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334-2013 ±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检修规范.pdf
《Q GDW 1334-2013 ±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检修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334-2013 ±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检修规范.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3342013 代替 Q/GDW 334-20098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检修规范 Maintenance code for 800kV dc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2014 - 09 - 01 发布 2014 - 09 - 01 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Q/GDW 13342013 I 目 次 前言. .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2 5 导地线(含 OPGW) 2 6 杆塔 4 7 基础 5 8 绝缘子. .5 9 金具 6 10 接地装置
2、6 11 附属设施 6 12 接地极线路及接地极极址 7 13 带电作业 9 14 大型检修及技改施工. .9 15 事故抢修 9 16 状态检修 10 17 检修周期 1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硅橡胶外绝缘设备憎水性检测方法. .12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接地极接地电阻测量方法 14 编制说明 .15 Q/GDW 1334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 Q/GDW334-2009,与 Q/GDW334-2009 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版本内容章节由 13 项增加为 17 项; 增加的章节为“术语和定义” 、 “带电作业” 、 “状态检修” ; 将原章节“大型检修和事故抢修”分
3、成两个章节; 在“大型检修”中增加“技改施工”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国满、涂明、余建华、黄松泉、吴向东、马建国、杜勇、董晓虎、周玎、刘晓华、尹洪、胡川、吴启进、金哲、朱传刚、万学智、孙忠慧、任斌。 本标准 2009 年首次发布,2014 年第一次修订。 Q/GDW 13342013 1 8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检修规范 1 范围 规定了 8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检修项目、内容、周期等。 适用于 8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接地极线
4、路及接地极极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6859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GB/T28813 8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DL436 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 DL437 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导则 DL/T251 8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检修规程 DL/T253 直流接地极接地电阻、地电位分布、跨步电压和分流的测量方法 DL/T374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方法 DL/T393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5、 DL/T626 劣化盘形悬式绝缘子检测规程 DL/T627 绝缘子用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 DL/T74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763 架空线路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 DL/T810 50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直流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技术条件 DL/T887 杆塔工频接地电阻测量 DL/T966 送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DL/T1069 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补修导则 DL/T5130 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 DL/T5231 800kV 及以下直流输电接地极施工及验收规程 DL/T5235 800kV 及以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SDJ226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
6、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接地极线路 electrode line 连接换流站中性母线至接地极馈电电缆的架空或地下线路,一般采用架空输电线路型式,电压等级参照交流 35kV 输电线路设计。 3.2 接地极极址 electrode site Q/GDW 13342013 2 接地极线路入地端的接地装置,放置在大地或海中,在直流电路的一点与大地或海水间构成低阻通路,可以通过持续一定时间电流的一组导体及活性回填材料。 4 基本要求 4.1 生产管理部门和运行维护、检修单位应加强设备检修的管理,认真做好设备检修工作,使输电设备处于健康状态。 4.2 设
7、备检修包括“检测、修理”两项内容,检修应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根据运行巡视、检测和在线监测装置等发现的设备缺陷和各类异常情况,确定检修内容。 4.3 检修作业应按照 GB 26859 的规定,落实好组织、技术、安全措施,执行现场勘察制度、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间断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终结和恢复送电制度。 4.4 设备检修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材料、工艺、方法和检修工器具,努力提高检修质量,缩短检修工期,确保检修工作安全,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安全运行水平。 4.5 检修工器具应采用合格产品并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工器具的使用、保管、检查和试验应符合 GB 26859 的规定
8、要求。 4.6 设备检修、事故抢修后,设备的型号、数量及其它技术参数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变更相应设备的技术档案,其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应符合 GB/T 28813、 DL/T 251、 DL/T 741 的相应管理规定。 4.7 对于线路特殊区段的预防和检修,应根据线路所处区段的特点,在检修材料、工具和工艺方面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4.8 运行维护单位应根据线路设备的健康状况、巡视、检测的结果、检修周期和 DL/T 436、 DL 437、DL/T 251 的要求,确定检修项目,并根据上级下达的年度检修计划,编制季度、月度检修计划,认真做好各项检修准备工作,按计划执行。 4.9 设备的各项检修
9、均应按标准化管理规定,结合各检修项目,编制符合现场实际、操作性强的作业指导书,组织检修人员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 4.10 对较复杂的检修项目,应根据检修工作内容组织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负责人进行现场勘察。现场勘察应查看现场施工(检修)作业需要停电的范围、保留的带电部位和作业现场的条件、环境及其他危险点等,并填写现场勘察记录。 4.11 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对危险性、复杂性和困难程度较大的作业项目,应编制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经本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4.12 从事检修作业的人员,应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以确保检修项目的安全、顺利完成。 4.13 在停电线路上检修,应先
10、验电,确认线路停电后,在工作区段两端的杆塔上挂接 8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专用接地线。在绝缘架空地线上作业时,应加挂防感应电的个人保安线后方可进行作业。 4.14 停电检修工作中,若遇雷、雨或风力超过 5 级等恶劣天气时,不宜继续作业。 4.15 设备检修应尽可能采用带电作业的方式,以减少设备停电检修的次数,提高设备可用率。 4.16 检修项目完成后,应按 DL/T 5231、 DL/T 5235 规定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行。 4.17 积极开展设备检修情况评价。设备检修情况评价是依据检修规程、导则、规范等,结合检修项目、工艺、质量、试验结果等方面的情况,对设备检修过程和设备性能
11、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设备检修情况评价应结合检修工作进行,并在设备检修完成后进行评价总结。 5 导地线(含 OPGW) 5.1 一般要求 5.1.1 不同材质、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地线严禁在一个耐张段内连接。 5.1.2 各类导地线应根据损伤程度选择不同的补修材料进行补修, 补修方法及工艺按照 DL/T1069进行,Q/GDW 13342013 3 各类导地线经补修后应达到电气和机械特性的相关要求。 5.1.3 导地线单股的损伤程度达到直径的 1/2 及以上,应视为断股。 5.1.4 导地线检修后,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地线上不超过一个接续管和两个补修管,当张力放线和导地线修补时应满足下列规定:
12、 5.1.4.1 接续管或补修管与耐张线夹的距离不应小于 15m; 5.1.4.2 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的距离不应小于 5m; 5.1.4.3 接续管或补修管与间隔棒的距离不应小于 0.5m; 5.1.4.4 接续管与补修管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15m。 5.1.5 进行导地线更换或调整弧垂时,应进行应力计算,并根据导地线型号、牵引张力等参数正确选用工器具和设备。导地线弧垂调整后,应满足 DL/T 5235 规定要求。 5.2 导地线(含 OPGW)检修项目 5.2.1 打开线夹检查 5.2.1.1 线路发生雷害、污闪、导地线覆冰、导地线舞动等异常情况后,应及时对异常区段内的导地线线夹金具(
13、悬垂线夹、间隔棒等)进行重点检查。 5.2.1.2 线路长期大负荷运行时,应根据监测情况打开线夹抽查。 5.2.1.3 线路运行每五年应打开线夹检查(重点抽查) ,高差或荷载较大者,应根据运行情况打开线夹检查(重点抽查) 。 5.2.2 打磨处理 导线外层铝股有轻微擦伤,同一处的损伤深度小于单股直径的 1/4,且截面积损伤不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积的 2%,可不作补修,只将损伤处棱角与毛刺用 0#砂纸磨光。 5.2.3 补修预绞丝处理 5.2.3.1 导地线断股损伤减少截面积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补修预绞丝处理: a) 钢芯铝绞线的铝股损伤截面积不超过铝股总截面积 7%、钢芯铝合金绞线的铝合金股损伤
14、截面积不超过铝合金股总截面积 7%; b) 铝绞线、铝合金绞线损伤截面积不超过总截面积 7%; c) 镀锌钢绞线 19 股断 1 股。 5.2.3.2 补修预绞丝处理方法: a) 将受伤处线股处理平整,打磨光滑; b) 补修预绞丝长度不得小于 3 个节距,并符合 DL/T 763 的规定; c) 补修预绞丝应与导线接触紧密,其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并应将损伤部位全部覆盖。 5.2.4 补修管处理 5.2.4.1 导地线断股损伤减少截面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补修管处理: 5.2.4.1.1 钢芯铝绞线的铝股损伤截面积为铝股总截面积 7% 25%、 钢芯铝合金绞线的铝合金股损伤截面积为铝合金股总
15、截面积 7% 25%; 5.2.4.1.2 铝绞线、铝合金绞线损伤截面积为总截面积 7% 17%; 5.2.4.1.3 镀锌钢绞线 7 股断 1 股、 19 股断 2 股。 5.2.4.2 补修管处理方法: 5.2.4.2.1 将损伤处的线股恢复至原绞制状态; 5.2.4.2.2 补修管应完全覆盖损伤部位,其中心位于损伤最严重处,两端应超出损伤部位边缘 20mm 以上; 5.2.4.2.3 补修管应采用液压施工方式,其操作应符合 SDJ 226 的规定。 5.2.5 加长型补修管处理 Q/GDW 13342013 4 5.2.5.1 导地线断股损伤减少截面出现下列情况时 , 应进行加长型补修管
16、处理: a) 钢芯铝绞线的铝股损伤截面积为铝股总截面积 25% 60%、钢芯铝合金绞线的铝合金股损伤截面积为铝合金股总截面积 25% 60%; b) 铝绞线、铝合金绞线损伤截面积为总截面积 17% 25%; c) 镀锌钢绞线 7 股断 2 股、 19 股断 3 股。 5.2.5.2 加长型补修管处理方法: a) 将损伤处的线股恢复至原绞制状态; b) 补修工艺应符合 DL/T 1069 的相关规定。 5.2.6 切断重接处理 5.2.6.1 导地线断股损伤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切断重接: a) 钢芯铝绞线的铝股损伤截面积超过铝股总截面积 60%及以上、钢芯铝合金绞线的铝合金股损伤截面积超过铝合金股
17、总截面积 60%及以上; b) 钢芯铝绞线的钢芯断 1 股及以上、钢芯铝合金绞线的钢芯断 1 股及以上; c) 镀锌钢绞线 7 股断 3 股、 19 股断 4 股及以上; d) 金钩、破股使钢芯或内层铝股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 5.2.6.2 切断重接处理方法: a) 采用接续管补修操作前,应对液压设备及材料进行认真检查,其规格型号与待补修的导地线一致; b) 导地线切断重接,钢芯可采用对接或搭接的方式,接续管、导地线的清洗、穿管、液压操作及质量检查应按照 SDJ 226 的规定执行。 6 杆塔 6.1 一般要求 6.1.1 更换、补加的杆塔构件性能不得低于设计值。 6.1.2 螺栓紧固力矩
18、应符合 DL/T 5235 要求。 6.1.3 检修后杆塔的防卸、防松措施不得低于原设计标准。 6.2 杆塔检修项目 6.2.1 杆塔防腐施工 6.2.1.1 防腐用油漆涂料应满足金属结构防腐要求。 6.2.1.2 应按照“除锈、底漆、面漆”的工艺程序进行。 6.2.2 杆塔防卸、防松处理 6.2.2.1 铁塔 8m 以下所有螺栓以及盗窃多发地区铁塔横担以下所有螺栓均应采取防盗措施,其余螺栓应采取防松措施。 6.2.2.2 线路经过舞动地区,应全塔采用双帽防松螺栓,螺母应采用镀锌后攻丝工艺,减小螺栓和螺母间的配合间隙。 6.2.2.3 防卸、防松螺栓加装应符合 DL/T 5092、 DL/T
19、5130 要求。 6.2.3 补加、更换塔材 6.2.3.1 补装塔材时,需现场实测缺失构件孔距及孔眼布置,塔材规格可查取设计图纸,加工后按图纸要求配备相应规格型号螺栓补装,待更换构件需经镀锌处理方可使用。 6.2.3.2 新更换或补装的铁塔零部件,其螺栓紧固应达到规定的力矩。 6.2.3.3 铁塔构件变形未超过规定限度时 ,可采取冷矫正方法矫正。 Q/GDW 13342013 5 7 基础 7.1 一般要求 基础改造、修补后,其标准不得低于原设计值。 7.2 基础检修 7.2.1 改造基础型式的选择,应结合线路沿线地质、施工条件和杆塔型式等特点作综合考虑。 7.2.2 改造基础应优先采用原状
20、土基础,一般情况下铁塔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运输或浇制混凝土有困难的地区,可采用预制装配式基础或金属基础,必要时可采用桩基础。 7.2.3 改造现浇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15,预制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20。 7.2.4 改造严寒地区基础的埋深应大于土壤的冻结深度,且不应小于 0.6m,入土部分的混凝土基础应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 7.2.5 改造跨越河流或位于洪泛区的基础,应收集水文地质资料,考虑冲刷作用,对可能被洪水淹没的基础,应设计防漂浮物撞击设施。 7.2.6 改造基础时应按设计规定的混凝土强度做配合比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规定要求后方可用于施工。 7.2.7 改造基
21、础时,混凝土中严禁掺入氯盐,不同品种的水泥严禁在同一个基础中混合使用。 7.2.8 基础表面水泥脱落、基础裂纹、钢筋外露需进行修补处理,洪水冲刷严重的基础需要加固处理。 8 绝缘子 8.1 一般要求 8.1.1 新更换绝缘子绝缘电阻值应大于 700M。 8.1.2 定期开展绝缘子盐、灰密值测量工作。 8.2 绝缘子检修项目 8.2.1 检查 8.2.1.1 各锁紧销有无脱落、锈蚀,铁帽、钢脚有无偏斜、裂纹、变形或锈蚀现象。 8.2.1.2 瓷质或玻璃绝缘子有无闪络、裂纹、灼伤、破损等痕迹。 8.2.1.3 检查防污闪涂料是否有表面起皮、龟裂、粉化、憎水性严重下降的情况。 8.2.1.4 对运行
22、中的复合绝缘子定期开展检查。 复合绝缘子检查内容有: a) 端部附件的锈蚀程度及联接的滑移和缝隙情况; b) 各联接部分是否有脱胶、裂缝、滑移等现象; c) 伞裙表面有无裂纹、粉化、龟裂以及裂纹深度大于 0.1mm 的情况; d) 伞裙、护套材料有无变硬发脆现象,应能承受 90上、下弯折各三次而不断裂; e) 伞裙、护套材料有无漏电起痕与电蚀现象,其累计长度是否大于绝缘子爬电距离 10%和电蚀深度是否大于所涉及位置材料厚度的 30%; f) 伞裙、护套材料的憎水性是否下降,憎水性严重下降表现为伞裙、护套表面出现连续性水膜,检查方法详见附录 A。 8.2.2 瓷质、玻璃绝缘子清扫 8.2.2.1
23、 瓷质、玻璃绝缘子清扫一般采用停电清扫或带电清扫两种方式。 8.2.2.2 瓷质、玻璃绝缘子停电清扫应逐片进行,对污垢严重的绝缘子可使用专用清洗剂进行擦拭。 8.2.2.3 杆塔上清扫困难的绝缘子,可采用落地清扫的方式。 Q/GDW 13342013 6 8.2.3 涂刷防污闪涂料 8.2.3.1 对于重污区的绝缘子可采取喷涂防污闪涂料的方式,以此预防线路污闪故障的发生。 8.2.3.2 涂刷的防污闪涂料应均匀地附着在绝缘子表面,涂层厚度应满足 DL/T627 的规定, a b 级污区 0.2 0.3mm, c e 级污区及强风沙地区 0.4 0.5mm,可分两次涂刷或多次涂刷来完成。 8.2
24、.3.3 在喷涂防污闪涂料前,应将绝缘子清扫干净,在喷涂过程中应防止涂料喷洒到铁帽上。 8.2.3.4 防污闪涂料达到运行年限后,应进行复涂,复涂前应将防污闪涂料表面清扫干净。 8.2.4 更换 8.2.4.1 更换单片或整串绝缘子时,可以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进行,工器具的选择应安全可靠,应做好防止导地线脱落的保护措施。 8.2.4.2 绝缘子串铁帽、绝缘体、钢脚应在同一轴线上,锁紧销齐全完好,开口方向与原线路一致。 8.2.4.3 检修后的悬垂绝缘子串应垂直地面,特殊情况下沿顺线路方向倾斜不超过 3,最大偏移值不超过 400mm,连续上、下山档的悬垂线夹的偏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8.2.4.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13342013 800 KV 高压 直流 线路 检修 规范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