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5)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含解析).doc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5)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5)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含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师陈寅恪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他 13 岁游学欧美和日本,先卒业于哈佛大学,又研习于柏林大学及巴黎大学等。“求学时应该在乎知识而不该在乎文凭。”陈寅恪说,“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他根据自己想学的课程,知道哪所学校可以学习,便前往学习钻研,学成后又到另一所学校,留学 16 年,竟然未取一张文凭,也无学位,但学问之深,一时无人可及。 1925 年,清华创办国学研究院,为专研高深学术之机关,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通才硕学”
2、及各种学校的国学教师,对导师要求非常高。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为国学导师,曹问:“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有点生气:“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陈遂被破格录用,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 陈寅恪学贯中西,治学之广非常惊人,在宗教、史学、人类学、校勘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以对中国中古史的研究闻名世界。他的课不单是学生来听,清华的许多教授都来听,他的好友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和朱自清等也都来听,因此他被称为
3、“教授的教授”。他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他至死都坚持用文言写作,但又关注汉语的文化特征和世界地位,他认为中国学术要坚持民族传统,要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陈寅恪是通过什么途径达到如此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呢?从他早年的留学笔记中可窥见一斑。他的学生季羡林先生在整理他留学德国期间的学习笔记时,发现他的笔记竟有 64本之多。这还不是全部,许多笔记包括文稿都在“文革”中因抄家而遗失了。这些笔记内容之复杂,难以形容,可分为二十一类,其中仅文字就涉及
4、藏文、蒙文、突厥文、回鹘文、吐火罗文、西夏文、满文、梵文、印地文、希伯来文等。 陈寅恪在 1929 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1942 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被他拒绝。当时,面对民族危亡,2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陈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以示讽刺。50 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决定增设两个历史研究所,派人南下广州,邀请陈寅恪出任第二历史研究所(中古史研究所)所长。当时早已失明的陈寅恪亲自口授了一封复信,其中说:“我认为研究
5、学术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我决不反对现政权,在宣统三年时就在瑞士读过资本论原文。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陈寅恪一生历经忧患,遭遇世变、家变和个人病变。他先是眼盲,晚年又膑足,在“文革”中备受摧残打击。但即使这样,他晚年还完成了 90 多万字的柳如是别传和论再生缘。在没有资料又不能涉猎其他领域的研究时,一个失明老人仅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写出这样的长篇巨制,真是让人惊叹。他用口述方式撰写论再生缘,对明末清初杭州女诗人陈端生所著的讲述元成宗时尚书之女孟丽君的悲剧故事进行评点考证;在柳如是别传
6、中,陈寅恪为一个被士大夫所轻蔑,倚门卖笑的奇女子柳如是立传,赞美她在明末清初家国更迭时比五尺男儿更重家国大义的精神。书稿完成于 1964 年,当时陈寅恪已 74 岁。五年后,1969年 10 月 7 日,陈寅恪走完了他 79 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地流泪。毫无疑问,陈寅恪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令人高山仰止,不胜敬慕!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界的骄傲。 (选自国学,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衬托等手法,充分表现了传主陈寅恪勤勉为学、独立自由等精神和人格追求。B.本文通过典型材料刻画传主形象。如选取陈寅
7、恪晚年写作柳如是别传这一材料,既表现了他对柳如是的崇敬和褒扬,又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C.本文在叙述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为国学导师一事时,直接引用了梁、曹的对话,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传记的感染力,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陈寅恪学问的高深。D.本文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A.陈寅恪因为不在意那些所谓学历,只是以一种传统文人游学的方式留洋就学,所以虽留学16 年,却未取一张文凭,从而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B.陈寅恪国学功底深厚,对中国中古史的研究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恪
8、守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C.陈寅恪在王国维纪念碑铭中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既是对王国维进行褒奖赞颂,更是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座右铭。D.陈寅恪先生一生经历多次磨难,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些危难而放弃自己的学术研究,他的作品及人品都值得我们敬仰。3.陈寅恪被傅斯年誉为“三百年才出一个的大师”,请结合文本说说大师陈寅恪在哪些方面值得当代知识分子学习。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跋涉者与中国的路艾青到常州女子师范教国文和图画。学生喜欢听他的课,幽默,风趣,自由。一个学期,艾青便被解聘了,女校长怕他再传播革命思想。艾青之后到上海以卖文为生。艾青渴望着出版诗集,当时他已因
9、大堰河我的保姆而闻名,但出版商却认为这既无钱可赚,又要冒政治的风险,便纷纷退避三舍。从 1936 年下半年到 1937 年上半年,艾青以诗的声音,一次又一次向着黑暗社会冲击。艾青以诗人的机敏预感着,在预感之后呼号着。1937 年早春,龙华一年一度的桃花开了带着血的红色。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的就义,艾青写了一首春:“这些血迹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艾青坚信着春天一定会从墓窟里走来,从艾青的预言中不难看出,艾青的信念因为有了抗日火炬的点燃,因为有了理想的追求而变得坚定。1937 年 7 月 6 日,在去杭州的列车上,艾青望着掠过车窗的土地
10、,读着当天的报纸,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终究要复活的预感油然而生。他写下了复活的土地 。艾青问自己:“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呼声,真的成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艾青到了武汉。1937 年岁末,日本侵略者向武汉迫近。一个异常寒冷的夜晚,客居武昌的艾青预感到要下雪,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百万人争诵的诗篇。诗写完,艾青从昏暗的灯光下抬起头时,窗外真的飘飘洒洒地落下了雪花。这是一首不知跋涉的泥泞与艰辛便写不出的诗。这是一首有着哲人预言的诗:中国的4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1938 年 4 月,奔走在崎岖而又泥泞的道路上的艾青,完成了抒情长诗向太阳的写作。这是一首使抗敌将士热血澎湃的诗,这是一首像风
11、一样传播开来,在无数的爱国青年心中广为流传的诗。武汉还是失守了。在 1938 年的又一个茫茫的寒夜里,艾青走了。1939 年初,艾青到达桂林,在广西日报编副刊。不久,官方容不下艾青这样的抗战诗人,便想方设法,用“广西妇女” “广西卫生”等栏目来挤副刊,艾青火了:“这副刊快成公共厕所了!”1939 年冬,艾青离开桂林,穿过重重大山,在衡山乡师执教。短短的蛰居山野的几个月,艾青写了旷野 愿春天早点来等寄托着艰苦求索的短诗。山乡宁静,旷野寂寥。但远方的呼唤,是大山挡不住的。1940 年春,艾青离开新宁,起道夫夷,到邵阳后改乘长江轮,直奔重庆。(选自徐刚艾青传诗坛圣火 ,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
12、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艾青在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很受学生欢迎,但因为女校长害怕艾青传播革命思想,于是一个学期后艾青便被解聘了。B艾青因大堰河我的保姆闻名,于是从 1936 年下半年到 1937 年上半年,艾青就以诗的方式,抨击黑暗。C在 1937 年的早春,为纪念左联五烈士的就义,艾青写了一首春 ,预感着人间的春天终要从墓窟里走来。D艾青 1938 年创作的长诗向太阳 ,是一首能让抗敌将士热血澎湃的诗。这首诗在无数的爱国青年心中广为流传。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题目跋涉者与中国的路中的“跋涉者”是指艾青,这里将其与“中国的路”结合起来,体现了艾青对于中国抗战的
13、胜利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B艾青在广西日报编副刊时,官方想方设法挤副刊,容不下艾青这样的抗战诗人,而艾青愤然辞职的行为有些任性,不利于当时的抗战。C虽然艾青在衡山乡师执教时间并不长,但这里的山乡宁静,旷野寂寥,抚慰了艾青那颗漂泊已久的心,此时的艾青生活十分惬意,诗作频频。D文中大量引用艾青的诗作,既丰富了传主艾青的内心世界,又体现了艾青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还体现了人物传记中的真实性这一基本文体特征。53文中写艾青在“崎岖”而“泥泞”的道路上奔走的事例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艾青评传(节选)杨匡汉年近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
14、“想想我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人民是最公平的。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会记得他的。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之一。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入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的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在早年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这土地中
15、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人民、祖国和土地的明证。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在他许多作品中,更是他不少篇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新意竞放异彩。在太阳春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春天、对火焰的热切呼唤。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后,诗人从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创作了充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向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这两首喷射着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
16、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艾青曾写道:“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某些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着新奇的联想、想象而来,组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道:“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这融进了诗人深刻的感受和想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暗,6需通过流血死亡的
17、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
18、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他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艾青说:“我的一生都在探索。”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管常常会几经斫丧,但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因为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一点成绩,能够被人民认可,感到由衷的荣幸;人民能够公平公正地对他加以评价,他深为感动。B.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
19、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之情,为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望。C.艾青善于从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由此创作的向太阳和火把鼓舞了不少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D.艾青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是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可以说他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艾青诗歌的思想成就:一是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与现实紧密结合,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二是突出地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B.因为他的诗歌中,既有过于凌虚的篇什,又有不拘泥于直接
20、地如实地反映生活的篇章,所以人们对艾青诗歌的评价有褒有贬。7C.因为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所以艾青的诗歌和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D.“我的一生都在探索”表达了艾青在诗歌领域的执著追求,表现了艾青积极进取的精神,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求。3.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009 年 12 月 24 日,黄大年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
21、耕耘、播种。“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在英国奋斗了 18 年,他已拥有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他在英国剑桥ARKeX 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 12 年,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他也成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无忧的水平线。位于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学医的妻子还开了两家诊所,他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舍弃这些回国,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句歌词就是最好的答案!1992 年,黄大年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全额资助下,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1996 年
22、,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2004 年 3 月 20 日晚,他正在大西洋深水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却接到辗转而来的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儿子,估计我们见不到最后一面了,我能理解你的处境。你要记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两年后,母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依然是这句话。在海漂的 18 年里,黄大年的心和祖国一直连在一起,他关注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惦念着母校,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讲学,他招之即来。“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2009 年 4 月,当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有关材料试探性地发送给黄大年时,让
23、他没想到的是,黄大年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了回来,并明确表示要认真考虑回国。听到祖国的召唤,黄大年心潮澎湃。那朝思暮想的祖国啊,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啊,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啊,一瞬间占据了他的脑海。8“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这是黄大年常说的话。他在回国后的第 6 天,就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国家“千人计划”的专家。2010 年 10 月,吉林大学成立了“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黄大年为带头人。团队集中研究了能够在空中、水面和深水环境下,高效率获取空间分布的重力场、磁场、电磁场、放射性能谱和光电等数据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技术,构建服务于陆地、海域、复杂的地理环境
24、和地质条件下的精确移动测量技术体系。在带领团队冲上一个又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的过程中,黄大年一直在推动科研团队与国际的融合。他利用自己在国外多年积攒下的人脉和声望,多次带团出国考察,并促成合作事宜。爱迪生曾说过,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在这个层面上,黄大年始终都在用自我成就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塑造着一种超越个人快乐的伟大志趣。(摘编自吉林日报2017 年 3 月 1 日把一切献给你,我的祖国,有删改)【相关链接】2016 年 6 月底,黄大年吃着救心丸走进评审验收现场,完成了一个超亿元级别的国家大型项目的评审验收工作。(孟海鹰黄大年:放弃国外豪车豪宅回国任教,填补诸多空白)“我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届高三 语文 一轮 复习 知识点 总动员 实用 文本 阅读 传记 解析 DOC
