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考模拟地理.docx
《2014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考模拟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考模拟地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考模拟地理 一、选择题 若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甲地比乙地 (0, 60E)总是先看到日出, T 表示某日甲地与乙地日出的时间差。下图示意 T 的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是 ( ) A.a B.b C.c D.d 解析: 乙地的地理坐标是 (0, 60E),故乙地位于赤道上,而甲地比乙地总是先看到日出,则甲、乙两地不在同一经线上,则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只能是春、秋二分日。而据图中可知,甲地最多早 3 小时,最少早 1 小时,而日出最早 a 时应为夏至,日出最晚 c 时应为冬至,则春秋分应位于 ac 之间,且位于其中间的平分线处,而
2、b 恰好位于其平分处,故 b处是使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 故选 B。 答案: B 2.甲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 A.30N, 90E B.30S, 45E C.20N, 75E D.20S, 30E 解析: 由于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甲地比乙地总是先看到日出,则甲地经度较乙地偏东,甲地比乙地日出早最少需 1 时,最多需 3 时,而乙地为 60E,则甲地经度范围在 75E 到 105E之间, 而 B( 30S, 45E)、 D( 20S, 30E)不在这一范围之内, C( 20N, 75E)在这一范围的边界上,不在范围之间,故只有 A( 30N, 90E)符合题意。 故选 A。 答案: A
3、3.与乙地相比, a 日甲地 ( ) A.早 3 小时看到日落 B.晚 3 个小时看到日落 C.早 1 小时看到日落 D.晚 1 个小时看到日落 解析: 此题的关键是时间上的早晚是看数值的大小,即 21 时比 20 时早 1 小时。乙地位于赤道上,日出为 6 时,日落为 18 时。乙地的经度为 60E,甲地经度为 90E,当乙地日出时,甲地为 8 时,当乙地日落时,甲地为 20 时。 a 日甲地比乙地早 3 小时日出,故甲地日出时间应为当地 3 时,而当地正午为 12 时,故甲地昼长 18 时,则甲地日落时间为 21 时,比 20时早 1 时。故 a 日甲地比乙地早 1 小时看到日落。 故选
4、C。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 (雪 )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通过等压线判断,这是山地地形。 甲乙两处分别位于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选 C。 答案: C 5.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 ) 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A. B. C. D. 解析: 甲地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所以降雨,而乙地相反;风
5、向可以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 故选 A。 答案: A 读我国某处风蚀蘑茹等高线图(实线为图上可见部分,虚线表示被上部遮盖的部分)。回答下列各题。 6.图中 P 等值线的数值为 ( ) A.813 米 B.814 米 C.815 米 D.816 米 解析: 由图可知,此图的等高距为 1 米,实线为图上可见部分,虚线表示被上部遮盖的部分,而 814 米 等高线为虚线,说明该处地形被 P 阻挡, P 海拔高于 814 米,所以 P 等值线的数值为 815 米。 故选 C。 答案: C 7.若用木条支撑以防止该景观悬空部位坍塌,则 P 处木条的长度约为 ( ) A.0.5 米 B.1.5 米
6、C.2.5 米 D.3.5 米 解析: 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称风蚀蘑菇。根据风蚀蘑菇的特点,用木条支撑以防止该景观悬空部位坍塌,支撑上部高度应为 P 的高度即 815 米,支撑下部高度 h 为 813 米 h 814 米 ,两 者相减,所以木条的长度约为 1 米到 2 米。 故选 B。 答案: B 读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预测)图及其某处郊区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 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图(单位:万人 /年) 8.有关北京市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949 1964 年比 19902000 年增长速度慢 B.北京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 C.建国后北京人口自
7、然增长率变化不大 D.1990 年以后大量人口迁入 解析: 1990 年以后,随着北京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城市,形成大规模就业需求和创业机会,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北京外来人口增长和户籍迁移为主的人口激增 。故选 D。 答案: D 9.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该处郊区 ( ) A.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B.人口增长数量逐渐缩小 C.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D.从事粮食生产人口增多 解析: 可以用排除法, A 人口数量是北京市人口数量增长,不是郊区变化。 B 郊区人口在增加。 从图中可以看出男性人口数量远大于女性人口数量。 D 从事粮食生产的人口减少。故选C。 答案: C 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
8、用瓶装水厂。读图,回答第下列各题。 10.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 A.利用优于授权地的水源 B.靠近技术发达地区 C.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 D.降低运输成本 解析: 瓶装水是市场型,需要离市场近。 瓶装水厂布局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如此选址主要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 。故选 D。 答案: D 11.瓶装水厂的建设使所在地 ( ) 就业岗位增加 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 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 吸引相关企业集聚 城市等级提升 A. B. C. D. 解析: 瓶装水厂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吸引相关企业聚集,但不会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与城市等级提升没有多大关系。 故选
9、 B。 答案: B 二 、综合题 1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 10 35,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你是依据图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6 分) 解析: 根据材料提示 “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 10-35 ,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 ,甲位于安徽淮北的平原地区,乙位于江南的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所以乙地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 答案: ( 6 分)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
10、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 30%来自安徽省(见下图)。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6 分) 解析: 相对安徽省,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同时距离安徽省近,因而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 答案: ( 6 分)就业机会多(劳动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教育等条件好;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接近)。 (3)根据上图所示信息,分析 2008 年以来图中服装产业转移的原因。( 8 分) 解析: 服装加工工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安徽省和广东省相比较的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甘肃省 天水 一中 高考 模拟 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