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docx
《2013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3 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 第 卷( 30 分) 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藤 蔓 ( mn) 倾 轧 ( y) 拾 级而上( sh) 余勇可 贾 ( g) B.刹 那( sh) 浸 渍 ( z) 畏 葸 不前( x) 舐 犊情深( sh) C.粗 糙 ( co) 清 晰 ( x) 虚与 委 蛇( wi) 汗流 浃 背( ji) D.秘 鲁( m) 纤 维( xin) 气 喘 吁吁( chui) 蓦 然回首( m) 解析: A.蔓:应为 “wn” ; B.刹:应为 “ch” ; D.秘:应为 “b” ,喘
2、:应为 “chun”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蜇居 掂量 和事佬 直截了当 B.气概 安详 闭门羹 恰如其分 C.国籍 冒然 影碟机 淋漓尽致 D.揣摹 弦律 稻粱谋 变本加厉 解析: A.蜇 蛰;蛰,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惊。伏。虫。居。蜇,蜜蜂攻击人的动作。 C.冒 贸; D.摹 摩,弦 旋。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日,有市民报料称,鹭江地铁站 A 出口处,公共自行车网点内自行车的坐垫全都 不胫而 走 。由此看来,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B.李嘉诚 14 岁便辍学挑起家庭重担,高级职称与他无缘。但
3、经过他双手辛勤打下的 “ 商业帝国 ” ,恐怕只能使任何具有高级职称的人 望其项背 。 C.针对日方炒作我军舰火控雷达锁定日舰机一事,我国军事专家 分析说,为避免遭到突然袭击,打开搜索雷达和导弹火控雷达,从应对威胁的角度来说,我方进行瞄准锁定是 无可非议 的。 D.去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华政策突然转为强硬,不顾中国多次反对,挑战中国人民的核心利益,向台湾出售尖端武器,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 危言危行 ,只能使中美关系陷入僵局。 解析: A.不胫而走:为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不翼而飞:一般指(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可指言论、消息、诗文等不待宣传就迅速传播开了; B.
4、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 “ 只能望其项背 ” 表示 “ 赶不上 ” ; D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褒贬色彩不当。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关于美国以保利科技有限公司违反美国国内法律为由宣布对其实施制裁的行为,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表严正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并已向美方提出了严正交涉。 B.2 月 2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 “ 新国五条 ” ,虽然 “ 新国五条 ” 在内容上好像没有新意,但在语气上则显示出政府调控政策不动摇、力度不放松的决心。 C.目前国外媒体对歼 -15、歼 -31 的称呼广泛引用了国内网站中
5、的名称,这对扩大战机的影响 力,增强中国的航空文化,无疑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D.当一种崭新的思想与古代经典文献进行交流重建时,那些很大程度处于古代格言警句影响下的轶闻趣事,就能够获得新的生命,焕发新的活力。 解析: A.介词不当。 “ 关于 ” 介绍范围,应改为 “ 对于 ” ; B.词序不当,将 “ 虽然 ” 调到第二个 “ 新国五条 ” 之后,主语相同,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后; C.动宾搭配不当, “ 增强 ”不能与 “ 文化 ” 搭配。 答案: D 二、 (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 7 题。 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为了解这个精神,首先
6、必须弄清楚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寻求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对于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例如从事于实际政治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政治家。那么专就一个人来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能够成为什么呢?照中国哲学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问题就在于,人如欲得到这个同一,是不是必须离开社会,或甚至必须否定 “ 生 ” ? 照某些哲学家说,这是必须的。佛家 的 “ 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 ” ,道家的 “ 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 ” , 柏拉图也说 “ 肉体是灵魂的监狱 ” ,这些都是以为欲得到最高的
7、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 “ 生 ” 。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 “ 出世的哲学 ” 。而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 “ 入世的哲学 ” 。从入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入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它也许是积极的 ,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 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哲学。很难说这些人说得完全对了,或完全错了。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不能说这些人说错了,因为中国哲学,无论哪一家思想
8、,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孔子有个学生问死的意义,孔子回答说: “ 未知生,焉知死 ” 。孟子说: “ 圣人,人伦之至也 ” 。照字面讲,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由此似乎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也是入世的。 中国哲学中所谓圣人,与佛教中所谓佛以及耶稣教中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畴中的。从表面上看,儒家所谓圣人似乎尤其是如此。在古代,孔子以及儒家的人,被道家的人大加嘲笑,原因就在此。 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已,中国哲学不是可以如此简单地了解的。专就中国哲学中主要传统说,我们
9、若了解它,我们不能说它是入世的,然而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它既入世而又出世。有位哲学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地描写他: “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 这正是中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有了这种精神,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它是很实用 的,但是并不肤浅。 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对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这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它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如何统一起来呢?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 5.下面是关于 “ 中国哲学的精神 ” 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寻求如何
10、解决个人与宇宙的同一,是否必须离开社会,甚至必须否定 “ 生 ” 这一问题。 B.寻求如何解决中国哲学是 “ 出世哲学 ” ,还是 “ 入世哲学 ” ,或者是二者兼有的问题。 C.寻求如何做到 “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 的方法,达到中国哲学的最理想主义。 D.寻求解决将中国哲学的 “ 入世 ”“ 出世 ” 这对反命题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整体的问题。 解析:从第一段的 “ 寻求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 和文末的 “ 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 ” 可以知道正确。 答案: D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世的哲学 ” 讲求超道德价值
11、,主张人要想得到最高的成就,就必须离开社会,甚至脱离 “ 生 ” 。 B.“ 入世的哲学 ” 只讲求道德价值,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讲政治 ,说道德。 C.佛家的 “ 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 ” ,道家 “ 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 痈 ” ,柏拉图的 “ 肉体是灵魂的监狱 ” ,都是对 “ 生 ” 的否定。 D.中国哲学中的所谓圣人,与佛教中的所谓佛以及耶稣教中的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畴中的,因为中国哲学中的理想人格,是讲求入世的。 解析:强加因果,而且 “ 中国哲学中的理想人格,是讲求入世的 ” 也错,原文是 “ 由此似乎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也是入世的 ”
12、,不是必然。 答案: D 7.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从中国哲学的历史的主流入手进行论述,突出了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在文中具有统帅全文的作用。 B.文章二至三段扣住是否必须离开社会甚至必须否定 “ 生 ” 的问题,论述了 “ 出世的哲学 ” 和 “ 入世的哲学 ” 对这问题的不同看法及它们各自的局限。 C.文章四至五段论述了中国哲学表面上看是 “ 入世的哲学 ” ,实际上我们不能说它是入世的,然而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因为它既是入世又是出世的。 D.文章第六段围绕入世与出世,提出了中国哲学的任务和所求解决的问题就是将中国哲学的入世
13、与出世这对反命题统一起来以形成一个合命题的整体。 解析: “ 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 错,中国哲学的精神应为 “ 寻求解决这个问题 ” 。 答案: A 三、 (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8 10 题 虎丘记( 袁宏道 )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其 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 迨 蔀屋,莫不靓妆丽 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
14、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 以 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属 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 而 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 则 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 度 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 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
15、、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 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 “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 ” 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冠士女,下 迨 蔀屋 迨:到、至 B.属 而和者,才三四辈 属:连缀 C.每 度 一字,几尽一刻 度:吐 D.吏 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吏:做官 解析:属:跟随。 答案: B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
16、 山无高岩邃壑 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 B.竞 以 歌喉相斗 秦亦不 以 城予赵 C.一人缓拍 而 歌 吾尝终日 而 思矣 D.则 箫板亦不复用 于其身也, 则 耻师焉 解析: A.第一个 “ 其 ” ,代词,意为 “ 这 ” ;第二个 “ 其 ” ,人称代词,意为 “ 他 ” ; B.两个 “ 以 ” 均为介词,第一个 “ 以 ” 意为 “ 用 ” ,第二个 “ 以 ” 意为 “ 把 ” ; C.“ 而 ” 均为修饰,意为 “ 地 ” ; D. 第一个 “ 则 ” 连词,意为 “ 于是 ” ,第二个 “ 则 ” ,连词,表转折,意为 “ 却 ” 。 答案: C 1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17、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 段首先交代了虎丘的方位,虽 “ 其山无高岩邃壑 ” ,却因其 “ 近城 ” 而吸引众多游人。由此作者确定了审美重心,不在林泉岩壑,而在游人旅客及他们纵游虎丘的情景图画。 B.第 段 “ 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 ” 三句,作者以比喻兼夸饰的描绘,分别从游人密度之大、歌者数量之多、饮酒场面之盛三个角度,生动描绘出虎丘中秋游客如云的盛况。 C.第 段月夜赛歌场面的描绘,作者用 “ 布席之初 ”“ 未几 ”“ 已而 ”“ 比至 ” 几个标志时间推移的词语连带出一幅幅动人画面;场面由喧闹而转向幽静,突出了赛歌的紧张而快乐。 D.第 段 作者从 “ 歌者闻令来,
18、皆避匿去 ” 的情景中,感受到封建社会官吏的 “ 横行气盛 ”和封建官差的 “ 庸俗粗野 ” ,表现了作者对于官场的厌恶和鄙视,也是作者呈请解官的重要原因。 解析: “ 赛 歌的紧张 ” ,文中无此意。 答案: C 第 卷( 120 分) 四、( 27 分) 11.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按要求答( 1) ( 2)题。( 13 分)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
19、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 好问则裕。 ” 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 节选自( 刘开问说) (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解析: “ 于 ”“ 有道 ”“ 正 ” 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答案: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请教),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判定是非)。 是己而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四川省 德阳市 第二次 诊断 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