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试卷 3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因为( )(分数:2.00)A.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3.“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
2、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这说明( )(分数:2.00)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B.生产关系就是生产力C.生产关系是合作关系D.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4.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分数:2.00)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5.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
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分数:2.00)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自由理性的外化6.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人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分数:2.00)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C.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D.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7.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
4、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 )(分数:2.00)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8.“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阳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分数:2.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C.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D.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9.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里的“物质
5、生活条件”是指( )(分数:2.00)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态系统D.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10.有一个部落位于沼泽地边缘,经常出现人和牲畜陷入沼泽溺亡的事件,导致该部落人口稀少,经常被其他部族欺负。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全族人迁到了一片水草肥美的草原。环境的改变导致该部落人口大量增加,马匹牲畜也膘肥体壮,逐渐吞并了其他部落成为草原的霸主,并最终入主中原,导致了朝代的更迭。这个故事说明( )(分数:2.00)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决定社会发展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能加速社会发展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决定力量11.恩格斯论述“从
6、猿到人”时说:“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一切其他动物强。”他认为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分数:2.00)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B.人类能够促进社会发展C.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D.人类能以尊重自然界为前提12.“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这表明( )(分数:2.00)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的性质决定社会存在的性质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区分是相对的13.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伟大历史,出现了很多经济独霸一时的王朝
7、,一度站在世界文明的巅峰。但到了清朝末期,虽然经济实力仍然雄厚,却屡屡受到以前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侵略,这说明( )(分数:2.00)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往往是最高的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一定是最高的D.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不受社会存在的制约14.我们常常说“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是因为社会意识具有( )(分数:2.00)A.相对独立性B.历史继承性C.能动作用性D.绝对发展性15.马克思说:“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分数:2.0
8、0)A.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B.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16.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其突破口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它遵循了( )(分数:2.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17.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表明( )(分数:2.00)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
9、作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18.恩格斯说:“国家一旦成了对社会的独立力量,马上就产生了新的意识形态。”这说明( )(分数:2.00)A.国家对意识形态产生影响B.国家是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产物C.意识形态要同国家相适应D.政治上层建筑影响思想上层建筑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分数:2.00)A.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B.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规定的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
10、13,分数:26.00)20.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1.“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鲁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人们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状况B.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其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C.人们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D.人们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相对独立性22.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断畜,“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一观点( )(分数:2.00)A
11、.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B.属于唯心主义英雄史观C.认识到了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D.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3.“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这是因为( )(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分数:2.00)A.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
12、识发展的重要途径B.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C.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D.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25.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油灯,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分数:2.00)A.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C.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D.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26.福建在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
13、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分数:2.00)A.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B.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C.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D.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27.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的和谐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相配套的和谐文化。上述对和谐文化的认识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分数:2.00)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
14、用28.从各国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小农社会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时,都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问题。这段话说明( )(分数:2.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C.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普遍性D.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29.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平原和海边的人们,绝不会以林业为主业,而生活在高原山地的人们,也绝不会以航运和捕鱼为主业。由于自然条件的种种差异,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的种、养业各有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从美洲和亚洲的发展差异可以看出( )(分数:2.00)A.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地理环
15、境为人们提供了劳动对象C.地理环境决定了生产力的不同布局D.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生活有重要影响30.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地理环境却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面临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 )(分数:2.00)A.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C.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31.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18 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
16、此。”这段话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分数:2.00)A.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可以滞后或超前于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D.社会意识不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3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这段话表达的观点是( )(分数:2.00)A.劳动资料是衡量生产力的客观尺度B.劳动资料是生产关系的指示器C.劳动资料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D.生产方式区分不同的经济时代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试卷 3答案解
17、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因为( )(分数:2.00)A.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18、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反映社会存在因而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答案为 A。3.“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这说明( )(分数:2.00)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B.生产关系就是生产力C.生产关系是合作关系D.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性。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制约和支配着其他社会关系。答案为 D。4.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
19、“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分数:2.00)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题干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创新设计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创新设计引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材料没有体现创新对社会制度及思维方式的影
20、响,也没有体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ABC 错误。答案为 D。5.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分数:2.00)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固然具有自然属性和意识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和意识属性中渗透着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人的前提属性,但人突破了自然属性的某些限制而创造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使自然属性从属和包含于社会属性之中。人的社会
21、属性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在社会关系中产生和发展的,是由社会决定的。所以 A不正确。答案为 C。6.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人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分数:2.00)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C.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D.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存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22、,导致人们的社会意识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正确答案为 D。时代精神精华的变化与题意无关,A 项错误;主体的认识能力无论发生何种变化,主观都要符合客观,B项错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不会发生变化,C 项错误。7.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 )(分数:2.00)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现人生价值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解答本题要紧紧抓住题干中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任何人都要努
23、力学到”两处关键话语,这说明学习雷锋同志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C。8.“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阳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分数:2.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C.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D.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题干中诗句的意思是:白天下地锄草夜晚回家搓麻绳,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自照看着自己的家。小孩子们还没有学会耕田和搓麻绳的本领,也都勤快地趁着桑树的阴凉学习种瓜。当时的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社会,吃的穿的都靠自己生产。正是这一社会生产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人类社会 及其 发展规律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