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A)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三)及答案解析.doc
《【医学类职业资格】(A)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三)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职业资格】(A)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三)及答案解析.doc(3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A)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三)及答案解析(总分:9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A1 型题/B(总题数:55,分数:99.00)1.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分数:1.80)A.B.C.D.E.2.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A.肾中精气 B.水谷精气 C.清气 D.脏腑之精气 E.以上均非(分数:1.80)A.B.C.D.E.3.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分数:1.80)A.B.C.D.E.4.元气运行的道路是 A.心脉 B.胸腔 C.全
2、身 D.脉外 E.三焦(分数:1.80)A.B.C.D.E.5.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 A.元气的生成 B.宗气的生成 C.营气的生成 D.卫气的生成 E.中气的生成(分数:1.80)A.B.C.D.E.6.宗气的分布是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分数:1.80)A.B.C.D.E.7.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A.经脉的相互连结 B.气血的相互关系 C.心主营,肺主卫之间的相互作用 D.宗气的贯通和运行 E.以上都不是(分数:1.80)A.B.C.D.E.8.观察“虚里”的变化,
3、可以了解下述什么气的盛衰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分数:1.80)A.B.C.D.E.9.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有关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分数:1.80)A.B.C.D.E.10.膻中又称作 A.气海 B.血海 C.髓海 D.水谷之海 E.经脉之海(分数:1.80)A.B.C.D.E.11.脉内之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分数:1.80)A.B.C.D.E.12.由水谷精微之气中傈悍滑利部分化生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分数:1.80)A.B.C.D.E.
4、13.营气的分布特点是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分数:1.80)A.B.C.D.E.14.卫气的分布特点是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分数:1.80)A.B.C.D.E.15.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分数:1.80)A.B.C.D.E.16.灵枢本藏所说“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主要取决于 A.营卫和调 B.卫气和利 C.营气和利 D.宗气充
5、盛 E.元气充盛(分数:1.80)A.B.C.D.E.17.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是 A.心脾肝肾的功能 B.心脾肝肺的功能 C.心肝肺肾的功能 D.脾肺肾肝的功能 E.心脾肺肾的功能(分数:1.80)A.B.C.D.E.18.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分数:1.80)A.B.C.D.E.19.五脏藏神,肾藏 A.魂 B.神 C.意 D.魄 E.志(分数:1.80)A.B.C.D.E.20.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 A.心的功能 B.脾的功能 C.肝的功能 D.肺的功能 E.肾的功能(分数:1.80)A.B.C.D.E.21.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 A
6、.肝脾肾的功能 B.脾肺肾的功能 C.心肝脾的功能 D.脾肺心的功能 E.肝肺肾的功能(分数:1.80)A.B.C.D.E.22.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分数:1.80)A.B.C.D.E.23.治疗血虚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分数:1.80)A.B.C.D.E.24.“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化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气能行津(分数:1.80)A.B.C.D.E.25.“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
7、气能生血 B.气能化津 C.气能摄血 D.津能载气 E.津血同源(分数:1.80)A.B.C.D.E.26.十二经脉大多循行于 A.体表 B.分肉之间 C.四肢 D.躯干 E.头面(分数:1.80)A.B.C.D.E.27.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 A.从足走头 B.从头走足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头 E.从足走腹(分数:1.80)A.B.C.D.E.28.手足三阳经交于 A.手 B.足 C.头 D.腹 E.胸(分数:1.80)A.B.C.D.E.29.手厥阴经分布在 A.上肢内侧前缘 B.上肢外侧前缘 C.上肢内侧中线 D.上肢外侧中线 E.上肢内侧后缘(分数:1.80)A.B.C.D.E.3
8、0.足少阳胆经分布在 A.下肢内侧前缘 B.下肢外侧前缘 C.下肢内侧后缘 D.下肢外侧中线 E.下肢外侧后缘(分数:1.80)A.B.C.D.E.31.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阴肺经(分数:1.80)A.B.C.D.E.32.循行于上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阴肺经(分数:1.80)A.B.C.D.E.33.循行于内踝上八寸以下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阳明胃经(分数:1.80)
9、A.B.C.D.E.34.分布在面额部的经脉是 A.太阳经 B.阳明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太阴经(分数:1.80)A.B.C.D.E.35.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胸腹正中线向外的顺序是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 E.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分数:1.80)A.B.C.D.E.36.手三阳经在躯干部的分布是 A.胸部 B.腹部 C.背部 D.肩胛部 E.体侧(分数:1.80)A.B.C.D.E.37.与足太阴相表里的经脉是 A.足厥阴 B.足少阳 C.足
10、阳明 D.手太阳 E.手少阳(分数:1.80)A.B.C.D.E.38.手阳明经络于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分数:1.80)A.B.C.D.E.39.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心包经下交的经脉是 A.手少阳三焦经 B.手少阴心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分数:1.80)A.B.C.D.E.40.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 A.经别 B.别络 C.浮络 D.孙络 E.奇经(分数:1.80)A.B.C.D.E.41.“一源而三歧”的奇经是指 A.冲、任、带脉 B.任、督、带脉 C.冲、任、督脉 D.督、冲、带脉 E.冲、任、跷脉(分数:1.80)A.
11、B.C.D.E.42.督脉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总督一身之阴经 B.总督一身之阳经 C.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 D.约束诸经 E.调节十二经气血(分数:1.80)A.B.C.D.E.43.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的经脉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阴阳维脉 E.阴阳跷脉(分数:1.80)A.B.C.D.E.44.司眼睑开合的经脉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阴阳维脉 E.阴阳跷脉(分数:1.80)A.B.C.D.E.45.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经脉是 A.带脉 B.任脉 C.冲脉 D.督脉 E.维脉(分数:1.80)A.B.C.D.E.46.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其循行
12、特点的是 A.十五别络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十二经脉 E.奇经八脉(分数:1.80)A.B.C.D.E.47.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内联系作用的是 A.经别 B.经筋 C.别络 D.皮部 E.奇经(分数:1.80)A.B.C.D.E.48.有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与心脏联系作用的是 A.奇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皮部(分数:1.80)A.B.C.D.E.49.十二经筋的分布,多结聚于 A.胸腹部 B.肌肤体表部位 C.关节和骨骼附近 D.四肢末端 E.头面及项部(分数:1.80)A.B.C.D.E.50.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肢
13、体联系作用的是 A.经别 B.经筋 C.别络 D.皮部 E.奇经(分数:1.80)A.B.C.D.E.51.其性开泄,易袭阳位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分数:1.80)A.B.C.D.E.5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为阴邪,易阻气机 B.其性重浊,可致周身酸痛 C.易伤肺,出现咳嗽痰少症状 D.其性粘滞,病难速愈 E.其性凝滞,引起疼痛(分数:1.80)A.B.C.D.E.53.寒邪致病,多见疼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不能温煦故疼痛 B.寒性收引,气机收敛,故疼痛 C.寒主收引,经脉拘急而疼痛 D.寒客肌表,卫阳被郁不得宣泄而疼痛
14、 E.寒性凝滞,气血阻滞而疼痛(分数:1.80)A.B.C.D.E.54.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这是由于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C.暑多挟湿,易困脾土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分数:1.80)A.B.C.D.E.55.湿邪致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是 A.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病难速愈 B.湿邪损伤阳气,阳气受损,病难速愈 C.湿性粘滞,不易祛除,病难速愈 D.湿性重浊,留滞于体内,病难速愈 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病难速愈(分数:1.80)A.B.C.D.E.(A)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三)答案解析(总分:99.00,做题时间
15、:90 分钟)一、BA1 型题/B(总题数:55,分数:99.00)1.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分数:1.80)A.B.C.D.E. 解析:考点 精气血津液神 解析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是指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间的转化。2.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A.肾中精气 B.水谷精气 C.清气 D.脏腑之精气 E.以上均非(分数:1.80)A. B.C.D.E.解析:考点 精气血津液神 解析 元气根于肾中,由肾中精气所化生,以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
16、育。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肾中精气。3.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分数:1.80)A. B.C.D.E.解析:考点 精气血津液神 解析 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4.元气运行的道路是 A.心脉 B.胸腔 C.全身 D.脉外 E.三焦(分数:1.80)A.B.C.D.E. 解析:考点 精气血津液神 解析 元气根于肾中,通过三焦,分布全身。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三焦为元气运行的通道。5.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 A.元气的生成 B.宗气的生成 C.营气的生成 D.卫气的生成 E.中气的生成(
17、分数:1.80)A.B. C.D.E.解析:考点 精气血津液神 解析 宗气是由自然界清气和水谷精气在胸中相合组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盛衰。6.宗气的分布是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分数:1.80)A. B.C.D.E.解析:考点 精气血津液神 解析 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一方面分布于肺、息道和鼻,一方面贯注于心,进入脉内,下注丹田,注足阳明之气街,复下行于足。7.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A.经脉的相互连结 B.气血的相互关系 C
18、.心主营,肺主卫之间的相互作用 D.宗气的贯通和运行 E.以上都不是(分数:1.80)A.B.C.D. E.解析:考点 精气血津液神 解析 宗气积于胸中,上行喉咙,助肺司呼吸。呼吸的强弱与宗气的盛衰有密切联系。音声出于喉咙,喉为气出人之门户,为声音之枢,所以语言、声音的强弱,与宗气的盛衰有关。宗气聚于胸中,灌注于心脉,助心行气血。气血的运行,心搏强弱、节律、心率等,均与宗气盛衰有关。故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宗气的贯通和运行。8.观察“虚里”的变化,可以了解下述什么气的盛衰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分数:1.80)A.B. C.D.E.解析:考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职业资格 中西医结合 执业 医师 中医 基础理论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