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29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2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29及答案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129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数:2.00)_2.简述大学“三纲领”“八条目”的具体内容。(分数:2.00)_3.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分数:2.00)_4.简述元认知策略的主要内容。(分数:2.00)_二、分析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5.必答题(分数:2.00)_6.教育的社会功能。(分数:2.00)_7.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分数:2.00)_8.试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分数:2.00)_9.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
2、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分数:2.00)_三、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12.00)10.劳动起源说(分数:2.00)_11.榜样示范法(分数:2.00)_12.“有教无类”(分数:2.00)_13.“文翁兴学”(分数:2.00)_14.最近发展区(分数:2.00)_技能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129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3、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掌握情况。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说明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同时,考生应对各因素的作用做一个简要的阐述。2.简述大学“三纲领”“八条目”的具体内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三纲领”。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
4、为“三纲领”。 “明明德”,就是指把人天生的善性“明德”发扬光大。朱熹认为,“亲民”应改作“新民”,解释为推己及人,使人们去其“旧染之污”,也臻于善的境界。 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止于至善”。每个人都应在其拥有不同的身份时做到尽善尽美。 (2)“八条目”。 为了实现“三纲领”,大学进一步提出一系列具体步骤。大学以为人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可细分为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八条目”。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被视为“为学入手”或“大学始教”。格物、致知是对先秦儒家学习起点思想和知识来源思想的概括。 诚意、正心、修身。 这要求人即使闲居独处,也要谨慎小心,不敢
5、有一念差池。因为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所谓正心,就是不受各种情绪的左右,始终保持认识的中正。修身不再局限于个人内心的自省和自律,开始走出自我,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再认识、要求和提高自我。 齐家、治国、平天下。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个人完善的最高境界。“八条目”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同样表现了易解性和可行性。“八条目”的逻辑程序反映出古代宗法等级制度的影响。作为对先秦儒家为学过程最为明确、概括和完整的表述,“八条目”对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为学、为人与为政有极大影响。)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三纲领”“八条目”的识记程度。对于这一考点,
6、考生还应该尝试分析其历史影响,以达到对该考点的全面掌握。3.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育性教学”的含义: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2)“教育性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正因如此,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工作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的目的,教学还必须设立一个近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多方面的兴趣”。 (3)“教育性教学”的意义: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的教育家,他提
7、出了革新教育学的观点,使教育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方面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范例。他的突出贡献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和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4.简述元认知策略的主要内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给学习做计划就好比是足球教练在比赛前针对对方球队的特点
8、与出场情况提出对策。不论是完成作业,还是为了应付测验,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应当有一个一般的“对策”。 (2)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它包括: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领会监控主要指的是学习者在头脑里有一个领会目标。随着这一策略的执行,如果找出了这个重要细节,会因达到目标而体验到一种满意感。但是,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细节,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从而采取措施。 (3)调节策略。 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测验时跳过某个
9、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认知策略的组成部分。元认知策略是与认知策略共同起作用的。认知策略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元认知策略则监控认知的运用。二、分析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5.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6.教育的社会功能。(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从教育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的方面看,教育具有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两大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10、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表现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人口功能。 首先,从教育的经济功能来看,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而现代教育则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其次,从教育的政治功能来看,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再次,从教育的文化功能来看,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传播、交流和融合文
11、化的功能,同时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最后,从教育的人口功能来看,教育能够控制人口的规模,同时能够提升人口的整体素质。教育的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与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与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社会流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社会功能的掌握情况。从教育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的方面看,教育的社会功能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考生可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7.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制约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模拟 12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