初次抽取的试样应不少于10份,其总料量应多于试验用料量(按表1)的一倍。4.3 初次抽取试样应符合下列要求=a) 生产企业中进行常规检验时,应在通往料仓或料堆的运输机的整个宽度上,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抽取;1 G/T 1743 1.2-2010 b) 对均匀料堆进行取样时,以400m3为一批,
8、不足一批者亦以一批论。试样可从料堆锥体从上到下的不同部位、不同方向任选10个点抽取。但要注意避免抽取离析的及面层的材料;c) 从袋装料和散装料(车、船)抽取试样时,应从10个不同位置和高度(或料袋)中抽取。4.4 抽取的试样拌合均匀后,按四分法缩减到试验所需的用料量(按表1)。表1取样数量用料量/L 序号试验项目粗集料细集料Dm.19. 0 mm Dma支19.0mm 1 颗粒级配(筛分析)2 10 20 2 堆积密度15 30 40 3 表观密度4 4 4 简压强度5 5 5 强度标号20 20 6 吸水率4 4 7 软化系数10 10 8 粒型系数2 2 9 含泥量及泥块含量57 5-7
9、10 煮拂质量损失2 4 11 烧失量1 12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1 13 有机物含量6 38 4-10 14 氧化物含量1 1 15 放射性3 3 3 5 颗粒级配(筛分析)5. 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轻集料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摸数。5.2 仪器设备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a) 干燥箱pb) 台秤:称量粗集料用10kg台秤(感量为5g);称量细集料用5陆的托盘天平(感量为5g); c) 套筛:应符合GB/T6003. 1-1997和GB/T6003. 2-1997的方孔筛,孔径为37.5mm、31. 5 mm、26.5mm、19.0mm、16.0mm、9.50mm和4.75mm共计7种,
10、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分细集料的方孔筛孔径为9.50mm、4.75mm、2.36mm、1.18 mm、600m、300m和150m共计7种,并附有筛底和筛盖。套筛直径应为300mm; d) 摇筛机:电动振动筛,振幅为(5士O.l)mm,频率为(50士3)Hz;e) 搪资盘、毛刷和量筒。5.3 试验步骤5.3.1 取粗集料10L(集料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19.0mm时)或20L(集料最大粒径大于19.0mm 时),细集料2L,置于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量。然后,分成二等份,分别称取试样质量。5.3.2 筛子按孔径从小到大顺序叠置,孔径最小者置于最下层,附上筛底,将一份试样倒入最上层筛里,上加筛盖,顺序过筛
11、。GB/T 1743 1.2-2010 5.3.3 筛分粗集料,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该试样的最大粒径时,应分两次筛,直至各筛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应重新试验。5.3.4 细集料的筛分可先将套筛用振动摇筛机过筛10min后,取下,再逐个用于筛,也可直接用于筛,直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即可。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0.4L;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5.3.5 称取每号筛的筛余量。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筛底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超过1%
12、时,应重新试验。5.4 结果计算与评定5.4.1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一一每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精确至0.1%。5.4.2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每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计算精确至1%。5.4.3 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按GB/T17431.1-2010表1评定轻集料的颗粒级配。5.4.4 轻细集料的细度模数按公式(1)计算,计算精确至O.1。(Az +A3 +A4十As十A6)- 5A1 M.= ( 1 ) 100 - Al 式中:Mx 细度模数,计算精确至0.1;儿,儿,A6一一分别为4.75mm ,2. 36 mm,150
13、m孔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5.4.5 以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两次测定值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6 堆积密度6. 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轻集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6.2 仪器设备堆积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a) 电子秤:最大称量30kg(感量为1g),也可最大称量60kg(感量为2g); b) 容量筒:金属制,容积为10L,5L,内部尺寸可根据容积大小取直径与高度相等。粗集料用10 L的容量筒;细集料用5L的容量筒;c) 干燥箱Ed) 直尺、取样勺或料铲等。6.3 试验步骤取粗集料30L40 L或细集料15L20 L,放入干燥箱内
14、干燥至恒量。分成两份,备用。用取样勺或料铲将试样从离容器口上方50mm处(或采用标准漏斗)均匀倒入,让试样自然落下,不得碰撞容量筒。装满后使容量筒口上部试样成锥体,然后用直尺沿容量筒边缘从中心向两边刮平,表面凹陷处用粒径较小的集料填平后,称量。6.4 结果计算与评定堆积密度按公式(2)计算,计算精确至1kg/旷。(m, - mv) X 1 000 Pbu = V 式中:Pbu一一堆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比g/m3),计算精确至1kg/m3 ; m,一一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 2 ) 3 G/T 1743 1.2-2010 mv 容量筒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V
15、一容量筒的容积,单位为升(L)。以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7 表现密度7.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轻粗集料颗粒单位体积的质量。7.2 仪器设备表观密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za) 干燥箱5b) 托盘天平:最大称量1kg(感量为1g); c) 量筒:容积1000 mL; d) 搪瓷盘:尺寸为40cmX30 cm; e) 取样勺、毛巾和2.36mm筛子。7.3 试验步骤7.3. 1 取试样4L.用筛孔为2.36mm的筛子过筛,取筛余物干燥至恒量,备用。7.3.2 把干燥后的试样拌匀后,称取300g500 g. (超轻集料取100g150 g)放入量筒漫入水中1h (如有颗粒漂浮于水上,
16、应采用带柄的圆形金属板将其压入水中)后取出,倒入2.36mm的筛子上,滤水1 min2 mino然后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于握住毛巾两端,使其成为槽形,让集料在毛巾上来回滚动8次10次后,倒人搪瓷盘里。7.3.3 将试样倒入1000 mL的量筒中,再注入500mL清水。如有试样漂浮于水上,可用己知体积(Vr)的圆形金属板压人水中,读出量筒的水位(Vt)。7.4 结果计算与评定粗集料的颗粒表现密度按公式(3)计算,计算精确至1kg/m3。m X 1 000 pap =V, - Vt - 500 ( 3 ) 式中zpap一-粗集料颗粒表现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m一一烘干试样质量
17、,单位为克(g);Vr一圆形金属板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t一-试样、圆形金属板和水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以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两次测定值之差大于平均值的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8 空隐率8. 1 在测定粗集料堆积密度和颗粒表现密度的基础上,通过计算,确定轻集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颗粒间的空隙率。8.2 粗集料空隙率按公式(4)计算,计算精确至1%。4 式中:U一一一空隙率,%;u= (1一于)X 100 Iap Pbu一一粗集料的堆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比g/旷); ( 4 ) GB/T 1743 1.2-2010 pap一粗集料的颗粒表观密度,单位为千
18、克每立方米比g/m3)。9 筒压强度9.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用承压筒法测定轻粗集料颗粒的平均相对强度指标。9.2 仪器设备筒压强度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a) 承压筒:由圆柱形筒体【另带筒底,见图1a)J、导向筒见图1a)J和冲压模见图1b)J三部分组成;筒体可用无缝钢管制作,有足够刚度,筒体内表面和冲压模底面须经渗碳处理。简体可拆,并装有把手。冲压模外表面有刻度线,以控制装料高度和压人深度。导向筒用以导向和防止偏心;b) 压力机:根据筒压强度的大小选择合适吨位的压力机,测定值的大小宜在所选压力机表盘最大读数的20%80%范围内;c) 托盘天平:最大称量5kgC感量5g); d) 干燥箱。单位
19、为毫米中135技术要求z1.棱角倒圆:2.表面渗碳.其余字CD o P 国-YHD a) b) 1一一导向筒;2一一简体53一一筒底;4一一把手;5一一冲压模。图1测定轻集料筒压强度的承压筒9.3 试验步骤9.3.1 筛取10mm20 mm公称粒级(粉煤灰陶粒允许按10mm15 mm公称粒级;超轻陶粒按5 mm10 mm或5mm20 mm公称粒级)的试样5L,其中10mm15 mm公称粒级的试样的体积含量应占50%70%。9.3.2 按本标准6.3要求用带筒底的承压筒装试样至高出筒口,放在混凝土试验振动台上振动3s,再装试样至高出筒口,放在振动台上振动5s,齐筒口刮(或补)平试样。9.3.3
20、装上导向筒和冲压模。使冲压模的下刻度线与导向筒的上缘对齐。把承压筒放在压力机的下压板上,对准压板中心,以每秒300N500 N的速度匀速加荷。当冲压模压入深度为20mm时,记下压力值。5 GB/T 17431.2-2010 9.4 结果计算与评定粗集料的筒压强度按公式(5)计算,计算精确至0.1MPa。式中:_Pl土生-F fa-粗集料的筒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户1一一压入深度为20mm时的压力值,单位为牛顿(N); pz一冲压模质量,单位为牛顿(N); F一一一承压面积(即冲压模面积F=10000 mm勺。. ( 5 ) 粗集料的筒压强度以三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若3次
21、测定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大于平均值的1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10 强度标号10. 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用混凝土试验方法测定人造轻粗集料的强度标号。强度标号划分为20、25、30、35、40和50。10.2 仪器设备及材料强度标号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和材料:a) 压力试验机;b) 砂浆搅拌机;c) 混凝土试验振动台;d) 100 mmX 100 mmX 100 mm的试模pe) 拌合铲和球形钵;f) 托盘天平:最大称量2kg(感量为1g); g) 台称:最大称量5kg(感量为5g); h) 材料:天然中砂和不小于42.5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10.3 试验步骤10.3. 1 筛取5mm2
22、0 mm公称粒级的人造轻粗集料20L,将试样浸水一昼夜后取出,按7.3.2的试验步骤制备成饱和面干试样,然后盖上湿布,备用。称取饱和面干试样300g,按7.3.3的试验步骤,测定并计算饱和面干人造轻集料的表观密度值。10.3.2 砂浆制备时,应使砂浆满足成型和易性和强度(7d后达到45MPa60 MPa)的要求,在元经验时,砂浆配合比为1: 1 : (0. 40. 45) (水泥z砂=水)。6 砂浆量按20L计算,则材料用量可分别按公式(6)、公式(7)和公式(8)计算:式中:mc=om pm1+1+(0;0045) . . ( 6 ) ms =mc X 1. 0 ( 7 ) mw =mc X
23、 (0. 40 0.4日(8 ) mc一一水泥用量,单位为千克(kg);ms-一一砂用量,单位为千克(kg);mw -一用水量,单位为千克(kg);pm一一新拌砂浆的表观密度(kg/m3),若元试验值,可按2200 kg/旷取值。先将砂和水泥在砂浆搅拌机中干拌均匀,再加水搅拌成砂浆。G/T 1743 1.2-2010 10.3.3 71昆凝土拌合物制备时,应使混凝土拌合物中人造轻粗集料的绝对体积含量为规定的45%。每个混凝土拌合物试件的人造轻集料和砂浆应单独称量和拌合,其用量按公式(9)和公式(10)计算:m=nXVXap mm = (1 - n) X V Xm . ( 9 ) . ( 10
24、) 式中:m一一每个混凝土拌合物试件的饱和面干人造轻粗集料用量,单位为千克(kg);n 每个混凝土拌合物试件中人造轻粗集料的绝对体积含量,=0.45;V一一试件体积.V=O.OOl旷;ap 饱和面干人造轻粗集料的表现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mm 每个混凝土拌合物试件的砂浆用量,单位为千克(kg)。人造轻粗集料和砂浆在球形钵中用铲拌合成混凝土拌合物。拌合前,球形钵和铲应先用水润湿。拌舍时间应不少于2min。10.3.4 试件在振动台上成型,共成型(100X 100 X 100) mm的砂浆和混凝土试件各9个,以及预测强度用的伴随砂浆试件3个。当混凝土拌合物试件振实抹光时,允许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7431.2 2010 集料 及其 试验 方法 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