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省中考真题语文.docx
《2013年河南省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河南省中考真题语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 年河南省中考真题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 ( 2 分) A.载 体 载 重 模 范 模 式 泥 土拘 泥 反 省 省 亲 B.扁 舟 偏 旁 惆 怅 绸 缪 嘹 亮 潦 倒 奴 婢 裨 益 C.勉 强 强 迫 曲 径 曲 解 处 理 处 境 车 轴 压 轴 D.缅 怀 腼 腆 任 务烹 饪 顷 刻 倾 诉 维 护 帷 幕 解析 : A“泥土拘泥”前者读二声,后者读四声; C“车轴压轴”前者读二声,后者读四声。 D“顷刻倾诉”前者读三声,后者读一声。 答案 :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2 分)
2、 A.眷顾 雄纠纠 魂牵梦萦 笑容可掬 B.缄默 催化剂 赏心悦目 集思广议 C.荟萃 文绉绉 金碧辉煌 博采众长 D.肯求 检字法 力挽狂澜 目不暇接 解析 : A 雄纠纠 雄赳赳 ; B 集思广议 集思广益 ; D 肯求 恳求 。 答案: C 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3 分)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满则覆”, _, _。 _, _。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 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
3、完美 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整体感知语段,谈论的是“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后面的语句是对这一中心句的解释。句子中的“这”与前面的“中则正,满则覆”相照应,因此应排在第一位,后面的与是顺承关系,再后面的是对句的具体解释。因此正确的排列应是。 答案 : 4.古诗文默写。(共 8 分) ( 1) 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 2)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3) 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写山中早晚不同景色的句子是:“ , 。” ( 4) 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静下心来,耐住寂寞,此第一境也;“ , ”(陶渊明饮酒),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也;“ , ”(杜甫望岳),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也。 解析 : 本体考察学生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默写 时, 要注意携、瀚、阑、霏、暝、览等易错字外。 答案: ( 1) 提携玉龙为君死 ( 2) 瀚海阑干百丈冰 ( 3)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 4)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4 分) ( 1) 从下面两个故事中选择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主人公是如何运用自己的
5、智慧获胜的。 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三打祝家庄 ( 2) 鲁滨逊漂流记也被译为鲁滨逊历险记,你认为哪种翻译更合适?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述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答案 : ( 1) 示例:孙悟空通过变化,骗得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三件宝贝,但阕不会使用反被吸进葫芦。孙悟空谎称被化成了脓水,趁机逃脱,后又化作小妖再次输得葫芦,把银角大王吸进葫芦。和金角大王打斗时,孙悟空用一根毫毛变作假身,真身到洞里偷得玉净瓶,把金角大王吸进净瓶。示例:吴用让孙立扮成把守郓州城的提辖,混进了祝家庄。后双方对阵时,他又故意让孙立活捉了石秀,骗取了祝家庄的信任。三打祝家庄
6、时,他让孙立里应外合 ,打下了祝家庄。 ( 2) 示例一:译成鲁滨逊漂流记更合适。阑为鲁滨逊不甘于过安稳平庸的生活,一生都在四处闯荡,“漂泊不定,命运多舛”。他热衷于冒险,三番五次出海闯天下。多次遭遇海难,被海盗俘虏过,多次遭受野人和野趋的袭击,沆落荒岛近 28 年。“漂流”更符合其四处闯荡的生活经历。 示例二:译成锈滨逊历险记更合适。冈为鲁滨逊勇于挑战,一生多次遭遇险境 不管是遇到海难。被海盗俘虏,还是遭受野人和野兽的袭击,他从不放弃希望,用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使自己一次又一次从险境中挣脱。(若答“他一生中有近 28 年被困荒岛,没有四处漂流”,能结合 情节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6.阅读下面材
7、料,按要求答题。(共 9 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之一 谷雨( 下 图) 材料二 传说,张仲景告老还 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 1) 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 4 分) ( 2)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2 分) ( 3) 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3 分) 答案 :
8、 ( 1) 时间的确定 ; 习俗 ; 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 ; 农民进入农。旷时节 ;( 2) 冬至吃饺子习俗的来历。 ( 3) 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人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谷雨的时间是“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前后”,可以看到谷雨的习俗有“喝谷雨茶”等,还可以看到进入农时,农民杠着锄头下地劳动,也可以看到雨滴与曲麦穗,即雨水多起来,万物生长。只要仔细观察即可得全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7-11 题。(共 16 分) 放学 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
9、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 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
10、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 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1l 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 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
11、险地走几步,跳下来 11 点 45 分。 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 12 点整。 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 20倍 .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
12、妈很辛苦地等着。 12点 15分。 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 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 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 12 点 25 分。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
13、,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 到彼此的心跳。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作者:龙应台。有删改) 7.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 分) 解 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能力。 读全文可知,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妈妈所想的十五分钟是直接回家所用的时间,但安安和小伙伴是边走边玩,自然就耽误了很多时间了。 答案 : 放学回家的路程只需十五分钟,是妈妈
14、以成人的思维,按直奔目的地的时间来计算的。事实上,孩子天性 好奇爱玩,容易被路上的事物吸引,所以安安一路玩耍却没有意识到耽误了回家的 时间 。 8.第 -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塾?( 2 分)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 读一至三段可知,“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都是因为在路上玩耍所致,因此为后文写孩子们放学路上的情景做了铺垫。 答案: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罴的。 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 9.品读第 -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
15、析。(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词语)的赏析能力。 “ 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 ”是拟答的具体要求,因此在拟答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选择用词、修辞、细节描写明显的、易于分析的句子作答。不管选哪个方面,选哪个句子,都要结合语境分析,或分析出孩子们的好奇、贪玩,或分析出妈妈的担忧等。 答案 : “词语运用”示例:第段“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 ”一句中“蹑手蹑脚”“尖叫”“摸”等词语传神地刻画出孩子们逗狗时既害怕又异常兴奋的样子,充满了童真童趣。 “修辞方法”示例 :第段中“小男生一 个接一个爬
16、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孩子们对跳墙的乐此不疲,表现了“小男生”喜欢冒险的天性。 “细节描写”示例:第段中“地面上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限苍蝇拖走”一句,运用细节描写,侧面写出了孩子们观察的细致专注,表现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10.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十多次”即是 反复,它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 妈妈等待的焦急 ,读故事情节可知,表示时间的语句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两点是极易回答出来的。另外,结合文章的主旨也可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南省 中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