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医综合-248 (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医综合-248 (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医综合-248 (1)及答案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医综合-248 (1)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20,分数:120.00)1.医贯砭阴阳论“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主要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分数:6.00)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互为消长D.互相转化2.下列不按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是(分数:6.00)A.呼、笑、歌、哭、呻B.筋、脉、肉、皮、骨C.青、赤、黄、白、黑D.东、南、西、北、中3.关于五行相乘,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分数:6.00)A.母气有余,则传乘其子B.子气有余,则传乘其母C.气有余则制己所胜D.气有余则乘己所不胜4.肝的生理特性是(分数:6.00)A.主疏
2、泄,调畅气机B.主藏血,调节血量C.喜条达而恶抑郁D.主血海而调冲任5.“泌别清浊”,属于(分数:6.00)A.胃的生理功能B.大肠的生理功能C.小肠的生理功能D.膀胱的生理功能6.“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分数:6.00)A.气能行津B.津能化气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7.灵枢本神所言“心有所忆”,谓之(分数:6.00)A神B魂C魄D意8.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其循行特点的是(分数:6.00)A.十五别络B.十二经别C.十二经筋D.十二经脉9.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是(分数:6.00)A.主蓄积渗灌气血B.主经气的感应传导C.主运行气血津液D.主束骨而利机关10.素问五藏生成篇说
3、“多食咸”可致(分数:6.00)A.脉凝泣而变色B.皮槁而毛拔C.筋急而爪枯D.肉胝皱而唇揭11.厥阴经脉气血衰竭可出现(分数:6.00)A.戴眼,反折,瘛疭B.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C.口目动作,善惊忘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D.中热咽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12.“故水病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机是(分数:6.00)A.肾病及心,水气凌心B.脾肾阳虚,水湿泛滥C.肺脾失司,津液不布D.肾病及脾,阳气不振13.下列不属于心的阳气虚衰的表现是(分数:6.00)A.心胸憋闷疼痛或暴痛B.心悸怔忡或惊恐C.心烦失眠多梦D.肢冷或汗出惊厥14.对热厥证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分数:
4、6.00)A.热因热用B.因人制宜C.急则治标D.寒因寒用15.在五色主病中,黄色主(分数:6.00)A.寒证B.热证C.实证D.湿证16.患者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呼吸自续者为(分数:6.00)A.中风脱证B.厥证C.癫病D.痫病17.形椭圆,晶莹透亮,浆液稀薄如水,大小不等,顶无脐陷,陆续出现,结痂脱落后不留痕的是 A瘾疹 B白 (分数:6.00)A.B.C.D.18.下列哪项与淡白舌最无关(分数:6.00)A.阴虚B.气血两亏C.阳虚寒证D.亡阳19.嗳气多因(分数:6.00)A.肺失宣降B.胃气上逆C.脾气虚弱D.肝气上逆20.肾虚头痛的主要特点是(分数:6.00)A.头痛绵绵
5、B.头痛晕沉C.头脑空痛D.头重如裹二、B 型题(总题数:5,分数:60.00) A.天地 B.动静 C.左右 D.水火(分数:12.00)(1).内经所谓“阴阳之道路”,是指(分数:6.00)A.B.C.D.(2).内经所谓“万物之上下”,是指(分数:6.00)A.B.C.D.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与血同行,环周不休(分数:12.00)(1).营气的分布是(分数:6.00)A.B.C.D.(2).元气的分布是(分数:6.00)A.B.C.D. A.阳胜则热 B.阳损及阴 C.寒热真假 D.阴损及阳(分数:12.00)(1).阴阳不能相维
6、系引起的病理变化是(分数:6.00)A.B.C.D.(2).阳气虚损,阴液化生不足引起的病理变化是(分数:6.00)A.B.C.D. A.渴喜热饮 B.渴喜冷饮 C.渴不欲饮 D.渴不多饮(分数:12.00)(1).湿热证可见(分数:6.00)A.B.C.D.(2).温病热入营分可见(分数:6.00)A.B.C.D. A.阳盛实热 B.气血不足 C.失血伤阴 D.痰饮内停(分数:12.00)(1).弦脉的主病有(分数:6.00)A.B.C.D.(2).促脉的主病有(分数:6.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15,分数:120.00)21.可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解释的有(分数:8.00
7、)A.“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B.阴中求阳,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D.“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22.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方法有(分数:8.00)A.抑木扶土法B.金水相生法C.益火补土法D.滋水涵木法23.络脉的生理功能有(分数:8.00)A.加强了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B.加强了人体前、后、侧面的统一联系C.灌渗气血濡养全身D.加强了十二经脉与头面部的联系24.火热邪气和暑邪共同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分数:8.00)A.迫津外泄,消灼阴液,引起阴津耗伤B.燔灼肝经,劫耗阴液,引起肝风内动C.主动向上,燔灼焚焰,属于阳邪D.壮火食气,损伤正气,引起气
8、短乏力25.导致脉道不利的原因是(分数:8.00)A.津液枯涸B.痰浊内阻C.寒凝瘀阻D.固摄失司26.肺气虚损,可引起的病理变化有(分数:8.00)A.腠理不密B.津液输布代谢失常C.肾不纳气D.脾失健运27.属于通因通用的有(分数:8.00)A.用消导泻下的方法治疗食积腹泻B.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瘀血崩漏C.用健脾益气的方法治疗脾虚腹胀D.用清热泻下的方法治疗热结旁流28.以下治疗方法中属于调整阴阳的有(分数:8.00)A.壮水之主,益火之源B.其高者,因而越之C.其在皮者,汗而发之D.寒者热之,热者寒之29.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容包括(分数:8.00)A.形神合一的统一观B.以“人法天地”
9、为基础的天人合一观C.以五脏为核心的承制、调平观D.脏腑、经络间互为协调的巨系统观30.下列病症中,与痰有关的有(分数:8.00)A.鸡胸B.瘿瘤C.瘰痢D.乳痈31.以下哪项一般不会出现失眠症状(分数:8.00)A.心肾不交B.寒湿困脾C.心脾两虚D.脾气虚弱32.气逆证可以出现下列哪些病理表现(分数:8.00)A.嗳气,呃逆B.咳逆气喘C.头胀痛,甚则昏厥D.眩晕耳鸣如蝉33.舌体痿软不灵,多属(分数:8.00)A.肝风夹痰B.瘀血阻滞C.热灼津伤D.气血两虚34.心气亏虚者闻诊的特点是(分数:8.00)A.郑声B.夺气C.独语D.错语35.下列脉象不属于病理性脉象的有(分数:8.00)A
10、.斜飞脉B.疾脉C.反关脉D.解索脉中医综合-248 (1)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20,分数:120.00)1.医贯砭阴阳论“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主要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分数:6.00)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 C.互为消长D.互相转化解析:考点 阴阳学说 阴阳关系 解析 对立关联的阴阳双方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对立是指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制约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制约的关系。互根又称相互为根,相互依存,是指阴阳任何一方的存在都必须依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条件。互用又称相互为
11、用,相互促进,是指阴阳任何一方的发展都必须依赖对方的帮助。阴阳消长是量的变化,阴阳转化是质的改变。医贯砭阴阳论“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指的是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关系。2.下列不按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是(分数:6.00)A.呼、笑、歌、哭、呻B.筋、脉、肉、皮、骨C.青、赤、黄、白、黑D.东、南、西、北、中 解析:考点 五行学说 五行归类 解析 五行学说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按其特性归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用五行之间的关系说明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五声为呼、笑、歌、哭、呻;五形为筋、脉、肉、皮、骨;五色为青、赤、黄、白、黑;五
12、方为东、南、中、西、北,而非东、南、西、北、中。3.关于五行相乘,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分数:6.00)A.母气有余,则传乘其子B.子气有余,则传乘其母C.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D.气有余则乘己所不胜解析:考点 五行相乘 解析 五行乘侮是五行相克异常引起的变化,相乘是过度的克制、制约,相侮是反向的克制、制约。母行、子行的太过或不及引起的异常变化,属于母子相及的影响,是相生的异常,而不是相克的异常,不属相乘或相侮。“气有余则乘己所不胜”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若一行太过,则不受所不胜的克制,并会对所不胜进行反向克制,引起的是相侮,而不是相乘,素问五运行大论的原文为气有余则“侮所不胜”。“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13、指的是五行相乘,是一行太过,对所胜之行过度克制的变化。4.肝的生理特性是(分数:6.00)A.主疏泄,调畅气机B.主藏血,调节血量C.喜条达而恶抑郁 D.主血海而调冲任解析:考点 藏象学说 肝的特性 解析 由于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情志畅达,则促进肝的疏泄功能,而情志抑郁,则影响肝主疏泄,引起肝气郁结,所以喜条达和恶抑郁是肝的生理特性。主疏泄,调畅气机和主藏血,调节血量是肝的生理功能。主血海而调冲任,是指肝主藏血,为血海,调理冲任二脉的气血,与女子胞功能活动密切相关。5.“泌别清浊”,属于(分数:6.00)A.胃的生理功能B.大肠的生理功能C.小肠的生理功能 D.膀胱的生理功能解析:考点 藏象学
14、说 小肠功能 解析 “泌别清浊”是小肠的功能。泌别清浊即分清别浊,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饮食糟粕两个部分,二是吸收水谷精微并将饮食糟粕向下输送至大肠,三是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吸收大量的水液。6.“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分数:6.00)A.气能行津B.津能化气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 解析:考点 气血津液 相互关系 解析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指剧烈的呕吐或腹泻会损伤气,引起气的不足。津液是气的载体,呕吐或腹泻丢失大量的津液,而随着津液的大量丢失,气也会被损伤,所以,“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津能载气。气能摄津是津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靠气
15、的固摄作用。气能行津是津液的运行必须依靠气的推动作用,都是气对津液的作用。津能载气是指津液是气的载体,是“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7.灵枢本神所言“心有所忆”,谓之(分数:6.00)A神B魂C魄D意 解析:考点 藏象学说 五脏藏神 解析 灵枢经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8.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其循行特点的是(分数:6.00)A.十五别络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D.十二经脉解析:考点 经络学说十二经别 解析 经别是别行的
16、经脉。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分(多为肘、膝以上)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称为“入”;在颈部浅出体表,称为“出”;阴经的经别合入阳经的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称为“合”。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其循行特点的是十二经别。9.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是(分数:6.00)A.主蓄积渗灌气血 B.主经气的感应传导C.主运行气血津液D.主束骨而利机关解析:考点 经络学说 奇经八脉 解析 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当十二经脉的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当十二经脉的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八脉溢出,对十二经脉的气血予以补充,奇经八脉具有蓄积渗灌气血的功能。经筋是十二经脉
17、结聚散络于筋肉的体系,“主束骨而利机关”,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是经筋的功能。感应传导是经络的功能。主运行气血津液不是奇经八脉的功能。10.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咸”可致(分数:6.00)A.脉凝泣而变色 B.皮槁而毛拔C.筋急而爪枯D.肉胝皱而唇揭解析:考点 病因学说 五味偏嗜 解析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长期偏嗜某味,就会引起所入之脏功能偏盛,引起疾病发生。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多食咸,咸入肾,肾旺乘心,则
18、出现心的“华”和“体”的变化,出现脉凝泣(涩)而变色。11.厥阴经脉气血衰竭可出现(分数:6.00)A.戴眼,反折,瘛疭B.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C.口目动作,善惊忘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D.中热咽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 解析:考点 病机学说 经络病机 解析 素问诊要经终论说:“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忘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
19、,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咽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12.“故水病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机是(分数:6.00)A.肾病及心,水气凌心B.脾肾阳虚,水湿泛滥C.肺脾失司,津液不布D.肾病及脾,阳气不振 解析:考点 病机学说 津液病机 解析 “故水病者,下为肘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是肺肾病变,由肾及肺,子病犯母。肾病及心,水气凌心,是指肾阳不足,水液停留,水气向上影响及心,出现心悸的病变。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是指脾肾阳气不足,不能化水,水液停留的病变。肺脾气化失司,津液停积,是肺脾病变,宣肃和运化功能失常,水液停留的病变。肾病及肺,子
20、病犯母是“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机。13.下列不属于心的阳气虚衰的表现是(分数:6.00)A.心胸憋闷疼痛或暴痛B.心悸怔忡或惊恐C.心烦失眠多梦 D.肢冷或汗出惊厥解析:考点 病机学说 心阳虚衰 解析 心的阴阳气血失调,包括了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和心血虚、心阴虚、心脉痹阻等变化。心的阳气虚衰,由于阳虚则寒,寒凝血滞,不通则痛,可出现心胸憋闷疼痛或暴痛;瘀阻血脉,气血运行不畅,可出现心悸怔忡或惊恐;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退,全身失于温煦,可见肢冷;若心阳突然脱失,则可引起汗出肢厥。心烦失眠多梦,多为心阳偏盛,躁扰心神的表现,一般不会出现于心阳虚衰。14.对热厥证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医 综合 248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