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数列分析(无答案).doc
《时间数列分析(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数列分析(无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时间数列分析及答案解析(总分:90.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8,分数:28.00)1.一次指数平滑法得到 t+1 期的预测值等于( )。(分数:1.00)A.t 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 t 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B.t 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 t+1 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C.t 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 t+1 期实际观察值的加权平均值D.t+1 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 t 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2.用最小二乘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 y=a+bx,其中参数 b 为负值,则这条直线是( )。(分数:1.00)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平稳趋势D.发展趋势不明显3.平均增长
2、量是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或减少)的( )数量。(分数:1.00)A.相对B.绝对C.累计D.平均4.移动平均法是通过计算逐项移动的序时平均数,来形成派生数列,从而达到( )对数列的影响。(分数:1.00)A.消除偶然因素引起的不规则变动B.消除非偶然因素引起的不规则变动C.消除绝对数变动D.消除计算误差5.由一个 11 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 )个。(分数:1.00)A.9B.10C.11D.126.已知 3 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 5%、7%、8%,求 3 年的定基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分数:1.00)A.5%+7%+8%B.5%7%8%C.105%107%
3、108%D.(105%107%108%)-100%7.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则移动平均项数( )。(分数:1.00)A.应选择奇数B.应选择偶数C.应和自然周期长度一致D.可任意取值8.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分数:1.00)A.环比发展速度B.平均增长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9.根据四季的季度数据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一定等于( )(分数:1.00)A.0B.100%C.400%D.1200%10.某地区 2010 年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是 2006 年的 4 倍,比 2009 年增长 60%,那么,2009 年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比 2006 年增长(
4、 )。(分数:1.00)A.250%B.240%C.150%D.40%11.若时间数列中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同,则应配合( )。(分数:1.00)A.直线方程B.指数方程C.抛物线方程D.对数方程12.下列选项中,属于时间数列的有( )。(分数:1.00)A.某城市 100 户居民家庭按月收入高低形成的数列B.一个月内每天某一固定时点记录的气温按度数高低排列形成的序列C.工业企业按产值高低形成的数列D.20002009 年某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形成的数列13.已知某地区交通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2005 年与 2004 年相比降低 3%,2006 年又比 2005 年降低5%,2007 年是 2006
5、 年的 98%,则 2007 年与 2004 年相比,下降幅度为( )。(分数:1.00)A.10.3%B.90.3%C.9.7%D.89.7%14.假定某一现象每年绝对增长量是稳定的,则年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是( )。(分数:1.00)A.稳定不变B.有所上升C.有所下降D.有升有降15.已知同一指标不同年度的数值排列顺序,欲求季节比率,则( )。(分数:1.00)A.用按月(季)平均法B.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C.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D.上述两种方法都不可以16.累计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关系表现为( )。(分数:1.00)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积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
6、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C.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差D.累计增长量大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17.已知某地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 2006 年为 105%,2007 年为 103.5%,2009 年为 104%,又知以 2005年为基期的 2009 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116.4%,则 2008 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 )。(分数:1.00)A.105.2%B.103%C.102.4%D.109.2%18.某企业 2005 年增加值 408.72 万元,要求 2005 年至 2010 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105%,则 2010 年增加值约为( )。(分数:1.00)A.522 万元B
7、.548 万元C.497 万元D.429 万元19.某种 A 股股票的价格周二下降了 10%,周三上涨了 15%,两天累计( )。(分数:1.00)A.上涨 5%B.上涨 3.5%C.下降 3.5%D.下降 2.5%20.某地区 2000 年原煤产量为 4.7 万吨,到 2004 年达到 8.5 万吨,求此期间该地区原煤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其算式应是( )。(分数:1.00)A.B.C.D.21.某地区出生人数呈下降趋势,2006 年与 2005 年相比降低 3%,2007 年又比 2006 年降低 5%,2008 年是2007 年的 98%,则 2008 年与 2005 年相比,下降幅度为
8、( )。(分数:1.00)A.10.3%B.90.3%C.9.7%D.89.7%22.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 6.5%、5.6%、4.1%、3.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分数:1.00)A.6.5%5.6%4.1%3.5%B.(6.5%5.6%4.1%3.5%)-100%C.106.5%105.6%104.1%103.5%D.(106.5%105.6%104.1%103.5%)-100%23.在使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时,如果时间序列变化剧烈,则平滑系数 的取值( )。(分数:1.00)A.应该小些B.应该大些C.应该等于 0D.应该等于 124.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速度指标为( )。
9、(分数:1.00)A.环比发展速度B.定基发展速度C.年距发展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25.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侧重于考察( )。(分数:1.00)A.期初水平B.期末水平C.中间各项发展水平D.基期水平26.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27.季节比率的高低受各年数值大小的影响。数值大的年份对季节比率的影响( )。(分数:1.00)A.较大B.较小C.依不同情况而定D.无法判断28.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 9.2%、8.6%、7
10、.1%、7.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分数:1.00)A.9.2%8.6%7.1%7.5%B.(9.2%8.6%7.1%7.5%)-100%C.109.2%108.6%107.1%107.5%D.(109.2%108.6%107.1%107.5%)-100%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29.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分数:1.00)A.累计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B.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C.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减 1(或 100%)D.定基发展速度减 1(或 100%)E.逐期增长量分别除以基期水平30.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时,有关项数确定的正确说法有( )。(分
11、数:1.00)A.从理论上说,移动的项数越多,修匀的作用越大B.移动的项数越多,损失的数据也越多C.选择奇数项一次移动即可得出趋势值,而偶数项通常需作两次移动D.如果资料显示存在自然周期,则项数的选择应与周期一致E.移动的项数越多,得到的结果越准确31.时间序列分解较常用的模型有( )。(分数:1.00)A.加法模型B.乘法模型C.直线模型D.指数模型E.多项式模型32.季节变动的特点包括( )。(分数:1.00)A.季节变动每年重复进行B.分析季节变动时无法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C.季节变动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D.季节变动是没有规律、不可预测的E.季节变动的每个周期变化强度大体相同33.时间数列的
12、影响因素有( )。(分数:1.00)A.长期趋势B.季节变动C.循环变动D.不规则变动E.人为变动3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平均增长量可以用累计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求得B.平均增长量可以用定基增长速度乘以最初水平的 1/n 倍求得C.已知一个时间数列的项数、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发展速度,可以求出实际的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D.已知时间数列的最末时期对最初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以及累计增长量,可以求出实际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E.定基增长速度可以用平均增长量与最初水平之比的 n 倍求得,也可以用累计增长量除以最初水平求得35.在直线趋势方程 Tt=a+bt 中,各个符号的意义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间 数列 分析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