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教育学-17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教育学-1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教育学-17及答案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育学-1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8,分数:90.00)1.简述教师在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要求。 (分数:5.00)_2.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的含义、特点及贯彻要求是什么? (分数:5.00)_3.简述教师运用讨论法教学的注意事项。 (分数:5.00)_4.简述实验法的优点。 (分数:5.00)_5.简述实习作业法与练习法各有的优点。 (分数:5.00)_6.简述教师运用实验法教学的注意事项。 (分数:5.00)_7.教师运用实习作业法应注意哪些要求? (分数:5.00)_8.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2、 (分数:5.00)_9.简述参观法的优点及类别。 (分数:5.00)_10.简述教师运用参观法教学的注意事项。 (分数:5.00)_11.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分数:5.00)_12.简述纲要信号图式法?在具体运用中有哪几个阶段? (分数:5.00)_13.非指导教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分数:5.00)_14.简述学生集体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分数:5.00)_15.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分数:5.00)_16.简述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 (分数:5.00)_17.简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分数:5.00)_18.简述班
3、主任做家长工作的基本要求。 (分数:5.00)_二、案例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0.00)19.上自然课时,张老师带来一只乌龟,他要求同学们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判断乌龟是否是脊椎动物。 王红同学说:“乌龟和螃蟹一样,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类。” 李明不同意。他走上讲台,把乌龟放到地上,用脚踩了踩,没踩碎。他便对大家说:“乌龟属脊椎动物,因为踩不破龟壳,说明它体内有坚硬的脊椎骨。” 超强说:“我爸爸剖乌龟时,我只看到它的背面和腹部两块硬壳,不见脊骨。” 李明说:“它的脊椎骨可能与甲骨连合在一起,不然的话,为什么它那么硬而螃蟹壳一踩就破?” 张忠说:“乌龟是用肺呼吸的,不可能是无脊椎动物。” 在
4、争论过程中,张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脊椎动物的特征,把讨论引向深入,最后得出结论,乌龟属于脊椎动物。 请分析:这一教学片断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方法?请结合案例分析该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及运用要求。 (分数:5.00)_20.一位语文教师在甲乙两个平行班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教课文一碗阳春面; 在甲班中,教师从情节到主题、从人物形象到艺术特色,细致地对课文进行了分析。可是,教师发现,除部分学业生认真听讲外,大部分学生毫无表情地在听,个别学生甚至完全心不在焉。 在乙班中,教师把全班分为四个组,每组分派一个本该由老师讲的题目:(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本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为什么?(3)本文塑造
5、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4)本文的艺术特点有哪些?教师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这些问题按小组展开交流、研讨。题目布置下去后,课堂气氛异常热烈,交流之后得出的答案入情入理,有些观点还是教师备课时没有注意到的。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教师在甲乙两个班级中分别采用了哪一种教学方法?为什么?试结合案例分析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分数:5.00)_教育学-1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8,分数:90.00)1.简述教师在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要求。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
6、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什么内容进行谈话,提出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以及学生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怎样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等,教师都应当在事前周密考虑和安排。(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首先,谈话的内容应当是能够引起全体学生注意的、教学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尽可能使得谈话对象有代表性,比如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后,在谈话时适时加以适当的解释、说明作为补充。(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谈话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当用规范和科学的表述对学生通过谈话所获得的知识加以概括总结,从而强化他们的收获。2.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的含义、特点及贯彻要求是什么? (分数:5.0
7、0)_正确答案:()解析:(1)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选好讨论题目。a要选择那些有讨论价值的题目。b要选择难度恰当的题目。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对于未知的东西,任何意见都是有价值的。学生总是从自己的逻辑出发去理解和思考,因此各种不同意见尽管可能离正确答案相去甚远,但却最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应当“裁判”,急于指出各种意见的正确或错误,要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善于引导。教师应当在学生讨论时全面巡视,注意倾听
8、,善于捕捉讨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讨论遇到障碍深入不下去时适当点拔,在讨论脱离主题时加以提醒,在讨论结束时帮助学生整理结论和答案等。这些对于讨论法的运用都是必不可少的。(2)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在运用实验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准备工作充分。及时、具体地指导。帮助学生总结。(3)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实习作业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提出明确要求。
9、选择恰当的方式。做好事后的检查。(4)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性学习。教师运用练习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合理安排练习步骤。科学掌握练习量。给予学生及时反馈。练习方式要多样化。(5)参观法。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参观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做好参观的准备。指导参观的进行。总结参观的收获。3.简述教师运用讨论法教学的注意事项。 (分数:5.00)_正确答案:
10、()解析:(1)选好讨论题目。要选择那些有讨论价值的、难度恰当的题目。(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3)善于引导。教师应当在学生讨论时全面巡视,注意倾听,善于捕捉讨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讨论遇到障碍深入不下去时、适当点拨,在讨论脱离主题时加以提醒,在讨论结束时帮助学生整理结论和答案等。4.简述实验法的优点。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学生是通过亲身活动,从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过程比较完整,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科学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也能够得到培养。5.简述实习作业法与练习法
11、各有的优点。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实习作业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各种能力。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任何技能技巧都是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提高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及时、集中的练习,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比较迅速的效果。6.简述教师运用实验法教学的注意事项。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准备工作充分。(2)及时、具体地指导。(3)帮助学生总结。7.教师运用实习作业法应注意哪些要求?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提出明确要求。(2)选择恰当的方式。(3)做好
12、事后的检查。8.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师运用练习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2)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3)合理安排练习的步骤。(4)科学掌握练习量。(5)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6)练习方法要多样化。9.简述参观法的优点及类别。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参观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扩大学生的眼界,并且从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据与学习有关,知识的顺序,参观法又可分为三种。准备性参观,在学习某种知识之前进行;并行性参观在学习某种知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教育学 1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