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基础理论-3及答案解析.doc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基础理论-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基础理论-3及答案解析.doc(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3 及答案解析(总分:31.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24,分数:26.50) A病 B证 C症 D病性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1).“同病异治”中,不同的是(分数:0.50)A.B.C.D.E.(2).“异病同抬”中,相同的是(分数:0.50)A.B.C.D.E.“同病异治”即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A泻南补北 B扶土抑木 C滋水涵木 D培土生金 E佐金平木(分数:1.00)(1).心肾不交的治法是
2、(分数:0.50)A.B.C.D.E.(2).肝阳上亢的治法是(分数:0.50)A.B.C.D.E. A益火补土法 B金水相生法 C抑木扶土法 D培土制水法 E泻火补水法(分数:1.00)(1).肾阳虚不能温脾,以致脾阳不振,其治疗宜采用(分数:0.50)A.B.C.D.E.(2).肾阴不足,心火偏亢,以致心肾不交,其治疗宜采用(分数:0.50)A.B.C.D.E. A心、肺 B心、肝 C肺、脾 D肺、肝 E肺、肾(分数:1.00)(1).与呼吸运动关系最密切的是(分数:0.50)A.B.C.D.E.(2).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分数:0.50)A.B.C.D.E. A脾 B胃 C肾 D肝
3、 E肺(分数:1.00)(1).“水火之宅”是指(分数:0.50)A.B.C.D.E.(2).“生痰之源”是指(分数:0.50)A.B.C.D.E. A右肾为命门 B命门为两肾的总称 C两肾之间为命门 D命门为肾间动气 E命门为精室(分数:1.00)(1).难经认为(分数:0.50)A.B.C.D.E.(2).赵献可认为(分数:0.50)A.B.C.D.E. A心 B脾 C肺 D肝 E肾(分数:1.00)(1).称“封藏之本”的是(分数:0.50)A.B.C.D.E.(2).称“罢极之本”的是(分数:0.50)A.B.C.D.E. A心与脾 B肺与脾 C脾与肾 D肺与肝 E肺与心(分数:1.0
4、0)(1).与气机调节关系最密切的脏是(分数:0.50)A.B.C.D.E.(2).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分数:0.50)A.B.C.D.E. A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B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C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D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E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分数:1.00)(1).小肠者(分数:0.50)A.B.C.D.E.肾者A.B.C.D.E. A上荣于目 B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C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D通于三焦,流行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分数:1.00)(1).元气的分布是(分数:0.50)A.B.C.D.E.(2).卫气的分布是(分数:0.50)A.B.C.D.E. A怒 B喜
5、C思 D悲 E恐(分数:1.00)(1).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分数:0.50)A.B.C.D.E.(2).素问调经论说:“血不足”,则(分数:0.50)A.B.C.D.E. A润泽肌肤 B营养周身 C温煦内脏 D补益脑髓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1).液的作用重在(分数:0.50)A.B.C.D.E.(2).营血的作用重在(分数:0.50)A.B.C.D.E. A足少阴肾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少阳胆经(分数:1.00)(1).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分数:0.50)A.B.C.D.E.(2).行于下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分数:0.50)A.B.C.
6、D.E. A下肢外侧后缘 B上肢内侧中线 C下肢外侧前缘 D上肢外侧中线 E上肢内侧后缘(分数:1.00)(1).患者疼痛沿三焦经放散,其病变部位在(分数:0.50)A.B.C.D.E.(2).患者病发心绞痛,沿手少阴经放散,其病变部位在(分数:0.50)A.B.C.D.E. A阴跷脉、阳跷脉 B阴维脉、阳维脉 C督脉、任脉 D冲脉、任脉 E阴跷脉、阴维脉(分数:1.00)(1).患者,女。因流产而失血过多,导致月经不调,久不怀孕。其病在哪经(分数:0.50)A.B.C.D.E.(2).患者久病,眼睑开合失司,下肢运动不利。其病在哪经(分数:0.50)A.B.C.D.E. A风 B火 C燥 D
7、心 E热(分数:2.00)(1).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分数:0.50)A.B.C.D.E.(2).诸胀腹大,皆属于(分数:0.50)A.B.C.D.E.(3).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分数:0.50)A.B.C.D.E.(4).诸痛痒疮,皆属于(分数:0.50)A.B.C.D.E. A怒则气上 B悲则气消 C喜则气缓 D思则气结 E恐则气下(分数:1.00)(1).患者因受精神刺激突发二便失禁,骨痿厥,遗精。其病机是(分数:0.50)A.B.C.D.E.(2).患者因受精神刺激而气逆喘息,面红目赤,呕血,昏厥卒倒。其病机是(分数:0.50)A.B.C.D.E. A六淫 B过劳 C七
8、情 D痰饮、瘀血 E疠气(分数:1.50)(1).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分数:0.50)A.B.C.D.E.(2).“久卧伤气”的病因为(分数:0.50)A.B.C.D.E.(3).既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分数:0.50)A.B.C.D.E. A真虚假实 B真实假虚 C真寒假热 D真热假寒 E虚中夹实(分数:2.00)(1).“至虚有盛候”指的是(分数:0.50)A.B.C.D.E.(2).“大实有羸状”指的是(分数:0.50)A.B.C.D.E.(3).“热深厥亦深”的特点指的是(分数:0.50)A.B.C.D.E.(4).“阴虚阳亢”指的是(分数:0.50)A.B
9、.C.D.E. A正胜邪退 B邪去正虚 C邪盛正虚 D邪正相持 E正虚邪恋(分数:1.00)(1).重病后的恢复期多属于(分数:0.50)A.B.C.D.E.(2).病后转为迁延性或慢性病症的称为(分数:0.50)A.B.C.D.E. A风气内动 B寒从中生 C湿浊内生 D津伤化燥 E火热内生(分数:1.00)(1).久病累及脾肾,以致脾肾阳虚,温煦气化失司,可以形成(分数:0.50)A.B.C.D.E.(2).邪热炽盛,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可以形成(分数:0.50)A.B.C.D.E. A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 B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 C产后恶露日久不净 D热病后期,阴津亏损 E水不涵木
10、,浮阳不潜(分数:1.00)(1).血燥生风的病因是(分数:0.50)A.B.C.D.E.(2).阴虚风动的病因是(分数:0.50)A.B.C.D.E.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E寒者热之(分数:1.00)(1).适用于热结旁流的治则是(分数:0.50)A.B.C.D.E.(2).适用于真寒假热的治则是(分数:0.50)A.B.C.D.E. A正治法 B从治法 C反治法 D补虚法 E反佐法(分数:1.00)(1).真热假寒适用的法则是(分数:0.50)A.B.C.D.E.(2).风寒感冒适用的法则是(分数:0.50)A.B.C.D.E.二、A2 型题(总题数:5,分数:
11、5.00)1.患者久病湿疹,面垢多眵,大便溏泄,时发下痢脓血,小溲浑浊不清,湿疹浸淫流水,舌苔白厚腻,脉濡滑。病属湿邪为患,此证反映了湿邪的哪种性质 A重着 B粘腻 C趋下 D秽浊 E类水(分数:1.00)A.B.C.D.E.2.患者关节疼痛重着,四肢沉重,头重如裹,其病因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痰饮(分数:1.00)A.B.C.D.E.3.患者,男,40 岁。腰酸膝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性机能减退,并有遗精,早泄。其病因是 A劳力过度 B房劳过度 C劳神过度 D劳心过度 E安逸过度(分数:1.00)A.B.C.D.E.4.患者,女,68 岁,喘而胸闷,甚不能平卧,咳嗽痰多粘腻
12、色白,咳吐不利,兼呕恶纳呆,苔白厚腻,脉滑,病因为 A风寒 B过劳 C七情 D痰饮 E瘀血(分数:1.00)A.B.C.D.E.5.患者,女,25 岁。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小便黄赤,尿道灼热涩痛,口渴,舌红无苔,脉数。其病位在 A心、脾 B小肠 C膀胱 D心、小肠 E肾、膀胱(分数:1.00)_中医基础理论-3 答案解析(总分:31.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24,分数:26.50) A病 B证 C症 D病性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1).“同病异治”中,不同的是(分数:0.50)A.B. C.D.E.解析:(2).“异病同抬”中,相同的是(分数:0.50)A
13、.B. C.D.E.解析:考点评析1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证”的概念中包含病机;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候应是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即证候为证的外候。“同病异治”即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A泻南补北 B扶土抑木 C滋水涵木 D培土生金
14、E佐金平木(分数:1.00)(1).心肾不交的治法是(分数:0.50)A. B.C.D.E.解析:(2).肝阳上亢的治法是(分数:0.50)A.B.C. D.E.解析: A益火补土法 B金水相生法 C抑木扶土法 D培土制水法 E泻火补水法(分数:1.00)(1).肾阳虚不能温脾,以致脾阳不振,其治疗宜采用(分数:0.50)A. B.C.D.E.解析:(2).肾阴不足,心火偏亢,以致心肾不交,其治疗宜采用(分数:0.50)A.B.C.D.E. 解析:考点评析五行的内容:1五行相生顺序: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顺序:木土水火金相克。2五行中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
15、我“所胜”;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疾病由母脏传至子脏,称为“母病及子”。疾病由子脏传至母脏,称为“子病犯母”或“子盗母气”。3五行制化,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相互结合,是指五行运动中“生”与“克”的相互作用,即以维持动态平衡的关系。如果只有相生而无相克,就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发展;有相克而无相生,则万物不会有生化。所以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事物的生化不息。4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滋水涵木法:指通过
16、滋肾阴以养肝阴,从而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病证。培土生金法: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胃弱不能滋养肺脏之“土不生金”证。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而补脾阳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肾阳式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A心、肺 B心、肝 C肺、脾 D肺、肝 E肺、肾(分数:1.00)(1).与呼吸运动关系最密
17、切的是(分数:0.50)A.B.C.D.E. 解析:(2).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分数:0.50)A.B.C. D.E.解析: A脾 B胃 C肾 D肝 E肺(分数:1.00)(1).“水火之宅”是指(分数:0.50)A.B.C. D.E.解析:(2).“生痰之源”是指(分数:0.50)A. B.C.D.E.解析: A右肾为命门 B命门为两肾的总称 C两肾之间为命门 D命门为肾间动气 E命门为精室(分数:1.00)(1).难经认为(分数:0.50)A. B.C.D.E.解析:(2).赵献可认为(分数:0.50)A.B.C. D.E.解析: A心 B脾 C肺 D肝 E肾(分数:1.00)(1)
18、.称“封藏之本”的是(分数:0.50)A.B.C.D.E. 解析:(2).称“罢极之本”的是(分数:0.50)A.B.C.D. E.解析:考点评析1心主神志,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一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而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故心气充沛在心主血脉活动中起关键作用。只有心气充沛,才能维持其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循行;周流不息而营养全身。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为心主血脉,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正因为心具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所以才具有主神志的功能。如灵枢本神说:“心藏脉,脉舍神”;灵枢营卫生会又说:
19、“血者,神气也”。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亦必然出现神志的改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实质上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反作用。在中医学的藏象学说中,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故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2肝主藏血,主疏泄。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其藏血的生理意义,有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气机,使之畅达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的分泌排泄;调畅情志活动;通调妇女的排卵、月经来潮和男子的排精。
20、3脾主运化,主统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特性有:主运化,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脾运化水谷的功能是精、气、血、津液化生的基础,也是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的营养来源,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主升,具体表现在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脾胃的升降,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更具重要性,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居于人体中部,通连上下,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脾可调衡气的运动,肝肾气之上升,肺心气之下降皆由于脾胃为之斡旋。4肺叶娇嫩,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且外合皮毛,易受邪侵,不耐寒热,故有“娇脏”之称。医学心悟曰:
21、“肺为娇脏,攻击之剂,即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肺的主气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对全身的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主呼吸之气,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实际上都隶属于肺的呼吸功能。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主宣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于全身,而且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肃降,不但将吸入之清气下纳于肾,而且也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而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5肾藏精,主生长、发育、
22、生殖与脏腑气化。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所藏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其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过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23、,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主水主要通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调节作用。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人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这实际上也是肾的闭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6“天癸”是随着肾中精气不断充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7“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即肺吸入之气,应下纳于肾,也就是说肺的呼吸功能需靠肾气主纳的作用来协助,故曰“肾为气之根”。8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以五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因而,精神状态的异常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此“志”非彼“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职业资格 中医 基础理论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