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血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血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血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血液-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分数:2.00)A.不含血细胞B.蛋白含量低C.Na + 含量高D.K + 含量高2.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血浆渗透压主要由 Na + 、Cl 产生B.血浆渗透压约为 300mmol/LC.血浆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质颗粒的大小D.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同3.决定血浆 pH 的主要缓冲对是(分数:2.00)A.蛋白质钠盐/蛋白质B.KHCO 3 /H 2 CO 3C.
2、Na 2 HPO 4 /NaH 2 PO 4D.NaHCO 3 /H 2 CO 34.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分数:2.00)A.葡萄糖B.尿素C.Na + 和 Cl D.氨基酸5.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的叠连6.红细胞叠连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影响(分数:2.00)A.血浆B.血小板C.淋巴细胞D.中性粒细胞7.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分数:2.00)A.红细胞脆性增大B.血浆中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C.血浆中自蛋白和卵磷脂含量增多D.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降低8.调节红细胞生成最主要的体液因素是(分数
3、:2.00)A.EPOB.雌激素C.生长激素D.甲状腺素9.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分数:2.00)A.多能造血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B.早期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C.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D.幼红细胞增殖与合成血红蛋白10.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是(分数:2.00)A.腺垂体B.脾C.肾D.骨髓11.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高于女性的原因与下列哪项因素关系最密切(分数:2.00)A.促红细胞生成素多B.骨骼粗大,骨髓造血较多C.体重大D.雄激素多12.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分数:2.00)A.铁和叶酸B.蛋白质、维生素 B 12C.蛋白质和内因子D.铁和蛋白质13.参与血小板黏附最主
4、要的糖蛋白是(分数:2.00)A.GPaB.GPbC.GPbD.GPa14.实验中常用的枸橼酸钠的抗凝机制是(分数:2.00)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B.防止血小板激活C.中和酸性凝血因子D.螯合血浆中的 Ca 2+15.生理性凝血反应的启动物主要是(分数:2.00)A.FB.FC.FD.F16.关于机体抗凝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血功能B.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体内抗凝机制中起重要作用C.临床上常用的枸橼酸钠主要通过螯合血浆中的 Ca 2+ 发挥抗凝作用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主要通过抑制内源性凝血途径发挥抗凝作用17.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分数:2.
5、00)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抑制 F的激活C.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D.增强抗凝血酶活性18.关于抗凝血酶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是血浆的正常成分C.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D.只有与肝素结合后才具有抗凝活性19.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主要作用是(分数:2.00)A.抑制纤溶B.抗凝血C.促进纤维蛋白单体聚合D.抑制血小板聚集20.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分数:2.00)A.降解 F和 FVB.降解 F、F和 FC.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D.抑制蛋白质 C 系统21.献血者为 A 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应为(分数:2.00
6、)A.O 型B.A 型C.B 型D.AB 型22.关于 Rh 血型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抗原性最强的是 E 抗原B.红细胞上存在 D 抗原者称 Rh 阴性C.Rh 抗原可存在于白细胞表面D.Rh 阴性的人第一次输入 Rh 阳性血液,一般不会产生溶血反应23.Rh 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分数:2.00)A.A 抗原B.B 抗原C.C 抗原D.D 抗原二、B1 型题(总题数:3,分数:12.00)A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B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C电解质 D蛋白质(分数:4.00)(1).机体组织液和血浆基本相同的成分是(分数:2.00)A.B.C.D.(2).机体组织液和血浆相差最大
7、的成分是(分数:2.00)A.B.C.D.ANa + 、Cl BK + 、Cl C葡萄糖 D白蛋白(分数:4.00)(1).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B.C.D.(2).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B.C.D.AFBFCFDF(分数:4.00)(1).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分数:2.00)A.B.C.D.(2).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分数:2.00)A.B.C.D.三、C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A 和 B 凝集原 BD 凝集原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分数:4.00)(1).AB 型伴 Rh 阳性血型的人,其红细胞膜上
8、含(分数:2.00)A.B.C.D.(2).0 型伴 Rh 阴性血型的人,其红细胞膜上含(分数:2.00)A.B.C.D.四、X 型题(总题数:6,分数:12.00)24.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分数:2.00)A.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B.参与纤溶过程C.参与机体免疫功能D.参与生理性止血25.下列哪些情况能使血沉加快(分数:2.00)A.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B.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加C.血液中的白蛋白增加D.血液中的球蛋白增加26.纤溶酶原激活物包括(分数:2.00)A.t-PAB.PAI-1C.TFPID.激肽释放酶27.若父亲的血型为 A 型,母亲的血型为 B 型,则他们孩子的血型可
9、能为(分数:2.00)A.A 型B.B 型C.AB 型D.O 型28.血小板聚集必须有下列哪些物质参与(分数:2.00)A.Ca 2+B.纤维蛋白原C.血小板糖蛋白b/a 复合物D.vonWmebrand 因子29.生理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是(分数:2.00)A.血液流动快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D.有抗凝物质存在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血液-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分数:2.00)A.不含血细胞B.蛋白含量低 C.Na +
10、含量高D.K + 含量高解析:解析:血液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基本成分为晶体物质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多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一些气体。由于这些溶质和水都很容易透过毛细血管的管壁与组织液中的物质进行交换,所以血浆中电解质的含量与组织液的基本相同,主要差别是后者蛋白含量甚少。2.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血浆渗透压主要由 Na + 、Cl 产生B.血浆渗透压约为 300mmol/LC.血浆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质颗粒的大小 D.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同解析:解析:血浆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
11、小无关。3.决定血浆 pH 的主要缓冲对是(分数:2.00)A.蛋白质钠盐/蛋白质B.KHCO 3 /H 2 CO 3C.Na 2 HPO 4 /NaH 2 PO 4D.NaHCO 3 /H 2 CO 3 解析:解析:选项 A、C、D 均为血浆中存在的缓冲对,但以 D 项最重要。选项 B 为红细胞内存在的缓冲对。4.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分数:2.00)A.葡萄糖B.尿素C.Na + 和 Cl D.氨基酸解析:解析:血浆晶体物质的 80来自 Na + 和 Cl 。5.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 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的叠连解析:解
12、析:液体的黏滞性来源于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当温度不变时,全血的黏度主要决定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红细胞数量),血浆的黏度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的含量。全血的黏度还受血流切率的影响。水、乙醇、血浆等液体的黏度不随切率的改变而变化,称为牛顿液体(Newtonianfluid)。全血在血流速度很快时(如在大动脉内)类似于牛顿液体,但当血流速度低于一定限度时,则黏度与切率呈反变关系,即在低切率条件下,血液的黏度增大。血液的黏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某些疾病使微循环处的血流速度显著减慢时,红细胞可发生叠连和聚集,血液黏度升高,使血流阻力明显增大,从而影响微循环的正常灌注。6.红细胞叠连主要受
13、下列哪种因素影响(分数:2.00)A.血浆 B.血小板C.淋巴细胞D.中性粒细胞解析:解析: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是由于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阻碍了红细胞的下沉。但在某些疾病情况下,红细胞彼此能较快地凹面相贴,称为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叠连主要取决于血浆变化,而与各种血细胞无关。7.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分数:2.00)A.红细胞脆性增大B.血浆中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 C.血浆中自蛋白和卵磷脂含量增多D.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解析:解析:决定红细胞叠连形成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通常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
14、细胞叠连和沉降;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的含量增多时则可抑制叠连发生,使沉降率减慢。8.调节红细胞生成最主要的体液因素是(分数:2.00)A.EPO B.雌激素C.生长激素D.甲状腺素解析:解析:红细胞生成受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正性调节(EPO、BPA、雄激素、甲状腺素等)、负性调节(TNF、TGF- 等)和整体调节,其中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为主。9.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分数:2.00)A.多能造血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B.早期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C.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 D.幼红细胞增殖与合成血红蛋白解析:解析: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是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在职 同等学力 临床医学 学科 综合 血液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