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6年西北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06年西北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06年西北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6 年西北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1,分数:22.00)1.名词解释 21-28 小题。(分数:2.00)_2.二里头文化(分数:2.00)_弭兵_4.云梦秦简(分数:2.00)_5.轮台罪己诏(分数:2.00)_土断_百济_二府_9.斡脱钱(分数:2.00)_10.朱由榔(分数:2.00)_11.古今图书集成(分数:2.00)_二、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12.论述西周“蕃封建卫”的内容及其影响(分数:2.00)_13.论述两汉对西域的经营。(分数:2.00)_14.论述中国封建
2、社会中后期赋税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分数:2.00)_15.论述我国古代典志类的历史文献及其价值(不少于六种)。(分数:2.00)_2006 年西北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1,分数:22.00)1.名词解释 21-28 小题。(分数:2.00)_解析:2.二里头文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59 年,徐旭生先生在河南偃师县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引起了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重视,上世纪 60 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此后在豫西和晋西南地区发现了数十处遗址,经过重点发掘的有偃师二里头、登封告
3、城望城岗、夏县东霞冯、临如煤山等遗址。在这些相同类型的文化遗址中,偃师二里头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把这些文化遗存称之为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存可以分为四期,根据碳14 测定,都在夏代纪年的范围之内或稍微偏晚。目前,虽然还没有足以确定它是夏代文化的直接证据,但所提供的丰富考古资料,有力地推动了探索夏代文化的工作。)解析:弭兵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春秋中期,晋、楚争霸,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晋、楚两国本身也疲于征战,于是在两大霸国之间出现了“弭兵”的活动。“弭兵”之会总共有两次。公元前 579 年,宋国执政华元约合晋楚,订立了停止武力、互帮互助的盟约。盟约订立后三年,晋楚之间再次爆发
4、战争。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双方都想停止战争,而一些小国也疲于奔命,希望和平,一时间“弭兵”成为大势所趋。由宋大夫向戌倡议,公元前 546 年,晋、楚、齐、秦、鲁、宋、郑、卫、曹、许、陈、蔡、滕、邾等 14国诸侯会于宋。会议规定,除齐、秦两大国和滕、邾等属国外,原来从属于晋、楚的国家要互朝晋、楚,对两国尽同样的义务。“弭兵之会”以牺牲中小国利益的办法确立了晋、楚两国的霸权地位,但也赢得了比较安定的和平环境,客观上为生产的发展和新兴势力的夺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4.云梦秦简(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75 年 12 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秦代竹简一千余支,内容大部分是秦的
5、法律及文书,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秦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因出土地在湖北云梦,故称。竹简上的秦律包括法律条文三种,治狱案例一种。法律条文第一种不仅有一部分律文,而且有关于律文的解释;第二种是关于农田、粮仓、货币、贸易、徭役、刑徒、狩猎、度量衡等方面的律令,有田律、仓律、置吏律、军爵律等近二十个标题;第三种包括游士律等,并且有具体的解释。治狱案例是对一些案例的审讯、调查等具体记录。)解析:5.轮台罪己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兴师暴众和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征和四年(公元前 89 年),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诏罪己。宣
6、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废除)擅赋,力本农”,表示与民更始,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此后,任田千秋为相,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解析:土断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东晋政府为解决南迁的北方人口的户籍问题,实行“侨置郡县”的政策。但是这一政策造成了地方机构交叉重叠,给户籍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为此,东晋南朝政府相继实行了“土断”,就是以居住地(“土”)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撤销、合并一些侨置郡县,将侨人户口编入所在郡县,与当地农户一样纳税服役。其中东晋桓温主持的“庚戌土断”和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成效最大。随着土断政策的实行和时间的推移,南迁的
7、北方人口逐渐融入南方社会。)解析:百济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朝鲜半岛分为三个国家:高旬丽、百济、新罗。百济在朝鲜半岛的西南部,都城泗(今韩国扶余)。国内杂有新罗、高丽、日本和中国人,风俗尚骑射,读书史,信佛教,采用南朝刘宋的元嘉历法,婚娶之礼略同中国。隋开皇初年,百济王余昌曾遣使贡献方物,文帝封其为百济王。隋平陈时,有一战船漂至百济的附庸国,还航时经过百济,余昌资送甚厚,并遣使祝贺平陈胜利。此后每隔数年,必遣使者人隋贡献方物,隋朝也厚礼回赠。隋进攻高丽时,曾与百济互相派人联络,百济虽声言助隋,实则严兵自卫。唐前期与百济仍有来往。公元 660 年,在唐朝和新罗联军的进攻下,百济
8、灭亡,其领土由新罗统一。)解析:二府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北宋时期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合称。北宋时期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而且把唐末五代设置过的枢密使和三司使定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以三司使(又称“计相”)分割宰相的财权。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是宰相、参知政事的官署)和枢密院(枢密使、副使的官署),合称“二府”,即政府和枢府。二府的设置,限制了宰相的权力,使皇帝可以总揽大权,操纵自如了。)解析:9.斡脱钱(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斡脱指蒙古和元朝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早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地区就出现了高利贷。蒙古贵族提供本银,委托中
9、亚木速蛮(指伊斯兰教徒)商人经营商业,发放高利贷,从中坐收高额息银,称为“斡脱钱”。蒙古初期,高利贷年息百分之百,次年利息转为本,又复生息,利滚利,称为“羊羔息”、“羊羔儿利”。有些农民和手工业者迫于生活或交纳赋税,不得不求助于斡脱钱,到期还不清债,斡脱们就私刑逼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1240 年,窝阔台汗下诏以官府钱物代还民户或官吏欠下的斡脱钱。元朝专立斡脱户,设诸位斡脱总管府、斡脱所等机构,为斡脱商人提供种种特权。后凡用官本从事高利贷或其它商务活动的,都一概称为斡脱,已不限于中亚商人了,甚至发展到了海外。)解析:10.朱由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明
10、昭宗。初被封为桂王,1646 年在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的拥立下在广东肇庆即帝位,并改年号为永历,树起抗清斗争的旗帜。1647 年,清军攻下肇庆,朱由榔从肇庆先后逃到梧州、桂林、全州、武冈等地。1648 年,桂王政府又迁回肇庆。但是由于桂王政权腐朽,内部纷争激烈,在清军的紧逼下,朱由榔又由肇庆仓皇西奔梧州,继而南宁。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与李定国领导的大西政权联合抗清。但是由于联军内部的矛盾,清军摸清了大西军内部的情况,遂向联军发起总攻。永历十三年(1659 年)正月,清军陷昆明,桂王朱由榔逃往缅甸。康熙元年(1662 年)春,吴三桂在缅甸俘获桂王,带回昆明,后以弓弦绞杀于市。)解析:11.古今图
11、书集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清康熙时陈梦雷编,雍正时又重增编。全书共10000 卷,分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 6 编。每编又分若干典。共合 32 典。古今图书集成搜罗宏富,贯通古今,分类详细,编排系统,有很高的使用价值。)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12.论述西周“蕃封建卫”的内容及其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分封宗亲、姻亲和功臣到指定的地点建立起西周的属国,统治当地的部落人民,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国”,这就是所谓的周初大分封。 分封的主要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周室子弟
12、和宗亲,这是受封者的主体部分。如封周公于鲁,封召公于燕等都属于这一类。第二,古代圣王后裔。如封神农后裔于焦,封黄帝之后于祝,封尧后裔于蓟,舜后裔于陈,禹之后裔于杞。这类封国比较小,是周借以表明承袭圣人之治的体现。第三,在兴周灭商过程中的功臣谋士,封姜太公于齐即属于这一类。 分封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有权任命诸侯国的重要官吏;定期巡狩,到各诸侯国视察;并有保护诸侯国免受外来侵袭和调节诸侯国内部纠纷的权力和职责。而诸侯国对天子有隶属关系,各重要诸侯国的国君兼任王室的卿士,以表示服从王室;诸侯国要派遣军队戍守都城或随天子出征;诸侯定期朝聘,到王廷述职;定期向王
13、室交纳贡品,派人为王室服役,如修筑城邑、宫室等。第二,各分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除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外,各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以再次分封,一般是封地内的中心地区由诸侯直接统治,其余土地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卿大夫,此类封地称为“采邑”,卿大夫也将自己分得的采邑再分割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士,称作“禄田”。因此诸侯相对于周天子是封臣,而相对于下级封臣就是封君,处于“亦君亦臣”的政治地位。 分封诸侯并非周初的权宜之计,而是西周国家的重要组织形式。周处于中国国家的早期形态,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治的主要纽带,将宗室姻亲作为分封的主体符合当时的政
14、治需求,也可以与宗法制相互支撑,起到巩固周统治的作用。通过分封制周王室建立了众多的诸侯国,用以藩屏天子,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形成了周统治的基本骨架,奠定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通过分封宗亲功臣,并辅之以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使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分封制的确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利于各地的开发和文化的传播。 同时也应该看到分封制是国家形态发展不成熟的表现,其维系纽带主要是依靠血缘宗亲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血缘上的疏远,必然削弱分封制的存在基础;另外,分封制下的国家并非一个真正统一的政治经济整体,而是蕴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地方
15、诸侯亦君亦臣的政治地位是造成分裂的重要隐患。到了春秋时期终于酿成诸侯割据、列国纷争的局面。)解析:13.论述两汉对西域的经营。(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广义则包括葱岭以西的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一带。公元前 2 世纪左右,西域分为三十六国,这些国家大的只有几十万人,小的只有几千人。秦汉之际,匈奴族已经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 2 世纪初,匈奴冒顿单于征服了西域,设立僮仆都尉,掠夺人口,索取贡税,并以此为据点,向西汉进攻。 汉武帝即位后,国家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决心反击匈奴。建元三年(前 138 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准
16、备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历尽艰辛到达大月氏,但是这时的大月氏人却不愿意东归。张骞没有达到目的,只好东返,于元朔三年(前 126 年)返回长安。张骞的任务虽未完成,可是他沿途了解到西域各国地形、物产和风俗,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张骞是西汉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 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多随员,携带金币丝帛巨万,牛羊万头第二次出使西域,企图联合乌孙抗击匈奴的进攻。张骞到达乌孙时,正遇上其国内乱,乌孙无意东归。原定的目的虽未达到,但他派副使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政治影响,最后顺利返回长安。乌孙还派了数十名使者携带礼物到长安答谢。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06 西北大学 历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国 古代史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