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四川语文试卷.pdf
《2011年高考语文四川语文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语文四川语文试卷.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 年高考语文四川卷解析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30 分) 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吉祥(j) 棱角(lng) 狡黠(xi) 长吁短叹(x) B浸润(jn) 蓦然(m) 腈纶(qng) 残碑断碣(ji) C喟叹(ku) 愤慨(ki) 盥洗(gun) 呱呱坠地(gu) D阻挠(no) 女娲(w) 咯血(k) 戛然而止(ji) 考点:识记字音 答案:D 解析: 棱角(lng) ,四川方言 腈纶(jng) ,四川方言 呱呱坠地(g) ,多音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胳膊 挖墙脚 墨守成规 卑躬屈膝 B骨骼 莫须有 囤积居奇
2、 以逸代劳 C. 彗星 座右铭 鸠占雀巢 在所不惜 D. 慧眼 吓马威 星罗棋布 面面俱到 考点:识记字形 答案:A 解析:以逸待劳 鸠占鹊巢 下马威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欢迎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 B. 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 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 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 在岗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2010 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 D. 九寨海之奇,奇在
3、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太自然的巧夺天工。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答案:B 解析:A 句种“征订”是指出版、 发行机构向单位或个人征求订购或订阅出版物,主客关系错误,可改为“订阅” 。 “悲天悯人”意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使用正确。C句中“的”为结构助词,表领属关系,仅仅是“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 ,岂能受嘉奖?应删除“的”字。D 句中“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只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使用对象不当。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 12 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 20
4、 名男运动员和 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 B.2010 年 4 月 10 日,第 8 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C.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图书馆运行机制的变革,其结果将会出现一个全新图书信息交流系统,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 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版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 考点:辨析病句 答案:C 解析:A 句句式杂糅,删去“组成” 。B
5、句成分残缺,可在“起飞前”后边加上中心语“的状态”或将语序调整为“对起飞前的火箭” 。D 句“广泛推行服务忌语”不合事理。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 5 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 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
6、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
7、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 1 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倒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 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 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 24.5 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 3 撮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
8、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 450 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 40 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 3 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 25 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 4.5 摄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预见,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 3 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攀升,被全
9、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5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答案:C 解析:据第 4 段“联合国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则被忽略了” ,可确定 C 选项错误。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
10、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 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 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考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信息 答案
11、:C 解析:A 句以偏概全,是“一般”而非“必然” ,可据第 1 段“过去 5 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 排除。B 句指代对象理解错误,是“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而非“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 ,可据第 3 段“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排除。D 句逻辑关系理解错误,是和“现在”相比较而言的,可据第 5 段“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 400ppm,仅比现在高一点,当时的地球平均 气温却比现在高 3 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 25 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排除。C 句出处
12、在第 2 段, “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 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 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 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考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答案:B 解析:B 句中的“数千年”推断错误,出处在第 2 段“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 。 三、(9 分,每小题 3
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到10 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
14、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 “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
15、:“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上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 “得非吕徽之乎?” 曰: “然。足下非陈刚中乎?” 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至庭前 徐:缓慢。 B 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置身。 C惠之谷 惠:赠送。 D刺船而去 刺:乘坐。 考点: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答案:D 解析:刺船,意为“撑船
16、” 。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微之先生何在 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 考点: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 答案:D 解析:A 项前句“而”为连词,表转折,却;后句“而”为连词,表修饰,地。B 项前句“其”为代词,那;后句“其”为副词,表祈使,一定。C 项“何”为疑问代词,是前置宾语, “何在”即“在何” ,在哪里; “何以”即“以何” ,凭什么】 。D 项均为介词,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年高 语文 四川 语文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