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9.8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pdf
《GB 5009.8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5009.8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9.8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2016-08-31发布2017-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GB5009.862016 前 言本标准代替GB/T5009.862003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GB/T5009.1592003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和GB61951986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本标准与GB/T5009.86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扩大了方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高
2、效液相色谱法及相关方法的定量限;删除了2,4-二硝基苯肼法;增加了2,6-二氯靛酚滴定法;按照GB/T20001.42015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修改。GB5009.86201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方法。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乳粉、谷物、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肉制品、维生素类补充剂、果冻、胶基糖果、八宝粥、葡萄酒中的L(+)-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和L(+)-抗坏血酸总量的测定。第二法适用于乳粉、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L(+)-抗坏血酸总量的测定。第三法适用于水果、蔬菜及其制品中L(+)-抗坏
3、血酸的测定。2 术语和定义2.1 抗坏血酸:一种具有抗氧化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又称为“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2.2 L(+)-抗坏血酸:左式右旋光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对人体具有生物活性。2.3 D(+)-抗坏血酸:又称异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但对人体基本无生物活性。2.4 L(+)-脱氢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极易被氧化为L(+)-脱氢抗坏血酸,L(+)-脱氢抗坏血酸亦可被还原为L(+)-抗坏血酸。通常称为脱氢抗坏血酸。2.5 L(+)-抗坏血酸总量:将试样中L(+)-脱氢抗坏血酸还原成的L(+)-抗坏血酸或将试样中L(+)-抗坏血酸氧化成的L(+)-脱氢抗坏血酸后测得的
4、L(+)-抗坏血酸总量。第一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3 原理试样中的抗坏血酸用偏磷酸溶解超声提取后,以离子对试剂为流动相,经反相色谱柱分离,其中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直接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波长245nm)测定;试样中的L(+)-脱氢抗坏血酸经L-半胱氨酸溶液进行还原后,用紫外检测器(波长245nm)测定L(+)-抗坏血酸总量,或减去原样品中测得的L(+)-抗坏血酸含量而获得L(+)-脱氢抗坏血酸的含量。以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4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4.1 试剂4.1.1 偏磷酸(HPO3)n:含
5、量(以HPO3计)38%。4.1.2 磷酸三钠(Na3PO412H2O)。4.1.3 磷酸二氢钾(KH2PO4)。GB5009.8620162 4.1.4 磷酸(H3PO4):85%。4.1.5 L-半胱氨酸(C3H7NO2S):优级纯。4.1.6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9H42BrN):色谱纯。4.1.7 甲醇(CH3OH):色谱纯。4.2 试剂配制4.2.1 偏磷酸溶液(200g/L):称取200g(精确至0.1g)偏磷酸(4.1.1),溶于水并稀释至1L,此溶液保存于4的环境下可保存一个月。4.2.2 偏磷酸溶液(20g/L):量取50mL200g/L偏磷酸溶液,用水稀释至500mL
6、。4.2.3 磷酸三钠溶液(100g/L):称取100g(精确至0.1g)磷酸三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L。4.2.4 L-半胱氨酸溶液(40g/L):称取4gL-半胱氨酸,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临用时配制。4.3 标准品4.3.1 L(+)-抗坏血酸标准品(C6H8O6):纯度99%。4.3.2 D(+)-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标准品(C6H8O6):纯度99%。4.4 标准溶液配制4.4.1 L(+)-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溶液(1.000mg/mL):准确称取L(+)-抗坏血酸标准品0.01g(精确至0.01mg),用20g/L的偏磷酸溶液定容至10mL。该贮备液在28避光条件下可保存一周。4
7、.4.2 D(+)-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溶液(1.000mg/mL):准确称取D(+)-抗坏血酸标准品0.01g(精确至0.01mg),用20g/L的偏磷酸溶液定容至10mL。该贮备液在28避光条件下可保存一周。4.4.3 抗坏血酸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液:分别吸取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液0mL,0.05mL,0.50mL,1.0mL,2.5mL,5.0mL,用20g/L的偏磷酸溶液定容至100mL。标准系列工作液中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浓度分别为0g/mL、0.5g/mL、5.0g/mL、10.0g/mL、25.0g/mL、50.0g/mL。临用时配制。5 仪
8、器和设备5.1 液相色谱仪: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或紫外检测器。5.2 pH计:精度为0.01。5.3 天平:感量为0.1g、1mg、0.01mg。5.4 超声波清洗器。5.5 离心机:转速4000r/min。5.6 均质机。5.7 滤膜:0.45m水相膜。5.8 振荡器。6 分析步骤整个检测过程尽可能在避光条件下进行。6.1 试样制备6.1.1 液体或固体粉末样品:混合均匀后,应立即用于检测。GB5009.8620163 6.1.2 水果、蔬菜及其制品或其他固体样品:取100g左右样品加入等质量20g/L的偏磷酸溶液,经均质机均质并混合均匀后,应立即测定。6.2 试样溶液的制备称取相对于样品约
9、0.5g2g(精确至0.001g)混合均匀的固体试样或匀浆试样,或吸取2mL10mL液体试样使所取试样含L(+)-抗坏血酸约0.03mg6mg于50mL烧杯中,用20g/L的偏磷酸溶液(4.2.2)将试样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震摇溶解并定容。摇匀,全部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超声提取5min后,于4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过0.45m水相滤膜,滤液待测由此试液可同时分别测定试样中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含量。6.3 试样溶液的还原准确吸取20mL上述离心后的上清液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10mL40g/L的L-半胱氨酸溶液(4.2.4),用100g/L磷酸三钠溶
10、液调节pH至7.07.2,以200次/min振荡5min。再用磷酸调节pH至2.52.8,用水将试液全部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匀后取此试液过0.45m水相滤膜后待测由此试液可测定试样中包括脱氢型的L(+)-抗坏血酸总量。若试样含有增稠剂,可准确吸取4mL经L-半胱氨酸溶液还原的试液,再准确加入1mL甲醇,混匀后过0.45m滤膜后待测。6.4 仪器参考条件6.4.1 色谱柱:C18柱,柱长250mm,内径4.6mm,粒径5m,或同等性能的色谱柱。6.4.2 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或紫外检测器。6.4.3 流动相:A:6.8g磷酸二氢钾和0.91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用水溶解
11、并定容至1L(用磷酸调pH至2.52.8);B:100%甲醇。按AB=982混合,过0.45m滤膜,超声脱气。6.4.4 流速:0.7mL/min。6.4.5 检测波长:245nm。6.4.6 柱 温:25。6.4.7 进样量:20L。6.5 标准曲线制作分别对抗坏血酸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溶液进行测定,以L(+)-抗坏血酸或D(+)-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g/mL)为横坐标,L(+)-抗坏血酸或D(+)-抗坏血酸的峰高或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回归方程。L(+)-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标准色谱图参见附录A中图A.1。6.6 试样溶液的测定对试样溶液进行测定,根据标准曲线得到测
12、定液中L(+)-抗坏血酸或D(+)-抗坏血酸的浓度(g/mL)。6.7 空白试验空白试验系指除不加试样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进行平行操作。7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L(+)-抗坏血酸或D(+)-抗坏血酸的含量和L(+)-抗坏血酸总量以毫克每百克表示,GB5009.8620164 按式(1)计算:X=(c1-c0)Vm1000FK100(1)式中:X 试样中L(+)-抗坏血酸或D(+)-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总量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百克(mg/100g);c1样液中L(+)-抗坏血酸或D(+)-抗坏血酸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g/mL);c0样品空白液中L(+)-抗坏
13、血酸或D(+)-抗坏血酸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g/mL);V试样的最后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m实际检测试样质量,单位克(g);1000换算系数(由g/mL换算成mg/mL的换算因子);F稀释倍数(若使用6.3还原步骤时,即为2.5);K若使用6.3中甲醇沉淀步骤时,即为1.25;100换算系数(由mg/g换算成mg/100g的换算因子)。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8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9 其他固体样品取样量为2g时,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检出
14、限均为0.5mg/100g,定量限均为2.0mg/100g。液体样品取样量为10g(或10mL)时,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检出限均为0.1mg/100g(或0.1mg/100mL),定量限均为0.4mg/100g(或0.4mg/100mL)。第二法 荧光法10 原理试样中L(+)-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L(+)-脱氢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有荧光的喹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L(+)-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试样中L(+)-抗坏血酸总量。注:L(+)-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试样中荧光杂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5009862016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食品 抗坏血酸 测定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