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 T 600-2015 社区应急工作规范.pdf
《DB12 T 600-2015 社区应急工作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2 T 600-2015 社区应急工作规范.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200 A 91 DB12 天津市 地 方 标 准 DB 12/T 600 2015 社区应急工作规范 Community emergency work regulation 2015 - 12 - 30 发布 2016 - 01 - 01 实施 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 DB 12/T 600 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 天津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 室、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周键、许斌、刘春祥、徐春平、邵炜、庞洪庆、 申娜娜
2、 、 高玉斌、 刘璟、 何 君、唐梅、孙宇 。 本标准于 2015年 12月首次发布。 DB 12/T 600 2015 1 社区应急工作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津市行政区域内社区应急工作的术语和定义、原则、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管理 制度 、应急值守、风险隐患评估、应急预案编制、应急设施、应急物资(器材)和装备、应急志愿者队伍、科普宣传、应急培训、应急演练、 预警响应 、信息报告、应急处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工作资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社区应急工 作中的组织体系、预防准备、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等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
3、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区 Community 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 3.2 突发事件 Emergency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4 原则 4.1 社区应急工作应遵循“以人
4、为本、预防为主,源头管理、因地制宜,建章立制、整合资源,关注群众、鼓励参与”的原则。 4.2 各区县政府应将社区应急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统筹协调,逐步推进。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作为社区应急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具体指导和推动工作,并落实工作措施。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区县政府应急办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协助组 织实施具体工作。 DB 12/T 600 2015 2 5 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5.1 应急工作组 5.1.1 社区应急工作组由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建、调整。 5.1.2 社区应急工作组组长由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应急管理工作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居委会
5、、村委会主任担任。 5.1.3 城市社区应急工作组成员主要包括居民委员会成员,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者队伍、物业和驻社区公安机关、单位等重点单位负责人等。 5.1.4 农村社区应急工作组成员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成员,以及乡镇卫生院、志愿者队伍、民兵预备役和驻社区公安机关、单位等重点单位负责人等。 5.2 应急工作组职责 主要包括: a) 落实风险隐 患排查,协助整改工作; b) 落实突发事件预防工作; c) 组织编写、修订社区应急预案; d) 负责应急物资的管理、使用和发放; e) 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f) 组织开展应急工作组和应急志愿队伍的培训和演练; g) 组织开展突发事件预
6、警响应、先期处置,协助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职能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5.3 应急工作岗位 5.3.1 应急工作组设综合联络岗、抢险救灾岗、后勤保障岗、治安保卫岗、医疗救护岗和人员疏散岗等。 5.3.2 突发事件情况下,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a) 综合联络岗 负责 预警预报、应急处置信息的接收、汇总和传递等。 b) 抢险救灾岗 负责突发事件 现场 的抢险救灾、应急 救 援和伤员救治等。 c) 后勤保障岗 负责救灾物资的接收、发放和生活必需品的筹集、管理工作,以及临时疏散安置场所的维护保障工作 。 d) 治安保卫岗 负责治安管理、安全保卫和突发事件现场秩序维护工作 。 e) 医疗救护岗 负责受伤
7、人员的简单救护,协助卫生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协助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 f) 人员疏散岗 负责人员 疏散、引导和秩序维护、居民安抚等 工作 。 DB 12/T 600 2015 3 6 管理制度 6.1 应急值守制度 社区应建立值班制度,实行日常值班和应急值班。 6.2 联席会议制度 社区应定期组织驻区及相邻、相关企事业单位召开应急管理联 席会议,通报社区应急工作情况,分析应急工作形势,制定联合应对措施。应由社区应急工作组牵头组织, 每年召开一次。 6.3 信息员制度 社区要确定重点部位安全隐患信息员,建立覆盖全辖区的 警示 信息网络,全方位监控本区域各类事故隐患,发现事故
8、苗头,及时上报。 6.4 应急物资、设施、器材管理制度 对应急物资、应急设施设备、器材等实行分类建档,取用登记,动态管理,专人负责。 7 应急值守 7.1 日常值班 社区日常值班工作可与社区安保工作结合,由 治安巡逻队、楼群组长和党员志愿服务队、物业保安 、民兵预备役 等人员 执行 。 7.2 应急值班 突发事件情况下,由社 区应急工作组成员实行 二十四 小时值班。 7.3 值班员培训 定期组织值班人员培训,规范信息搜集、汇总、报送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以及信息各项要素。 8 风险隐患评估 8.1 组织实施 8.1.1 社区应急工作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开展风险隐患评估。 8
9、.1.2 评估方式可选择自行评估或邀请专业机构评估。 8.2 主要内容 8.2.1 社区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 a) 地理位置、建筑面积、建筑物、抗震气强度、住户 、党员数量、志愿者、社团 等 情况; b) 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驻区单位 等 情况; c) 物 业、可提供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超市 、临时疏散安置场所、应急避难场所 等 情况。 DB 12/T 600 2015 4 8.2.2 风 险分析 项目主要包括: 风险类型: d) 自然灾害(水灾、内涝、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 e) 事故灾难(企业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 f)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
10、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g)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群体性事件等)。 可能造成的危害: a) 影响范围; b) 人身伤害; c) 财产损失; d) 衍生、次生灾害。 8.2.3 应对能力评估 主要包括: a) 应急队伍,主要包括队伍架构、人数、职责、管理、运行机制等; b) 应急物资,主要包括应急物资种类、名称、数量、 保质期、保管人、调用机制、维护更新机制等; c) 应急设施,主要包括临时疏散安置场所的设置、可容纳人员数量,以及距离社区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的设置、可容纳人员数量、天数、基础设施和路线等。 d) 周边资源,主要包括一定范围内
11、的医院、派出所、消防局等。 8.2.4 隐患排查 主要包括以下重点点位: a) 人员密集场所:幼儿园、学校、卫生服务中心、公共绿地花园等; b) 生产经营性单位:超市、饭店等店铺; c) 公共设施:自来水、电、燃气、供热等; d) 其他:山林、防洪泄洪区等特殊点位。 8.3 风险隐患登记 8.3.1 风险评估后,由社区应急工作组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内容主 要包括但不限于 8.2.1、 8.2.2及 8.2.3 的内容。 8.3.2 隐患排查后,由应急工作组组织对社区内的隐患点位、类型、危害程度、影响人群及范围等进行综合分析、考量。每次隐患排查后,填写社区风险隐患登记表,见附录 A。 8.4 风险
12、隐患整改 8.4.1 针对排查的风险隐患, 实行动态管理, 社区应急工作组应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的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限,责成专人抓好跟踪落实。 8.4.2 对短期内能完成整改的要立即消除隐患,由社区应急工作组定期复查。 8.4.3 对情况复杂、超出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职权范围的,社区应急工作组应及时报请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 办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备案、协调解决。 DB 12/T 600 2015 5 9 应急预案编制 9.1 应急预案管理 9.1.1 应急预案由社区应急工作组负责编制、修订。 9.1.2 应急预案应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 9.2 应急预案分类和内容 9.2.1 基
13、于社区基本情景,针对社区风险隐患评估情况,编制气象灾害、防汛、清雪、地震、火灾、传染病防控等应急预案。 9.2.2 社区应急预案应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先期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 9.2.3 社区应急工作组编制家庭应急预案模板,指导社区居民根据家庭实 际情况完成预案制定与演练。基本内容见附录 B。 9.3 应急预案修订 社区风险隐患或应对能力发生重大变化时,可视情况修订相关应急预案。 10 应急设施 10.1 基本原则 10.1.1 应急设施的设置以“资源整合”为原则,以现有资源为
14、主,采取“功能共担”的方式,需结合社区实际,由应急工作组统筹安排。 10.1.2 具备条件的社区,可设置应急办公室及值班室、应急器材库、红十字应急救护站、临时疏散安置场所等。 10.2 配置要求 10.2.1 应急办公室及值班室 10.2.1.1 应配备电脑、资料铁皮柜、资料盒、图书架等值班人员所需的办公用品和生活必需品。 10.2.1.2 配备 二十四 小时开通的电话,有条件的可利用现有视 频监控系统、局域对讲机作为应急信息传输手段。 10.2.1.3 悬挂社区应急组织机构图、社区应急工作组联络表、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组成、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社区应急预案体系图、社区紧急疏散路线图、社
15、区紧急联络电话表等。 10.2.1.4 用于应急培训等活动,有条件的配置投影仪等设备。 10.2.2 应急物资(器材)库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社区应配备应急物资(器材)库,设置器材架、标识牌等。 10.2.3 红十字应急救护站 10.2.3.1 配备应急救护器材,包括:急救箱 1 个(内装三角巾、止血带、纱布、绷带、夹板、手电筒等)、担架 1 副。 DB 12/T 600 2015 6 10.2.3.2 应急救护器材定期更换。 10.2.4 临时疏散安置场所 10.2.4.1 社区临 时疏散安置场所应遵循因地制宜、平急结合、资源共享、功能共担的原则,合理确定规模和水平,满足突发事件时的灾害救助,
16、保障社区避难人员基本生活需求。 10.2.4.2 临时疏散安置场所应符合当地规划,设置在距离人员密集居住区较近、交通便利的开阔场地,与市级或区级应急避难场所道路联通,处于周边高层建筑的垮塌影响范围之外。 10.2.4.3 临时疏散安置场所可优先选择街区公园、广场、绿地、中小学等公共设施,并进行合理改造。 10.2.4.4 临时疏散安置场所的可容纳人数、数量应与社区居住及生活人数相匹配。 10.2.4.5 社区应急工作组应选择临时疏散安置场所,协助社区居民、单位制订从家庭、单位到临时疏散安置场所的疏散路线,制订从临时疏散安置场所到距离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的疏散路线。 11 应急物资(器材)和装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2 600 2015 社区 应急 工作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