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试题(含解析)必修2.doc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试题(含解析)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试题(含解析)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一、 单项选择题1. (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象,推断商代已有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近年已出土了商代晚期的铜犁(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由此可以推知( )A. 铁犁牛耕始于商代B. 文献史料真实可信C.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D. 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互佐证2. (2018河北 5 月冲刺模拟)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这些农具的使用 ( )A. 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 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D. 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
2、发展3. (2018山西一模)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A. 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 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 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4. (2018广东深圳一模)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土地则屡易其主,耕种不时” “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 “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 。这反映出了清代 ( )A. 土地兼并日趋合法化B.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C. 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D. 农村贫富差距加大5. (2019山东青岛期初调研)下图
3、为明末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 。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 经营更趋市场化 B. 减少犁耕依赖C. 生产日趋专业化 D. 注重精耕细作6. (2019湖北武汉十月联考)“中国人的习惯是这样节俭甚至他们穿的衣服都完全是以前他们祖先所穿过的。这就是说,他们除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外,不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 ”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 ( )2A. 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B.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C. 吝啬守财的社会心态D. 精耕细作的劳动结果7. (2019广东六校联考)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
4、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 20%的庞大人口。 ”其强调的主旨是 ( )A. 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B. 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C. 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D. 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8. (2019河北衡水中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 )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9. (2018湖南长郡中学)西汉时
5、期,不仅能够生产铁制的长剑、长矛、环首大刀,而且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也广泛使用铁制。这一状况 (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 有助于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C. 体现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 提升了汉代人民的生活质量10. (2019河北邯郸期初)据有关资料统计,唐代前期长江下游 18 州进贡的丝织品有 19 种,唐代后期则达 38 种之多,其中以越州、扬州等地区的发展变化最为突出。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 ( )A. 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 B. 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 南方纺织业发展较迅速11. (2018山东淄博二模)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
6、役,经常怠工、逃亡。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B.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雇佣关系逐步普及12. (2019河北廊坊示范高中联考)明清时期松江棉布、杭州丝绸并称“衣被天下”,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 )A. 手工业开始出现专业化 B. 全国市场体系日益发展C. 纺织业制瓷业实行专卖 D. 明清海禁政策名存实亡二、 非选择题13. (2018河南洛阳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
7、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3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
8、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于 16 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 100 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在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
9、,在 18 世纪后半期至 19 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大农业经营体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作用。摘编自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我国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出现于 19901991 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断代为西周末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中国 农业 手工业 试题 解析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