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 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先秦时期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1)商周时期懂得了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2)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 垄作法。03 3水利灌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4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 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04 (2)小农经济(个体农耕)开始出现:春秋战国。原因:铁农具和 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 土地私有制确立。05 06 特点:以 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07 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 基本模式。08 5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
2、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二 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1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 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 成本,产品大01 02 多精美,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2)民间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产品在市场流通,主要生产供 民间消费的产品。03 漫画证史 牛耕的出现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目的是提高亩产量,主要表现是: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图解历史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的演进及其互动关系3易错点拨 “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
3、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度(3)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缴纳 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04 商品出卖。2发展概况(3)陶瓷业:历史悠久,原始时代的彩陶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三 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4(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2)商代:职业商人产生,商业初步发展。(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4)春秋战国时期: 私营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许多经济实力强大的大01 商人和商业中心。2商业城市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3商业政策(1)商周时期:国家鼓励、支持商业的发展。(2)商鞅变法时“ 抑商”
4、政策开始出现。重农抑商是指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02 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概念阐释 工商食官“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 “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 。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问题探究 1 商周时期,青铜器在农业上是否被大规模使用?提示:否。青铜器主要用于礼器和兵器,较少用于农业。问题探究 2 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都面向市场吗?提示:否。官营
5、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问题探究 3 古代中国的“城”和“市”一样吗?提示: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后者是商业活动的场所。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主题 1 “你耕田来我织布”的田园风情“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二 古代中国农业科技成就(部分)5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
6、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 685 年齐国“相地而衰征” ,公元前 594 年鲁国“初税亩” 。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教你读史 史料一以家庭分工的角度反映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二体现出古代中国科技在农业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史料三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第一句话“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是原因;两个省略号之间体现了井田制
7、被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第二个省略号之后是影响: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奠定了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物质基础。史料运用 (1)结合史料一、二,指出小农经济的特点。答:_(2)结合史料三,说明小农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有何影响?答:_答案 (1)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家庭耕作等。(2)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加速了宗法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最终确立;引起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历史解释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3)自足性
8、: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4)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低等。(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62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1)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农具、牛耕的普及。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历代封建王朝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着破产的
9、危险。3多元视角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1)政治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经济基础。(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3)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多是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性的不足;小农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20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单元 古代 中华文明 起源 奠基 先秦 时期 经济学 解析 人民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