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通海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入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云南省通海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入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通海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入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3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云南省通海县三中 2018-2019 学年下学期入学考试高一生物1. 下列健康人的 4 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是尿液; 胃液; 汗液; 唾液。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健康的人的尿液中没有蛋白质,所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不能出现紫色反应;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属于蛋白质,所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能出现紫色反应;汗液中主要是水分和无机盐以及少量尿素,不含蛋白质,所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不能出现紫色反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属于蛋白质,所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能出现紫色反应故选:D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2. 草履虫与细菌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A. 核糖体 B. 线粒
2、体 C. 核膜 D. 染色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草履虫为真核生物,细菌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DNA。答案选 A。考点:题考查细胞的结构,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分析应用。3.图中甲代表 ATP,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明显减少B. 甲乙和乙丙过程中,其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2C. 丙是 RNA 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其中不含磷酸键D. 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 ATP 的化学组成、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及其利用等相关知识的识
3、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甲是 ATP,乙是 ADP,丙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在主动运输过程中,ATP 水解为ADP 和 Pi,贮存在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用于主动运输,但因细胞中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因此乙的含量不会明显变化,A 错误;甲乙和乙丙过程,是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因此催化这两种过程的酶的空间结构不同,B 错误;丙是 RNA 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其中含有磷酸键,C 错误;丁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可用于甲的合成,D 正确。【点睛】ATP、ADP、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苷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即:
4、一分子ATP 水解脱去一分子磷酸,形成 ADP;一分子 ADP 水解脱去一分子磷酸,形成 AMP;AMP 水解脱去一分子磷酸,形成腺苷(注意:ATP 中的五碳糖是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 。4. 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B. 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C. 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D. 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先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反光镜和光圈看清物像。所以 B 选项错误,A、C、D 选项正确。考点: 考查高倍镜的使用。点评: 通常显微镜使用是先上
5、后下,先低后高,先移后转,先调后观。5. 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 O2浓度过低 B. O2浓度过高C. CO2浓度过低 D. CO2浓度过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O2浓度对光合速率没有影响,AB 错误;CO 2浓度影响光合速率当 CO2浓度过低,光合速率较低,故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CO2浓度过低,C 正确;D 错误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
6、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6.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 4 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下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4B. 实验者若选用目镜 15和物镜 40组合观察,则像的面积是
7、实物的 600 倍C. 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D. 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可能是反光镜上有污物【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换用高倍物镜前,应把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而不应提升镜筒,A 错误;实验者若选用目镜 15和物镜 40组合观察,则像的长度或宽度是实物的 600 倍,B 错误;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视野越暗,需增大光圈或调节反光镜以增加进光量,据此分析图示可知: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
8、则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C正确;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可能是装片中的切片厚度不均匀或对光不好所致,D 错误。【点睛】显微镜的使用,此类问题常以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托进行考查。熟记并理解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7. 2011 年 4 月的“阴性艾滋病”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由此加重了人们的“恐艾”心理。关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HIV 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B. 由于 HIV 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所以其营寄生生活C. 获取大量 HIV 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D. H
9、IV 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HIV 是一种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是必须依赖活细胞而生存,A、B 错误;获取大量 HIV 的方法是先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宿主细胞,然后让病毒侵染细胞,C错误;HIV 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病毒的结构和培养,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8.下图分别表示温度、pH 与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5A. 曲线 A 表示酶与温度的关系,b 点所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B. 曲线 B 可以表示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C. 曲线 C 可以表示人体内胰蛋白酶的活性D. 曲线 D
10、可以表示胃蛋白酶的酶促反应从 80不断降温至 0的实验中测得的反应物量的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坐标曲线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曲线 A 表示酶与温度的关系,b 点时反应速率最大,说明酶的活性最高,因此 b点所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A 正确;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为 1.5 左右,所以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 B 相似,即曲线 B 可以表示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B 正确;曲线 C 所示的酶的最适 pH 为 8.0 左右,而人体内胰蛋白酶的最适 pH 也为 8.0 左右,所以曲线 C 可以表示
11、人体内胰蛋白酶的活性,C 正确;胃蛋白酶在温度为 80时已经变性失活,所以当温度从 80不断降温至 0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反应物的量的变化,D 错误。9.不能发生如下图所示水解反应的化合物是( )A. 核苷酸 B. 胰高血糖素 C. 唾液淀粉酶 D. 糖原【答案】A【解析】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脱水缩合而成的多聚体;胰高血糖素属于多肽,唾液淀粉酶属于蛋白质,组成多肽、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糖原属于多糖,组成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单体,不是生物大分子。答案选 A。610.运用 DNA 电泳分析技术发现,凋亡细胞的 DNA 被切割成有规律的小片段,电泳图呈梯状条带,正常细胞的 DNA
12、未降解,电泳图表现为大分子片段,坏死细胞的 DNA 是随机断裂,电泳呈现出连续分布的弥散条带。错误的说法是 ( )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 细胞坏死是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损伤和死亡C. 凋亡细胞中可以发现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D. 细胞凋亡过程失控可以延长生物体的寿命【答案】D【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A 正确;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B 正确;凋亡细胞中可以发现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C 正确;细胞凋亡过程失控将会引起生物体的发育异常、功能紊乱,甚至出现严重疾病,D 错误。
13、11.在 37和 pH6.8 时,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 FeCl3作催化剂分解,其气泡的产生速度及所说明的问题是( )A. 慢,酶具有专一性 B. 快,酶具有高效性C. 慢,酶具有高效性 D. 快,酶需要适宜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酶的高效性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酶的高效性是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可见,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 FeCl3作催化剂分解,其气泡的产生速度快,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 正确,A、C、D 均错误。12.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核是细胞的
14、控制中心,因为它位于细胞中心B. 细胞内的 DNA 上储存着的遗传信息全部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上C. 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是核孔D. 单独存在的细胞核因为具有遗传信息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答案】C7【解析】遗传物质存储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因此是细胞的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并非它位于细胞中心,A 错误;细胞内的 DNA 主要存储在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上,其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B 错误;核膜上不连续的结构是核孔,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 正确;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单独存在的细胞核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D 错误。
15、13.细胞分化是由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 )A. 遗物物质的改变 B. 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C. 基因数量减少 D. 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基因的数量也没有减少,A、C 错误;细胞分化是由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B 正确;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不会因细胞分化而发生变化,D 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细胞分化的机理理解不到位,误认为分化的细胞内
16、遗传物质(基因)发生改变。事实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细胞中,mRNA 和蛋白质的种类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遗传物质(基因)不变。14.一头猪在“5.12”大地震中被埋 36 天后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被命名“猪坚强” ,这头猪被困期间体重减轻了 2/3,那么,减轻的体重主要是哪种物质(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核酸【答案】B【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在被埋初期被利用,A 错误;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在被埋 36天内转化成糖类,用于提供生命活动,B 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一般不能用于提供能量,C
17、 错误;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D 错误。815.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 CO2的结果B. 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C. 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 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 ATP 中,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实验装置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无氧呼吸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 CO2,因此滴管中
18、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 CO2的结果,A 正确;试管中加水的目的是排出空气,制造无氧环境,B 正确;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温度下降,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气泡释放的速度下降,C 正确;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被释放出来,另一部存留在酒精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 ATP 中,D 错误。16.如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 从 AB 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9B. 从 BC 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酶失活C. 从 CD 主要原因是气孔逐渐打开,CO 2供应增加D. 从 DE
19、 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曲线的分析能力。【详解】从 AB 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光合作用强度增强,A 正确;从 BC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的供应减少,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B 错误;从 CD 主要原因是气孔逐渐打开,CO 2供应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C 正确;从 DE 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光合作用强度减弱,D 正确。【点睛】解答此题需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重点分析曲线的起点、拐点、终点以及把握曲线的走势。在此基础上,依据“光合
20、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即可准确判断各选项。17.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A. 一块废弃多年的牧场 B. 一块牧场内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C. 一块牧场内所有的雌性绵羊 D. 一块牧场内的一只绵羊【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一块废弃多年的牧场属于生态系统层次,A 错误;一块牧场内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 错误;一块牧场内所有的雌性绵羊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C 正确;一块牧场内的一只绵羊属
21、于个体层次,D 错误。 18. 下列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有( )A. 酵母菌 B. 小草 C. 蓝藻 D. 草履虫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的知识,酵母菌、小草、草履虫均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掌握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常见的种类,而且掌握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19.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甲、丙装置中 A、B、a、b 溶液浓度分别用 MA、M B、M a、M b表示,乙、丁装置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甲、丙装置的状态,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 h1、h 2。如果 A、B、a、b 均为
22、蔗糖溶液,且 MAMB,M aM bMA,则达到平衡后( )A. h1h2、M aMb B. h1h2、M aMb【答案】D【解析】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由题图可知:M aM A,而Ma=Mb、M AM B,则 MbM B,所以长颈漏斗中的液面均上升;又由于 Ma=MbM AM B,所以 Ma与 MA 的浓度差小于 Mb与 MB的浓度差,a 中吸水小于 b 中吸水,因此 h1h 2,M aM b,故选D。20.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 A 瓶先敞口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连通 B 瓶B. A 瓶密封后,应该立即连通 B 瓶11C. A 瓶密封后
23、,培养一段时间,再连通 B 瓶D. 实验结束后,在 B 瓶中加入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装置 A 瓶先密封一段时间再连通澄清石灰水,目的是先消耗掉 A 瓶内空气,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A 瓶滴加 0.5 mL 溶有 0.1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说明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选 C。考点: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装置。点评:本题考查的无氧呼吸实验,渗透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21.2002 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的“程序性细
24、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如苏尔斯顿发现 nucl 基因编码蛋白能使 DNA 降解,细胞中存在“死亡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与死亡始终保持动态平衡B. 蝌蚪尾的自溶现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具体表现C. 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受阻是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D.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细胞的生理控制机制【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凋亡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与死亡并不是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如发育的早期至个体成熟阶段,细胞产生的速度大于死亡的速度,导致细胞总量增加,A 错误;蝌蚪尾的自溶现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通海县 第三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生物 学期 入学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