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3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23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分数:2.00)A.物质决定意识B.人在认识上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一切从实际出发3.2015 年 8 月,是日本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 70 周年纪念。一些人认为只有原子弹才是真正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即使在用原子弹轰炸了广岛之后,日本军部仍然认为美国只有一枚炸弹,日本
2、可以继续坚持。在 1945 年 8 月 6-8 日,他们在有时间投降的情况下拒绝投降。在长崎受到原子弹轰炸后,日本天皇才最终宣布投降。这些人的观点是片面的,原因在于( )(分数:2.00)A.社会历史趋向属于非决定论范畴B.主体选择是否正确由结果来决定C.人们的活动离不开社会规律作用D.社会生活的未来发展具有多样性4.据报道,我国每年家用电器的理论报废量已超 5000 万台,且以年均 20的速度在增长。大量废旧家电产品,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变成“环境炸弹”,利用好就会成为“城市矿山”。由“环境炸弹”变成“城市矿山”的哲学依据是( )(分数:2.00)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B.真理性的认识是
3、不断向前发展的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 )(分数:2.00)A.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是朴素唯物论的观点C.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6.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表明( )(分数:2.00)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7.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4、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这段话表明费尔巴哈的观点( )(分数:2.00)A.没有研究历史问题B.属于历史唯心主义C.对历史研究是唯物的D.对所有问题的研究都是唯心的8.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是指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所表现的自主性、目的性。这个“可能性空间”( )(分数:2.00)A.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等既定条件决定的B.是由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多种随机现象构成的C.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偶然因素的重要作用D.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必然因素的重要作用9.“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
5、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分数:2.00)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C.科技革命会引起社会政治革命D.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10.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对此,鲁迅先生说:“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士兵。”与鲁迅先生观点相一致的有( )(分数:2.00)A.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B.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C.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D.杰出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11.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根本原因是( )(
6、分数:2.00)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2.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分数:2.00)A.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B.可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C.固定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D.不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分数:2.00)A.商品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能力不足C.人口增长过慢D.货币供应不足14.各种经济杠杆之所以能够从宏观上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发展,根本在于它们是( )(分数:2.00)A.和价值规律相联系的价值形式B.提高经济效益的工具C.经济利益的调节者D.行政调节手段的补充15.资本
7、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这说明( )(分数:2.00)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B.资本主义能够自我发展到社会主义C.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16.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特征是( )(分数:2.00)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B.按需分配C.国家消亡D.对生产实行有计划地组织和管理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7
8、.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是因为,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分数:2.00)A.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B.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C.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D.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9.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分数:2.00)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
9、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20.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而远隔数万公里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这一事件反映出( )(分数:2.00)A.世界上任何两个现象之间都存在着客观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也是不同的21.近年来,我国北方某研究所分析中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
10、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 亩约等于 0067 公顷)达到 6897 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 )(分数:2.00)A.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C.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D.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22.曾几何时,由于技术限制,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分数:
11、2.00)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3.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B.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C.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24.恩格斯提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这说明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 )(分数:2.00)A.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B.商品才能实现等价交换C.价值规律才能
12、表现出来D.交换价值才能表现价值25.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依靠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分数:2.00)A.是对资本主义积累的整个过程的概括B.是对资本主义积累的后果的概括C.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质D.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根源26.钱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魔力可以用一个公式化语言概括:有之不必然,无之则必不然。换句话说就是:有充足的竞选经费并不能保证成功,而没有这样的经费则保证不能成功。美国总统大选耗金钱,这不是什么秘密。这表明资本主义民主( )(分数:2.00)A.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B.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基础上的民主C.从历
13、史上看是没有进步作用的民主D.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在( )(分数:2.00)A.从根本上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B.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运用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D.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2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其科学性体现在( )(分数:2.00)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方向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
14、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做详尽的细节描绘D.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和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29.关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除了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上作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外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实证的剖析,科学地论证了( )(分数:2.00)A.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B.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C.资本主义灭亡的具体途径和方式D.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23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
15、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分数:2.00)A.物质决定意识B.人在认识上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解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个正确的观点。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个体在认识活动中,由于生理、心理、经验、知识、能动性的发挥以及看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因而会出现认识上的个体特征和差异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蕴涵的哲理正是反映了人在认识上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而不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因此,正确答案为 B。3.2015 年 8 月,
16、是日本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 70 周年纪念。一些人认为只有原子弹才是真正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即使在用原子弹轰炸了广岛之后,日本军部仍然认为美国只有一枚炸弹,日本可以继续坚持。在 1945 年 8 月 6-8 日,他们在有时间投降的情况下拒绝投降。在长崎受到原子弹轰炸后,日本天皇才最终宣布投降。这些人的观点是片面的,原因在于( )(分数:2.00)A.社会历史趋向属于非决定论范畴B.主体选择是否正确由结果来决定C.人们的活动离不开社会规律作用 D.社会生活的未来发展具有多样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所谓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
17、决定作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因此,C 项符合题干要求,而 A 项表述错误,被排除。主体选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而不是由结果来决定,所以 B 项不正确。题干内容未涉及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性,故 D 项也被排除。4.据报道,我国每年家用电器的理论报废量已超 5000 万台,且以年均 20的速度在增长。大量废旧家电产品,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变成“环境炸弹”,利用好就会成为“城市矿山”。由“环境炸弹”变成“城市矿山”的哲学依据是( )(分数:2.00)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B.真理性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
18、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解析:解析:“环境炸弹”和“城市矿山”作为形象的比喻,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无法改变,A 项错误;B、C 项与题干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 D。5.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 )(分数:2.00)A.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是朴素唯物论的观点C.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共同原则的确认。在认识论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两种认识论的对立,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在哲学史上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们都坚持人的认识是主体
19、对客体的反映这个共同原则,所以称之为唯物论的反映论。因此,正确答案为 D。6.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表明( )(分数:2.00)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解析:解析:列宁的论述体现了真理的相对性,揭示了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
20、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但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亦即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A、C、D 项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绝对性,说法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B。7.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这段话表明费尔巴哈的观点( )(分数:2.00)A.没有研究历史问题B.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C.对历
21、史研究是唯物的D.对所有问题的研究都是唯心的解析:解析:题中内容是马克思的话。费尔巴哈是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但对社会历史问题的研究却是唯心主义的。题中这句话批判的就是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因此,正确答案为 B。8.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是指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所表现的自主性、目的性。这个“可能性空间”( )(分数:2.00)A.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等既定条件决定的 B.是由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多种随机现象构成的C.体现了历史发
22、展中偶然因素的重要作用D.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必然因素的重要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的主体选择性的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由于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与外部各种因素、条件的相互作用,使一个民族的发展表现为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种可能性能够实现,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的选择性并不否定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两者是内在统一的。这是因为:主体选择的对象只能存在于“可能性空间”中,“可能性空间”是选择活动的前提,而这个“可能性空间”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和其他既定条件所决定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12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