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13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辽宁省锦州市 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2个小题,共 16 分 1-8题每小题 1分, 9-12 题每小题 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下表内) 1( 1 分)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西瓜榨汁 B 米饭腐败 C 黄瓜切段 D 蔬菜清洗 考点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解答: 解: A、西瓜榨汁的过程中,只是把西瓜中的汁液压榨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米饭腐败的过程中,米饭中的有机物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水、二
2、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切断黄瓜的过程中,只是黄瓜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清洗蔬菜的过程中,只是把蔬菜上的灰尘等物质洗下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点评: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实验现象,例如,发光 、放热、状态和形状变化等,但是这些现象只是判断化学变化的辅助手段,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直接依据,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直接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2( 1 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 B 测溶液 pH C 点燃酒精灯 D 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 考点 : 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 -酒精灯;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
3、验基本操作 分析: A、化学药品不能直接用手接触; B、测定溶液的 pH时, pH试纸不能直接伸入待测试剂内,会对试剂造成污染; C、点燃酒精灯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 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引起试液污染或腐蚀胶头 解答: 解: A、取用固体药品时应用镊子或药匙,故 A错误; B、测定溶液的 pH时, pH试纸不能直接伸入待测试剂内,会对试剂造成污染,正确的方法是将一张 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pH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溶液的 pH值,故 B错误; C、点燃酒精灯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故 C 正确; 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
4、持,会引起 试液污染或腐蚀胶头,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关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3( 1 分)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石墨、氯酸钾、石油 B 铜、氧化镁、铁锈 C 臭氧、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 D 液态氧、干冰、空气 考点 :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概念来判断,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解答: 解: A、石墨由一种元素组
5、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酸钾是由氯、钾、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错; B、铜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化镁是由镁、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故 B对; C、臭氧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硫是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 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只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C 错; D、液态氧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D 对 故选 BD 点评:
6、应抓住概念的要点来判断物质的类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 4( 1 分) 下列各组气体,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 A 氧气和空气 B 甲烷和氮气 C 二氧化碳和氮气 D 一氧化碳和氧气 考点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根据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空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遇到燃着的木条所呈现的不同现象来回答 解答: 解: A、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空气没有变化,故 A正确; B、甲烷遇到燃着的木条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氮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 B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 C 错误; D、一氧化碳遇到燃着的木条能燃烧发出蓝色火
7、焰,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故 D 正确 故选 C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可知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空气使燃着的木条无变化,一氧化碳、甲烷都能遇到燃着的木条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5( 1 分) 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搜救犬通过闻气味找到搜寻的目标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体积改变 C 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考点 :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质量和体积都
8、很小;微粒间有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搜救犬通过闻气味找到搜寻的目标,是因为人体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搜救犬闻到气味故 A正确; B、原子间有间隔,间隔受热变大,遇冷变小所以,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不变故 B不正确; C、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是由于铜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 C 不正确; D、由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 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故D 不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微粒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微粒的基本性质
9、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 1 分) 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B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 物理性质相同 D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考点 :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金刚石、石墨和 C60 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金刚石、石墨和 C60 的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解: A、碳原子以不同的排列方式,构成了金刚
10、石、石墨和 C60 等物质不正确 B、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金刚石、石墨和 C60 的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例如通常情况下都是固体,但是颜色不相同不正确 D、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 碳元素有金钢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7( 1 分)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一元币为钢芯镀镍合金,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
11、料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金属的硬度 B 金属的导热性 C 金属的耐腐蚀性 D 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考点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金属的硬度、金属的耐腐蚀性、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解答: 解: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金属的硬度、金属的耐腐蚀性、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至于金属是否导热不需要考虑故答案为: B 点评: 此题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1 分)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 浓硫酸 B 硝
12、酸铵 C 蔗糖 D 食盐 考点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 :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蔗糖等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 A、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错误 C、蔗糖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D、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
13、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 2 分) 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保鲜鱼肉等食品 B 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 C 发霉的大米,煮熟后安全使用 D 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 考点 :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A、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 B、根据碘元素是人体所需的元素进行解答; C、根据发霉的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解答; D、根据地沟油含有致癌物质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保鲜鱼肉等食
14、品,故 A错误; B、碘元素是人体所需的元素,所以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故 B正确; C、发霉的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所以发霉的大米,煮熟后也不能使用,故 C 错误; D、地沟油含有致癌物质,所以不能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0( 2 分) 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H2O H2+O2 C 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甲、乙两试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
15、 1: 2 考点 : 电解水实验 专题 : 空气与水 分析: 电解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可观察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边产生较多的气体,该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罩在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壁有水出现,可说明为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边产生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说明为氧气;两边气体体积比为 2: 1;由实验可得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根据以上现象或结论,对题中叙述进行判断,选出错误的判断 解答: 解: A、实验说明水是由由氢氧元素组成,故 A错误; B、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故 B错误; C、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为氧气,能使带
16、火星的木条复燃,故 C 正确; D、甲、乙两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 1: 2,而不是质量比,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电解水的实验,学生应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并学会利用气体的性质 来检验气体是解答的关键 11( 2 分)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Fe Fe2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C FeCl2 溶液 CuCl2 溶液 加入足量的 Zn 粉,过滤 D NaCl 溶液 Na2CO3 溶液 加入适量的 CaCl2 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考点 :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
17、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Fe 和 Fe2O3 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 FeCl2
18、 溶液和 CuCl2 溶液均能与 Zn 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 Na2CO3 溶液能与适量的 CaCl2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 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 2 分)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 pH=1.5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NaCl BaCl2 Na2SO4 B CuSO4 KNO3 Na
19、Cl C Na2SO4 Na2CO3 NaNO3 D Na2SO4 NaCl HNO3 考点 :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 :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pH为 1.5 的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 解: pH为 1.5 的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H+ A、 BaCl2 和 Na2SO4 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
20、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 CuSO4 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C、 Na2CO3 中的碳酸根离子和和 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 存,故选项错误 D、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5 个小题,每空 1分,共 18分) 13( 4 分) 请从 H、 O、 S、 C、 Mg 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合的元素,按下列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 1) 3 个硫酸根离子
21、 3SO42 ( 2) 2 个原子 2H ( 3)写出氧化镁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O ( 4)最简单的有机物 CH4 考点 :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 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 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 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22、,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 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 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3 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3SO42 (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氢原子表示为: 2H (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O ( 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CH4 故答案为:( 1)
23、 3SO42 ;( 2) 2H;( 3) O;( 4) CH4、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离子符号、原子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4( 4 分) ( 1)如图是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硫的原子序数是 16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 电子(填 “得 ”或 “失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 x 的数值是 6 ( 2)已知某钾盐可发生如下反应, 4K2Cr2O7 4K2CrO4+2X+3O2,则生产物 X 的化学式是 Cr2O3 考点 :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辽宁省 锦州市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