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3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23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这是一种( )(分数:2.00)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3.被恩格斯称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的是( )(分数:2.00)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B.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2、,而是过程的集合体C.存在就是被感知D.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分数:2.00)A.否认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分数:2.00)A.B.C.D.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
3、学意义是( )(分数:2.00)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意识来源于人脑7.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的中介是( )(分数:2.00)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D.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8.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说明( )(分数:2.00)A.纯粹的理论必然会导致神秘主义B.任何理论认识都是人的实践的结果C.社会生活
4、实践是产生神秘主义理论的唯一根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9.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 )(分数:2.00)A.认识必然,争取自由B.实现共产主义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实现共同富裕1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分数:2.00)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喻指( )(分数:2.00)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C.人
5、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12.商品的本质特征绝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价值的本质体现( )(分数:2.00)A.商品的交换价值B.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C.商品的使川价值D.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13.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劳动力是商品,劳动力价值( )(分数:2.00)A.是由劳动者创造,然后全部归劳动者所有B.是由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决定的D.仅仅是由劳动者本身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这取决于( )(分数:2.00)A.价值规律B.资本积累C.资本循环D.资本主义
6、基本矛盾的阶段性15.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标志是( )(分数:2.00)A.唯物史观的发现B.剩余价值的发现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共产主义同盟宣布成立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6.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7.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分数:2.00)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18.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
7、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分数:2.00)A.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B.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C.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D.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9.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分数:2.00)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B.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C.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D.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8、20.1912 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 世纪 50 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分数:2.00)A.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B.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C.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D.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2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
9、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含义有( )(分数:2.00)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B.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C.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的22.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分数:2.00)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它属于上层建筑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2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是( )(分数:2.00)A.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复杂劳动要经过专门的训练B.简单劳动是历史范畴,复
10、杂劳动是永恒的范畴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D.在同一劳动时间内一个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等于多个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24.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基本形式有( )(分数:2.00)A.流动的过剩人口B.潜伏的过剩人口C.停滞的过剩人口D.绝对的过剩人口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缓和的结果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
11、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C.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D.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也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6.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B.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C.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D.没有论述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27.下列选项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两者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B.前
12、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C.后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D.“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28.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6.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材料 2 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
13、“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人类的一切智慧都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结晶。“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在总结中国共产党 80 年实践的基本经验时指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胡锦涛同志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中,要求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
14、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 13 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请回答:(分数:6.00)(1).分析以上材料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数:2.00)_(2).分析材料 1 观点的合理性及局限性。(分数:2.00)_(3
15、).结合材料 1、2 并联系现实分析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分数:2.00)_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23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这是一种( )(分数:2.00)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解析:解析:唯物主义共有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题干部分内容描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一种或几种物质想象成世界本原。这是一种天才的设想,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3.被恩格斯称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的是( )(分数:2.00)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B.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C.存在就是被感知D.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解析:解析: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思想”。据
17、此,本题选 B。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分数:2.00)A.否认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旋风”“瞬息万变”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是不可知的,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一种诡辩论,是错误的。5.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
18、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错误,承认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理解正确。理解错误,“见仁见智”强调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没有否认真理,这里不否定真理是客观的。说法正确,“胸有成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本题答案选 C。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分数:2.00)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实践是检验
19、真理的标准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意识来源于人脑解析:解析:A 选项本身观点错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排除。D 选项本身观点也错误,意识来源于实践,不是“来源于人脑”。人脑只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承担者。B 选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本身观点没有错,但是与题干设问没有任何关系。本题选 C。题干材料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米”的客观存在,即使有巧妇也无法“炊”,这句话引申为要发挥巧妇本身主观能动性,但是也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故选 C。7.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的中介是( )(分数:2.00)A.绝
20、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D.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属于记忆型知识点。实践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8.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说明( )(分数:2.00)A.纯粹的理论必然会导致神秘主义B.任何理论认识都是人的实践的结果C.社会生活实践是产生神秘主义理论的唯一根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
21、标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对理论认识的作用。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的这一观点立足于实践、依靠实践来解决一切理论上的问题。实践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具有目的和要求的主观因素,又具有客观的物质因素,是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它能够使主观客观化、现实化,因而是认识客观性的基础和准绳。理论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正确的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反之,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方面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并从社会实践中找到它们产生的根源。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2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