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化学.docx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化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天津卷 )化学 一、选择题 1.根据所给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 B.B C.C D.D 解析: A.麻黄能 “ 止咳逆上气 ” ,则麻黄具有治疗咳嗽的作用,可以制作咳嗽药,故 A正确;B.醋中含有乙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从而降低疗效,故 B错误; C.该标志为放射性物质标志,对环境及人有危害,所以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故 C正确; D.该标志为循环回收标志,所以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故 D正确 。 答案: B 2.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氨基酸和
2、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 C. 氨基丙酸与 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 2种二肽 D.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 解析: A.氨基酸通过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蛋白质,所以蛋白质最终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故 A正确; B.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但不能使氨 基酸发生变性,故 B错误; C.氨基酸生成二肽,是两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当同种氨基酸脱水,生成 2种二肽;是异种氨基酸脱水:可以是 氨基丙酸脱羟基、 氨基苯丙酸脱氢;也可以 氨基丙酸脱氢、 氨基苯丙酸脱羟基,生成 2种二肽 。 所以共有 4种,故 C错误; D.氨基酸中 COOH和NaOH反应生成
3、羧酸根离子,带负电荷,应该向正极移动,故 D错误 。 答案: A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H ) B.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C.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 D.在同浓度的盐酸中, ZnS可溶而 CuS不溶,说明 CuS的溶解度比 ZnS的小 解析: 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平衡,则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故 A错误; B.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氧气浓度越大,腐蚀的速率越快,故 B错误; C.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电子转移总量为 0,该电池 无电流
4、产生,故 C错误; D.在同浓度的盐酸中, ZnS可溶而 CuS不溶,说明 CuS 的溶解度比ZnS的小,故 D正确 。 答案: D 4.下列实验的反 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 A.室温下,测得氯化铵溶液 pH 7,证明一水合氨是碱: NH4+2H2ONH 3H2O+H3O+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粉中的杂质铝: 2Al+2OH +2H2O2AlO 2 +3H2 C.用碳酸氢钠溶液检验水杨酸中的羧基: D.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 2MnO4 +16H+5C2O42 2Mn 2+10CO2+8H 2O 解析: A.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应该写可逆号,离子方程式为: NH4+2
5、H2ONH3H2O+H3O+,故A错误; B.Al和 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Mg不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2H2O2AlO 2 +3H2 ,故 B正确; C.羧基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但酚羟基和碳酸氢钠不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故 C错误; D.弱电解质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 2MnO4 +6H+5H2C2O42Mn 2+10CO2+8H 2O,故 D错误 。 答案: B 5.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A B.B C.C D.D 解析: A.反应大量放热 。 会损坏启普发生器;生成的氢氧化钙是糊状物 。 会堵塞反应容器,使水面难以升降;电石与水反应
6、很剧烈,应选用分液漏斗,以便控制水的流速;为了获得平稳的乙炔气流,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故 A错误; B.蒸馏时接收馏分的锥形瓶不能用塞子塞,否则锥形瓶中气压过大会导致安全事故,故 B错误; C.HCl能和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二 氧化硫,从而除去 HCl,故 C正确; D.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橡胶而不能用碱式滴定管,应该用酸式滴定管,故 D错误 。 答案: C 6.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 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 0.1molL 1的三种酸 (HA、 HB和 HD)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 KHA KHB KHD B.滴定至 P点时
7、,溶液中: c(B ) c(Na+) c(HB) c(H+) c(OH ) C.pH=7时,三种溶液中: c(A )=c(B )=c(D ) D.当中和百分数达 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 c(HA)+c(HB)+c(HD)=c(OH ) c(H+) 解析: A.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酸的 pH 越小,氢离子浓度越大,说明酸的电离程度越大,则该酸的酸性越强,其电离平衡常数越大,根据图知,未加 NaOH溶液时, pH: HAHB HD,说明酸的电离程度 HA HB HD,则 KHA KHB KHD,故 A正确; B.中和 50%即 P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酸 (HB)和盐 (N
8、aB),由图可知溶液呈酸性,则 c(H+) c(OH ),且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酸根离子水解程度, NaB 完全电离: NaB=Na+B ,这一步的 c(B )=c(Na+), HB 少部分电离: HBH+B ,则 c(HB) c(H+), NaB 少部分水 解析: B+H2OHB+OH ,由于酸的电离程度大于盐的水解程度,则 HB 电离产生的 B 相对 NaB水解消耗的 B 多,所以 c(B ) c(Na+),由于 HB电离消耗得多,水解生成的 HB 少,所以 c(Na+) c(HB),则 c(B ) c(Na+) c(HB) c(H+) c(OH ),故 B正确; C.当 PH=7时,根据电荷
9、守恒三种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 c(Na+)+c(H+)=c(A )+c(OH ),由于 c(H+)=c(OH ),所以c(Na+)=c(A ), c(Na+)+c(H+)=c(B )+c(OH ),由于 c(H+)=c(OH ),所以 c(Na+)=c(B ),c(Na+)+c(H+)=c(D )+c(OH ),由于 c(H+)=c(OH ),所以 c(Na+)=c(D ),由于三种酸根的水解程度不同,则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体积不相同,则三种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不同, c(A ), c(B ), c(D )也不同,故 C错误; D.恰好中和时,三种溶液所消耗的氢氧化钠体积相同,生成三种
10、盐的浓度相同,混合后溶液因盐的水解呈碱性,质子守恒的关系为: c(OH )=c(HA)+c(HB)+c(HD)+c(H+),故 D正确 。 答案: C 二、解答题 7.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 碳 氮 Y X 硫 Z 回答下列问题: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 X为 Si元素, Y为 O元素, Z为 Cl 元素, (1)Z为 Cl元素,其原子序数为 17,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A 族 。 答案 :第三周期 A 族 (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写元素符号 ) 。 解析: 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11、则原子半径最大的为 Si。 答案 : Si (3)(多选 )下列事实能说明 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 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Y单质与 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1molY单质比 1molS得电子多 C.Y和 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解析: A.Y单质与 H2S 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说明氧气的氧化性比硫强,则说明 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 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故 a正确;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1molY单质比 1molS得电子多,氧化性强弱与得失电子数没有必然关系,故 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Y和 S两元素的简
12、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说明 Y的非金属性较强,故 c正确 答案 : AC (4)X与 Z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 1mol X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 687kJ。 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 69 和 58 。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解析: X(Si)与 Z(Cl)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 1molX的最高价化合物 SiCl4,恢复至室温,放热 687kJ,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 69 和 58 ,则常温下 SiCl4为液态,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i(s)+2Cl2(g)=SiCl4(l)H= 687kJ/mol。 答案 : Si(s)+2Cl2(g)=
13、SiCl4(l)H= 687kJ/mol (5)碳与镁生成的 1mol 化合物 Q与水反应生成 2mol Mg(OH)2和 1mol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 9: 1,烃的电子式为 。 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 9: 1, C、 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 4,根据 “ 碳与镁生成的 1mol化合物 Q与水反应生成 2mol Mg(OH)2和 1mol烃 ” 可知该烃的化学式为 C3H4,电子式为 ; Q的化学式为 Mg2C3, Mg2C3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 C3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C3+4H2O=2Mg(OH)2+C 3H4 。 答
14、案 : Mg2C3+4H2O=2Mg(OH)2+C 3H4 (6)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的盐只有硫酸铜,同时生成的两种气体均由上表中两种元素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 50,为防止污染,将产生的气体完 全转化为最高价含氧酸盐,消耗 1L 2.2molL 1 NaOH 溶液和 1mol O2,则两种气体的分子式及物质的量分别为 ,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 。 解析: 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 50,符合题意, 1mol氧气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4mol,假设二氧化氮 的物质的量为 x, NO的物质的量为 y,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天津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