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三摸底考试试卷语文.docx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三摸底考试试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三摸底考试试卷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三摸底考试试卷语文 第 I 卷 一、单选题(共 5 小题)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 , 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诗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_,且将它 _地挥洒出来。这 _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地起来, _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 痛痛快快 当是 遛 B.滋味 淋漓尽致 便是 踱 C.意味 兴致勃勃 自是 逛 D.韵味 尽情尽兴 恰是 晃 解析:本题考查 辨析 使用词语的能力。“趣味” , 使人愉快、使人感 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
2、强调客观对象 ; “滋味” , 味道 , 比喻某种感受 , 强调主观体验 ; “意味” , 含蓄的意思 ,情调、情趣、趣味 ; “韵味” , 含蓄的意味或情趣风味。根据语境 , 侧重于主观体验 , 故应选“滋味”。“痛痛快快” , 舒畅 , 尽兴 , 爽快 ; “淋漓尽致” , 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 , 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 “兴致勃勃” , 形容兴头很足 ; “尽情尽兴” , 情感、兴趣得到尽量满足。由“挥洒”可知 , 语境强调的是尽兴、舒畅、透彻 , 故应选“淋漓尽致”。“当是” , 侧重应当 ; “便是”侧重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 “自是”侧重自然是 ; “恰是”侧重恰恰、正
3、好。根据语境 , 该处强调自然怎么样 , 故应选“便是”。“遛” , 慢慢走 , 散步 ; “踱”慢步行走 ;“逛 ”散步 , 闲游 ; “晃”侧重摇动摆动。可以说 , 四个词都有慢步走的意思 , 根据语境 ,该语段文学意味浓厚 , 意境优美 , 再联系后面的“悠闲” , 故应选“踱”。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
4、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B 重复累赘,“妇孺”指妇女和儿童,同后面的“孩童”重复;C 杂糅,“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 暗换主语,最后一分句加上“食品安全法”。 答案: A 3.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比喻)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对偶
5、) C.你不觉得我们班的学生很努力吗? (设问) 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拟人) 解析: C 项句子 应是反问,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就是要 _, _, _, _,_。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
6、政府和 国际友人 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 B. C. D. 解析: 已经 牺牲的 应该 排在前,因此从 A、 C 中选;应先讲国内再讲国外,因此答案选 C。 答案: C 5.下面是关于利用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一段报道,对其预防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步骤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英国科研人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通过监控在地毯上行走者的步伐 ,地毯可以在老人即将摔倒时发出提示音,从而避免摔伤事故发生。地毯里的塑料光学纤维就是奥妙所在。只要有人踏上地毯,
7、地毯里的光学纤维就会弯曲、实时记录下踩踏者的行走模式,然后地毯边缘的微型电子传感器就把记录下的信息传送给连接的电脑,电脑会自动分析这些信息、显示出踩踏者的足迹,同时识别其行走过程中的细小变化,以此判断其是否会突然跌倒。 A.记录行走模式 B.传达信息至电脑 C.分析并识别信息 D.判断是否会跌倒 解析: 最后一个关键步骤 应该是“发出提示音”,因此应选 D 项。 答案: D 第 II 卷 本试卷第二部分共有 6 道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共 1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给季弟书 魏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
8、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 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 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 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
9、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 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 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 “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念吾弟 介 然不
10、苟 介:耿直 B.坐 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因为 C.谏而不听,遂 薄 其人 薄:接近 D.有愉色者必有 婉 容 婉:和顺 解析: C 项 的 “薄” 是 “轻视” 的意思 。 答案: C 7.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颇 以 远大相期 制府檄下,几 以 捕系死 B.往时我 之 督弟甚严 句读 之 不知 C.欲归 为 弟畅言 不足 为 外人道也 D.岂 其 无乐爱耶 尔 其 无忘乃父之志 解析: A 项介词,用 /介词,因为 ; B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 C项均为介词,向,跟 ; D 项语气副词,难道(表反问) /语气副词,一定(表祈
11、使)。 答案: C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可以找出句中重点字词并做准确的翻译,一般的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为考查的重点。“匡”,纠正,匡正;“不逮”,不足;“隐”,不知不觉地,暗暗地;“畏”,敬重,敬畏,尊重。“惩”, 警戒;“矜己”,夸耀自己;“傲物”,傲视他人;“驯”,逐渐;“弊”,过错。 答案: 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 ( 就会 ) 逐渐招
12、致大的过错。 9.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简要概括。 解析: 解答 本 题可以 在理解 文中的相关信息之后作答,如“每乏周详之虑”是说虑事应当周详;“此诚褊衷,不可不化”是说不能偏执,应当心胸开阔;“然婉容愉色抑何少”是说待人要和颜悦色;“刚为美德”是说还要坚持刚正。理解了这些,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即可。 答案: 虑事周详; 心胸开阔; 为人亲和; 保持刚正。 三、诗歌鉴赏(共 1 小题)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
13、与白鸥盟。 10.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 题考查诗歌的形象的把握,应结合颔联具体的诗句意思来理解分析,诗歌的颔联写到:千万山峰的树木都 落叶了,这是一幅苍茫萧瑟的图景,天空是辽远阔大的,这种意境十分开阔;月色分明,照在澄澈的江面上,江面仿佛一道白练,这表现了秋季月光水光的明净的特色。最后加以概括分析即可。 答案: 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 11.这首诗的颈联两句都是用典的写法。“朱弦已为佳人
14、绝”用了“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典故,请说出下半句“青眼聊因美酒横”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又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解析: 本题 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第一问 “青眼”可以联想到阮籍青白眼事,晋书阮籍传记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后世用“青眼”表示对人喜爱或尊重。第二问表达的情感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青眼是因为美酒,表达的是他与格格不入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 。 答案: 阮籍,善为青白眼。作者借此表达了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 要理清诗歌的情感思路,抓住诗歌
15、描写到的内容来分析,也可以逐联思考,把握作者写到的意象和描述的事件,首联两句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颔联写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颈联运用典故写出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联诗人运用“归船”、“白鸥”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志。 答案: 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因 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四、默写(共 1 小题)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 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16、 ( 2) _,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 3) 钉头磷磷, _。(杜牧阿房宫赋) ( 4)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 5)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_。(苏轼赤壁赋) ( 6) 人生如梦, 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7) 斜阳草树, 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8)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_。(韩愈师说) 答案: ( 1) 日月忽其不淹兮 ( 2) 转轴拨弦三两声 ( 3) 多于在庾之粟粒 ( 4) 驽马十驾 ( 5) 凌万顷之茫然 ( 6) 一樽还酹江月 ( 7) 寻常巷陌 ( 8)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
17、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 不能出现错别字,注意“淹”“拨”“庾”“驽”“樽”“酹”等字,一定要书写准确。 五、现代文阅读(共 2 小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 题。 四堡雕版 冯骥才 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 注 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人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江苏省 徐州市 铜山 区高三 摸底 考试 试卷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