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3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3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33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 33及答案解析(总分:7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 )。(分数:2.00)A.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B.行为人实施了危害行为C.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可责性2.就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而言,我国采取的比较可取的学说是( )。(分数:2.00)A.罪、责平行说B.基础理论说C.罪、责、刑平行说D.犯罪构成说3.刑法第 24条第 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该刑罚处理方式属于( )。(分数:2.00)A.消灭处理
2、方式B.定罪免刑方式C.定罪判刑方式D.转移处理方式4.下列关于刑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收容教养属于一种非刑罚处理方法B.只有刑罚才是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C.对行为人作有罪宣判但免予刑事处罚的,不属于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D.没收违禁品和追缴犯罪所得不属于非刑罚处理方法5.刑法第 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属于刑事责任承担方式中的( )。(分数:2.00)A.转移处理方式B.定罪判刑方式C.定罪免刑方式D.消灭处理方式6.刑法第 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
3、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这属于刑事责任承担方式中的( )。(分数:2.00)A.转移处理方式B.定罪判刑方式C.定罪免刑方式D.消灭处理方式7.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剥夺或限制犯罪人的某种权益,使犯罪人感到痛苦,这体现的刑罚功能是( )。(分数:2.00)A.教育改造功能B.安抚功能C.惩罚功能D.威慑功能8.刑罚威慑功能的对象是( )。(分数:2.00)A.有可能犯罪的不稳定分子B.人民群众C.犯罪人D.被害人9.下列选项是刑罚一般预防对象的是( )。(分数:2.00)A.人民群众B.犯罪被害人C.不稳定、有可能犯罪的人D.犯
4、罪人10.我国对刑罚的目的采取的学说是( )。(分数:2.00)A.报应主义学说B.威吓主义学说C.功利主义学说D.相对报应刑论学说11.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使得刑法的规定从抽象变成具体,从而使得社会上一些有犯罪倾向的人不敢实施犯罪,这体现了刑罚具有( )。(分数:2.00)A.剥夺功能B.教育功能C.威慑功能D.惩罚功能12.通过对实施经济犯罪的人适用财产刑,剥夺其再次实施经济犯罪的资金,这体现了刑罚的( )。(分数:2.00)A.一般预防B.特殊预防C.教育功能D.鼓励功能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3.下列情形构成集合犯的是( )。(分数:2.00)A.数次实施非
5、法行医行为的B.以赌博为业的C.连续实施抢劫行为的D.以牟利为目的数次传播淫秽物品的14.下列情形不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是( )。(分数:2.00)A.侮辱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B.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与体罚虐待致人死亡C.强制猥亵侮辱妇女致人死亡D.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致其死亡1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结合犯所结合的数罪必须是数个不同的犯罪B.牵连犯的数个:行为必须触犯不同的罪名C.吸收犯成立的前提是数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D.同种数罪不能成为并罚数罪16.下列情形应当认定为吸收犯的是( )。(分数:2.00)A.非法制造枪支又持有该枪支的B.行为人伪造增值税发票,
6、同时又有伪造发票上印章的行为C.行为人以杀人、伤害或者故意损毁航空器的方法劫持航空器,因而致人死亡、重伤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毁坏的D.行为人实施抢劫行为后又为了杀人灭口而将被害人杀害的17.下列关于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时间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时间开始于犯罪成立之日B.行为人可能负刑事责任的时间开始于司法机关追诉犯罪之日C.确定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时间开始于刑罚执行完毕之日D.承担刑事责任的时间就是对犯罪人进行有效追诉的期间18.下列情形属于以消灭处理方式承担刑事责任的是( )。(分数:2.00)A.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B.犯罪人死亡C.经特赦予以释放
7、D.享有外交特权或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19.下列对刑事责任、刑罚和犯罪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罪是刑事责任产生的法律事实根据B.犯罪与刑事责任之间是因果关系C.刑事责任、刑罚和犯罪三者互相依存D.有刑事责任未必有刑罚2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刑罚是国家对犯罪人的否定性评价B.刑罚是犯罪的唯一前提和基础C.一般预防针对的是人民群众D.一般预防所预防的对象具有不特定性21.刑罚对犯罪人的功能包括( )。(分数:2.00)A.安抚功能B.剥夺功能C.惩罚功能D.教育改造功能22.下列对刑罚目的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
8、:2.00)A.一般预防针对的是人民群众B.所有的刑罚都具有特殊预防的目的C.特殊预防只针对犯罪人D.刑罚对人民群众的教育活动属于一般预防的范畴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23.简述想象竞合犯和法条竞合犯(法规竞合)的区别。(分数:2.00)_24.简述牵连犯的构成特征及处断原则。(分数:2.00)_25.简述刑事责任的特征。(分数:2.00)_26.简述刑事责任的根据。(分数:2.00)_27.简述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分数:2.00)_28.简述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分数:2.00)_四、案例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6.00)甲为了牟取暴利,从事
9、拐卖妇女的活动。一日,甲以外出介绍工作为名将本村妇女乙骗出,准备出卖给他人为妻。在拐卖途中,甲见乙年轻貌美,于是对乙实施了奸淫行为。在与买主交涉后,由于价格问题,双方没有达成一致。于是,甲继续寻找买主。为了牟取更多暴利,甲将乙卖给一实施强迫妇女卖淫活动的犯罪团伙。该卖淫团伙多次强迫乙实施卖淫活动。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分数:4.00)(1).甲的行为属于罪数形态中何种犯罪形态?为什么?(分数:2.00)_(2).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为什么?(分数:2.00)_29.窦某以去广东打工为名,将同乡女青年程某骗到广东某县,以 1万元的价格卖给该县村民封某为妻,因封某需要程某的婚姻状况
10、证明,先付 6 000元,等到窦某将此证明办来后再补 4 000元。窦某返回城后,即找到田某(另案处理),请其帮忙私刻“乡政府“公章一枚,刻好后,窦某将事先写好的假证明盖上章,即将印章销毁,后二人将此证明带到广东某县封某处,封某给窦某补交了 4 000元。 请根据上述材料全面分析窦某和封某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30.试论罪数的区分。(分数:2.00)_31.试论吸收犯。(分数:2.00)_32.试论刑事责任的功能。(分数:2.00)_33.试论刑罚的功能。(分数:2.00)_34.试论刑法上特殊预防的作用。(分数:2.00)_法律硕
11、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 33答案解析(总分:7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 )。(分数:2.00)A.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 B.行为人实施了危害行为C.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可责性解析:解析:在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上,考试大纲坚持哲学与法学根据说。就法学根据而言,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仅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或者仅有犯罪构成,都不可能成为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只有它们密切结合形成犯罪构成事实即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才是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可见,
12、选 A项。2.就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而言,我国采取的比较可取的学说是( )。(分数:2.00)A.罪、责平行说B.基础理论说C.罪、责、刑平行说 D.犯罪构成说解析:解析:就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而言,我国有罪、责平行说,基础理论说和罪、责、刑平行说三种学说。基础理论说认为,刑事责任在价值功能上具有基础理论的意义,它所揭示的是刑法的基本原理,其具体内容应当有犯罪论、刑罚论和罪刑各论。罪、责平行说认为,刑事责任是与犯罪相对应并发生直接联系的概念。犯罪是刑事责任的前提,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刑罚虽然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实现方式,非刑罚处理方法也是实现刑事责任的方式之
13、一。所以刑罚与非刑罚处理方法,同是刑事责任的下位概念。罪、责、刑平行说认为,犯罪、刑事责任、刑罚是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范畴,刑事责任是介于犯罪与刑罚之间联结犯罪与刑罚的纽带。刑事责任与犯罪的关系是:犯罪是刑事责任的前提,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是:刑事责任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我国采取的比较可取的学说是罪、责、刑平行说。故选 C项。3.刑法第 24条第 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该刑罚处理方式属于( )。(分数:2.00)A.消灭处理方式B.定罪免刑方式 C.定罪判刑方式D.转移处理方式解析:解析: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包括
14、定罪判刑方式、定罪免刑方式、消灭处理方式和转移处理方式,其中,定罪免责方式是指法院对犯罪人认定有罪作出定罪判决而免除处罚。刑法第 24条第 2款规定的对中止犯的免除处罚,就属于定罪免刑方式,故选 B项。4.下列关于刑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收容教养属于一种非刑罚处理方法B.只有刑罚才是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C.对行为人作有罪宣判但免予刑事处罚的,不属于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D.没收违禁品和追缴犯罪所得不属于非刑罚处理方法 解析:解析: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刑罚和非刑罚处理方法,非刑罚处理方法如对行为人作有罪宣判但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形。非刑罚处理方法适用的前提是行为人负刑事
15、责任,只不过对行为人采取了非刑罚处理方法而已。收容教养并非属于非刑罚处理方法,而是一种社会保护措施,与刑事责任的实现毫无关系。可见,A、B 项表述错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定罪判刑方式、定罪免刑方式、消灭处理方式和转移处理方式,C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定罪免刑方式,故 C项表述错误。没收违禁品和追缴犯罪所得不属于非刑罚处理方法,而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可见,D 项表述正确,选 D项。5.刑法第 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属于刑事责任承担方式中的( )。(分数:2.00)A.转移处理方式 B.定罪判刑方式C.定罪免刑方式D.消灭处理方式解析:解
16、析:解决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定罪判刑、定罪免刑、消灭处理和转移处理四种方式。转移处理方式是指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不是由我国司法机关解决,而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6.刑法第 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这属于刑事责任承担方式中的( )。(分数:2.00)A.转移处理方式B.定罪判刑方式C.定罪免刑方式 D.消灭处理方式解析:解析:定罪免刑方式是指法院对犯罪人认定有罪作出定罪判决而免除刑罚。本题表述的情形就属于定罪免刑方式。此外, 刑法第 10、192
17、2、24、27、28、67、68、383、390、392 条都有可以或者应当免除处罚的规定,这些规定都是以定罪免刑方式解决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不论是给予非刑罚处理方法的处理,或者是免除处罚,都没有否定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存在。它们都是以有罪宣告为前提,而宣告有罪,就意味着存在刑事责任;宣告有罪的判决,是对犯罪行为的否定和对犯罪人的谴责,从而定罪免责也就成为解决刑事责任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解决刑事责任的辅助的次要方式。可见,选 C项。7.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剥夺或限制犯罪人的某种权益,使犯罪人感到痛苦,这体现的刑罚功能是( )。(分数:2.00)A.教育改造功能B.安抚功能C.惩罚功能 D.威慑
18、功能解析:解析:刑罚具有剥夺功能、惩罚功能、教育改造功能、安抚功能、威慑功能和教育鼓励功能等。刑罚具有惩罚功能,即刑罚是惩罚犯罪人的手段,它以剥夺犯罪分子的某种权益为内容,同时也体现着国家对犯罪行为的否定评价和严厉谴责。任何人只要实施了犯罪,就要受到刑罚的制裁,即剥夺或限制犯罪人的某种权益。权益的剥夺或限制对于犯罪人而言是痛苦的,刑罚正是通过对这种犯罪人的惩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是刑罚的惩罚功能。可见,选 C项。8.刑罚威慑功能的对象是( )。(分数:2.00)A.有可能犯罪的不稳定分子 B.人民群众C.犯罪人D.被害人解析:解析:国家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会使社会上有犯罪倾向的不稳定分子感
19、受到思想上、心理上的影响和震撼,出于对刑罚的畏惧而不敢实施犯罪。因此,刑法威慑的对象只能是有可能犯罪的不稳定分子。可见,选 A项。9.下列选项是刑罚一般预防对象的是( )。(分数:2.00)A.人民群众B.犯罪被害人C.不稳定、有可能犯罪的人 D.犯罪人解析:解析:一般预防,就是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预防尚未犯罪的人实施犯罪。一般预防即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使社会上那些不稳定、有可能犯罪的人由于看到了犯罪的必然结果是刑罚的惩罚,从而不敢以身试法、不敢犯罪。因此,犯罪一般预防的对象是可能实施犯罪的不稳定分子,不可能是人民群众、犯罪被害人,也不是犯罪人。故选 C项。10.我国对刑罚的目的采取的学说
20、是( )。(分数:2.00)A.报应主义学说B.威吓主义学说C.功利主义学说D.相对报应刑论学说 解析:解析:我国采取相对报应刑论学说,即认为刑罚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惩罚犯罪的正义要求,同时也具有预防犯罪的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见,选 D项。11.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使得刑法的规定从抽象变成具体,从而使得社会上一些有犯罪倾向的人不敢实施犯罪,这体现了刑罚具有( )。(分数:2.00)A.剥夺功能B.教育功能C.威慑功能 D.惩罚功能解析:解析:国家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会使社会上有犯罪倾向的不稳定分子感受到思想上、心理上的影响和震撼,出于对刑罚的畏惧而不敢实施犯罪,这就是刑罚的威慑功能。12
21、.通过对实施经济犯罪的人适用财产刑,剥夺其再次实施经济犯罪的资金,这体现了刑罚的( )。(分数:2.00)A.一般预防B.特殊预防 C.教育功能D.鼓励功能解析:解析:通过对实施经济犯罪的犯罪人适用财产刑,剥夺其再次实施经济犯罪的资金,这是对犯罪分子再犯能力的剥夺,体现了刑罚的特殊预防。可见,选 B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3.下列情形构成集合犯的是( )。(分数:2.00)A.数次实施非法行医行为的 B.以赌博为业的 C.连续实施抢劫行为的D.以牟利为目的数次传播淫秽物品的 解析:解析:集合犯是行为人以实施不定次数的同种犯罪行为为目的,即行为人不是意图实施一次犯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 基础课 刑法学 3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